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2300公裡!19歲小夥騎著自行車,從四川到浙江上大學

2020-11-19 上遊新聞

身高一米七,體重55公斤,看似瘦弱的少年,身體內卻蘊藏著大能量。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

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

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騎行途中

騎行

一藏了很久的夢想

想要騎行到學校,並不是李治亨的突發奇想。徒步、騎行,一直都是他的小愛好。小夥子身體素質不錯,平日裡,他經常長跑,騎車兜圈,還曾跑過半馬。

雖然只有19歲,年紀不大,但李治亨主意很大。

騎車上大學,是去年就埋下的種子,而且已經試過一次。花了5天,終於騎出了四川。

那時,意氣風發的少年,享受速度和挑戰,下坡時都不捏剎車,結果突遇急轉,車子漂移,整個人飛了出去。最後是爸媽趕來,連車帶人拉回了老家。

今年,李治亨再戰高考,分數比去年好一些,被上海杉達學院嘉善光彪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錄取。

▲騎行途中一半時間都在下雨

花1800元買了一輛山地車,一個登山包裡裝著三套衣服和一些麵包、巧克力等補給用品。9月10日早上6點多,輕裝簡行,信心滿滿的他從四川什邡老家出發。

李治亨的父母,一個是小學老師,一個是計程車司機,都樂觀開明,可也難免擔心。知道攔不住,只剩叮嚀囑咐:「每天一個電話,必須報平安。」

▲李治亨的自行車和裝備

旅程

遇過暴雨踩過泥濘也見過絕美風景

從什邡到嘉善,2000多公裡,打開手機地圖,選擇「騎行」,所有軟體都有相同提示:騎行路線過長,建議採用其他出行方式。

李治亨的騎行路線是怎麼規劃的?先確定大概方向,再根據當天行進情況,制定下一步路線。

德陽、成都、資陽、恩施、宜昌、荊州、武漢、黃岡、六安、合肥、南京、泰州、無錫、蘇州直到嘉興……李治亨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記錄了他的行進路線。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記錄了李治亨的行進路線

路途

路過的每座城,每一片山川

都是不同的風景

最初,李治亨覺得重慶的山多路險車難騎,後來才發現,重慶和湖北交接之地才是真正的山高路陡,有時只能推著車子前進。最艱難的一天,遇上修路外加暴雨,15公裡的路程,走了一上午,快把他累趴。

9月暑氣未散,李治亨印象中全程近半時間都是雨天,套著雨衣更顯悶熱。慘的是套著塑膠袋的鞋襪、背包裡的東西也被打溼。

▲騎行中經常遇到泥濘的道路

為了省錢,他沿途尋找不到百元的廉價旅店,有時候只能借宿在農戶家中,一切都只能將就,洗澡、洗衣服都成了奢侈。

這一路,他曾在城市大道上疾馳,也在鄉間小道裡穿梭;遇到過暴雨如注山路難行,也看過雨後山谷薄霧嫋嫋。

▲山路能領略絕美風景

苦,毫無疑問,但一路山川美景是最好的回饋。

山中騎行常不見一人,有時候到了飯點也找不到落腳之處,李治亨只能從背包裡掏出麵包、巧克力解決。但相比城市中的車水馬龍,他更喜歡山谷裡的空曠幽靜和山明水秀。

▲路過一片農田

有一天早上,他見到了一處無名大草坪,晨曦光影之下,有了油畫般的意境。在山路悶頭騎行時,他見過一個山中峽谷,兩岸青松綠樹,碧水藍天,清風徐徐,吹散趕路人的一身疲憊。

