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年中,再說世界讀書日,中西方關於何時開始愛讀書有個「巧合」

2020-11-19 北晚新視覺網

中國人在童年時很少有人沒聽過這首著名的童謠:「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子冬有雪,要想讀書待來年。」哈哈,為什麼這童謠流傳這麼廣呢?這足以證明舊時代大家都認為讀書誠乃苦事一樁

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碎陶片上閱讀的女子

「人生識字憂患始」 (後來魯迅先生把它改成了 「人生識字糊塗始」 ),為啥呢?讀書的確辛苦——中國古人讀書是為了責任、為了升官發財、抑或家族名聲利益,卻很少提倡快樂讀書。讀書就是為了讀本身——不求甚解甚至讀而不解,小孩子讀書開蒙太早,先生的教學法又糟糕。這樣的功利讀書毫無愉快可言,所以讀書成了讀書人童年的噩夢;而讀書人長大了,又用他們童年讀書的經驗折騰下一代的讀書人。這種循環綿延了兩千多年,諷刺的是,這樣的教學法下居然也出了不少真正的學者。

難道真是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麼?其實人性的慧根的確是存在的,不管多麼糟的老師,都擋不住有才學生後來成才。

外國怎麼樣呢?其境況亦不遑多讓。西方國家讀書雖然「高貴」 甚至是特權,但是舊時代能 「享受」 讀書者幾稀。中國拜造紙和印刷術之便,書較易得易傳;而歐洲中世紀以前,書的製作幾乎全靠抄寫。而紙呢,竟全靠動物皮做成,一本書往往動輒要用幾百張羊皮,其昂貴可想而知。

歐洲中世紀甚至很多國王和貴族都不識字不能讀書。讀書權被控制在教皇和高級僧侶那裡。他們掌控了讀書權就掌握了知識和法律解釋權,甚至可以控制國家政權。所以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紀裡歐洲國家紛亂頻仍戰爭多發,教權和皇權的鬥爭從沒止息過。

讀書在西方真正受世人歡迎是文藝復興以後;而巧合的是,在中國,百姓普及知識並喜讀流行「話本」也是在明代後期。這些,除了思想革命影響以外,也跟當時紙張和印刷術科技進步不無關係。

十九世紀中後期女子偷讀禁書情境

到了近代,隨著小說和通俗讀物流行,再加上大眾教育的普及,讀書已經成了再正常不過的事。讀書的權利在失去了特權的加持和神秘色彩以後在整個世界範圍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健忘的今人卻不再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世界各國的有識之士因此提出要重新倡導讀書、尊重知識、尊重作家和詩人。世界讀書日因此應運而生。

世界讀書日算起來發源很早,但定型卻在晚近的1995年。它的英文名字有三個。一般叫作World Book Day, 但因它也是世界版權日,所以全名是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簡稱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ook。

世界讀書日源於西班牙紀念《堂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的傳統。它最早曾定在十月七日,這是塞萬提斯的生日。後來移到了四月二十三日即他去世的日子,因為歷史記載這一天也是另一位世界文豪莎士比亞去世的日子。同時,這一天還跟很多著名作家、詩人的誕辰和紀念日有緣,如西班牙-秘魯作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英國詩聖華茲華斯、俄裔美國作家納博科夫等。但有悉心的歷史學家考證,雖然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兩位文豪都逝世於四月二十三日,但當時西班牙採用的是格利高裡歷,而英國採用的是儒略曆,二者之間相差有十天。按照格利高裡歷,莎士比亞是在五月三日去世的。可是不管怎樣,後人都樂意接受兩位文豪同日離世的說法;因此,現在就把四月二十三日當成紀念他們去世的世界讀書日。

十五世紀中期佛羅倫斯大教堂著名詩人但丁展示他的巨著《神曲》的壁畫

其實,這個節日跟英國和愛爾蘭的每年三月第一個星期四的慈善捐書購書活動有關;其更早的來源或基於「聖喬治日」。這是一個著名的宗教節日,每年也在四月二十三日慶祝。聖喬治是阻止羅馬皇帝迫害基督徒而殉道的聖徒,為歐洲廣大地區崇拜。這一天也是英格蘭地區的國慶日。同時,愛爾蘭、德國、葡萄牙、喬治亞、保加利亞,特別是發起「世界讀書日」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都隆重紀念。它曾是公共假日,根據傳統,那天人們要向所愛的人贈送玫瑰、向孩子贈書。由於此日正好跟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去世同日兼有贈書傳統,隨後漸轉成了讀書節。

