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取名早就被祖輩們定下來了,根據族譜代代相傳,一聽名字就知道對方是兄弟關係,現在這種取名方式還有不少人在沿用。
但是,如今取名卻沒有這麼多的局限性了,卻也導致了名字重複率的增加。
爛大街的「梓涵」已經成為過去,新的爆款名字又來了
現在,大部分年輕爸媽給孩子取名,更重視的是孩子名字的好聽程度。「zi」這個音,以前都會用「紫」或者「子」字來給孩子取名,當一開始有人用「梓」這個字替代之後,不僅好聽,也顯得更有文化內涵,所以引得不少父母爭相模仿。
家長們確定其中一個字之後,又會參照取名網站來取名,而取名網站多是按照網絡中的年度熱詞來進行取名推薦,所以「梓涵「這個發音的名字便成為了爛大街的爆款名字。
在路上可能聽到不到叫做梓涵的寶寶,可能是子涵,或是紫涵,又或是子寒……
而今年新的爆款名字又來了,是由父姓+母姓的形式構成,在一定程度上名字的重複率降低了,但也讓孩子名字陷入了「諧音」名字的尷尬處境,讓人很是無奈。
反面例子:
爸爸姓南,媽媽姓萬,給娃取名南波萬(No.1)
爸爸姓李,媽媽姓楊,給娃取名叫李楊
爸爸姓陳,媽媽姓楊,給娃取名叫陳楊
於是,又出現了這樣尷尬的處境,要麼諧音搞笑的名字,要麼是「某楊」的處境……
所以,新複姓取名,起好了是絕唱,起不好就成了尷尬,這並不是適用於所有家庭,像是陳曉與陳妍希的女兒,取名為陳慕辰(陳曉愛慕著陳妍希)好聽且寓意好。
父姓+母姓取名,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諧音
像是上文提到的反面例子,父姓+母姓取名,很容易出現諧音名字,並不是說帶有諧音的名字不好,但若是寓意不夠深遠,就會顯得名字特別的沒有文化,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歧義
這種取名方式,也容易出現名字產生歧義的結果。一些不好聽的諧音會帶有不好的歧義,容易讓孩子遭受他人的取笑,家長不應該一昧地追求取名潮流。
名字過長
一般來說,這種取名方式大多是四個字,字數已經比較多了,若是遇到父母雙方都是複姓的情況,家長還非要用這個方式給孩子取名,孩子的名字將會是四個字以上,導致名字過長的情況出現。
取名應該遵循以下兩點:
1.重視名字寓意
家長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一定要將名字寓意擺在取名的首位,而不是追趕取名潮流。一個好聽而又帶有深遠寓意的名字,對孩子的將來會帶來不少的積極作用。
2.避免諧音和歧義的情況
其次,就是名字的諧音和歧義的問題,不應該為了孩子名字的出眾,而給孩子故意取一些諧音且歧義的名字,影響孩子的未來的社交不說,可能還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結語
名字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畢竟名字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給孩子取一個實用的名字,孩子在未來生活會減小不少的煩惱,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別讓孩子將來因為名字的煩惱而怨恨你。
今日互動話題:你身邊有「父姓+母姓」取名的寶寶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