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上理想的學校,從寬敞明亮的商品房,置換到「老破小」的學區房,已經是很多一二線城市家庭的常態。
如何在既有條件下,把「老破小」營造出舒適、美好的居住環境呢,這也是一門「大學問」。
孩子說房裡藏著大怪獸
比如這套房子,位於杭州西湖區文二路上,博庫書城對面。這地段,杭州人一聽就門清兒——毗鄰學軍小學、學軍中學,是無數家長心中夢寐以求的頂級學區房。
但「老破小」陰暗潮溼遠超預期,打得全家人措手不及。
屋外陽光明媚、晴空萬裡,屋內若是不開燈,伸手幾乎不見五指。
特別是兒子第一次來就被黑黢黢的房子嚇到,直說「好小又好髒」,「屋裡有大怪獸」,拒絕搬到這裡來住。
平時爺爺奶奶幫忙照看兩個小孩,所以這房子要供一家六口住。狹小的廚房餐廳,做飯、吃飯也是個大難題,老人也不住地沉默、嘆氣。
原本堅定地為孩子的教育作出犧牲的寶爸寶媽,也開始糾結起來:這樣破舊的房子,真的是給孩子最好的安排嗎?
變身為孩子成長的樂園,驚豔!
在設計師的巧手下,舊房最終被改造成了三室、一廳、兩衛,還帶個私家庭院,一個破敗的老房子徹底變成了明亮的六口之家。
孩子對於新房子有多喜歡?倆娃開心得在屋裡撒歡兒。
事實證明,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並不局限於房屋面積的絕對大小。巧花心思,「螺螄殼裡也能做道場」!
這套「老破小」的改頭換面之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要素,都被設計師妥善處理:孩子眼睛的發育、日常光照的需求怎麼兼顧?空間分隔怎麼做?6口之家,收納的細節怎樣最合理?
希望他們的改造方式,能給更多家庭一些啟發和借鑑。
光線、收納、學習和娛樂
首先是光線問題。設計師把南北面的老舊小窗,都替換成了整面的大玻璃窗,這樣就形成了對流通風,同時也讓陽光進入到室內。
在客廳和學習區,設計師都選用可以智能化調光的燈帶系統,加裝燈膜,實現明亮柔和的二次反射光源,保護孩子的視力。
屋內玻璃、鏡子的大面積使用,更是提升了整體的通透性。
其次是收納空間的大大提升,玄關、廚衛、衣櫃、客廳、書櫃等等,一切可用的空間都被「榨乾」,不浪費一毫米。
特別是隱藏式的抽拉櫃的應用,放下大量平時不用的鞋子與雜物,既方便又顯得乾淨整潔。
現在孩子還小,爺爺奶奶方便照顧,老人房與兒童房相通,中間的大柜子是共享衣櫥。衣櫥中低處的格子是專門留給孩子的,觸手可及,讓他們能夠逐步學習生活自理。
設計師為兩個小朋友,還專門定做了高低床。
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高低床,低齡小朋友走上走下比較安全,樓梯的每一梯級都是個小抽屜,儲物能力也很贊。
等以後孩子長大了,爺爺奶奶也回去了,那麼就可以用一個移動隔牆,隔成兩個房間。
這樣每個小朋友都會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再把下面的床體挪開,擺個桌子,就會變成一個學習的小自習室了。
寶爸寶媽的願望之一,就是能在家有一個小型圖書館。
設計師就利用衛生間的剩餘空間,在客廳打造了一個弧形書牆,能同時收納300多本書籍。
整個家最讓人眼饞的地方,莫過於這個20平米的小庭院,這可是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西湖區)噢。
臺階部分做成了木地板,天氣晴時大人們可以坐在這裡喝茶,小朋友也能夠安全地玩耍,簡直有了度假的感覺。
這個菜園子,既能供給日常的需要,平時小朋友們回到家,也可以一起種植物、觀察昆蟲。這可是大城市裡非常難得的自然體驗。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很需要美感培養。良好的色彩感覺和審美,小到日常服裝搭配,大到房屋裝修,利用有限的條件、平價的物品,也能生活得有品位呢。
房子改造好的這天,剛好是妹妹3歲的生日,大家一起在花園參加了這個特別的派對。
原來是人人嫌棄的」老破小「,現在若是掛到Airbnb上,絕對會被爆贊。
最終的設計費,按照這套學區房的單價粗略地折算了一下,也就4、5坪的價格。多花一個廁所的錢,提升了這麼高的居住體驗,你覺得值不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