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先烈足跡】70年洗禮——抗美援朝戰略遺產熠熠生輝

2020-11-24 騰訊網

1950年10月19日,新中國初生伊始,百廢待興,為捍衛國家的領土安全和主權不受侵犯,為支援鄰國抗擊帝國主義侵略,毅然出兵朝鮮半島,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軍進行了兩年零九個月激烈的反覆較量,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儘管經歷了70年時間的洗禮,但抗美援朝戰爭的寶貴遺產、歷史意義與戰略價值卻仍然熠熠生輝。

一、抗美援朝戰爭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

為了深刻地理解抗美援朝戰爭,很有必要釐清抗美援朝戰爭與韓戰之間的區別,主要的不同點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戰爭爆發的時間不同。韓戰是1950年6月25日在半島北南雙方之間爆發,而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中國公開發出警告後同年10月25日打響的;二是戰爭開打的地點不同。韓戰是從「三八線」打起,而抗美援朝戰爭是從中朝邊境鴨綠江附近開打,相差甚遠;三是戰爭的性質不同。朝鮮半島歷史上原本就是一個國家,單一民族,韓戰本質上就是在北南雙方之間爆發的內戰。但兩天後即6月27日美國直接出兵幹預這場內戰,同時還出兵侵略中國領土臺灣,美國使戰爭性質發生了變化,由一場內戰演變成一場局部的國際戰爭;四是戰爭的戰略目的與結局不同。朝鮮半島內戰的目的就是實現北南統一,因最後又在「三八線」停戰,打成平局,目的沒有實現。抗美援朝戰爭的目的就是「保家衛國」,將世界頭號強國從鴨綠江畔擊退500公裡,獲得了數百公裡的安全緩衝區和戰略縱深,捍衛了中國東北乃至華北的戰略安全,奠定了和平局面,實現了出兵的戰略目的。

韓戰爆發的第二天美國立即調整對臺政策,美國總統杜魯門6月27日即命令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並正式提出所謂的臺灣「未來地位的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籤訂或經由聯合國的考慮。」當時美軍已將戰火燒到中國東北,抗美援朝戰爭是救鄰與自救的必然應對之戰,是正義與道義兼具的戰爭。

二、抗美援朝戰爭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百餘年間,世界列強給中國帶來了斑斑血跡,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恥辱史。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就敢於出兵朝鮮,將世界最強大的敵人擋在了國門之外,一舉洗刷了民族的屈辱,開創了歷史的新篇章。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震撼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樹立起負責任的世界大國的形象,國際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包括日後新中國加入聯合國等在內的大國外交和國際關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新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傲然登上世界舞臺。

抗美援朝戰爭或許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新中國生存與發展的地緣戰略環境,將中國的戰略安全邊界從鴨綠江畔向南推到了「三八線」上,為中國後來的改革開發與社會主義建設開闢了一個穩定的、有戰略縱深的環境空間。其實,抗美援朝戰爭不僅狠狠地教訓了美國的驕橫,還改變了其它大國的某些幻想和計劃,對後來數十年東亞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1953年1月,也就是在韓戰即將籤訂停戰協定的前夕,蘇聯同意將從滿洲裡經哈爾濱最終至大連港的這條貫穿俄國遠東關鍵利益線的中長鐵路(原中東鐵路)移交給中國,這條鐵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等等。抗美援朝戰爭為我們帶來的地緣環境的紅利,影響至今。

三、中美「鋼」和「氣」70年對比

70年前中美實力相差懸殊,1950年中國GDP只有426億元人民幣,當時約合155億美元,而美國同期GDP卻達3001億美元。曾參加過韓戰並對這場戰爭有深入研究的貝文·亞歷山大說:「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紅色中國的軍隊用少得可憐的武器和令人發笑的原始補給系統,居然遏制住了擁有大量現代技術、先進工業和尖端武器的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為什麼還能戰勝世界頭號強國,這主要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強大力量在起作用。對此,毛澤東主席有精闢的論述:敵「鋼多氣少」,我「氣多鋼少」,要戰勝敵人,就要揚我之長。毛澤東還指出:「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後打敗你。」這樣的戰爭理念和指導思想充滿了智慧和力量,既顯示了必勝的信心,又把戰勝強大的敵人建立在科學的、現實的基礎上。

7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目前中美基本力量對比是,敵仍然「鋼多氣少」,我「氣多鋼也不少」。在「鋼」方面,雖然美國的軍事力量、科技力量和經濟總量仍然居世界第一位,但美國的綜合國力卻呈現為下降的趨勢。我方的「鋼」仍然少於美方,雙方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中國的綜合國力呈現為上升的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有過多次的論述,2018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陸軍某師的師史館,該師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曾激戰松骨峰,感慨地說,「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戰鬥作風很頑強。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2019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沒有鬥爭精神不行。當年抗美援朝,毛主席用詩意的語言總結勝利之道: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將士面對強大而兇狠的作戰對手,身處惡劣而殘酷的戰場環境,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的確,我們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四、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的傳承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受抗美援朝精神的鼓舞,極大地推動了當時國內的經濟建設,抗美援朝3年期間,新中國工農業生產總值增長73.8%,年均增長20%以上,社會總產值增長82.2%,國家財政收入增長1.8倍以上。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蹟。抗美援朝精神不是空洞和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行動,能夠轉換成現實的生產力。

