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林
20多歲的周女士,工作時經常面對電腦,近日,周女士感覺頸部發硬、疼痛,活動受限,同時伴有右上肢陣發性麻木感,生活及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周女士來到市中醫醫院就診,該院針灸推拿部副主任龍軍詳細了解其病情後,分析其所患的是頸型頸椎病。龍軍當即為其進行了一次推拿治療,周女士的症狀明顯減輕。
龍軍介紹,目前科室每個月都有上百例頸椎病患者前來就診,輕者通過一次推拿治療快速緩解疼痛與不適,中度患者通過多次推拿治癒疾病,重度患者則要通過整復推拿配合針灸、中藥外敷等緩解控制疾病。龍軍提醒,日常生活中,市民一定要注意保護頸椎,工作中要學會放鬆脖頸,定時做幾次適度的脖子後仰動作,閒暇時,可進行遊泳、羽毛球等運動。
小心!冬天易發頸椎疼痛
近年來,伴隨手機、電腦的普及,人們生活方式逐漸改變,越來越多人成為「低頭族」,特別是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整天面對電腦,久而久之頸椎、腰椎都會給自己帶來困擾。此外,汽車、空調的普及,導致人們感染風寒的機率明顯增加,頸椎病目前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龍軍介紹,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前來就診的患者中有許多20多歲的「低頭族」。最近,許多老年人和年輕人來就診時都感嘆:「得頸椎病就像得感冒一樣平常,尤其是冬天,更容易出現頸椎疼痛。」
龍軍介紹,頸椎病根據臨床症狀大致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自主神經型、混合型。頸椎病的產生有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患病的基礎,包括有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學習、長時間電腦操作、長時間低頭玩手機等,由於長期做「低頭族」,導致頸椎退變加快,使得頸椎結構穩定性下降,頸項肌勞損變性,致使頸椎承載能力明顯下降。外因是患病的誘因,比如感受風寒溼邪、過度勞累、運動姿勢不當等刺激,使得頸椎承載能力下降,導致頸項部動靜力平衡失調,使頸項部肌肉、血管、神經、脊髓受累而發病。
頸椎病是一個讓人很頭疼的問題,不過,龍軍提醒,肩頸不適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到正規醫院通過規範的對症治療,才能治好頸椎病,市民切勿病急亂投醫,不要去不正規的推拿館按摩。
治療:中醫整復推拿,見效快且療效穩定
據了解,市中醫醫院針對頸椎病的治療,開展了整復推拿、針灸療法、牽引療法、中藥外敷、中藥內服等綜合治療,其中,尤以龍軍開展的整復推拿為特色。龍軍所擅長的整復推拿術師從該院針灸推拿科創始人胡國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胡國華開展整復推拿以來,該技術廣受醫患好評,在全省都享譽盛名,不少來自邵陽、永州等地的頸椎病患者前來就診,只為通過此推拿手法快速治療頸椎病。
龍軍介紹,頸椎病的發病有三要素:一是解剖位置異常,中醫則稱為筋脫槽骨錯縫;二是局部炎性反應,中醫稱之為風寒溼邪瘀阻經絡;三是組織內構力學失衡,中醫稱之為經筋痺阻不通或經筋失於潤養。
整復推拿術就是從解剖位置異常這一發病根本來對付頸椎病,即用整復手法糾正筋脫槽骨錯縫狀態,使其恢復正常解剖位置。龍軍將這個過程稱為「開鎖」,他解釋道:「把頸椎病比喻成一個鎖著的房間,如果要打掃房間你必須先把門打開,才能進去把衛生搞乾淨。這也是很多頸椎病治療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因為解剖位置未恢復正常,其他治療方法效果不理想。」
龍軍回憶,2017年春夏之季,60多歲的向女士由於病情急重,伴隨嘔吐胸悶,來到該科就診。經診斷為「椎動脈型頸椎病合併眩暈發作」,通過認真體查及頸椎x線攝片,考慮為寰樞關節半脫位致椎動脈壓迫,導致後循環障礙,並進一步影響內耳循環,致內耳功能失調。由於關節脫位位置特殊,此部位的推拿是高危操作,此前,該患者多方就診,許多醫生看到脫位的位置都不敢下手。
「雖然操作有難度,但還是有希望的。」龍軍說道。憑藉高超的技術和多年的經驗,龍軍遂使用寰樞關節整復術糾正寰樞關節錯位狀態,快速松解椎動脈壓迫,改善後循環供血。隨後,配合使用利水消腫、擴腦血管活性藥物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治療,患者痊癒出院。
