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宇:尊重每一個想法的誕生

2020-12-28 騰訊網

沒開始做音樂之前會覺得累。身體上的累,人大都可以承受,最怕的就是心累。在覺得沒有意義、沒有希望、沒有源動力的時候,就會有了時間規劃,什麼時候馬不停蹄,什麼時候放緩腳步。

2015年行走進山之前,陳鴻宇收到了自己的新歌demo,接下來的幾天,在沒有信號無法充電的山中,他常常打開文件聽那首歌,腳下的途中和手機裡的《途中》重合,帶給了他特別的感受。

搭車去巡演、辦音樂廠牌,在荒野上建了「眾方紀」,一座讓人去體會獨處的建築。每一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想法出現,陳鴻宇都選擇去尊重它的誕生。

這一次,我們和陳鴻宇聊了聊,有關天馬行空的想法,有關作品中的表達,有關行走途中他還會回想的一些時刻。

從搭車巡演到做音樂廠牌,你有很多不同的嘗試,是隨性而為嗎?

對,我比較喜歡折騰。用這種方式能賦予單純的巡演更多的意義和樂趣。如果每年都像一個循環一樣巡演,我可能會疲倦。提前給自己設定一些玩法或者規則,這樣可以每年從一些固定的事中找到特別的樂趣。

這些想法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比如像搭車這件事,可能跟以前看的一些文學作品和紀錄片有關係,那個時候就覺得這種方式很酷,就想以後自己去試一試,正好有巡演這個機會,我可以去結合。

但更重要的是當你自己有了一個想法,如何去尊重這個想法的誕生,和把它做出來的過程。而不是說我這個想法可能有點不切實際,太遙遠就完全忽略了,這些想法可能總有一天是會實現的。

我有很多特別細碎的事,是在我還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後來也比較幸運,或多或少的都有實現,有的可能實現的比較完美,有的就實現的比較淺,但是也去做了並且還在進行。這種嘗試是有驅動力的,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這種驅動力,有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你的心願是在自己的安排或者是計劃裡慢慢完成,還是回頭一看,好像確實實現了不少。

我覺得是後面一種。回頭一看確實實現了不少心願。

實現心願這件事聽起來是有時間線有邏輯的,我為什麼做這件事,我第一步怎麼做的,第二步怎麼做。但往往在你做的時候,會有無數種選擇、人生的岔路口和你做其他事的可能性。

而為什麼選擇做這件事,可能跟一個人的性格,跟對這件事的渴望是有很大關係的。當你的渴望積累到一定程度,能給你露出一點光線的時候,它就會鑽著縫兒往出冒。但是如果沒有那麼強烈,後面的所有都不會發生的。

有預想過自己已經完成的事和還想做的事,如果有個百分比的話是多少?

我就是都玩,想做的事都在做。我這人比較三分鐘熱血,想到馬上就會去做。我怕我現在不去做,可能過段時間我就沒有這個感覺了,不想再做了。而且慢慢也就養成了習慣,有什麼事,我想到的話很快就會去執行去操作,顧慮少了一些。

你會喜歡把自己維持在一個可控的狀態嗎?

我目前是這種狀態,生活中的一些事或者一些安排,我願意去做這些安排,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點懼怕失控。

有想過為什麼自己怕失控嗎?

這可能是很多人都在探討的一個問題。

可能跟性格有關係,也有可能是你知道這種失控,它會帶來什麼。它帶給我的好處是我會儘可能的去把握這些事,讓它在可控的範圍內。不好的地方是輕鬆感沒有那麼強,因為每件小事都會在控制中。

失控的狀態其實會推著我去把事情儘快的做成,或者說它給了我一個動力。比方說每件事開頭都很難,或者你在做的過程中也很難,如果我不懼怕失控,我會更多的順其自然,或者會根據我的感覺去做。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會希望自己認真做一件事,慢慢把這件事做好。對於你來說,更願意發散的去做更多嘗試是嗎?

可能人都是缺什麼就羨慕什麼,我其實挺羨慕那種做一件事堅持很久的人,我是恰恰相反的,我缺少對一件事特別長久的持續性。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的持續性在於我比較遵從自己的第一感覺。現在我的第一感覺可能在變化,但可能等我五十歲或者六十歲,我就會踏實下來想做一件事,我會追隨我的心態的變化去安定。

無論我發散的去嘗試什麼,都是有核心存在的,跟表達自我有關。就像一個藝術家,可能會做裝置作品,也有可能會做繪畫作品,當然這些都是在視覺方面的,我可能更發散了一些,一邊做音樂一邊還在做建築,但是這些都和我想要去表達的東西有關係。

最想表達和傳達的概念是什麼?