其時臨近西方復活節,春光明媚,人們以兩位文豪為標誌,向世界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家們和書籍共同致敬,以喚起世人尊重知識、尊重讀書和尊重圖書的創造和發明者,致敬那些延續人類文明薪傳事業的出版人和媒體人。這樣的傳統漸成風俗,其後便發展成年年都有的世界讀書日。

眼下,全世界陡然毫無預料地被捲入了抗疫模式。全球的學校幾乎關閉,圖書館關閉,書店和媒體受影響,大家或許會以為這對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是個莫大的打擊吧?——其實不然。這時節還有沒有人想到「讀書」呢?這一點,世界讀書日的發起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已替我們想到了前頭。它及時地向全球發出了眼下暨非常時期讀書日的新的戰鬥檄文:

——說得多好啊!讀書是人生鬥爭的一種武器,它讓我們充實,讓我們不向任何困難低頭。而充實的人生是富有的,是幸福的。

當然,遭遇疫情年,世界讀書日也會相應地有些變化。比如英國和愛爾蘭,他們除了遵從世界讀書日,自己的讀書日是在3月5日。由於它專注於兒童,幾乎可以說是孩子們的讀書節。這一天,孩子們扮上各自喜歡的書中人物和角色,同時各地邀請作家、插圖畫家和孩子們互動。英國有 「一元錢購書」 全國贊助兒童讀書公益組織,很多慈善機構和公司參與捐獻;今年18歲以下的兒童每人都得到一個一英鎊的購書折扣券,可以用它來買心儀的書。

利用贈書,還舉行了讓孩子參加「擁有你自己的第一本書」的活動。因為疫情隔離,有些活動放到了線上。

為什麼英國-愛爾蘭的讀書節格外專注孩子們呢?因為英國在今年統計發現,現在只有26%的孩子會每天讀書,而在2015年時,每天讀書的孩子人數還佔全部人口的43%呢。這種快速的下降令人擔憂。所以,今年英國讀書節的主題就確定為: 「用朗讀分享成千上萬的故事」 。全國從幼兒園到各類學校的孩子皆可報名並記錄自己每一次朗讀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是自己讀,亦可以是跟大人、兄弟姊妹、朋友和寵物一起讀,其長度不得少於十分鐘。優勝者可獲全國大獎。同時還有兒童繪本大賽,獲獎者可以得現金、也可能得到名人籤名本等獎勵。這樣的朗讀不限場地,可以在早餐桌、公共汽車上甚至也可以在洗澡時或在床上進行。

法國人是世界上深愛閱讀的民族之一,人均閱讀量為一年20本。他們讀的書包羅萬象,法國人也提倡不必正襟危坐讀書。抗疫抹平了人間的不同,所以居家的人們共同的身份是讀書人。無需提醒,這個國度此刻又開啟了讀書模式。

今年的美國在毫無預兆的情形下陡然成了全球最重災區。美國人驚魂未定之際,卻沒忘卻讀書。美國其實讀書資源非常豐富。美國人讀書隨意不拘,不在乎要在書房更不裝模作樣。他們崇尚讀書為自己,不是為別人,強調快樂讀書哲學。

即使今天在疫病中心的紐約,學校也並沒有停止教書;虛擬教室和網上教課延伸到了圖書館和各類資源。這裡「讀書」 概念是立體的,除了傳統的書籍, 「書」 還包括視覺書和有聲書以及各類讀物。此外,即使在病疫陰影遮天的日子,圖書館工作人員也算是一線前沿人員,不準缺勤掉隊。雖不能上班,他們卻要在家裡操作並支持網上借書和網上送閱。美國圖書館方便而且全部免費。個人辦圖書證不需要任何證件,一般有張在當地住址的信封證明即可。圖書館不僅是讀書場所,更是服務中心。除了圖書還有各類多媒體、有聲書和電視電影播放設備;它同時還是承擔各類諮詢、投票活動的場地。抗疫之年,即使大家不能親赴實體圖書館,圖書館工作人員仍然以最大熱情幫助人們讀書和交流。

