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法術,但會「靈魂暴擊」: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轉載自|國家人文歷史

ID|gjrwls

作者|北辰

唐僧最近又「火」了,聽說電視劇中的他「拉踩」能力一流。

唐僧「拉踩」現場

電視劇畢竟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不知「西遊記」原著中的唐僧形象是否也這般「毒舌」?

其實,電視劇「西遊記」才是唐僧形象的美化版。

作為如來佛二徒「金蟬子」之轉世、經九九八十一難而「甚有功果」的唐僧,在「西遊記」原著中更為立體真實。原著中的唐僧不僅一心向佛、慈悲為懷,還比電視劇中的形象更加毒舌,哭鼻子、使性子、「甩鍋」等名場面比比皆是。

唐僧一開口,不僅是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更是句句戳心的把把「小刀」。

其一,動不動就說人家長得醜。

話說在唐僧取經之初、師徒四人還未聚齊之時,唐僧與孫悟空相伴而行。一晚,師徒二人行至一觀音禪院,便想在此留宿。見到孫悟空的臉,禪院裡的和尚被嚇了一跳,於是問:「那個牽馬的是個什麼東西?」唐僧聽到後,立刻壓著嗓子說:「悄聲低言,他的性急,若聽見你說是甚麼東西,他就惱了。他是我的徒弟。」和尚聽了就納悶了:「這般一個醜頭怪腦的,好招他做徒弟?」

按說一個外人當著師父的面說徒弟長得醜,師父可能會出於「護短」之意維護一番。可是,唐僧是這樣說的:「你看不出來哩,醜自醜,甚是有用。」所以,長得醜沒關係,有用就行。

唐僧說完了孫悟空醜,還要說豬八戒醜。在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越過重山來到了烏雞國,一晃行至午時,眾人腹中空空。八戒見狀,自告奮勇地提出自己去借宿,不料不僅被唐僧一口回絕,還遭到了靈魂暴擊:

八戒遭到的「靈魂暴擊」

如此一番,八戒只能暫且遮住自己生動的面龐。不過,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可不止「暴擊」了八戒一人。師父的「毒舌」,三位徒兒無一倖免:

行者收了法身,道:「師父,這寺裡誰進去借宿?」三藏道:「我進去。你們的嘴臉醜陋,言語粗疏,性剛氣傲,倘或衝撞了本處僧人,不容借宿,反為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請師父進去,不必多言。」

在師父眼中,三位徒弟皆「嘴臉醜陋,言語粗疏」。不過,此處孫悟空為何要「收了法身」呢?在電視劇中,師徒四人來到「敕建寶林寺」門前時,唐僧主動向大家介紹寺名後,八戒便提出借宿。而原著中,這裡的唐僧是頗有些小情緒的:

行者道:「師父,這一座是甚麼寺?」

三藏道:「我的馬蹄才然停住,腳尖還未出鐙,就問我是甚麼寺,好沒分曉!」

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為僧,須曾講過儒書,方才去演經法,文理皆通,然後受唐王的恩宥,門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認得?」

長老罵道:「潑猢猻!說話無知!我才面西催馬,被那太陽影射,奈何門雖有字,又被塵垢朦朧,所以未曾看見。」行者聞言,把腰兒躬一躬,長了二丈餘高,用手展去灰塵道:「師父,請看。」上有五個大字,乃是敕建寶林寺。

經過這樣一番心理活動,估計唐僧說徒兒們長得醜,也有氣話的成分在吧!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其二,突如其來的人身攻擊。

「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唐僧師徒來到了白骨精的地盤。此處「峰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無數獐豝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霧氣瀰漫的陡峭山峰

唐僧一行人磕磕絆絆地走著,正行至陡峭高崖,唐僧突然說:「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孫悟空看看四周,撓撓頭,苦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不料,唐僧勃然大怒:「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

孫悟空只是說出了不便化緣的實情,沒想到被師父劈頭蓋臉地大罵為「懶惰」之人,甚至還背上了「忘恩負義」的罪名。見此,孫悟空委屈得不行:「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可是師父正在氣頭上,話題又繞回了原點:「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不過也是,肚子餓了,是挺難受的。

但是,電視劇改編了這一情節,將喊「肚子餓」的主人公變成了豬八戒,唐僧則隱忍堅毅地走在前面。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八戒喊餓

