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創意多好製作多精良,一檔綜藝都很難做到十全十美。想要實現收視和口碑雙贏並不容易,為了製造熱度吸引眼球有時候炒作必不可少,但這樣做也會敗掉來之不易的觀眾緣。
要問今年最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當仁不讓,不但創下了超高的討論度,更一度刷爆了熱搜掀起一波追看熱潮。
而這檔節目之所以能爆紅,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勵志牌」,一群三十加的女明星追逐女團夢,又唱又跳組團比賽,滿滿都是感動。加上芒果臺的真人秀一向善於搞事情,真真是想不火都難。
五公結束了再回過頭看,《浪姐》最好看的段落反倒是初舞臺。三十個出道時間不等知名度有高有低的姐姐,無論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每一位都火力全開,在舞臺上盡情地發光發熱,展示出這個年紀最美的樣子。儘管導師團的評分有個別存在爭議,不妨礙給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連連的個人秀。
遺憾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浪姐》跟絕大多數綜藝一樣,終難逃「高開低走」定律。究其原因,首先是劇透太多缺少驚喜。每一輪公演剛錄製完,淘汰名單就在網上鋪天蓋地地傳開,保密協議似乎成了一張廢紙。結果大家提前很長時間就知道了,期待值和關注度勢必大打折扣。
其次「捧高踩低」看人下菜碟太過明顯,一公陳松伶、朱婧汐等因為人氣低遭到淘汰,二公阿朵、沈夢辰、丁當、鍾麗緹四位實力型選手齊刷刷出局;三公孟佳拿了「祭天劇本」,堪稱名副其實的「美強慘」;四公吳昕發揮驚豔卻被投走了,袁詠琳實力有目共睹仍難留下;再就是五公,黃聖依個人戰大比分取勝,340票在十四個姐姐中高居第四,沒想到接下來的團戰卻充當了「炮灰」。
至於《浪姐》最大的敗筆,毫無疑問是由大眾評審投票決定姐姐們去留的評審制度。五次公演下來,幾乎每一回都遭受不少質疑,一公時張含韻排倒數第一;二公孟佳意外墊底,直接導致三公處於下風;三公袁詠琳最後一名,緊接著四公就走人了;四公的名次就更值得細品了,白冰、黃聖依分列倒一、倒二,為五公淘汰這倆人做好了鋪墊。
雖然審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選歌的影響,但「浪花」們投給誰真的只看現場表現嗎,或許名氣、咖位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都說選秀有「皇族」,此前我們在《青你2》和《創3》已經見識過了。誰曾想《乘風破浪的姐姐》也有「皇族」出沒,而且還不止一個。
起先大眾把矛頭指向吳昕、沈夢辰、張萌、黃聖依,前兩位是湖南衛視的主持人,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後面兩位則是身家顯赫的「老闆娘」,網傳「帶資進組」。結果吳昕、沈夢辰雖然得以復活,仍雙雙止步於總決賽門外;張萌四公離開,連復活名額都沒撈著;最慘的非黃聖依莫屬,因為「惡剪」一度遭遇群嘲,好不容易風評反轉了實力得到認可,到頭來還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浪姐》口碑持續暴跌,賽制有缺陷、投票欠公允是一方面,爭議人物太多亦難辭其咎。萬茜人氣爆棚,觀眾喜愛度從未跌出前兩名,奈何「人紅是非多」;藍盈瑩「學霸人設」翻車,後期的發揮遠不如初次亮相那般出彩;李斯丹妮舞蹈可圈可點,可唱功相較於「快女」比賽時期並沒有明顯的進步;還有伊能靜,唱跳都有些拖後腿,因有冠名商代言人這張「免死金牌」一路過關。至於誰是「真皇族」誰是「假皇族」,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一季只剩下六公一場競演,但從種種跡象來看,備受矚目的成團之夜不過是走過場罷了。節目組捧誰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哪幾個人是成團熱門早早便失去了懸念。
其實沈夢辰的提議很有建設性,三十個姐姐分幾個團集體出道不好嗎,為何非要落入俗套組所謂的限定團?當然這只是觀眾的一廂情願罷了,決定權終究在芒果臺和導演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