▲山頂風景秀麗

收穫

都是人生難得的體驗

騎行2300公裡,不單靠「努力」二字就能完成。

對於每天的規劃,李治亨早有打算。早上七八點出發,晚上六點左右休息,平均每天騎行路程是100公裡。

為了找到這個最合適的速度,李治亨沒少吃苦頭。

騎行第一天,精力充沛,一切都很新鮮,完成150公裡,第二天還能堅持130公裡,到了第三天,腿疼手酸渾身難受。

有了頭一年騎行下坡漂移的經歷,這一次他學會提前看好導航,前方有急轉彎就提前減速。

▲修路遇上下雨,騎行艱難

但準備再充分,也難免會發生意外。

這一路,車子輪胎就被扎破了三次,好在運氣不錯,每次拖著車子行走得不算遠。最遠的一次,拖車走了6公裡,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了一家迪卡儂。還有一次,車子壞在山裡,沿途打聽尋找修車店,聽不懂口音,靠著村民的比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修車老漢。

▲有時也要穿過這樣的鄉村小道

這樣難得的人生體驗,李治亨還遇到很多次。

在湖北武漢,他碰上了一個來自上海的騎行者。一條空曠的公路上,李治亨在路的右邊,上海這位在路的左邊,兩人停下來打了招呼,還拍照留念。李治亨還遇到過一個騎行車隊,第一天碰上,簡單打了個招呼,第三天又遇上,騎行隊覺得有緣分,還請他吃了一頓飯,第四天相約一起騎行了一段。

▲途中遇到來自上海的騎友

當然,李治亨也體驗了很多人生第一次。

在三峽騎行,他第一次感受到,酈道元「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原來就是這樣的景致。在南京,為了坐上人生第一次渡輪,他在碼頭長凳上過夜。在涼都利川,他發現9月暑天早晨的氣溫可以低到14度,凍得他用衣服包起了手。

▲繞著山脈騎行,層巒疊嶂,風光秀麗

繼續

人生還有新的高峰要攀登

歷經24天,途中找同學玩了3天,10月4日,李治亨終於抵達目的地嘉善,距離學校開學還有3天,閒不住的他又申請了新生志願者服務。

▲李治亨花了1800元買的山地車

10月6日,李治亨比其他同學提前一天報到,辦理完手續後,幫助新生搬行李、辦手續。

連續忙碌近一個月,李治亨感覺自己體重沒變,飯量卻增加了,當然,收穫的不止好身體,還有勇氣。

這幾天,李治亨已經開始正常上課,他又有了新的夢想。

▲李治亨的騎行裝備很簡單

「上海有考插班生政策,既然要考,我就要考最難的。」李治亨的目標,是考上復旦大學,「哪怕考不上,也權當為考研做準備了。」

另外,李治亨還想攀登珠峰。他知道,這也意味著需要一筆高額費用。他已經想著,閒暇之餘可以靠創業、投資賺點錢。之前試水過一次,賺過幾千元,可惜最後都虧了回去,但失敗不可怕,畢竟騎行第一次,也是失敗而歸。

