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帶給無數人民及家庭傷害,臺灣客語創作歌手黃連煜創作客語抗疫歌曲《Yes We Can》,透過客語音樂,傳遞正能量,讓大眾聽見客家堅持不放棄、充滿生命力的精神。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收看歌曲MV)
1992年黃連煜與陳昇合作的「新寶島康樂隊」在流行音樂圈裡打下一片天,此後黃連煜製作過許多暢銷唱片。
離開新寶島康樂隊之後,陸續發表個人專輯:
《BANANA》(客語、2007)
《Only Love》(臺語、2008)
《十二月古人》(客語、2009)
《山歌一條路》(客語、2014)
《黃泥路》(客語、2017)
在金曲獎上無往不利。
黃連煜背負著客家山歌默默走了半生,從《山歌一條路》走到《黃泥路》,《沿途》走過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臺灣,繼續試圖與全世界客語系對話。
2020年疫情影響全球,黃連煜看到臺灣疫情趨緩後,甚至還有餘力可以幫助他國,因此讓他有了靈感創作全臺首支客語防疫歌,希望儘自己小小心力,透過傳唱歌曲給世界各國,來鼓舞人們繼續對抗疫情。
「一首歌記錄這段堅困的日子,我們也只能用歌聲傳達我們的心意。謝謝防疫國家隊的付出,還有團結的臺灣人!也謝謝客家後生共同參與這首歌的錄製。」
《Yes We Can》記錄疫情艱辛日子
歌聲裡充滿溫暖與力量,黃連煜與臺灣客語歌手們要用客家文化裡的堅毅精神,鼓舞全世界。
以母語為創作之本
《Yes We Can》有參加過金曲獎、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2019客家流行音樂大賽入圍及得獎歌手參與錄製,共計有陳明珠、邱廉欽、黃瑋傑等30名客家歌手。
1960年生於臺灣苗慄頭份,黃連煜致力音樂工作近30年,始終未改初衷,以客家母語為音樂創作之本。
2019年,黃連煜與貳樓樂隊進行了《沿途》亞洲巡迴演唱會,首站在8月31日馬來西亞國慶日當天於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KLPAC)舉行,剛好與老搭檔陳昇大馬演唱會撞個正著。
Ayugo對這巧合一笑置之,心情不受影響,與本報記者東南西北聊了很多,世界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和他的創作。
「我做客語音樂創作,而山歌是客家音樂的價值中心,我要回到音樂的根。」十年前他至廣州、梅州等地採風搜錄古老客家山歌,2013年背上寫著「山歌」二字的背包徒步環島臺灣。在原鄉和家鄉行走,他體悟出「遷徙是客家人的宿命,客家人是把家放在心裡帶著走的。世界很大,不要只在自己的地方唱。」
Ayugo喜歡赤足貼近土地行山,音樂創作路途上亦踏實前進。
創作內存徙遷基因每個地方不留太久
1992年,他與陳昇合組新寶島康樂隊,帶著首張專輯《多情兄》來吉隆坡宣傳,在中央藝術坊外街頭彈唱無人認識。後來,新寶島康樂隊一炮而紅,合作了5張專輯後,他選擇退隊(2011年歸隊),淡出歌壇結婚生子、演戲、開夜店、餐廳,走了一圈,又回來唱歌。
2007年,他把十年之間寫的作品整理發表專輯《BANANA》,拿下當年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此後的專輯《山歌一條路》、《黃泥路》以結合藍調、RAP、雷鬼等風格,音樂語言豐富。或許可以說,他的創作內存客家人徙遷基因。「我不能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會膩,當我覺得這個風格的音樂差不多了,就會換另一種風格。但風格只是包裝而己,我創作的內容和理念完全沒有變。」