龍軍說,該院通過復位推拿,配以針灸和中藥外敷,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快速康復,且保證療效的穩定。
58歲的鄧先生一年前開始出現雙下肢乏力、行走不穩、頭暈手麻、胸腹緊束感,2019年夏秋之季病情加重,來到該院針灸推拿部就診。通過患者MRI閱片,結合症狀考慮為脊髓型頸椎病,屬柔性壓迫,在C5/6節段壓迫大約不足1/3,伴局部脊髓輕度變性。
鄧先生的病情十分嚴重,常規考慮需要手術治療。通過與患者充分溝通後,患者堅持要求保守治療。為了降低推拿風險,龍軍遂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先使用整復手法坐位端提法,促進椎間盤迴納,解除局部脊髓壓迫。在此過程中,龍軍為了減少出現意外的可能性,非常注意手法的輕巧。
其次,龍軍通過理筋推拿,促進頸項肌肉韌帶彈性恢復,並加做背部督脈和太陽經脈,促進患者整體氣血恢復。同時,通過電針療法促進經絡通暢和組織內構力學平衡恢復。最後,內服中藥以活血、通經、化痰、通絡、調補氣血,促進組織修復,配合使用甘露醇靜滴,以減輕脊髓水腫、內服甲鈷胺,以促進神經修復。
通過前後2個多月的治療,鄧先生的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可正常活動,生活也不再受影響,隨訪一年來,再未有復發。
「中醫治療,對付的是頸椎病的致病本源,是從根本著手,採取強筋健骨、舒筋活絡、祛寒除溼之法來治療頸椎病。」龍軍表示,相比於西醫的藥物、手術治療,傳統的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具有療效穩定、無創傷、不易反彈等多種優勢。
預防:防寒、堅持頸肩保健操
「對於任何疾病來說,預防重於治療,頸椎病尤其如此。」龍軍說,對付頸椎病,三分治療七分鍛鍊,平時須注意多做頸椎操或拉伸運動,減少伏案時間,保持正確坐姿、睡姿,枕頭高度要恰好有一拳高。此外,應儘量避免久坐辦公或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如必須連續工作,則可以工作一小時後起身做頸肩保健操。
龍軍介紹,堅持頸肩保健操,可恢復頸椎生理曲度和頸項肩周肌群力學平衡。做操過程中,動作要充分伸展,依據頸部肌肉感受適當調節動作力度,速度適中勻速進行,時長3分鐘為宜。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是冬季,要小心保護頸後,尤其是後枕部(後腦勺)不受風寒。同時,龍軍建議,頸椎病患者可通過平路步行鍛鍊,有利於脊椎(包括頸椎腰椎)功能恢復。
龍軍介紹,頸肩保健操採取站立位雙腳與肩同寬站姿。第1個動作,手臂向前伸直,雙手掌在胸前相交拍合,同時頭處於直立位;第2個動作,手臂向後,雙手掌在腰部相交拍合,同時頭前屈30度;第3個動作,手臂向上伸直,雙手掌在頭部上方相交拍合,同時向後抬頭,頭後伸40度。鍛鍊順序由第1個動作、第2個動作、第3個動作,做完後回到第2個動作、第1個動作,再以此反覆循環運動。
專家簡介:
龍軍,針灸推拿部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湖南省針灸學會整脊分會常務委員、康復推拿分會委員,湖南省中醫藥信息研究會針灸康復及中醫外治分會常務委員,湖南省中醫藥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委員。
在治療各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症、肩關節周圍炎、膝骨關節病、骨質疏鬆症、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眩暈、失眠等脊柱筋骨關節疾病方面深有造詣。
擅用整脊手法治療頸椎病、寰樞關節半脫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症、骶髂關節紊亂、胸椎小關節錯位、脊柱側彎畸形;擅用推拿手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頸腰肌勞損及各種軟組織損傷;擅用中藥經方辨證治療脊柱筋骨關節疾病;擅長手法結合藥物治療各型骨傷科病。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