攀登珠峰,是藏在心底的另一個夢想,等著他有一天去實現。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268天騎行29576公裡!四川青神小夥自行車環遊中國
    來自中國竹編之鄉的沈洪,也會自己編織了一個美好的夢:騎著自行車環遊美麗中國。12月6日,30歲的沈洪,完成了這個夢想的最後103公裡,從成都回到了家鄉眉山青神。他說心情五味雜陳,既想完成夢想,又有很多不舍。268天,疫情之下,不少人還困在原地時,他騎著自行車,在最恰當的季節,行遍最美的中國。
  • 【社會新聞播報】 1.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10月20日...
    【社會新聞播報】1.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10月20日,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官網發布一則《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共52名博士研究被清退。
  • 268天29576公裡!眉山青神小夥騎行環遊中國
    268天 29576公裡 30歲的青神小夥沈洪 騎著自行車之後的268天,他騎著自行車,出現在美麗中國的各個角落,朋友圈遍布華夏大地。 當晚,他果真失眠了,只睡了3個小時。
  • 印度新郎騎自行車往返200公裡娶妻:全家都等她來做飯
    這個政策讓很多準備結婚的新人叫苦不迭,一名印度年輕小夥不得不騎自行車100公裡到新娘家結婚,然後又載著新娘騎100公裡回家。 據印度時報5月1日報導,23歲的北方邦小夥卡庫原定於4月25日結婚,但他提交的結婚申請當地警局遲遲沒有批准。
  • 《騎著自行車的人》黑旋風-協助拍攝
    人們騎著自行車,有的是為了鍛鍊,有的為了趕去某地,有的正在學車...騎著自行車的人【第1幅圖】此作品由廣東攝影愛好者壽先生在著名的揚州地區拍攝騎著自行車的人【第2幅圖】此作品由泰州攝影愛好者羊先生在著名的青海地區拍攝
  • 那些關於自行車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三天小長假,今天小夥伴們,都被閱兵震撼到了吧!那接下來的兩天假期,除了細細感受那大國風範的自豪感,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 丁真最想去的拉薩,《轉山》裡的張書豪騎著車就到了
    就是那個笑起來又純又野、家在四川理塘的帥氣小夥子呀!那個在採訪中「抱怨」以前只需要放牛和騎馬,現在還要幹活(接受採訪)的藏族小哥哥。哈哈哈!丁真已經「火」了一個多月,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他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薩。20歲的他還沒有離開過家鄉理塘,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拉薩會成為丁真最想去的地方呢?
  • 《八佰》上映19天,票房24億,小夥投資100萬能分多少錢?
    最近這段時間《八佰》好像略顯疲憊,上映19天,截止到9月8號下午13時的票房是24.30億,也算到達一個合格線吧,小編可是貢獻過兩張票的人。預測票房是30億左右,肯定也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說用密鑰延遲上映到國慶檔,40億票房也敢拼一拼了。
  • 遺書字字泣血,24歲廣西柳州小夥在四川綿陽,從五樓躍下客死他鄉
    「我真的太累了,我處於一種沒有希望,沒有期待、沒有目標很痛苦、很孤單的一種狀態…」24歲廣西柳州小夥子楊某,留下2紙遺書,在四川綿陽從五樓窗臺縱身躍下。
  • 從湖北到北京,18歲女孩騎行上千公裡來大學報到
    用什麼紀念18歲?湖北襄陽女孩劉家文選擇騎行。從老家至北京,這位考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新生14天騎行上千公裡,穿行十幾座城市,來京報到。今年高考,劉家文以603分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義大利語專業。8月中旬,拿到錄取通知書,她就開始琢磨如何來京,受到報紙上新聞的啟發,爸爸提議:「要不我們也騎到北京去吧!」「好呀!」劉家文雙手贊成。父女倆開始規划行程,並準備行囊。在騎行App上搜索攻略,他們選擇了最短最平坦的一條路線。山地車、頭盔、騎手服、可攜式打氣筒、補胎工具……準備好騎行裝備和日用品,將行李快遞到校,8月24日,父女倆出發了。
  • [銘興 分享] 2016 5 19 環臺灣12天騎遊