不好說,有好多藝術家會說自己就像一個U盤或者一個接口,可能他也不知道哪來的一些靈感或者是一些刺激,讓他就把那些東西創作了出來,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受,就像我寫的那些旋律,為什麼我會這麼寫,我為什麼會寫出來它,我也不知道。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來說,可能我保持個體的多樣性,其實就是一種表達。就像一首歌,每個人聽到的感受不同,我只要保持自己是真心輸出就行了。

性格裡有沒有一些對自己挺重要的,但是還沒有辦法展現出來的東西?

我在生病的時候,或者身體不太舒服的時候,我的精神也會隨之放慢。我覺得我性格裡是有這種烏龜一樣的元素,那種讓一件事很緩慢的發生,同時心裡很踏實的沉靜。可能現在還是年輕氣盛,但我的性格裡存在這樣的東西,而且它會在年齡或者是身體到了某個階段時出現。

你內心會覺得在城市有種束縛感嗎?

我不覺得城市就有束縛感,因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廣闊還是要看自己的心境。

城市帶給我更多是一種性格上的底色,小的時候15歲之前都是在家裡生活,15歲到城市裡就開始獨立生活。這個時代或社會帶給人的底色是有時效性的,外界環境哪天改變了,有關城市的那部分底色會隨之改變。但另外的底色是不會變的,就是我生而為人的底色,在家的那15年,包括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是不會變的。

所以城市對我的影響,我倒不覺得是束縛。現在大家經常會說到黃金時代,但好像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說的黃金時代都不一樣。電影行業和文學說的不是一個時代,大家在不同的時間段是不是都有束縛,這是一個值得思辨的問題。活在當下,適應更多還是比較好。

在荒原中「眾方紀」,你希望它帶給大家怎樣的思考?

生活裡或者自己的生命進程中都沒有體驗過的感覺。

其實大部分人是沒有真正的獨處過的,從一生下來,就有父母圍繞在身邊,可能從小到大都有各種各樣的信息、人際關係在周圍圍繞。如果有三天抽離的時間,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這個也是我自己特別好奇,現在在做的一種實驗。

現在還會閃過的行走時的畫面嗎?

行走那年我剛開始做音樂,發了一首歌。我的第二首歌叫《途中》,剛做出demo發到手機上,還沒來得及溝通,我們就進山了,沒有信號了。那幾天手機沒有信號,也沒辦法充電,就只能白天關機晚上偶爾開一下,開機之後我最常幹的事就是打開那個文件去聽一下那首歌。

那就是在一個途中,又聽了那首歌,覺得這首歌真的應景,形成了一種特別獨特的個人感受。

還有一個細節記得特別清楚,我們的包特別大,水放到後面的時候,你自己是拿不出來的,所以誰想喝水了,都是前後的人幫你拿杯子喝完之後再幫你拿回去,所有人都得這麼做。那個場景特別有趣,因為大家都在止語,然後互相用一個小動作,就有一種身體上或者說是一種默契上的連接,那種感覺很有意思。

其實回頭再想想那段時間,很多東西是通過體驗才能體會到的,它給人帶來生命維度的拓寬,可能比在日常生活裡經歷365天都還要多。

行者,是與行走的力量相遇,走在路上的人。

一同心處山野世外,一同放下紛雜喧囂,一同感知內在自我。

行者,還是穿梭在世間匆匆的我們。

擁有著不同的姓名,經歷著不同的人生,塑造著不同的性格。

在所有的相同與不同中,從他人看見自身,從自身看見他人。

行走的力量第十年,我們與行者重逢。

很多事都有了變化,生活,境遇,心態,但不變得是,我們都是走在路上的人。

你有哪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嗎?