時光荏苒,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戰略成果,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新時代生動地詮釋了抗美援朝精神,是對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的一種傳承。

五、抗美援朝戰略遺產日久彌珍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無論是在朝鮮半島還是在臺灣海峽,在美國眼中,遠東並非主戰場,其主要軍力和戰略力量投注均以歐洲戰線為首要考量。但時至今日,美國將頭號假想敵已從蘇聯轉移到了中國身上,美國正在實施「印太戰略」,企圖組成印太版北約,圍堵和壓制中國的發展空間。所以,需要認真考察70年前後中美關係根本性質的變化。中國「無意跟任何國家打冷戰熱戰」。紀念和研究抗美援朝戰爭,不是為了延續對抗,而是要以發展的思維、長遠的眼光來審視歷史、觀察現實、思考未來,更好地汲取歷史經驗,從中獲得現實和長遠的教益。如果美國頑固堅持冷戰思維,執意挑起所謂的「新冷戰」,我們就不得不迎戰。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像抗美援朝戰爭一樣,既要與美方對話談判,也要重視依靠實力較量,才有可能逼迫對手回到談判桌上來。

70年星移鬥轉,抗美援朝戰爭的寶貴遺產日久彌珍。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民族走向歷史復興在戰略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重要支點。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指出,「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作者李敦球是曲阜師範大學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環球網特約評論員)