其三,「看熱鬧不嫌事大」。

電視劇中,師徒四人入獅駝嶺時,唐僧說八戒長得醜。而原著中,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是孫悟空,只是唐僧的臺詞倒是沒什麼差別:「你的相貌醜陋,言語粗俗,怕衝撞了他,問不出個實信。」雖然這段對話與原著不符,唐僧並未「拉踩」二徒,但他「拉踩」的功夫在原著中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西行途中,孫悟空和唐僧吵架的次數相當多,偶爾還會「離家出走」。這其中一次,就讓六耳獼猴鑽了空子。趁八戒和悟淨不在,六耳獼猴假扮成孫悟空的模樣打暈唐僧、搶走行李。待八戒和悟淨回來,唐僧吃了幾口冷飯後,情緒低落地問:「那個去討行李?」八戒一心要找孫悟空要行李,便答道:「我前年因師父趕他回去,我曾尋他一次,認得他花果山水簾洞,等我去!等我去!」沒想到,此言一出,師父再次阻攔了他,八戒又遭「暴擊」:「你去不得。那猢猻原與你不和,你又說話粗魯,或一言兩句之間,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著悟淨去罷。」唐長老不僅直說八戒和悟空關係不好,還說八戒說話粗魯,無形之中甚至要點明八戒打不過孫悟空的事實。而且,唐僧對八戒和悟空的「拉踩」,之後還在繼續。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八戒日常被悟空揪耳朵

在獅駝嶺與眾妖鬥法時,八戒遭悟空「整蠱」,被妖怪拖回洞中。孫悟空回去見到唐僧,唐僧便責怪他對自己的師弟沒有相親相愛之心。孫悟空可不願聽唐僧這樣袒護八戒:「師父也忒護短,忒偏心!罷了,象老孫拿去時,你略不掛念,左右是捨命之材;這呆子才自遭擒,你就怪我。也教他受些苦惱,方見取經之難。」

聽聞此言,唐僧的語氣放軟了些,開始實施「拉踩」戰術:「徒弟啊,你去,我豈不掛念?想著你會變化,斷然不至傷身。那呆子生得狼犺,又不會騰那,這一去,少吉多兇,你還去救他一救。」所以,八戒又被說了,這次是與靈巧的大師兄相比,他身材肥碩、動作笨拙。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不過,唐僧說話雖然帶「拉踩」之意,可是語境往往是比較危急的關頭。而細品說話動機,其實不難看出唐僧對徒弟的呵護之意。

唐僧雖然始終慈悲為懷、善良仁厚,但是他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電視劇對唐僧這一特質的表現是比較稀少且隱晦的,做了不少美化。

電視劇中,唐僧師徒路遇強盜,孫悟空被他們綁在了樹上,留下與一夥強盜周旋。唐僧臨走時一再叮囑悟空「千萬別殺生呀」,可是嫉惡如仇的悟空還是打死了一眾強盜。當他正要對那強盜頭目當頭一棒時,唐僧騎馬返回,恰好看到強盜人頭落地,當即嚇得跌落馬下。這怎了得!盛怒的唐僧立刻念起了緊箍咒,疼得孫悟空一下子暈了過去。師父一看,悔意漫上心頭,心疼地抱著倒在地上的悟空,呼喚著徒兒的姓名。可是畢竟觀念不同,孫悟空清醒後又與唐僧大吵一架,之後被趕走,負氣回到了花果山。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這個片段將唐僧善惡分明、心懷慈悲的性格特徵描繪得非常生動。而在原著中,此時的唐僧雖然也有點聖人的光環,但是同時也表現出了非常自私的一面。見悟空打死了強盜,唐僧責怪徒弟的同時,趕快挖開土堆,將一伙人葬了。隨後,他滿含悔意地在強盜墳頭焚香禱告:

「拜惟好漢,聽禱原因:念我弟子,東土唐人…我以好話,哀告殷勤。爾等不聽,返善生嗔…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八戒聽後,當場笑出了聲,並直言:「師父推了乾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唐僧一聽,覺得有幾分道理,畢竟「冤有頭債有主」。於是這長老趕忙又補了一句,搓土禱告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真可謂思慮周全、行事乾淨。