中國比其他國家先行一步走出陰霾,但在抗疫的日子裡仍然能感到不少人不忘讀書。國內親友言及宅居日子多談到讀書,而我所聯繫多的媒體和出版界朋友不時也傳來新書出版及評獎消息。這段日子,筆者有教材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編輯幾乎每天有信息溝通;另外上個月有一本書跟上海的出版社籤訂合同。這些小小的個人經歷從側面證明了可惡的病魔並沒有挫敗我們的書籍出版業,更不會阻止中國人讀書和出書的腳步。

上星期上海出版界朋友更傳來一則有趣的花絮消息:出版社居然跟「美團」 網餐外賣等聯手送書上門,讀者可以像食客一樣點單,新書則在一兩小時內及時送到讀者手上。此事雖小,但折射了國內出版業服務讀者的新舉措,實為貼心且神速。

讀書:抗擊新冠病毒時節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眼下,在全球絕大多數學校都關閉而且全世界人們都受限於戶外活動的情形下,人們比任何時期都應該更加重視書籍作為戰勝孤獨的槓桿作用和力量。書籍可以讓我們加強人際聯繫,拓展我們的視界,更可以激活我們心靈的創造力。

在眼下這個四月和整個年頭,是我們拿出時間來閱讀或與我們的孩子們共同讀書的至關重要時刻;是我們慶祝閱讀之重要性的時刻,也是我們培養孩子們通過閱讀而成長的重要時刻。同時,這也是促使我們養成對文學終生之愛並將其融入我們人生世界的時刻。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海龍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才是讀書天
    「我愛文學」是一句空泛又十分令人不適的話,因為我們都說不清什麼是「文學」,也說不清究竟要喜歡到什麼程度才能被稱作「愛」。世界上有很多「愛」文學的人,但我希望我不是他們中的一個,因為我非常確定我能感受到他們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 世界讀書日 | 杭間:慢行,漫想,閱讀無常態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突如其來的疫情放慢了我們的腳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閱讀重新審視自己和身邊的環境。
  • 《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
    《何時是讀書天》展現了一個小鎮牛奶女工平凡的前半生,以及可以預見的平凡的後半生。故事開始於一個奇怪的志向:15歲的大場美奈子立志要在自己出生的小鎮度過一生,儘管這裡的年輕人大都選擇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但外面的世界似乎對美奈子沒有太大吸引力。她想留在這個小地方,跟有數的人們產生深刻的聯結。
  • 《何時是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
    兩人30年生活在同在一個小鎮,一個很小的小鎮,居然從此再而無來往。男主按部就班的結婚,工作;女主孑然一身,工作,讀書。中年人的隱忍與壓抑表露無遺。這不是部適合夜晚看的片子,會讓人情緒低落。最後短暫擁有隨即痛失所愛的女主被問到以後怎麼辦時,她說,回家讀書。重回一人陋室,再次面對一牆書籍,然而屋外的街道再無那人走過。「何時是讀書天」,雨天,深夜,一個人時。
  • 世界讀書日,鄭酒師為你分享關於酒的名句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人間四月芳菲天,唯有讀書不可辜負。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文學作品中更是少不了它的身影,今天與大家分享有關酒的句子,一起醉在文學的世界裡吧!酒與詩歌的關係,淵源流長,古代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和生活都與酒密不可分,隨意翻開中國詩篇的章節,隨處可聞撲鼻的酒香。
  • 周三觀影 ​何時是讀書天
    :《何時是讀書天》時間:2016年8月31日 周三 19:30說明:來店消費即可參加你喜歡讀書嗎最近一次翻開一本書是什麼時候你為什麼讀書通常在什麼時候讀書今天想說一部關於書的電影只是上面那幾個圖片展示的鏡頭。何時是讀書天?承認吧。很多的時候你去讀書,並非因為探尋真理,抽絲剝繭。你只不多是借書來排解寂寥而已。三十年啊,如果沒有書,美奈子怎能熬過去。但書不會那麼小氣責怪你,你用它來排解寂寥,它卻給你更多的東西。
  • 世界讀書日|疫情之下的閱讀故事
    ——一位男患者戴著口罩躺在床上安靜地讀著書,在容易讓人心生焦慮的疫情之下,這種內心世界的安寧與強大更顯難能可貴,這大概就是閱讀帶來的力量。,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一起來聽聽疫情之下的閱讀故事。
  • 世界讀書日 跟孩子一起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世界讀書日」的美麗傳說「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1996年開始為第一個世界讀書日,所以,2016年是第20個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選擇4月23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隆尼亞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傳說中勇士喬治屠龍救公主,並獲得了公主回贈的禮物——一本書,象徵著知識與力量。
