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高氣傲,目中無人
很多新人剛進入職場,又或者剛剛跳槽到一家新公司時,由於自己出身名校,又或者有較高前公司的踏板,再加上自己不差的工作能力因而非常的目中無人,瞧誰都看不上眼,覺得別人學歷不如自己,覺得他人工作方式有問題,甚至不斷背後點評說被一個學歷各方面都未能超過自己的人管理是件很沒面子或丟人的事情,這儼然是一種極其自負且幼稚的心理。
一定要記得,無論任何時候,不管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視小瞧任何一個人,因為那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領導必定有過人之處,也必然有上司審核過後的認可與看重,退一萬步講即便狹隘的理解人家有潛規則,要明白,沒有一個老闆會拿自己的利益開玩笑,如果對方沒有真實創造業績的能力也絕對不會給予相應的職位,潛規則只是個例,更多的職場都是各取所需,所以擺正心態,去虛心學習,才能夠有超越對方儘快提升自己職場的位置。
總是抱怨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人一直在抱怨,抱怨公司工資制度不合理,抱怨自己的收入低。抱怨自己的爹媽沒有給自己權勢根基,抱怨伴侶無才無貌不夠貼心。連自己的一身肥肉都要歸到爹娘的基因。尤其在職場,那更是怨聲載道,把所有的失敗都歸咎於他人。
人生也好,職場也罷,不順遂似乎是最稀疏平常的事情,人這輩子本就是個不斷面對問題,接受問題,又不斷處理的循環過程,哪裡有可能真的一帆風順事事順意。職場最大的幼稚就是讓自己長期處於抱怨之中,又會不分敵友的抓住誰都能吐槽自己的委屈,一方面人心難測,你如何確定對方不會借題發揮給你穿小鞋?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一定不可無。而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抱怨行為根本除了給自己製造隱患,惹人厭煩之外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價值和意義。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不委屈,換個角度說,拿的薪水似乎本就含帶了委屈成本在內,之所以抱怨就是在缺失這份能力,又或者出於惰性心理之餘還想想當然輕鬆的成功,卻達不到預期從而產生的逆反情緒,所以生氣不如爭氣,抱怨不如行動,或者努力也未必成功,但嘗試就一定有機會,這是該明白的道理。而那些遲遲沉溺於抱怨中自怨自艾不肯進步的性格,無疑是一種媽寶後遺症造成幼稚的性格而導致。而最終只有無數次碰壁跌倒後才會懂得,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我們才能夠更加有勇氣面對困難的人生種種。
不善於跟領導溝通
無管你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已經晉升到了中高層領導,需要有工作的交代,也要有必須的匯報和交流,所有和領導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有些人是被家裡寵溺壞了,真的會把公司當家,把老闆當媽,言語的頂撞,又或者乾脆懼怕不敢說話,這都是由於骨子裡還是個幼稚的寶寶,他們很難一下子長大學會和上級溝通。
而職場溝通是必須的生存法則基礎,沒有了這個能力,可以說很難展開工作,因為一個團隊的發展不能由一個人獨攬就能成功,那需要協助配合,也需要同事間的交流互動,然而越級匯報,或乾脆埋頭苦幹不匯報,不僅容易做出紕漏,而且完全會拖整體的後退,因為往往一個項目某一個環節的重新來做,那不是單純一個改正就可以行得通。
這也是很多人抱怨說自己明明很努力,也取得很多成績,但為什麼領導並不認可的原因,因為有時候溝通和執行力相同的重要。試圖在職場讓他人謙讓又或者理解自己那是最幼稚的孩子氣行為。
自作聰明
在職場上,有些人喜歡去炫耀個人的一些優越感,比如說炫富,也有些就喜歡自作聰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覺得只有自己最行,那些整天只知道炫耀的人基本上不過是皮毛的知識,這樣的小聰明可以蒙人一時,卻難成大事,大聰明雖貌似迂拙,卻能在必要時刻一鳴驚人,而自作聰明的行為在職場最為普遍,無限誇大自身的優勢,一葉障目無法察覺自己的不足,這是一種幼稚,也是一種格局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