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每日一課#推拿手法基礎詳解——按壓類手法

2020-12-23 騰訊網

◆ ◆ ◆ ◆

新中醫成人推拿

◆ ◆ ◆ ◆

第二章 推拿手法基礎

定義;用手或肢體的一定部位,按照各種特定的技巧動作,以力的形式在體表進行操作的方法稱為推拿(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是最常用的單式手法,是獨立存在的單一動作的手法。可以單獨應用,也可與其它手法結合使用。

根據手法的形態和運動規律

將其分為六大類

1. 擺動類手法:以前臂的擺動帶動指,掌,腕作協調的連續擺動的手法。稱擺動類手法。

2. 摩擦類手法:以指,掌,拳等,貼附於體表,與肌膚表面做平面的直線或環旋移動的手法。稱摩擦類手法。

3. 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的輕重刺激,持續作用於人體的手法,稱振動類手法。

4. 擠壓類手法:以指、掌、肢體的其他部位擠壓或對稱性的擠壓體表的手法,稱為擠壓類手法。

5. 叩擊類手法:以手及器械有節奏的叩打體表的手法,稱為叩擊類手法。

6. 運動關節類手法:對肢體關節進行被動活動的手法,稱為運動關節類手法。

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

1. 持久:按照手法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範,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走樣,以保持技術動作和力度的連貫性,不可斷斷續續。具體手法操作時應保持一定的時間。使手法刺激積累到一定程度,起到調正臟腑功能,祛病健身的作用。

2. 有力:手法必需具備一定的力度和功力,有力一是直接作用於肌膚的力,一是維持手法需要的力。有力並不是指力量大,而是一種技巧力 。根據受術對象,施術部位,手法性質,病症虛實及體質的不同。施以恰當的技巧力,以取得良好的按摩效果,又避免了不良反應,這種手法力需要長期的實踐,才能掌握。

3. 均勻:手法操作時,動作幅度,手法速度,力度大小都要保持均勻。幅度不可忽大忽小,速度不可時快時慢,力度不可時大時小,保持手法的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使手法操作即平穩而又有節奏性。

4. 柔和:手法要求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蠻勁,變換手法要自然。

5. 深透:是指受術者對手法刺激的感應和按摩效果。要求手法的刺激不僅作用於體表,而且能深達筋脈,肌肉,骨骼,甚至臟腑。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

這幾個方面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互相滲透。持續手法使肌肉張力和組織的粘滯性降低。使手法的功力滲透到組織的深部。均勻協調的操作,使手法更柔和。力量和手法技巧的結合,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達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手法運用時,力量是基礎,手法是關鍵,兩者兼而有之,缺一不可。

要達到上述要求,必需勤學苦練,使按摩手法由不會---會---熟練---用巧力---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做到「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才能取得良好的按摩效果。

(三)

按壓類手法

1. 拿法:

定義:

術者以單手或雙手拇指與餘指羅紋面相對合呈鉗形,夾住施術部位的肌筋,做持續而有節律的提拿或提捏的手法,稱拿法。

手法操作:

由於施術部位不同分為三指拿法:四指拿法:五指拿法:掌拿法。

1 三指拿法:術者以拇,食,中指羅紋面相對合呈鉗形,拿住施術部位,做持續而有節律的拿提或提捏動作。稱三指拿法。

2 四指拿法:術者單手或雙手拇指與食,中,環指羅紋面相對合呈鉗形,拿住施術部位,做持續而有節律的拿提或提捏動作。稱四指拿法。

3 五指拿法:術者單手或雙手以拇指與餘指羅紋面相對合呈鉗形,拿住施術部位,做持續而有節律的拿提或提捏動作。稱五指拿法。

4 掌拿法:術者以掌心緊貼施術部位,進行緩慢拿揉的手法。稱掌拿法。

要領:

1 拇指與餘指對合用力要對稱,用力要由輕到重,重而不滯,輕而不浮,不可暴力施術。動作要連貫而有力。手法要靈活而有節律。

2 拿法刺激較強,用指腹著力(指端著力即為摳,容易損傷皮膚)。

作用:

祛風散寒,開竅止痛,疏筋通絡,發汗解表,緩解痙攣,消除疲勞。

2. 捏法:

定義:

以拇指與餘指指腹相對用力,擠捏肌膚,或做捻轉擠拿扯提的手法,稱捏法。

手法操作:

術者以拇指與餘指對合相對著力,捏起肌膚及皮下組織。做快速的捻轉前進,使皮肉肌筋自指間捻轉滑脫,逐步向前移動。或捏起肌膚做快速的一捏一放的捏擠扯提的動作,如此反覆進行,循序進行。

1 兩指捏法:以拇指腹與食指中節橈側面對稱用力進行涅法,稱兩指涅法。

2 三指捏法:以拇指與食,中指指腹對稱用力進行涅法,稱三指涅法。

3 五指捏法:以拇指與餘四指指腹對稱用力進行涅法,稱五指涅法。

要領:

1 手法用力要均勻,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靈活,自如,連貫而有節奏。

2 按經絡或穴位捏而拿之,不可呆滯。

3 移動時沿肌肉外形論廓移動,循序進行。

4 不可用指甲掐壓肌膚。

作用:

舒筋通絡,行氣活血,健脾和胃,調和陰陽

3. 撥法:

定義:

以指端或指腹深按於施術部位,著力按而撥動的手法,稱撥法。亦稱指撥法,或撥絡法,或彈撥法。

手法操作:

術者拇指伸直,以拇指腹著力於施術部位,用力下壓到一定深度,待有酸脹感時,再做與肌纖維或肌腱,韌帶或經絡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餘指輕扶於施術部位旁,以助用力。

1 拇指撥法:分輕,中兩種手法

1) 輕手法:拇指伸直,置於施術部位,餘指略分開扶於體表固定,屈伸拇指掌關節,向左右撥動施術部位的肌筋,此為輕手法。

2) 重手法:拇指伸直,餘指握拳,食指橈側抵於拇指面。用腕,肘關節擺動屈伸,帶動拇指向左右撥動肌腱的方法,為重手法。

2 彈撥法: 食指微屈曲,拇指和中指低於食指遠端關節的前後部位,著力插入筋間隙或肌肉起止點的一側,進行由輕到重,由慢到快的輕巧靈活的撥動。如彈弦狀。亦稱單指撥法。單指撥法亦可用拇指和食指低於中指遠端關節的前後部位,進行撥法。

3 肘撥法:以肘尖代替指進行撥法。用於肌肉發達豐滿 ,指力不足時應用肘撥法。

要領:

撥動時用力下壓施術部位的筋腱以有酸脹感為度,不可用力過大。撥動時要帶動肌肉,筋腱,韌帶一起橫向滑動,不能與皮膚產生磨擦或刺破皮膚。用力深透,實而不浮,由輕到重,均勻,和緩。每個部位撥動2—3次。

作用:

解痙止痛,梳理肌筋,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炎鎮痛,解除粘連,調和氣血。

彈筋法:

定義:用拇指,食指或拇,食,中指彈拉治療部位的肌肉,肌腱,筋膜的手法。稱彈筋法。

操作:術者用拇指,食指或拇,食,中三指,緊捏住治療部位的肌肉,肌腱,垂直提拿起,儘量提拉一定距離,突然放開,使肌肉肌腱滑脫彈動。

要領:手法刺激強可作1--3次,操作時應用指腹拿提, 不可用指甲掐拿,防止損壞皮膚。

作用:舒筋活絡,暢通氣血

4. 按法:

定義:

以手指或手掌的不同部位或肘尖,著力於施術部位或穴位,逐漸向下加壓用力,按而留之的手法,稱按法。

以掌根,魚際,全掌或雙掌重疊著力的手法,

手法操作:

1 指按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指面著力按壓體表的手法,稱指按法。分為以拇指著力的拇指按法。食指著力的食指按法。食指,中指,無名指著力的三指按法。以屈食指背按法的屈指按法。

2 掌按法:術者腕關節背屈,以掌根,全掌或魚際著力按壓施術部位的手法,按壓要停留片刻,再重複按壓,即「按而留之」使按壓保持平穩而有節律。若要增加力度,術者兩肘關節伸直,體前傾,借體重增加力度, 雙掌重疊著力時, 稱疊掌按法。

3 肘按法:術者以肘尖代替手指或手掌著力於施術部位,進行按壓的手法,稱肘按法。

要領:

垂直向下按壓,固定不移,用力由輕到重再到輕,穩而持續,忌用暴力。

作用:

調和氣血,鎮靜止痛,開通閉塞,溫經散寒,疏鬆筋脈,放鬆肌肉。

5. 點法:

定義:

以指端,屈指關節突起處或肘尖,著力於施術部位或穴位,按而壓之,戳而點之的手法,稱點法。

手法操作:

拇指端點法:術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並緊靠屈曲的食指中段。以拇指端點壓施術部位。用力下壓時,拇指螺紋面要緊靠食指的橈側,以免損傷拇指關節。

屈拇指點法:拇指屈曲,指端抵住食指中斷橈側,以屈曲拇指突起處的橈側,著力點按施術部位,稱屈拇指點法

屈中指點法:食指屈曲與餘指相握,用食指第一指關節突起部著力點按施術部位。拇指末節緊靠食指中部,以增加力度,稱屈食指點法。

肘尖點法:肘關節屈曲,以肘尖著力點按施術部位。此法用於肌肉豐滿的部位, 是強力的點法。

要領:

要領與按法相同。點法是由按法衍化而來,具有著力點小,刺激強烈,操作省力,著力深透的特點

作用:

通經活絡,開通閉塞,消積破結,解除痙攣,消腫止痛,調節臟腑功能。

6. 壓法:

定義:用單手或雙手指或手掌著力於施術部位,壓而抑之的手法。稱壓法。

壓法與按法相似,無嚴格區分標準。 廣義講:按是用一定的力按壓在施術部位,是所有力的總稱。固按包括壓,壓是按法類中的一種。故將「指按法」「掌按法」「亦稱 」「指壓法」「掌壓法」。兩者通稱按壓法。狹義講:按法力達皮肉,多迎隨呼吸,按面積大壓強小。而壓法力達筋骨,不迎隨呼吸,壓面積小壓強大。時間長,且力深透。按法動作偏動。壓法動作偏靜,壓而不動。

手法操作:

術者以單手或雙手手指,手掌或肘部置於施術部位,間斷而緩慢地著力深壓而抑之,緩慢移動,間斷壓抑,壓而不動,提則輕緩,一起一伏,反覆施術。

1 指壓法:以拇指面或三指併攏,以指面著力於施術部位,垂直用力向下按壓,稱指壓法。

2 掌壓法:用掌根或全掌緊貼施術部位,用較大的力量向下垂直按壓。頻率有兩種:一種是慢速間斷法:頻律慢,力要足,有間歇。另一種是快速連續法:發力連貫,頻率快,力達深部。

3 膊壓法:術者肘部屈曲,以前臂尺側肌肉部位著力於施術部位,向下垂直按壓的方法。稱膊壓法。

4 肘壓法:術者肘部屈曲,掌心向胸,以肘三角平面或肘尖著力於施術部位,垂直用力向下按壓的方法。稱肘壓法。

要領:

1 壓法用力要垂直於施術部位,用力由輕到重,穩而緩慢加力,不可暴力施術。

2 指壓法用力以腕發力。掌壓法以臂發力,力宜深沉。

3 肘壓法:力度大,刺激強,以能耐受為度。應間歇按壓,不能持續用力,壓後繼以輕柔。

4 胸部禁止用單指壓法,宜採用多指或掌壓法,手指應與肋骨呈十字形交叉。以避免肋骨損傷。

作用:

解痙止痛,疏通經絡,鎮靜安神,活血止痛,扶助正氣,溫中散寒。

康惠醫護學校

相關焦點

  • 背部按摩推拿手法展示
    罐兒哥電話:15004001801背部按摩推拿手法展示        廣大微信粉絲們你們好,應廣大粉絲的要求我院特針對中醫理療實體店、美容院、隆重推出中醫全科班提升課程---理療實體店的必修課。全科班全部採用電腦投影的授課方式,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細緻的講解,在原有的課程的基礎上又增添許多行之有效的調理手法,歡迎廣大中醫愛好者,理療同仁一起學習!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中醫認為大多是由於肝腎不足或中氣下陷,坐臥溼地風冷入腹,陰寒內盛或因溼熱鬱結,肝經不舒和小腸阻結所致。腹股溝的一側有光滑整齊和稍帶彈性的可復性腫物(能用手扶回去的腫物)。當小孩哭鬧站立或用勁時,腫物出現並增大,且有膨脹性衝擊感,平臥後逐漸縮小,直至完全消失。也可用手指向下、向上輕壓腫物,協助腫物回入腹腔。復位時可聽到有氣通過的水聲。如果復位時小孩咳嗽,並有衝擊感,手離開後,腫物往往又重新出現。
  • 中國六大中醫推拿流派簡介
    一指禪推拿手法常用十四法即:推拿按摩滾捻搓抄纏揉搖抖抹勾。其特點是循經,技巧,取穴準適合內婦兒雜病。滾法推拿創始人丁季峰原為一指禪推拿門人,臨床以滾法為主要手段,配合揉按拿捻搓和肢體被動運動而發明滾法。其特點是:(一)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結合有關生理、解剖、病理等理論為實踐依據。
  • 【學會通知】2020年推拿分會學術年會暨中醫特色手法技術治療脊柱...
    【學會通知】2020年推拿分會學術年會暨中醫特色手法技術治療脊柱疾病應用培訓班於10月30日-11… 2020-09-21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養生】內功推拿秘術04
    雜談一些道聽途說的推拿流派一、一指禪派這是近代第一大推拿流派,現在的絕大部分推拿書介紹的第一個手法都是一指禪推法,足見其影響之深。該派的代表人物是朱春霆先生,一指禪手法的「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的五大要領即由朱先生總結。
  • 中醫名家劉奕俊老師鴯鶓油推拿手法全揭秘!『萊說°』
    編輯 | 餘俊傑配圖 | 餘俊傑在今年2月底的店長培訓中,躍萊公司中醫養生顧問劉奕俊老師現場為大家傳授了使用鴯鶓油調理身體的中醫推拿手法
  • 治療小兒腹瀉 試試中醫推拿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針灸科張茹月認為,小兒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節或不潔,或感受風寒、暑溼等外邪損傷脾胃,或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久病不愈等致脾胃虛弱。脾胃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水谷不分,合汙並下而成洩瀉。 張茹月解釋,小孩子的脾胃功能本來就很虛弱,如果進食過於生冷、油膩,就會給胃腸造成很大的負擔,損傷脾胃,從而發生腹瀉。
  • 小兒咳嗽推拿手法,一學就會(附圖)
    中醫推拿療效不錯 來源 / 雲鵲醫 對於兒童咳嗽,中醫還是有不少好方法可以借鑑的,今天就來介紹下小兒咳嗽中醫推拿的內容。 小兒推拿基礎方 指徵:非結核、腫瘤及氣道異物引起的咳嗽患兒 治則:疏風解表,清肺化痰,寬胸理氣而令咳止 基礎方具體內容:
  • 不妨試試中醫整復推拿
    治療:中醫整復推拿,見效快且療效穩定  據了解,市中醫醫院針對頸椎病的治療,開展了整復推拿、針灸療法、牽引療法、中藥外敷、中藥內服等綜合治療,其中,尤以龍軍開展的整復推拿為特色。龍軍所擅長的整復推拿術師從該院針灸推拿科創始人胡國華。
  • 瘦身的傳奇 中醫經絡推拿
    筆者從群眾當中得知口碑較好的舒纖樂經絡塑身,它是一家純綠色且信譽度高的中醫推拿減肥機構。據筆者了解,舒纖樂經絡塑身法是以中醫循經推拿點穴的原理,不藉助外界的任何物質,全程全部採用中醫推拿的手法,沿著人體經絡的循向對穴位點按刺激,調整機體的代謝率,讓多餘的脂肪參與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徹底改變機體的體制,杜絕反彈的現象。
  • 「人民英雄」張定宇親身感受中醫推拿療效,成為中醫宣傳者