唐僧不僅怕鬼怪,還怕婦人發怒。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中,黎山老母、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四聖」想考驗唐僧師徒的取經之心是否堅定,於是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設了一戶莊院,這莊院的女主人則熱情地招唐僧師徒為女婿。面對女施主的一再邀請,唐僧數次直言拒絕,甚至還以「勝似在家貪血食,老來墜落臭皮囊」來貶低凡俗之人。那婦人一聽,火冒三丈:

「這潑和尚無禮!我若不看你東土遠來,就該叱出。我倒是個真心實意,要把家緣招贅汝等,你倒反將言語傷我。你就是受了戒,發了願,永不還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個。你怎麼這般執法?」

唐僧見自己說錯了話,剛才吟詩懟人的氣勢一下全無;但無論如何,自己肯定是不能留下的,不如依女施主的願問問徒弟們。於是他扭頭轉向悟空,小聲說道:「悟空,你在這裡罷。」悟空一聽,怎麼這話頭到了自己身上,於是機靈地現場學習師父「甩鍋」的本事,答道:「我從小兒不曉得幹那般事,教八戒在這裡罷。」八戒或許心動過,不過此時也不樂意,他建議大家要「從長計議」。看此光景,唐僧瞥向了沙僧,對八戒和悟空說:「你兩個不肯,便教悟淨在這裡罷。」好傢夥,這師父不僅找到了解局的人,還分分鐘集結了利益小團體。不過,劇中讓悟淨留下的是悟空,頗帶些開玩笑的意味。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可以看出,「西遊記」原著中的唐僧與電視劇相比,因為有了較多貼近普通人的真實優缺點,所以更加立體和豐滿。唐僧不僅毒舌、會「甩鍋」,還喜歡哭鼻子。

「西遊記」的一百回中,五分之一的章節都有唐僧流淚,其形態包括「噙著淚」「含淚無言」「眼中垂淚」「滴淚難言」「哭」「放聲大哭」等等。只是每次流淚的背後,都有不盡相同的原因。大多數時候,唐僧是被妖魔鬼怪和草莽強寇嚇哭的。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讓我們再回到獅駝嶺,畢竟這是取經路上妖怪最多的一回。話說唐僧師徒不敵三怪,最終被抓。二更天時,唐僧被帶進妖怪殿前,發現燈光之下躺著三個徒弟。周圍全是妖怪,能保護自己的徒兒們又都被綁在這裡,唐僧立刻崩潰了:

老師父伏於行者身邊,哭道:「徒弟啊!常時逢難,你卻在外運用神通,到那裡取救降魔,今番你亦遭擒,我貧僧怎麼得命!」八戒、沙僧聽見師父這般苦楚,便也一齊放聲痛哭。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這等陰森絕望之境地,也只有藝高人膽大的「樂天派」孫悟空能夠擠出一絲微笑了,放聲大哭乃是人之常情。只是,唐僧的淚點可比這低多了,甚至說來就來。

第六十七回,八戒、悟空仗義出手,幫陀羅莊的老百姓們降滅了蛇妖,歡歡喜喜地在眾人的擁簇下再次啟程。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只是陀羅莊西南面的稀柿衕有座七絕山,因盛產柿子而又無人採摘,因此常年累月爛在地裡的千萬顆柿子變成了一條臭氣燻天的淤泥河,由此擋住了師徒去路。縱使在前六十六回已經歷了數十次劫難、看遍了一眾妖魔鬼怪,唐僧也沒繃住:

一路上喜喜歡歡,不時到了七絕山稀柿同口。三藏聞得那般惡穢,又見路道填塞,道:「悟空,似此怎生度得?」行者侮著鼻子道:「這個卻難也。」三藏見行者說難,便就眼中垂淚。

因道路遇阻、氣味難聞,加之孫悟空也感嘆「卻難也」,唐僧前一秒高高興興,後一秒就獨自垂淚。不過,這也可從側面看出唐僧對孫悟空的依賴與信任。

過稀柿衕這個橋段被電視劇略去了,師徒四人在陀羅莊「完美收官」後,接受了鄉親們熱情送出的乾糧,就又元氣滿滿地踏上了新的旅程。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其實作為師父,唐僧不僅為自己落淚,也為徒兒落淚。

「師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唐僧聽八戒這麼說,一下子跌坐在地,恍惚了許久,才捶胸頓足地說:「徒弟呀!只說你善會降妖,領我西天見佛,怎知今日死於此怪之手!苦哉,苦哉!我弟子同眾的功勞,如今都化作塵土矣!」想著悟空受難,唐僧心裡一陣酸楚。可八戒送來了消息後,就不顧師父的情緒了。他走到一旁,叫沙師弟一起分行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還要給師父買棺材:

「分開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還去吃人;我往高老莊,看看我渾家。將白馬賣了,與師父買個壽器送終。」長老氣呼呼的,聞得此言,叫皇天,放聲大哭。

一心記掛著身陷囹圄的大徒弟,可眼前二徒弟又要分家,本就憂傷不能言的唐僧瞬間被八戒氣得嚎啕大哭。雖然這一哭也包含了對自己可能不能繼續安全前行取經的憂慮,但是也不乏對徒弟的牽掛與關愛。這份愛在之後唐僧向旁人述說自己的經歷時,明明白白地展現了出來:「貧僧在路,耽閣的日子多,行的日子少。常遭毒魔狠怪,萬苦千辛,甚虧我三個徒弟保護,共計一十四遍寒暑,方得至寶方。」

而在電視劇中,哭鼻子的唐僧並未出現在這個場景中,他正待在孔雀公主家裡。當場嚎啕大哭的人,變成了豬八戒一人。只是哭鼻子的八戒還是提議要與沙僧分行李,不過被沙僧嚴詞拒絕了。

嚎啕大哭的八戒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唐僧畢竟是東土大唐的高僧。既然能夠矢志不渝地歷經磨難取得真經,那麼他一定有堅定的信念和虔誠的信仰。也正是這種精神,讓唐僧說出了「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的誓言。不僅如此,胸有大志的唐僧並非僅是個愛哭、自私、膽小的弱者,他也時常流露出善良明理的一面。

唐僧心智堅定體現得頗為經典的一回便是「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前文已述,此處不提。而在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中,唐僧既明理又堅定。

若說在三打白骨精那回,唐僧還因肚子餓而大罵無處化緣的孫悟空,到了盤絲洞這裡,唐僧則通達了很多。別了朱紫國王后,師徒四人「行彀多少山原,歷盡無窮水道,不覺的秋去冬殘,又值春光明媚」。一行人正在踏青玩景時,看到了一座庵林,唐僧一個翻身,下了馬向前遠眺。被唐僧罵慣了的悟空以為師父又不想前進了,於是問道:「師父,這條路平坦無邪,因何不走?」八戒藉機懟道:「師兄好不通情!師父在馬上坐得困了,也讓他下來關關風是。」不過,唐僧下馬並非「關風」:

「不是關風,我看那裡是個人家,意欲自去化些齋吃。」行者笑道:「你看師父說的是那裡話。你要吃齋,我自去化,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三藏道:「不是這等說。平日間一望無邊無際,你們沒遠沒近的去化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應,也讓我去化一個來。」

理解徒弟、體恤徒弟,唐僧在此處下馬,原來是想親自去化緣。後來,八戒也說應該由徒弟幫師傅化緣,又被唐僧回絕:「徒弟啊,今日天氣晴明,與那風雨之時不同。那時節,汝等必定遠去,此個人家,等我去,有齋無齋,可以就回走路。」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於是,徒弟們便應了師傅,讓師傅自己去化一次緣。唐僧抓住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一路愉快前行,見橋那邊茅草屋中有座木香亭,亭中三個女子「飄揚翠袖,搖拽緗裙。飄揚翠袖,低籠著玉筍纖纖;搖拽緗裙,半露出金蓮窄窄」,正在酣暢淋漓地嬉戲玩耍。唐僧見此狀,走上橋頭,應聲高叫:「女菩薩,貧僧這裡隨緣布施些兒齋吃。」一眾女子聽到聲音後,拋了手中之物,紛紛前來迎接:「長老,失迎了,今到荒莊,決不敢攔路齋僧,請裡面坐。」

至此,電視劇的還原度是很高的,只不過亭中的三個女子是在橋後的小樹林中玩捉迷藏,唐僧躲在了樹後,卻還是被她們發現了。這時,唐僧才唯唯諾諾地從樹後走出,說出了化緣請求。與原著中一樣,她們熱情地邀請唐僧進屋就座。

那麼,羞赧的唐僧此時心裡在想什麼呢?電視劇裡看不出來,而原著則說出了一切:「善哉,善哉!西方正是佛地!女流尚且注意齋僧,男子豈不虔心向佛?」原來,一心向佛的唐僧沒有任何雜念,他在這裡收穫了平凡又由衷的感動。