    每期20人左右,報滿為止【活動時間】2016年5月19日,銘興自行車夏美總部出發廈門,到達廈門乘坐遊輪到臺灣【行程安排】D1:廈門—基隆 乘坐「中遠之星」豪華遊輪來自全國各地的騎友,下午17:00到達廈門東渡國際碼頭集合,領隊會在碼頭等著大家,分發證件,組織過關安檢(自行車可以直接推上遊輪),晚上在遊輪上欣賞海峽兩岸的夜景
  • 北京抽檢:跑狼、愛德森等標稱商標電動自行車上不合格名單
    立馬車業集團有限公司T浙江未標註TDR924Z未標註最高車速、把立管靜負荷、反射器和鳴號裝置192017/6/30最高車速、整車質量、腳踏行駛能力、百公裡電耗、反射器和鳴號裝置21沃趣電動台州市沃趣車業有限公司浙江未標註
  • 廣元小夥上非誠勿擾,結果丟死人了……
    廣元小夥: 孟非老師好! 黃磊老師好! 黃菡老師好! 24位女嘉賓好! 現場的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大家好!孟非: 介紹一下自己廣元小夥:24位女嘉賓好,孟非老師好,我來自素有「利州」美譽的—廣元。孟非:廣元在哪?廣元小夥:廣元,古稱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
  • 濰坊小夥上非誠勿擾,結果24盞燈……
    孟非:這裡是江蘇衛視大型相親節目,歡迎來到非誠勿擾,有請24名女嘉賓入場!下面請今天1號男嘉賓上臺!濰坊小夥: 孟非老師好! 樂嘉老師好! 黃菡老師好! 24位女嘉賓好! 現場的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大家好!
  • 那年我8歲,騎著自行車,到沛縣車站去等父親
    看到這一幕幕想起小時候,每年臨近春節,我就搖搖晃晃地騎著一輛破舊的老「永久牌」自行車,偷偷去沛縣汽車站等遠航在外的父親。那年暑假,好像八歲的樣子,學騎自行車,個子矮腿短車子高上不去,就從大扛下,掏腿騎,撅著屁股,瞪著眼,兩小手牢牢抓住車把,搖搖晃晃的前行,不知摔了多少次,身上的淤青傷痕沒斷過,胳膊腿膝蓋上的血跡未乾過,新舊傷交替,天天除了幫母親幹活,有空就帶弟弟妹妹去打穀場練習,蹬車輪遛彎。
  • 他17歲在自行車上做起創業夢,如今他讓一種米的賣價提升10倍
    ,每天騎著小自行車走街串巷,到工地上攬生意,風雨無阻。小自行車也換成了大摩託車。可畢業以後,吳劍卻放棄了這門生意,而是跑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開始試種各種果樹、還養雞養鴨養兔子,為的就是積累實踐經驗。吳劍在履行著當初和老師的承諾。 2006年,機會終於來了。四川盛產白酒,酒廠都需要大量的高粱來釀酒,可那時候當地高粱種植量少還不成規模,吳劍就把大家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種高粱。到2011年,全縣12個鄉都有人跟著吳劍的合作社種高粱。
  • 12年了,16歲上浙大,21歲加州大學讀博士的四川女孩,如今怎樣
    12年前,四川女孩劉琬璐,因母親身體不好,便決定學醫。在高考時,她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後來,她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了5年博士、1年博士後研究。2019年,她毅然回到母校浙江大學,成為最年輕的獨立研究員。而在過去幾年的學習和工作中,她參與及領導了多項結合前沿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的課題,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
  • 夢想的力量丨瀘州90後騎摩託車137天環遊全國,曾遇險把野狼認成土狗
    踏過戈壁灘上的滾滾煙塵,經歷過江南水鄉的櫛風沐雨,奔襲137天,行程3.6萬多公裡,途經31個省市自治區。旅途中,有賞心悅目的如畫風景,有突如其來的暴風驟雨;有一馬平川,也有跌跌撞撞。這一路如何走來?瀘州日報記者聯繫到「獨行俠」廖小平,聽他講述這幾個月的騎行故事。
  • 威遠小夥上非誠勿擾,結果24盞燈...
    威遠小夥:24位女嘉賓好,孟非老師好,我來自「中國無花果之鄉」威遠縣。孟非:威遠具體在哪呢?威遠小夥:威遠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東鄰內江市,南連自貢市,還挨到榮縣和資中,是非常安逸的一個地方。 孟非:我知道了,你們那兒的羊肉湯好象很好吃!威遠小夥:對對對,不過我們好吃的不止羊肉湯哦,我們威遠的黃老五、周羅卜、七星椒、川老媽、還有復立茶葉... (孟非打斷。。。)孟非:不要說這麼多吃的,好嗎?我們這節目上的姑娘可都是吃貨!說下和南京相比,你覺得你們威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