相關焦點

  • 你好,我是陳鴻宇
    陳鴻宇如是說。問:一直以來,你似乎總有各種創新性的想法,並樂於將它們付諸實踐。而這次,為什麼會選擇「實驗性音樂劇」,作為新一輪音樂會的表現形式?答:其實這個還算不上「實驗性音樂劇」,可以說算作是一次「升級版」的劇場演出。
  • 36氪領讀 | 陳鴻宇:新民謠詩人的商業未來
    環境就像一個浪潮,在進入浪潮之前沒有理想或進入之後沒有反思便會被捲走,再也記不起曾經因為愛、因為年輕而誕生的種種想像,成名不必趁早,分得清哪裡是浪哪裡是我的時候就剛剛好。陳鴻宇,創過業、打過工,還很巧地在音樂財經短暫工作過幾個月。
  • 陳鴻宇:他的三旬,是一場無聲歸去的黃昏
    外界新的想法、聲音來到身邊時,他不由自主地抗拒。對於這個問題,陳鴻宇拿出了那句老輩的俗語「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現身說法。 陳叔擺了一道「粗粒鹽」與「精細鹽」的論爭。吃「粗粒鹽」者,不喜「精細鹽」,且認為「精細鹽」與其他各種鹽都該消失。這就是「封閉」。
  • 陳鴻宇評謝春花溫婉 馬雨陽自稱純真
    陳鴻宇選了謝春花首張專輯裡的《茶酒伴》,而春花改編的則是陳叔的成名作《理想三旬》。陳鴻宇表示,他選歌時其實被謝春花給否定了:「我說我唱《茶酒伴》怎麼樣,你說不怎麼樣,然後建議我換一首。」謝春花也開玩笑地說,她和陳鴻宇都選了對方最想Diss的一首歌。  「老司機」馬雨陽選擇演繹《兒時》,似乎有點反差。不過他說,雖然自己比較汙,但其實他和劉昊霖一樣,都有點孩子氣。
  • 擁有磁性的嗓音,擁有鄰居小哥哥的外貌的獨立音樂人――陳鴻宇
    說到陳鴻宇,人們首先想起來的是他的成名作品理想三旬,這首歌是2015年在陳鴻宇的首張專輯濃煙下的詩歌電臺中錄入的一首歌。陳鴻宇是1989年生人,如今的他即將年滿30歲,可我們看到的他,還是像最開始追逐夢想的孩子一樣。
  • 陳鴻宇丨一如少年模樣
    ▲2015年「行走的力量」照片牆在陳鴻宇心中有這樣一個願望,他這樣描述:約十年前曾有過一不成熟的小想法,回額爾古納蓋一房,可招待親朋好友與遠方來客;按一公一母的比例於是陳鴻宇帶著我們回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一個叫做額爾古納的邊境小城,一起來計劃完成這個想法。行走在草原上的這幾日,陳鴻宇一直在謀劃著故鄉理想小屋的模樣。
  • 「陳鴻宇什麼樣啊?真人帥嗎?話多嗎?」 丨文周專訪
    陳鴻宇:其實它不一定是孤獨,只是以孤獨的方式探討問題。我肯定不希望它是黑暗的、混沌的。但確實它現實是黑色的,又很孤獨,所以我覺得是以這種極端的建造方式做了一種呈現——以極端的存在探討極端的問題,但是誕生出來的答案應該是人性的、溫暖的。陳鴻宇:我是一個比較追求初心的人,我覺得這段經歷最大的收穫就是不違心。
  • 唱《理想三旬》的陳鴻宇:我也有諷刺、陰暗的一面
    攝影:德吉北京工人體育館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一天,陳鴻宇與樂手們相約傍晚6:00,在錄音棚為演唱會排練。提前一個小時,他身著黑衣黑褲,背著吉他,裹挾著一股室外的冷空氣邁進大門。在新京報記者面前坐定後,我們的話題自然從「工體館演唱會」開始,「 正好三十了,覺得得留個紀念,玩場大的,把這幾年通過演出積攢的一些想法加入進去。」
  • 陳鴻宇:《三旬》去了「理想」兩字,仍是理想!
    ——陳鴻宇4月22日,陳鴻宇在自己的微博發布了這張《三旬》先行版的EP,並在豆瓣上寫下了上面的文字。看到這張專輯,最先肯定是被這張專輯的藍色封面吸引。這張專輯封面是由侯e設計,攝於眾樂紀辦公室。純藍色的色調仿佛象徵著浩渺無邊的宇宙,陳鴻宇站在一扇透過光亮的「理想」之門,不知所措。
  • 陳鴻宇:三十未滿,你仍是年少時模樣
    師妹和陳鴻宇小哥哥情緣開始於師兄去年六月份那一篇馬雨陽的推送(看沒看,沒看趕緊的回去補)。馬雨陽:走出新聞聯播的七樣全能老溼機作為一個顏狗,當馬雨陽和陳鴻宇放在一起師妹果斷選陳鴻宇。沒辦法,陳叔笑得太犯規了吧。
  • 陳鴻宇有另一面:一點諷刺一點陰暗
    2019年1月18日00:00,陳鴻宇與好友們一起唱著歌,邁入了三十歲。這一天,陳鴻宇與樂手們相約傍晚6:00,在錄音棚為演唱會排練。提前一個小時,他身著黑衣黑褲,背著吉他,裹挾著一股室外的冷空氣邁進大門。在新京報記者面前坐定後,我們的話題自然從「工體館演唱會」開始,「 正好三十了,覺得得留個紀念,玩場大的,把這幾年通過演出積攢的一些想法加入進去。」他的想法,坦誠直接。