不止如此,在這之前,縱使有著「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嬈態,春筍纖纖妖媚姿。斜紅綃飄彩豔,高簪珠翠顯光輝。說什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鳴金珮,蓮步輕移動玉肢。月裡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之姿的女兒國國王想嫁給他,唐僧仍然一心向佛:

同攜素手,共坐龍車。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而唐僧對佛祖的堅定信仰,還體現在諸多細節中。比如,唐僧每到一處便要先自報家門,而每次都以「去西天大雷音求經者」「差往大西天天竺國雷音寺見佛求經的和尚」「差往雷音拜佛求經者」等表述講明去處。除了明確交待自己的目的地,唐僧因心中記掛著雷音寺所以憂心忡忡的情景在書中也不鮮見。比如他們在寇員外家好吃好住,唐僧幫寇員外做了法事後仍舊「想著雷音,一心要去,又相辭謝」;他們在山野中行走,路遇荊棘猛獸,唐僧想到的並不是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是「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

此外,早前在浮屠山,唐僧聽聞烏巢禪師在前,一陣快馬加鞭。見到禪師後,唐僧更是虛心求教,處處體現著佛家弟子的虔誠:

卻說那禪師見他三眾前來,即便離了巢穴,跳下樹來。三藏下馬奉拜,那禪師用手攙道:「聖僧請起,失迎,失迎。」…三藏再拜,請問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裡。禪師道:「遠哩,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三藏殷勤致意,再問:「路途果有多遠?」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

行十萬八千裡路程,經一十四遍寒暑。「我僧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乘危遠邁,一心向佛。

可以說,「西遊記」電視劇和原著中的唐僧都是一個德行高遠、修養深厚、沒有個人慾求、對佛家態度虔誠、有獻身精神的高僧。不過,在原著中,唐僧並非只是個不接地氣的「聖人」,他同樣是有情緒、有性格的陳姓取經人。也正因如此,「西遊記」才在各個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中藝術價值非凡;而唐僧這一人物形象跨越千年,仍然鮮活生動、常議常新。

你心目中的唐僧,又是什麼樣的呢?

參考文獻:

[1] 吳承恩:「西遊記」

[2] 趙秀紅:「西遊記」題材中唐僧人物形象流變的文化意蘊

相關焦點

  • 不會法術,但會「拉踩、靈魂暴擊」: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八戒遭到的「靈魂暴擊」 >如此一番,八戒只能暫且遮住自己生動的面龐。不過,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可不止「暴擊」了八戒一人。我倒是個真心實意,要把家緣招贅汝等,你倒反將言語傷我。你就是受了戒,發了願,永不還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個。你怎麼這般執法?」唐僧見自己說錯了話,剛才吟詩懟人的氣勢一下全無;但無論如何,自己肯定是不能留下的,不如依女施主的願問問徒弟們。於是他扭頭轉向悟空,小聲說道:「悟空,你在這裡罷。」
  • 武神壇第一龍宮,全身三件加法術暴擊傷害裝備
    該玩家佩戴的武器是160級的弒皇,鑲嵌了16鍛太陽石,耐敏雙加66,雙加沒問題,凝滯術特技,很實用的特技,附加物理暴擊機率0.67%,要是法術暴擊的話就完美了。 160級頭盔,16鍛月亮石,晶清決特技,法術暴擊傷害+1.04%,混沌獸套裝,大特技帶加法術暴擊傷害的頂級頭盔,全服還真沒有幾個。
  • 夢幻西遊:挖高圖小能手,爆出好幾本高級法術暴擊!
    果然,他在獅駝嶺場景挖到了一本高級法術暴擊很舒服啊,高級法術暴擊就是一本值錢的高級獸訣。 同樣還是獅駝嶺,換了一個坐標後,高級獸訣的品質沒有降低,又是一本高級法術暴擊。一個獅駝嶺場景來了兩本高級法術暴擊,可以可以。
  • 旁門法術到底是什麼法術?與真正的法術哪裡不同呢?
    大家一聽到「旁門法術」這四個字就覺得是不靠譜,其實不是的,旁門法術只是沒有被納入正道正法,或者是有一些不依正道的修煉方式,而不是所謂的邪門歪道,例如正道法術的第一要素就是內丹,而旁門法術中就不會修行內丹,也不用參悟大道,而是利用特殊的方法來使用法術,但是也需要時間來進行修煉,只是修煉方法有些不同
  • 極限40%的法術暴擊,出手必爆爽翻天
    27 05:28:59 來源: 花開的雨季 舉報   夢幻西遊出現靈飾之後法系終於迎來了「法術暴擊
  • 金屬大師召喚燼第四槍的靈魂竟能槍槍暴擊
    當然這個只是走路的效果而已,並不會有傷害。那麼如果燼的第四槍被金屬大師擊殺會如何呢?攻擊是否會有第四發槍的高傷害呢?會不會換子彈呢?一起來看看吧!擊殺第四發子彈燼控制帶有第四發子彈的燼靈魂之後,發現攻擊的時候確實是帶有第四發低語暴擊效果的,而且這個燼在攻擊的時候是不會換子彈的,也就是槍槍暴擊!
  • 孫悟空明明會筋鬥雲,為何不背著唐僧直接去西天?
    在中小學做《西遊記》文化講座時,很多小朋友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孫悟空會筋鬥雲,一個筋鬥就是十萬八千裡,為什麼不能把唐僧背在身上,翻一個筋鬥不就到了西天了嗎?為什麼還得千山萬水走過去?他身上帶的金箍棒就一萬三千五百斤,多帶一個一百多斤的人,又有什麼大不了?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孫悟空把唐僧背在身上,嗖的一下,就到了西天,那《西遊記》這本書也就不存在了。
  • 為什麼妖怪抓到唐僧,都要蒸著吃?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肉那可是很搶手的,吃一塊唐僧肉便能長生不老,所以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妖怪還是各路神仙的坐騎,都想要吃到唐僧肉
  • 女兒國中,唐僧有沒有動心?看女王曾說過什麼,他又怎樣回答的?
    女兒國中,唐僧有沒有動心?看女王曾說過什麼,他又怎樣回答的?世間值得珍惜的事物很多,但唯有感情最是奇妙,令人慾說還休。於是古人留下一句經典: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朝堂之上,西梁女驛丞和太師告訴女兒國王,前幾天國內還真從東土大唐來了以唐僧為首的4個取經人。聽說唐僧的3個徒弟不但長性兇醜,樣子還很猙獰,但唐僧卻是文質彬彬、相貌堂堂的一個大帥哥,西梁女王馬上動了芳心,表示願意以身相願。
  • 近距離暴擊、遠距離暴擊、魔法暴擊
    在NC官網的說明中:        「近距離暴擊」:近距離攻擊時,一定機率傷害達到最大值;        「遠距離暴擊」:遠距離攻擊時,一定機率傷害達到最大值;        「魔法暴擊」:一定機率魔法暴擊傷害,影響奇古獸攻擊傷害;        玩家的普遍觀點是:「近距離暴擊」、「遠距離暴擊」都是一定機率打出武器基本傷害的最大值
  • 世間哪有兩全法,我說唐僧當年並沒過去女兒國那一關,你同意嗎?
