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隊寄語】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津津樂道:桃園三結義、十常侍亂政、董卓霸京師、煮酒論英雄、三英戰呂布、千裡走單騎、官渡之戰、三顧茅廬、隆中對、火燒博望坡、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鬥、賠了夫人又折兵、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龐統獻連環、橫槊賦詩、火燒赤壁、刮骨療傷、水淹七軍、七擒孟獲、出師表、空城計、揮淚斬馬謖、樂不思蜀.也許您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或是大器晚成的陸遜,惋惜「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英年早逝的孫策、「相煎何太急」的曹植,敬畏「寧教我負天下人」的曹操.一提三國,這些如潮水般的記憶蜂擁而來,小說中的人物都鮮活起來,然而小說只是小說,2200多年過去了,真實的歷史、我們只能從出土的文物中去發現辨認判斷。融合了魏蜀吳三地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況!吳博的三國志特展將於3/7結束,精彩不容錯過哦!
吳博目前的另一特展,名為《穆穆曾侯》。未見於史書的曾國,又稱之為隨國,是西周早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消亡於戰國後期(被楚所滅)。1978年在湖北隨州曾侯乙墓被發掘、著名的曾侯乙編鐘以及帶銘青銅器被發現,接著便在隨州境內接連發現了其他曾侯的墓葬,生生將這700年的歷史畫卷無縫拼接連接了起來,曾國則被譽為「挖出來的諸侯國」。展館內以時間為脈絡,分別展出了各位曾侯的青銅器皿,造型優美、種類齊全,實屬罕見,為大家學習了解青銅器的不二之選!
【展館簡介】
「每個中國人身上都有『三國氣』,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三國。」吳中博物館推出的特展《三國志》,在蘇州這片三國故事曾經真實發生過的土地,從考古學的角度,以實物和實證文化跳脫出傳統視角中的《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佐證並詮釋正史資料中的三國時代,描繪出一個空前真實的英雄時代和歷史風貌。
本次吳中博物館《三國志》特展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辦,聚集了來自各省、市、自治區的四十多家文物收藏單位選送的近200件文物,展品包含了壁畫、木雕、泥塑、陶器、瓷器、金銀器等多種品類、年代上溯至兩漢時期的出土文物。
在此基礎上,吳中博物館特別組織借展蘇州考古研究所、蘇州博物館內與三國孫吳相關文物,加入了蘇州本土化的敘事語境,構建了屬於蘇州的展覽單元,其中有來自「孫堅孫策」墓的五聯罐以及近年來蘇州地區三國時期考古發現的重大成果和相關文物。
曾國,一個在傳世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的神秘國度,隨著1978年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的發掘,映入世人眼帘。隨後,大量帶銘青銅器的陸續發現,更是為大眾推開了一扇通往曾國的歷史大門。曾國是周天子分封在南方的一個重要諸侯國,其位置約在今日的湖北省隨州市一帶,在長達700多年的時間裡,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化,而史書上卻並無「曾國」只載 「隨國」,「曾國」只見於器物銘文。這個「消失」的古國,是一個被考古人員「挖出來的諸侯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相繼出土的葉家山、擂鼓墩、文峰塔等遺存,大量帶「曾」銘文青銅器勾勒出曾國700多年的歷史發展脈絡:從周初始封南土輔佐周王室,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依附楚國,直至戰國中晚期消亡。敞口圓腹,高圈足下接方座,獸首形雙耳,簋外底懸一小鈴,內底中部鑄銘:「犺(kàng)作剌(烈)考南公寶彝。」表明該簋是曾侯犺為其父南公所做的祭器。