相關焦點

  • 金寨「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思源》獲全國殊榮
    近日,「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徵集展示活動圓滿結束,金寨縣退役軍人局製作的短視頻《思源》榮獲「機構推選優秀作品」,是安徽省唯一獲獎的作品。本次活動由中央宣傳部宣教局、中央網信辦網評局、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國家檔案局辦公室共同指導,環球網主辦,圍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旨在用鏡頭講述一段段盪氣迴腸的崢嶸歷史,寄託對英烈的敬仰和懷念。
  •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松原支隊組織紀念抗美援朝 70 周年...
    為紀念抗美援朝 70 周年,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松原支隊藉助黨團日活動時機嚴密組織抗美援朝 70 周年紀念活動。一聲軍號,刺破戰場硝煙迷霧 一聲軍號,萬千兒郎奮起衝鋒70 年前的今天志願軍戰士們淤血戰場70 年後的今天我們追尋先輩足跡,感悟英雄榮光走進紀念館,松原支隊官兵駐足於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一幕幕影視前,大家時而陷入沉思,時而討論交流,時而詳細詢問,在傾聽歷史迴響、追尋紅色足跡中,
  • 緬懷先烈 傳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觀看電影《金剛川》有感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近日,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黨委聯合團委及學生會組織了全體北音入黨積極分子觀看了關於「銘記那場戰爭」的電影《金剛川》。全體北音入黨積極分子通過這場觀影活動,再次回顧了那場艱難的戰爭,也再次接受到了中國人民先烈自強不息、勇往直前信念的洗禮。
  • 抗美援朝70年,曲園學子鴻鵠志彌堅!
    七十年砥礪奮進,七十年長歌未央,七十年精神永存!2020年,我們迎來了抗美援朝七十周年!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書寫了氣壯山河英雄讚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以及所有為這場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他們的功績彪炳千秋!10月23日,我院學子共同組織觀看了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同學們紛紛表示,直播振奮人心,大家也感觸頗多。
  • 向抗美援朝先烈致敬! 「電影黨課」《金剛川》再掀熱潮
    《金剛川》自10月23日上映以來,已成為各級黨員幹部深刻理解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特別「黨課」,在全國掀起了觀影熱潮。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0月23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組織開展觀看電影《金剛川》主題黨日活動;10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公安局開展「鑄造忠誠警魂」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體黨員民警輔警觀看電影《金剛川》;11月4日,革命老區左權縣人民法院黨支部開展
  • 感懷先烈!短視頻「《李大釗同志略傳》背後的故事」獲獎
    感懷先烈!一件件感人至深的短視頻作品,帶領我們走先烈路,憶革命史,回憶往昔崢嶸歲月,寄託著對英烈的敬仰和懷念。為營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良好網上輿論氛圍,進一步加強黨史國史軍史領域正面宣傳引導,中央網信辦網評局聯合中央宣傳部宣教局、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國家檔案局辦公室、環球網策劃開展「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徵集展示活動。
  • 追尋紅色足跡,感受信仰力量——康保法院召開迎七一系列活動
    追尋紅色足跡,感受信仰力量——康保法院召開迎七一系列活動 2020-07-03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立言廣州行 追尋孫中山先生足跡
    夏立言廣州行 追尋孫中山先生足跡  【解說】10月14日,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來到廣州黃花崗72烈士陵園,向一百多年前參與黃花崗起義的烈士獻花致敬。  夏立言廣州行 追尋孫中山先生足跡  【解說】10月14日,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來到廣州黃花崗72烈士陵園,向一百多年前參與黃花崗起義的烈士獻花致敬。
  • 追尋老兵足跡 致敬抗日英雄——《幸福向前衝》推出紀念抗戰勝利70...
    9月3日—5日每晚21:20,讓我們跟隨《幸福向前衝》一起追尋老兵足跡,以實際行動向他們致敬!       劉士平:已經90歲高齡的偵察兵劉士平,從1943年參加抗日到成為中國的第一批海軍,這段崢嶸歲月留給老人的只有一種意識:「我是黨和國家的一個兵,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黨和國家需要我,我都會站出來。」在抗戰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老人接到了來自黨和國家的觀禮邀請。老人說他曾無數次夢到去北京觀禮,沒想到真的會實現。
  • 【追尋先烈足跡】短評:被遺忘的英雄
    王成的原型之一是步話機員蔣慶泉,1953年,蔣慶泉在朝鮮石峴洞北山遭到強敵圍攻,向步話機高喊:「向我的碉堡頂開炮」。由於支援問題,他等來的只有美軍的火箭筒和毒氣彈,蔣慶泉不幸被俘。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後,蔣慶泉回到了祖國,被俘的經歷,對於一個戰士來說是屈辱的。幾十年來,他隱姓埋名,務農為生。這些年,他謝絕了政府提出的經濟補償和特殊待遇,唯一的請求是得到一枚抗美援朝紀念章。
  • 銘記歷史 | 中捷集賢路小學、鹽場小學開展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
    >中捷產業園區集賢路小學開展「致敬抗美援朝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活動>為引導少年兒童了解抗美援朝歷史,學習人民志願軍英雄事跡和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國防意識,增強愛國情懷,爭做新時代好少年,2020年10月23日,中捷產業園區集賢路小學開展「致敬抗美援朝
  • ...不朽的豐碑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70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 《金剛川》2020年高票房顛覆作品,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金剛川》致敬抗美援朝70周年經典作品 《金剛川》這部電影,是以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為原型,講述了當時志願軍在對己方十分不利的情況下,頂著敵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搶渡金剛川的英勇故事。 《金剛川》中講訴的史實只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個縮影。1950年10月正值新中國成立一周年之際,當時的中國剛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和平來之不易。但是,美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威脅到了新生的中國。無數中華兒女,保家衛國,加入抗美援朝的隊伍。
  • 重溫歷史 緬懷先烈——通遼中院第三黨支部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
    重溫歷史 緬懷先烈——通遼中院第三黨支部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 2020-11-18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學子追尋紅色足跡 磨練青春意志
    星辰在線8月27日訊(通訊員 成彥發)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引導學生珍惜當下生活,緬懷革命先烈,2020年8月26日,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大學科技城校區九年級全體師生走出校園,徒步10公裡到達橘子洲頭毛澤東青年雕像前,開展了以「追尋紅色足跡,磨練青春意志」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 《金剛川》致敬抗美援朝70周年「最可愛的人」
    在志願軍入朝作戰70感謝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祖國的和平和尊嚴,願英魂安息!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 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 抗美援朝70周年!央視紀錄片,播出了這些復旦英雄兒女的故事
    10月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許多復旦英雄兒女的身影 近日登上央視大型電視紀錄片 《英雄兒女》和《為了和平》 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
  • 《足跡》70年歲月,在這些電影裡看懂中國
    其中,有表現新舊時代更替的《三毛流浪記》《霓虹燈下的哨兵》,有講抗美援朝的《英雄兒女》《上甘嶺》,以及電影中那兩首飽含激昂情緒的歌曲《英雄讚歌》《我的祖國》。當時的經典流傳到今天,仍然激蕩人心。同樣我們也不忘記當代電影,對那個時代光輝歲月的記錄。比如講述國旗誕生故事的《共和國之旗》,表現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過程的《橫空出世》,以及群星閃耀的《建國大業》等作品。
  • 【追尋先烈足跡】抗美援朝 不能忘卻的勝利
    雖然經歷了七十年的風雨,但它依然穩立江中,默默地帶領人們走進了硝煙瀰漫的歷史,向後人講述著不能忘卻的勝利。
  • 管虎郭帆路陽新片《金剛川》首發預告,時隔70年回望抗美援朝
    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悉數亮相,在與敵人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依然奮勇迎戰,跨越70年歲月傳遞不滅的精神共鳴。與此同時,《金剛川》同步釋出的人物關係海報,更描繪出戰友間生死相託的深厚情誼。影片將於10月25日正式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