  • 陳鴻宇:一個敢作敢為的「另類」獨立音樂人
    他就是歌迷最愛的「陳叔」——陳鴻宇,眾樂紀的創辦人。陳叔,無關於年齡,只是他獨特的嗓音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自帶的少年感卻發出充滿磁性,有著些許老成、些許滄桑的聲音。餘生不留遺憾,敢夢就要去做兩年前的陳鴻宇,標配是:消瘦的身板、一副黑色鏡框、對音樂的熱忱。
  • 陳鴻宇 | 民謠是我用心訴說的理想和故事
    每個時代,都有一群人誕生並創造一個時代的不同凡響。在這些風格迥異的音樂中,被稱為「小眾音樂」的民謠歌曲反倒增添了一絲平穩和地氣。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無病呻吟的情感,每一個字都是真的,讓你感同身受。趙雷的《成都》火爆大江南北,成為漂泊人心中的最佳寫照;宋冬野用他人的故事寫出了《董小姐》;陳粒老練達觀的冷豔嗓音別具風採,陳鴻宇那濃煙低嗓的一曲《理想三旬》給人在聽覺和思想上帶來一絲靜謐.
  • 陳鴻宇粉絲脫粉怎麼回事為什麼脫粉 陳鴻宇是誰為什麼走紅
    陳鴻宇粉絲脫粉是怎麼回事呢?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都不太了解陳鴻宇是誰,據小編事後了解,陳鴻宇是一個比較小眾的民謠歌手。陳鴻宇粉絲脫粉這件事能上熱搜的原因,估計是因為他一夜間如脫粉7萬,如此大規模的脫粉事件還是比較少見的吧。那麼,陳鴻宇是什麼人,陳鴻宇粉絲脫粉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 正在票務丨把「荒野」搬進城市,與陳鴻宇一起來造夢!
    2018陳鴻宇「與荒野」巡迴音樂會 即將開啟 三月末獨立音樂人陳鴻宇將啟動「與荒野」巡迴音樂會,「感性與理性時常交融,收斂與放縱並行發生」這句對陳鴻宇本人的描寫,用來詮釋這張全新突破的專輯也再合適不過。
  • 低音下的思考者——陳鴻宇
    陳鴻宇,1989年1月18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中國內地民謠男歌手,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2015年,陳鴻宇創辦了音樂組織「眾樂紀」;同年,推出個人單曲《行歌》、《理想三旬》。
  • 陳鴻宇就是陳鴻宇,那個能將民謠唱出散文詩味道的大男孩
    而無論是《濃煙下的是個電臺》還是《一如年少模樣》,陳鴻宇就是陳鴻宇,那個能將民謠唱出融化的散文詩味道的陳鴻宇。 在網易雲和陳鴻宇的微博下面有人親切的叫他「陳叔」,但看照片上或視頻中音樂現場的他,白襯衫,圓圓的眼鏡架在鼻子上,安安靜靜地抱著吉他,怎麼看都像是那個鄰家的大男孩。
  • 對話民謠歌手陳鴻宇:從《理想三旬》到《與荒野》音樂始終是愛好
    一時間,這首由陳鴻宇作曲、演唱,唐映楓作詞的民謠歌曲成為了現象級作品。從《理想三旬》發表到現在,陳鴻宇陸續出了三張專輯、做過多場演出。今年1月,陳鴻宇開始陸續發表新專輯《與荒野》。3月起,他開始了「與荒野」全國巡迴演唱會。
  • 額爾古納陳鴻宇,一如少年即理想
    算來陳鴻宇也紅了一段時間了,自2016年《濃煙下的詩歌電臺》發行,陳鴻宇成為獨立民謠音樂人的一個標籤,逐漸被人熟知。陳鴻宇有一首歌叫《額爾古納》,這是他為家鄉寫的歌,曲風厚重,感情真摯。遲子建寫過一本書叫《額爾古納河右岸》,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不自覺想到了陳鴻宇。
  • 喜歡聽陳鴻宇的這首歌,你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關於陳鴻宇,我想你們應該會喜歡。陳鴻宇獨特的嗓音,的確打動了很多的人。你有故事,我有酒,我們彼此把酒言歡,對酒當歌,放下心中事!聽一聽陳鴻宇的故事。喜歡聽陳鴻宇的這首歌,你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陳鴻宇,中國內地獨立的音樂人,他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大學學習的是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