  • 【世界讀書日】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閱讀是認識世界第一塊基石 節日起源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 世界圖書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倡多讀書的重要論述,以及中央、省、州、市關於「倡導全民閱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部署。
  • 【世界讀書日】太鐵法院舉辦「分享一本好書」讀書交流會
    【世界讀書日】太鐵法院舉辦「分享一本好書」讀書交流會 2020-04-2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讀書日|樊登讀書進警營,閱讀分享蕩警心!
    為迎接「4.23世界讀書日」,進一步活躍警營氛圍,豐富警營文化生活,培養分局民輔警閱讀興趣,使大家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餘,緩解精神壓力,放鬆身心,在閱讀中重塑自我,在分享中敞開心扉,分局組織開展「樊登讀書進警營,閱讀分享蕩心靈」主題讀書分享會。
  • 讀書筆記 | 陳予:讀書於疫情之下
    這個春天溼寒陰冷刻骨銘心,疫情如磐暗故園,龜蛇肅目黃鶴哀江河悲。閉城封區,千街萬巷蕭疏空寂。逆行者千裡弛援眾志成城慷慨赴時難,厚重感動高度溫暖充滿著視聽佔據身心,終生感恩銘記。特別時日裡,書籍是居家隔離穩定情緒梳理思想最佳陪伴。擁民族自信,國力強大支撐,堅信武漢定贏,中國必勝!氣定神閒開卷讀書。
  • 一個人的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非典型影評
    很喜歡的一個場景,美奈子鼓足勁兒一路小跑上去的樓梯在婦女節的半天假期裡,把《何時是讀書天(上周看了《四個春天》以後情緒起伏很大,很想找人聊聊,思來想去點開了離得不遠卻三年多沒見面的小z的微信頭像,果然他已經看過了。)最初吸引我看這部電影的其實不是什麼愛情故事。彼時,畢業即分手的年輕人(其實掙扎了半年)暫時拋開了對愛情的憧憬,開始一腔熱血、勇氣十足地打算投入工作中,於是對與女性的獨立自主、自我成長相關的題材總是充滿了興趣(也許僅代表我個人情況)。
  • 2018世界讀書日活動方案及策劃 世界讀書日活動總結範文
    2018世界讀書日活動方案及策劃 世界讀書日活動總結範文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值此「世界讀書日」,學校圖書館將舉辦以「讓書香溢滿校園」為主題的讀書系列活動。
  • 世界讀書日丨抗擊疫情:閱讀也是一種力量
    讀書,長知識、平心態、享快樂,或許就是待在家裡最有趣的事。今天(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們回頭看看幾個月來,武漢人的讀書故事。在疫情期間,武漢市很多市民都選擇在家中讀書,市民牟漢雪在封城的七十多天裡讀了兩三本書,他說這段時間在家正好是讀書時間,把過去買的還沒有拆封的書正好拿出來讀一讀。
  • 世界讀書日 文藝男青年和女青年比較 有多少人在讀書?
    世界讀書日你在幹嘛?我是全民薦書人, 讀有用的書 ,交知心的朋友。我在看手機,手機是每時每刻都在我手機。書籍全在我的手機裡,這是我生活的每一天。據有關機構調查,由於科技的進步,數位化閱讀因其快捷方便受到了越來越多網民的青睞。
  • 世界讀書日:書,讀起來!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來了。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立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 世界讀書日,讀書的重要性和好處,閱讀一本好書,開闊眼界漲知識
    #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季《平凡的世界》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誰讓你讀了這麼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從小你就在這個天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莊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 「我的UGC」世界讀書日,談談「藏在生活中的書單」
    從讀書推廣的角度來看,這個書單是詳盡高端的,找不出什麼問題,可是,作為一個讀者,該怎樣從這洋洋上億字的書單上選擇自己的閱讀書目,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裝修自己的靈魂家園?對於這些問題,願借世界讀書日之機,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體會。
  • 2020年第25個世界讀書日我們這樣創意和策劃!
    2020年第25個世界讀書日我們這樣創意和策劃!四、主題活動創意活動1:世界名畫模仿SHOW對象:師生及家人、朋友首先師生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幅名畫,接著收集、尋找、製作相關道具,再模仿名畫中人物的衣著、動作、表情等,然後讓家長幫助美顏拍照,最後請將你模仿的名畫和你的照片拼接在一起,並寫出本幅名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