面具模仿同時期其他器物獸面紋造型,水牛狀粗角上翹,角、耳、眉、鼻外凸,器物內壁相應的位置凹入,浮雕感較強。眉及鼻孔處的內壁有三個橋形穿孔,便於穿繩綁縛。根據墓葬出土位置判斷,應為與銅胄搭配使用的胄飾。蓋上立鳥,肩、耳部飾獸首,四面自上而下飾扉稜,外底懸鈴,裝飾誇張,工藝高超。此種造型風格的青銅器代表了隨棗走廊地區西周早期鄂、曾青銅器的水準,體現出周文化中心區域之外的文化特徵。 卣是晚商時期的一種主要酒器,延續到西周早期時多腹部光素,只在頸部、圈足裝飾細密線條的紋帶,此卣則裝飾繁密,特徵突出。該套編鐘由1件鎛鍾和4件甬鍾組成,是迄今所見西周時期數量最多的編鐘,也是曾國已發現年代最早的成套編鐘,首見鎛鍾與甬鍾組合。這套編鐘均為雙音鍾,較之商代殷墟編鐘的宮、角、羽三聲,新增加了「徵」聲,構成了「四聲七音」的律制,對研究我國古代樂懸制度及音樂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帶刺雙戈戟,柲端有矛刺,柲杆上段豎置兩件戟戈,上戈有內,下戈無內。兩件戈裝飾特徵一致,通體烏黑,援、胡部飾火焰形暗紋,胡部鑄有內容相同的錯金鳥篆銘文,內容為:「吳王子光之用」。由此可知,作器者為吳王子光,即吳王闔閭。該套青銅構件,經學者研究復原後的帷帳面闊近10米,進深超4米,高度近3米,設計合理,製作精巧,組裝和拆卸便捷,是曾侯乙生前狩獵和軍事活動的用具。銅燈由獸形底座、燈盞、香薰罩三部分組成。獸四肢直立,作駐足仰首眺望狀,四蹄足,獸面淺浮雕,臣字目,葉形耳,背上有近似方形蓋。
器體方鼓,方蓋,方口,方肩,方圈足,肩部對置獸首銜環。通體飾菱形勾連紋,內嵌綠松石。器蓋內壁鑄銘文:「曾侯丙之赴缶硤以為長事」;雙耳鑄銘文:「曾侯赴缶硤以為」,表明了器主身份。
共36件,皆為甬鍾,大型者8件,小型者28件,鐘體扁如合瓦,飾有變形蟠螭紋、獸面紋和浮雕神人操蛇圖像。經專家測試,每件鐘都為一鍾雙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樂曲,是僅次於曾侯乙編鐘的一套完整的編鐘組合。
【活動時間】2月27日(周六)下午12:30--16:45
【活動人數】10~15位
【活動流程】
◆ 12:30 吳中博物館門口集合
☛交通:
①地址:蘇州市吳中開發區澹臺湖景區南側
②地鐵:蘇州地鐵2號線,寶帶橋南站1號口出,往北步行400米。
③公交:蘇州公交66路寶帶橋南站下,往北步行400米。
◆ 12:30--14:30 進入博物館,跟隨講解員參觀「三國志」展,展廳共分為四個單元,以年代為主線、再依據朝代分專題,展覽共分為序章、強漢興衰、天下三分、重歸一統四個部分,以實物的形式向觀眾展示從東漢到西晉這段風雲變幻的歷史。
◆ 14:30--15:00 小憩時間,互動問答
◆ 15:00--16:30 跟隨講解員參觀「穆穆曾侯」展,展廳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左右文武,以藩屏周」,主要展出了葉家山墓地出土的曾國青銅器,通過2011年和2013年發掘,和對曾侯名號的銘文青銅器研究,發現了曾侯諫、曾侯白生、曾侯犺三位諸侯及其夫人等早期曾侯墓。第二單元「左右楚王,附楚抗吳」中所展示的青銅器體現了愈發濃烈的楚式風格,並證實了當時曾國「左右文武」向「左右楚王」的巨大轉變,以及春秋晚期吳王伐楚,隨(曾)人救楚抗吳的史實。第三單元「華夏正聲,領袖楚風」,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和稍晚的擂鼓墩二號墓都發現了大量的音樂文物,出土時各種樂器排列有序,真實再現了「八音和鳴」的古代音樂場景。
◆ 16:30--16:45 互動問答
◆ 16:45 活動結束、自由返程
【活動費用】58元/人
【特別說明】
1. 需自行前往博物館集合;
2. 需提前網上自行預約進館(博物館一天只能預約一次);
3. 講解時請務必跟緊,展館內不可飲食與大聲喧譁;
【費用包含】俱樂部領隊組織陪同、個人意外保險、活動組織費
【活動諮詢】
青苔18913175556(微信同號)
匡匡18018149275(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