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國慶檔最大黑馬電影,非《我和我的家鄉》莫屬。
上映10天,目前票房已破20億,妥妥拿下了2020年國慶檔電影票房冠軍。
這部電影可謂是大導演大製作,張藝謀擔當總監製,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與彭大魔、鄧超與俞白眉分別執導其中的5個故事。
電影中各路大牌明星助陣,葛優、黃渤、鄧超、閆妮、沈騰……當紅小生王俊凱、王源都只能演個小配角。
如此強大的導演、演員陣容,確實收穫了一波好口碑和高票房,可電影在豆瓣評分僅僅7.3,比同期上映的由當紅小生演的《一點就到家》,只高出0.1分。
如此豪華的電影製作,內容卻剛剛及格,是觀眾的審美太刁鑽?還是演員演技的過錯?這其中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和我的家鄉》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拍攝模式,整個內容分別講述了5個與家鄉有關的獨立故事。
整部電影的內容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5個故事直擊現代社會痛點問題,農村醫保、山區交通、農村教育、西北農業、扶貧工作,有笑點有淚點,而且演員的演技都在線,配樂和節奏都把握的很好。
但5個故事在劇情上都犯了一個大毛病:太過美好、太理想化了。
在《北京好人》中,張北京的遠方表舅長了甲狀腺瘤,急需錢做手術,便找到了張北京借錢。張北京不捨得借自己的買車錢,便讓表舅用自己的醫保卡去看病,上演了一出「騙保」戲碼,令人啼笑皆非。
最終張北京良心回歸,還是替表舅掏了手術費,故事最後點出,原來表舅也有農村醫保卡,一樣可以報銷。
故事很動人,但卻槽點頻出。
裡面的北京醫院寬敞不擁擠,病人很少,看病大夫有空跟患者聊天,抽血化驗不用排隊直接跟著老同學走,護士請病人吃泡麵,值班醫生跟病人耐心談心……
雖說藝術是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可這未免也高得太離譜了,讓人感覺美好得不真實。
在《最後一課》中,瑞士教授老範(範偉飾)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記憶停留在了當年自己到鄉村支教時上的最後一堂課。老範兒子絞盡腦汁,聯合當年老範的學生們,演了一齣戲去復原當年上課的場景。
30多年前還需要支教的小山村,30多年後快速擺脫了貧困,成為示範性景點。這一幕或許只能從杭州拍,因為在貴州、雲南等地的山村,到了今天仍急需要支教老師。
當年學生需要復原1992年範老師上的最後一課,老教室的位置正好是姜偉岸家的蠶房,大家直接敲定,「那就犧牲你家吧!」
於是眾人便把姜偉岸家拆得七零八落,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姜偉岸是該哭還是笑?
在《神筆馬亮》中,馬亮(沈騰飾)精心製造了一場「騙局」,他想盡辦法偽裝自己在俄羅斯留學,其實他是瞞著妻子(馬麗飾)去了農村扶貧。
後來妻子碰巧來到馬亮扶貧的鄉村遊玩,一系列經歷下識破了他的「詭計」,但看著建設成旅遊景區的鄉村,妻子終於明白了馬亮的良苦用心,選擇原諒並支持他。
雖然故事非常搞笑動人,但也是讓人感覺美好得不真實。
扶貧的小山村離城市不遠,風景秀麗,大力建設一下就又成了新的旅遊景點。村裡的人相處和睦,家家看起來都很富裕,一派祥和。
看到這裡,不禁產生這種想法:如果扶貧生活都是如此美好,應該會有大把大把的人擠破了腦袋去。
在這5個故事裡,主人公的家鄉全都是農村,沒有一個人的家鄉是在城市,難道城市裡就無法拍出動人的故事嗎?
而且故事裡的農村都建設得非常好,《天上掉下個UFO》裡的貴州鄉村是絡繹不絕的美麗景區,《最後一課》裡的杭州鄉村和《回鄉之路》裡的西北農村也都規劃成了景點,《神筆馬亮》裡馬亮扶貧的農村,也是景色很美,在他的努力之下建成了新景區。
5個故事中,4個故事的家鄉都是破落農村變景區,如今風景秀麗,經濟蒸蒸日上……這應該不是家鄉的共性,而是極少數的個例。
《我和我的家鄉》拍的並不是普通人和家鄉的故事,而是全國先進農村和村裡精英的故事。
你會為他們的故事感動落淚,但卻無法產生真正的共鳴。
這部電影是大導演大製作,群星薈萃,但很遺憾,劇情仍然避免不了俗套化。
故事中主角的成功是成為網紅,比如《天上掉下個UFO》黃大寶是直播紅人,《回鄉之路》中的閆飛燕是帶貨主播,家鄉脫貧就必須要靠主播帶貨。
《天上掉下個UFO》各種聯動宣傳唐探三,整個故事前半段說交通不便,結尾又扯出物流,強行讓佟麗婭出場,以愛情收尾,讓人看得雲裡霧裡,搞不懂這到底和家鄉有什麼聯繫。
《最後一課》中,老範患了老年痴呆,眾人就必須要一起還原過去的場景,陪著病人演戲。
這種套路不知在過去的影視劇出現了多少次,難道現在治這個病就必須要實景再現嗎?
