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氣功的每一個功目都由預備功、正功、收功和休息組成。松靜站立是預備功的基本姿式。所以說,松靜站立是郭林氣功的基礎的基礎。松靜站立也是道家氣功的基礎。據說,練道家氣功的人,入門先站三個月。郭林老師自幼習練道家氣功,對此肯定體會頗深。本文主要介紹,松靜站立的動作要領和在行功中的具體體現。換句話說,就是對松靜站立的要求,是怎樣貫徹到行功中去的?
松靜站立的基本要求是:兩腳平站,兩膝微彎,松腰松胯,自然收腹,含胸拔背,垂肩墜肘,虛腋松腕,舌舐上顎,平視閉目,百會朝天。要做到「松而不懈,靜而不眠,圓、軟、遠」。肩井穴對湧泉穴,百會穴對會陰穴。初練功的人,可以這樣體會一下放鬆的感覺:用鼻子深吸一口氣,用嘴嘆一口氣,發聲「唉」,類似於「唉聲嘆氣」,同時身體往下沉。這樣應該是理想的放鬆狀態。
我們練功的基本目的是使經絡、氣血暢通,達到陰陽平衡。經絡、氣血暢通和陰陽平衡,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條件。
下面將松靜站立中的10項要求的具體做法與在行功中的體現作一一對應的解釋。
1.兩腳平站
☆松靜站立時:兩腳平行站立,外側與肩同寬,身體重心略往前,使全身重量均勻分布在整個腳底板上。這樣站立也比較穩定,不會總是晃動。
☆練行功行走時:不走「八」字,腳尖朝前,兩腳自然分開一些,不要走成「一」字「模特」步,兩腳的運動軌跡是在兩條平行的線上。行走時重心略往前。
腳的外側走的是足三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和奇經八脈中的陽蹺脈、陽維脈,腳的內側走的是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和奇經八脈中的陰蹺脈、陰維脈。外「八」字腳(步),對於陽經(脈)的刺激作用較強,對於陰經(脈)的刺激作用較弱;內「八」字腳(步),對於陰經(脈)的刺激作用較強,對於陽經(脈)的刺激作用較弱。久而久之,會造成陰陽的不平衡。
兩腳外側與肩同寬站或走,是腿上的陽經(脈)和陰經(脈)都比較暢通的姿勢。站得太寬影響陽經(脈)的暢通,站得太窄影響陰經(脈)的暢通。
2.兩膝微彎
☆松靜站立時:兩膝稍微彎曲,是兩腿承重能力最強的姿勢,所以是最省力的姿勢。不需要用力,就最能夠放鬆。但是,要注意彎曲不要太大。彎曲太大了反而要用力,而達不到放鬆的要求。
☆練行功行走時:兩膝稍微彎曲,走得會更加省力、有彈性,能夠找到輕飄飄的感覺。
引申一下,身體能夠打彎的地方都稍微彎一下,會更符合「圓軟遠」的要求。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手:將一隻手伸開,放鬆,五指自然彎曲。會看到整個手掌的顏色自然、均勻。說明此時手部的氣血通暢。將手完全伸直、繃緊,會看到手掌的顏色不再自然、均勻了。這說明此時手部的氣血不通暢了。
全身的自然彎曲——主要是腿、胳膊、手——整個身體都能夠得到充分地放鬆。這种放松,又使我們的經絡、氣血隨之通暢無阻。
3.松腰松胯
☆松靜站立時:「松腰松胯」也可稱為「坐胯松腰」,就是放鬆臀大肌,臀部有點向下墜的感覺。
☆練行功行走時:也要有一點向下坐的感覺,身體要比平時不練功時稍微矮一點。
松腰是所有內家氣功的要點。腰鬆了,氣才能沉到中丹田。郭林氣功的中丹田是位於肚臍以下二橫指的氣海穴。
郭林氣功有松腰功,有條件的可以練練,我曾經跟何開芳老師學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共同探討。練升降開合松靜功和手棍功對於鍛鍊松腰也是很有好處的,平時在室內就可以練。
4.自然收腹
☆松靜站立時:肚子不要向外挺,要向裡收。收腹時要用意不用力。
☆練行功行走時:也不要挺著肚子行走。
自然收腹更有利於氣歸丹田。
5.含胸拔背
☆松靜站立時:不是彎腰駝背,是胸要松,背要直。
☆練行功行走時:不能昂首挺胸,做到胸松背直,重心略靠前。
胸鬆了,才有利於發揮心肺的功能,才有利於吸收大量的氧氣——是我們練功的主要目的之一。背直了,可以保持脊椎的自然鬆弛,有利於任脈和督脈的暢通。
6.垂肩墜肘
☆松靜站立時:不要架肩和肘。架肩和肘不利於氣的下沉。
☆練行功行走時:也不要架肩和肘,而且擺臂時肩關節和肘關節都要動,也就是大臂小臂都要動,動作要自然、柔軟、圓滑。
兩個肩井穴分別與湧泉穴在一條垂線上。垂肩墜肘這個動作更有利於手三陽經(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的暢通。
7.虛腋松腕
☆松靜站立時:腋部(胳肢窩)不要夾著,要虛起來。虛得程度要達到,用另一側的手能夠摸到腋窩的最裡面。手腕自然鬆弛。
☆練行功行走時:也不要夾緊兩腋。手臂的擺動要放鬆自然,尤其是擺向中丹田的手不要過人體的中線(任脈),欠一點不要緊。擺過了,腋部就夾緊了。手腕的放鬆要從三開合開始,所以預備功中調整法的三開合一定要放鬆著做,慢慢地認真做好。
練手棍功對於鍛鍊鬆手腕很好,可以多練習。虛腋松腕這個動作更有利於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的暢通。尤其是有心、肺疾病的人更要注意手腕的放鬆。
8.舌舐上顎
☆松靜站立時:舌頭放鬆,輕輕地舔舐在上牙與上牙齦接界的地方,也就是齦交穴。除了張開嘴做氣呼吸的「呼」時,都要舌舐上顎。
☆練行功行走時:始終舌舐上顎。
舌舐上顎是為了接通任脈和督脈。
9.平視閉目
☆松靜站立時:兩眼平視遠方,輕輕地閉上。
☆練行功行走時:微睜雙目,平視遠方。
平視遠方可以放鬆眼球,從而產生更多的內氣。郭林老師曾經講過:「氣」是生物電,手、腳、眼是發電的地方。還要儘量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10.百會朝天
☆松靜站立時:為了百會穴(兩耳尖直上與頭頂正中線的交叉處)朝天,下巴要稍微向裡收一點。
☆練行功行走時:也要下巴微收。
百會穴與會陰穴處於身軀中軸的垂直線上,是練氣功的正確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脖子就會發僵而感到不舒服,還影響所有陽經的通暢。
將松靜站立中的「松靜」二字,貫穿於行功之中,才能使我們所練的行功發揮應有的療效。
轉自:新生之路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