    2020年10月14日,張定宇走進湖北省中醫院開始嘗試中醫推拿等治療方法。效果令他驚喜,他可以重新踏上腳踏板騎自行車。中醫推拿,為患者張定宇推開了一扇窗。接診張定宇的,是湖北省中醫院推拿科/康復醫學科主任趙焰。他介紹說,在治療40多天(20餘次)後,張定宇的身體功能持續出現了許多向好的變化。
  • 從好片《推拿》來講講中醫推拿法
    由婁燁執導、郭曉冬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的電影《推拿》已正式在國內各大院線與觀眾見面。
  • 萬法歸一指 朱氏一指禪推拿
    朱氏一指禪推拿療法是眾多推拿學派中久負盛名的佼佼者,其代表人是朱春霆、朱鼎成父子。朱氏原為上海嘉定黃牆中醫世家,朱氏一指禪是朱春霆繼承家傳二百餘年的深厚中醫臨床經驗,並結合江南傳統的一指禪推拿流派的核心思想所創立的。它的醫學思想和醫療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調推拿治病應重視中醫的整體觀念,必須具備深厚的中醫基礎理論功底,明陰陽,識臟腑,循經脈,守孔穴。
  • 「咔咔」兩下就能長高,正骨推拿真有那麼神奇嗎?
    近期的一檔綜藝節目,一時間將中醫正骨推拿這一門古老的技藝推向網絡熱潮……正骨推拿真有那麼神奇嗎?聽聽醫生來揭秘!1正骨「長高」確有其事正骨推拿是歷史悠久且特色鮮明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在嶺南一帶頗有群眾基礎,該療法主要通過醫生雙手檢查,發現身體異常的筋骨關係後進行整復,使之恢復正常,對於某些功能障礙或疼痛,通過正骨推拿,症狀往往馬上消失,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13種推拿手法,幫寶寶輕鬆緩解
    其實,除了打針吃藥,我們還可以運用小兒推拿的方法幫寶寶預防和輔助治療感冒。下面整理了一些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可以有效幫助孩子緩解症狀,爸媽可以存起來,以後孩子有什麼感冒發燒的,可以給試試。風寒感冒孩子風寒發燒,推拿時重點清肺平肝,拿列缺,清天河水,揉一窩風。 ◆ 清肺平肝在推拿中,同時清肝經和肺經,是感冒的常規手法。
  • 韓國華裔出身中醫世家 濟南學推拿樂不思「韓」
    對於來自韓國的蕭維元而言,7年,他決定要留在中國,並興致勃勃地開起了推拿店。  在濟南的第7年,愈發樂不思「蜀」  蕭維元本是在韓國的華僑,自爺爺那一輩兒開始,便在韓國扎了根。蕭氏一家在韓國做中醫,耳濡目染之下,蕭維元從小便對醫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了上大學的年紀,蕭維元選擇去韓國忠南大學學西醫。
  • 學習小兒推拿看原著《幼科推拿秘書》
    面類白色。肺病。五臟各有所屬。細探其色。即知表裡虛實盈虧。 其寒熱補洩之法。可考而知也。 <目錄>卷三·推拿手法\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釋<篇名>二龍戲珠屬性:此止小兒四肢掣跳之良法也。其法性溫。以我食將二指。自兒總經上。參差以指頭按之。戰 行直至曲池陷中。重揉。其頭如圓珠亂落。故名戲珠。半表半裡。
  • 《黃帝內經》記載:推拿發源於洛陽 從唐代開始走出國門
    按摩,又稱推拿,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黃帝內經》對推拿發源於洛陽有明確記載。近日,記者採訪業內人士,並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推拿和洛陽的故事。學生們認識穴位、學習推拿手法推拿發源於洛陽,《黃帝內經》有明確記載「推拿發源於洛陽,《黃帝內經》中有明確記載。」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韋保新說。
  • 推拿師居然把他的大腿按摩斷了
    浙江在線12月31日訊年關逼近,通過推拿按摩來緩解肌肉緊張的市民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因推拿不當導致的韌帶、關節損傷的現象也逐漸增多。上周,家住富陽城區的劉老伯,本想在推拿店好好享受一番,卻沒想到不僅舒服沒享受成,大腿反而骨折了!
  • 【臟腑推拿】清代按摩經的24式手法
    : 《按摩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一本成人按摩推拿專著,成書於清?以手法按之,亂動者,即邪氣也。重按輕抬慢慢去之,使邪氣散而正氣強也。滯食者沉而不浮,按之覺痛,從石關穴以手法按摩,慢慢揉之,而消食水者,動而有聲。以上用手法揉之,慢慢而去。9、風卷浮雲膈下停氣,中滿不食,胃脹而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