年輕時固執、任性、我行我素,遇到讓他不舒服的事掉頭就走,這也是當時離開新寶島康樂隊的原因。近年可能年紀大了,沒那麼自我,也許是爬山接觸大自然,讓他感動的東西不一樣了。「一直在做客家音樂其實是滿累的,因為巿場上沒什麼捕獲,但創作動力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我也不管那麼多,接下來還是會用不同風格音樂來包裝內容,反而想講的是我的生命分享。」
2019年《沿途》亞洲巡迴演唱會從吉隆坡出發,眼前的Ayugo頭髮花白,每天爬山身體健壯,內斂、沉穩、豁達,更有魅力。現場演出他彈著吉他,行雲流水悠悠唱著《山歌一條路》「山歌不唱不記得 老路不草生塞 山歌一條路 家鄉一條路 山歌一條路 回家一條路……」坐在臺下本為重溫黃連煜新寶島康樂隊客語歌而來的人,突然發現Ayugo早已經背著山歌,把我們拋在後頭,獨自向前走了很遠很遠的路。他是埋頭開創新路的獨行者,一直都是。
他說自己不是很喜歡唱歌,從來都不習慣在舞臺上當歌手。他嘗試各種客家音樂創作的可能,像是參演客家音樂劇《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2020年在廣播電臺主持同名音樂節目,介紹熱愛的客家文化和西洋音樂。
事實上小時候他聽更多日語和西洋流行歌,但就是不聽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多是勞動階級、茶農、莊稼人生活的歌謠,對他來說很難引起共鳴。成長於60、70年代的臺灣,那年代學校禁講方言、中文歌都審核過,個性叛逆的他更嚮往自由創作。90年代臺灣本土意識慢慢抬頭,林強的《向前走》使被壓迫的一代得到解放,新寶島康樂隊的母語創作在那個環境下衝撞出來。1992年,他為了寫歌開始從頭了解自己的客家文化和童年時被自己忽略的客家山歌。
2019年大馬國慶日當天黃連煜與貳樓樂隊在《沿途》 亞洲巡迴演唱會吉隆坡首站演出。
讓小孩從我歌裡找到失落的文化
這些年,他也不斷思考自己與客家文化的關係。「這幾年,我一直問我自己為什麼唱客語,我與客語有什麼關係?」他說,客家文化是一種超越地域的文化,「客家人四處流散到全世界,把這些人維繫在一起的,成為一個共同的客家文化是語言,如果當這群人不再說客家話,那客家人就不見了。」
他看到年輕人受外來文化影響,母語變次文化,心裡著急。「我的小孩不會說客家話,因為沒有那個環境。我現在一直努力唱客家歌,希望保留這樣的語言環境和文化,希望有一天我的小孩想學客語的時候,還有這樣的環境,或是從我的歌裡,他們能認識這些流失的客家文化。」
「所謂文化並不只是語言,它除了語言之外還有別的東西:宗教信仰、生活習慣、衣食住行,還有精神。現在的我認為,語言還不是最重要,並非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他舉例,散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未必都會講母語希伯來文,但猶太文化核心價值並沒有消失,依然代代傳承。他希望,世界客家文化也是如此。
山歌列車,藝術家何景窗創作的毛筆字窗貼,讓窗外風景成為 《山歌一條路》的MV背景。(圖:浪漫臺三線藝術季面子書)
古今縱橫悠遊新舊傳統走入流行生活
「聽眾朋友大家好,禮拜一到禮拜五暗晡頭十點到十一點,涯黃連煜在空中為你服務。」線上講客廣播電臺(Hakka Radio)音樂節目《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一本黃連煜對客家文化和音樂的使命感,談西方流行音樂文化、娛樂、生活、世界觀,一方面從客家的角度看世界,另一方面亦從不同的角度品味客家文化。
節目從2020年1月21日開播以來,已錄製超過50期。內容有傳統民俗、社群、各領域的人物專訪,現場來賓即興演唱。多樣性音樂選播,穿插歷史、評論或回憶的結合,延伸音樂的故事性。一如Ayugo多年來對音樂的執著,歡樂、深度再加上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