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小河的音樂簡介上有這樣一句話:森林深處有一間小木屋,周圍種植的彩色的毒蘑菇。慢慢的,毒蘑菇就變成大家認識她的一個標誌,叫她「毒蘑菇」,喜歡她的聽眾也會覺得何小河的聲音「有毒」。
對何小河來說,蘑菇是一個很可愛、有生命,但是又很神秘的存在。五彩斑斕的毒蘑菇在童話裡面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元素,受到《愛麗絲夢遊仙境》空間、畫面的影響,有了「毒蘑菇」這個意象。
大小不一樣的蘑菇很奇怪,但是又很奇妙。帶著「毒蘑菇」這把關鍵的鑰匙,一起進入到何小河的《佔夢》裡面吧!
《佔夢》是一張用音樂講述夢境的專輯,並且有一個嶄新的概念——「佔夢」,以紛繁別致的音樂風格與形式,向聽眾傳遞了一系列來自創作者的「夢意」與情緒,同時也對大家共通的某些心境進行了一場「釋夢」。
夢是人類平時收在心底裡的那些沒有辦法坦白的想法和情緒的體現。有時候夢境可能比現實要真實,它是一個對自我最坦誠的坦白,也是人對真實世界美麗的童話化。有時候你在面對這個現實世界的時候,不一定能把自己真正的感覺或者是接收到的信息表達出來,但是夢境絕對是對此最誠懇,最忠誠的一個表達。——何小河
《佔夢》主要是講述了九個不同場景發生的夢境。這些夢境各自不同,又以某種內在的聯結渾然一體: 既有符合大眾口味的舒緩流行風,也有全編制弦樂加電音融合的大製作。
夜·裡
這是專輯裡面第一首做出來的作品。那時候我還在美國讀研究生,所以只能是寒暑假回來做製作,所以很多編曲的事情,我是交給了製作人的。在製作人原來的計劃裡面,是想把《夜裡》給我自己來做的,但是他沒有直接說,可能他怕我壓力太大,所以他就先讓我把鋼琴先錄出來。錄完鋼琴之後,我自己就越來越忍不住要把整個編曲都給啃下來,然後加吉他加弦樂,到後面突發奇想加了三弦在曲子裡面。可能我是完美主義者,就真的不能把事情只做到一半吧!用製作人的話來說,我就是一個盡出么蛾子的人!一開始拼的時候,他也覺得有點接受不了。但是他還是很欣賞我這種新鮮的想法。後來他幫我邀請了一個三弦老師到錄音棚來,三弦老師聽到這個東西,看到那個譜子,他還覺得我為什麼可以把弦樂放在流行音樂裡面。因為三弦真的是很少做,就是跟其他的風格做融合的一個民樂樂器。我自己本來是學作曲的,也是學弦樂為主。我覺得它能跟曲子裡面的其他元素毫無違和地這樣子互相成全。——何小河
獵
發生在森林裡面,關於女巫和小男孩的一個夢
一開始在寫demo的時候,我對整個音樂的場景,空間是有多大,具體要容納多少音樂元素,其實是有一個色彩上,或者是一個深度上面的想像。當時在寫《獵》的時候,我跟製作人對《獵》的期待還是蠻高的。希望既有電影配樂式的大弦樂,也有夢幻、張力大的電子元素,所以是一開始在寫之前就有這樣的一個想像空間給這首歌。我其實很喜歡把各種風格融合在一起。在我看來音樂風格只是表達內容的一種工具和呈現方式,包括我自己的聲音,也是作品裡面表達的元素之一而已,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圍繞著音樂內容本身所需來去設計。——何小河
粉紅天馬
在創作歌曲的時候,我會把自己的vocal聲音也當做一種樂器。但聲音只是作品表達的元素之一,我還是以鋼琴為主。除去器樂,我覺得聲音本來就是很美妙的東西,比如我家貓貓每天不同情緒的叫聲,在外面聽到什麼奇怪的聲音,我都會覺得是很有靈性的東西,如果能夠把它抓住的話。音色是讓我很著迷的東西。我寫音樂的時候,場景跟形式、色彩是音樂起源最重要的東西。以我想表達的那個場景為主,自己想像了一種空間感,它需要什麼,我往裡面添加自己想要的作料。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看電影,出去遊歷,所接觸到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讓音樂感更加豐富的積累,這樣能更有多元化,也很有戲劇感。——何小河
對於自己的音樂,何小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定義,因為好像所有都有,所以就變成什麼都沒有。如果非要有定義的話,希望是好聽跟夢幻,或者大家聽到她的音樂時就會覺得,這個就是何小何。
何小何這個「毒蘑菇」就是對她音樂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