蘇東坡說:「人生識字憂患始」,魯迅說:「人生識字糊塗始」。但對於我來說,人生識字卻是從地圖開始的。
我小的時候,因為家裡要供養的人口多,加上爸爸常年上夜班,白天可以在家,所以我沒上過幼兒園,一直是爸爸把我看大的。
那時每天早上爸爸下班回來,吃過早飯後便睡覺。因為怕我跑到外面去玩被別的孩子欺負,所以就把我鎖在家裡。爸爸要睡覺,不許我出聲,所以我就在屋裡自己玩。那時家裡的牆上貼著一張中國地圖,爸爸睡醒了有時就站在地圖前,教我認識上面的地名。
大概是因為地圖花花綠綠的有形象吧,反正我看地圖很快就能記住上面的各省位置和輪廓,相應地也就認識了上面的那些字了。記得那時的地圖上還有阿聯、錫蘭、莫三鼻給、阿扎尼亞、黃金海岸、象牙海岸等國名呢。
說來也奇怪,小孩子認字的速度遠比想像中的快,我到了四歲的時候就可以完整地讀一本像模像樣的成人書籍了。
配合著看地圖,爸爸又給我找出一本解放前出版的《世界地理表解》,這又令我興趣大增。這本書都是繁體字,雖說文革時期有些書還有繁體字,但總不像解放前出版的書那麼多。好在家裡有一本《四角號碼新辭典》,我就跟著爸爸學起了查字典。於是什麼「橫一垂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塊六,七角八八九是小,點下有橫變零頭」被我用得滾瓜爛熟,識字量一下子上了一個大臺階,不到五歲時已經超過初中生的識字水平了。
那時爸爸上午睡覺,中午做飯,午飯後再小睡一會兒就領我出門轉,離家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家書店,那裡成了我最喜歡去的地方。
畢竟是小孩子,那時的我每次去書店都要趴在小人書的櫃檯前,隔著玻璃看上好半天(順便說,那時還沒有開架售書的書店),但爸爸從來也沒有給我買過一本小人書,我看小人書要到上小學以後,那時有機會從同學那裡借到幾本小人書。
不過,爸爸自從發現我愛看地圖之後,就從家裡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錢來了,為我買了不少地圖和掛圖,弄得家裡滿牆上都是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阿拉伯地圖、中南半島地圖、拉丁美洲地圖、美國地圖、加拿大地圖,以及一套四幅的人體解剖掛圖。
再後來,家裡就從掛圖變成了地圖冊和人體解剖圖譜,到了我五歲的時候,爸爸又變戲法一樣弄來一本厚厚的大學教材——《解剖生理學》。
我的讀書生涯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說句後話,多年後哥哥有了孩子,也想讓他像當年的我一樣,通過地圖識字,只可惜這個實驗失敗了。我想原因其實很簡單,小侄子接受了正規教育,他上了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