《回鄉之路》的槽點就更多了,看到喬樹林出場一副混混模樣時,就知道後面肯定得來個大反轉。
最後喬樹林的人設,竟然是靠小學生讀作文來樹立起來的,真的太尷尬了,完全是為了製造反差而反差。
這種主角開始被嫌棄,結果他才是個大好人,這一切都是場誤會,能不能不要用這種惡俗的套路,來賺取觀眾的眼淚了?
《神筆馬亮》這類的故事中,永遠沒有主角學成歸來再去扶貧的選項,就必須要二選一,犧牲家庭來奉獻事業,而且身邊的家人都是堅決反對,就必須要成為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什麼時候這些電影能夠少點套路,多點真實和真誠呢?
這部電影幾乎匯聚了一線大導演,就只給出了一個剛剛及格的內容,恐怕是真的難以服眾。
除此,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有一個非常大的槽點,主人公全都是男性角色,在5個故事之中,幾乎沒有看到正面的女性形象出現。
《北京好人》的張北京、《天上掉下個UFO》的黃大寶、《最後一課》的範老師、《回鄉之路》的喬樹林、《神筆馬亮》中的馬亮,無一例外,主要角色都是男性。
哪怕出現了女性人物,也基本都是個背景工具人,比如《回鄉之路》中的閆飛燕,基本上沒有她故事的延續,就是在襯託喬樹林。
《神筆馬亮》中馬亮的妻子,形象就更一言難盡了。
作為新一代知識女性,她非要阻止老公去農村扶貧;當著大夥的面將老公上司從桌頭扔到桌尾;無時無刻不監視老公的生活作息,常常無理取鬧。
雖然馬麗飾演的妻子貢獻了許多笑點,但全電影中唯一一個戲最多的女性人物,竟然是如此「潑婦」形象,未免太失衡了。
都21世紀了,為什麼幾位男性大導演還對女性有如此刻板的印象呢?
在幾十年的社會建設進程中,女性群體同樣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每個人家鄉的建設,同樣少不了女性的付出和貢獻。
如果電影中能多出一個故事,講一講女性人物身上的光輝,避免人物俗套化,想必就會更完美了。
在《我和我的家鄉》之中,除了劇情有些槽點外,全員的演技是非常在線的。比如《最後一課》裡的範偉,演得出神入化,全片的淚點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因為是獻禮片,所以整部電影是大咖雲集,一個特別小的配角都是當紅明星來演,這讓觀眾飽了眼福。
但這樣也很容易造成無效人物變多,演員演技得不到發揮。明星來客串根本發揮不出什麼效果,只是單純地來刷個臉。
比如光《最後一課》裡,參演的明星就有張譯、盧靖姍、于和偉、陶虹、李晨、楊紫、陳數、王俊凱、雷佳音……演技那麼好的陳數,也就充當了個工具人,全片看著完全沒有存在感。
李晨、陳數
這樣無效角色太多了,即便演員有演技也無從發揮,不免給觀眾一種「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
好的電影並不在於請來的大咖有多少,關鍵還是在於好的故事和內容。
當然本片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5個故事核心都是在宣傳主旋律和正能量,但卻不是一味的假大空,而是充滿笑點,讓人看後非常輕鬆愉快。
一個電影讓觀眾看到了5個不同風格的故事,有沈騰馬麗逗得人開懷大笑的《神筆馬亮》,唐探家族腦洞極大的《天上掉下個UFO》,還有葛優冷幽默的《北京好人》,徐崢範偉打造的溫情故事《最後一課》,還有鄧超閆妮不斷反轉的《回鄉之路》。
可以說這種拼盤故事式的電影,滿足了大部分觀眾的喜好,讓人又哭又笑,很符合大眾的需求。
作為一部節日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能做到口碑、票房雙豐收,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但作為一部優秀導演、大咖雲集的電影來說,還是有一些瑕疵和不足。
未來這樣結構的電影還會越來越多,希望能夠再多些創意和真誠,少一些套路和煽情、
畢竟作為電影本身來說,賺取觀眾的眼淚不是目的,能夠獲得真正的認可,取得新的突破,才更有意義啊!
「人間萬花筒,娛樂那些事兒,歡迎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