    我驚喜地發現,唐僧取經的81難關裡,女兒國王這一關,嚴格點說,其實他當時沒過去呀!小時候看西遊記,真過癮,就喜歡看猴子各種打妖怪,一共81難,有80難都是先打倒一個妖,再收服一個怪;唐僧不是馬上要被這個煮了,就是眼瞅著要被那個蒸了。除了長得白白淨淨會念經,其它一點硬本事沒有,總是掉鏈子,特別不省心!小時候覺得,女兒國王,竟然也能算一難?她好看是好看,但她真的好討厭!
  • 得了抑鬱症的人,到底有一個怎樣的靈魂
    它就像一隻大黑狗,出現的時候讓人猝不及防,陷入長期的焦慮、自責、無助或絕望中,嚴重的甚至會動起自殺的念頭。今天分享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故事,他想告訴你,一個得抑鬱症的人到底有一個怎樣的靈魂。已連續一周沒能有過一天的安睡,終日渾渾噩噩如行屍走肉,昨日睡前特意服了助安眠的藥,但臨睡前又獲知翻譯家孫仲旭先生因抑鬱症自殺離世,於是掙扎著爬起來決定一定要寫點什麼,告訴大家得了抑鬱症的人到底有一個怎麼樣的靈魂。
  • 唐僧成佛後,能打得過孫悟空嗎?你看封唐僧為佛時,如來怎麼說的
    取經團隊中有兩人被封為佛,一位是唐僧,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一位是孫悟空,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  旃檀功德佛位列靈山眾佛倒數第二位,鬥戰勝佛位列靈山眾佛最後一位,所以,唐僧的地位略高於孫悟空。那麼,成佛後的唐僧,能打得過孫悟空嗎?  有人認為,唐僧成佛後,法力必然在孫悟空之上,因為唐僧的地位比孫悟空高,作為比孫悟空更高級的佛,實力沒理由不如孫悟空。
  • 《西遊記》中,唐僧過女兒國這關時到底有沒有動情?
    《西遊記》第五十四回中講道唐僧師徒一行來到女兒國,被女兒國國王看中,要留下唐僧招贅成親。孫悟空以此設「假成親」之計:讓唐僧假裝同意,然後再騙取女兒國國王的好感蓋好出關文牒,借送三位徒弟出城之際,在城外讓孫悟空用法術定住女兒國的一眾人等,這樣師徒四人好繼續上路往西天取經。
  • 唐僧「緊箍咒」念的到底是什麼?別說孫悟空聽了頭疼,你聽了一樣會...
    因為唐僧會念「緊箍咒」。他完全可以在唐僧念緊箍咒的時候變成其他物體,這樣一來金箍圈就圈不住猴子了。 再者,孫悟空還有一個本領,那就是靈魂出竅。只要孫悟空在唐僧念緊箍咒的時候選擇靈魂出竅,那麼他就感受不到疼痛了。
  • 夢幻西遊三維版:召喚獸屬性一覽,重擊、暴擊原來是這個意思
    精準能為召喚獸提高10%的物理和法術命中率,命中與躲避是一對對抗屬性,在人物屬性中也有命中和躲避。躲避用於使普攻和技能失效,而命中則可以降低失效的機率。命中屬性在召喚獸身上並不是一個珍貴的特技,因為寶寶的躲避機率不高,所以沒有必要為此疊命中率。這也是高級精準價格不高的原因。
  • 唐僧是金蟬子轉世,「金蟬子」到底是什麼?
    ◆ ◆ ◆來源 | 《西遊記》文 | 也可自話圖片來源 | 網絡◆ ◆ ◆《西遊記》中,悟空是猴,八戒是豬,唐僧是金蟬子——這玩意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為什麼會轉世成唐僧?說起來,上課開個小差而已,至不至於啊,捲簾大將失手打爛個琉璃盞而已,至不至於啊,天蓬元帥雖然調戲嫦娥,但讓人投豬胎,至不至於啊,在《西遊記》中,各種稀奇古怪的貶下界也見怪不怪了。
  • 魔獸世界懷舊服:法師福音,火球術必定暴擊,燃燒BUG簡單教學
    火法的機制決定了其追求更高的暴擊,火系天賦的最終技能燃燒就是讓火法能夠更快地產生法術暴擊。就在今天一個火法卡燃燒的BUG出現在了玩家們的視野中,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火法冰法之爭已經持續了小半年法師天賦之爭法師作為各大網遊中必備的職業,一般來說都被定義為傷害輸出的提供著(也有少數職業定義為治療,不過這個是少數)。
  • 白骨精的"解屍法"到底是什麼?為何能兩次逃過孫悟空的金箍棒?
    這是因為她會一種很奇特的法術,就是"解屍法",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遇到白骨精的劇情,應該是全書最精彩紛呈,波瀾起伏的一節,作者用了"三戲","三打"這樣的字眼。結構安排的環環緊扣,動人心弦,像是舞臺上的戲劇,張力十足。白骨精是一具白骨成的精,住在一個山洞裡,以吃人為生。
  • 六小齡童曾控訴周星馳侮辱原著顛倒黑白,《西遊記》唐僧師徒的真實面貌到底是怎樣的?
    但是唐僧就是不依不饒,一路碎碎念,到底逼得猴行者上去偷了三枚,方才作罷……到了元末楊景賢的《西遊記平話》雜劇,猴哥的表現更加不堪。這猴哥強迫火輪金鼎國的公主做壓寨夫人,為了討老婆的歡心,潛入天庭盜走王母仙衣、銀絲長春帽和蟠桃一百顆,要為心愛的公主夫人舉辦一場天下無雙的仙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