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愛的根本就不是演員本人,只是演員演過的角色而已

2021-02-26 上海影視幫

在觀眾和演員之間,存在一個怪坡。

演員個人在進步,但觀眾對演員的需求,很少改變。也就是最開始時候,對演員的印記,會一直伴隨著演員演藝生涯的始終。

一旦到了一定高度,演員會佔有最好的資源,其個人的進步,勢必突飛猛進。這時候,演員個人素質,會導致兩種狀態出現。

一是人太笨,所有的問題都繞回到他自己擅長的話題裡。而他所謂的擅長,也只是道聽途說的皮毛而已。這時候,其豐盈的聲名和貧瘠的底蘊,撕扯為巨大的扭曲感。這種扭曲,會作用到其影視作品裡。觀眾早晚會發現,一個裝聰明的傻瓜。一個裝有學問的文盲。這時候,觀眾的任何失望,都有不為過。

這個名單可以列一大堆,但這裡就是不說。

另一種則是,演員飛快地進步,但觀眾會把他當初最為人所知的角色替換為本人。這尤其在以喜劇起家的演員身上,體現明顯。

如周星馳,當知道生活中的周星馳,遠不是電影裡的那個周星星的時候,很多觀眾會出現失落感。甚至會懷疑,其創作上的真誠。

但創作就是創作,創作只是創作者本身的幾分之幾而已,遠不是全部。否則那個被他們喜歡的角色,一定單薄得可怕。

這時候,演員另一個轉型期到來了。這個轉型期,甚至比嶄露頭角更難。

所以宋丹丹會感謝《家有兒女》,因為「讓八零後的孩子,再一次認識了我」。這種自知之明,非常難得。

很多演員選擇往更高處走,如丹尼爾·戴·劉易斯,他選擇躲起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他角色不多,但每一個角色都登堂入室,青史留名。

最近大神選擇退出,徹底不和你們玩了。

這個人本身是真正的豐富,是演員中神一樣的人物。對於神,觀眾只有跪拜,不敢去質疑。

陳道明有點像他。

親身告訴你什麼叫,清高。

一名優秀的演員必須要非常非常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勢

那麼我們在任何的場合的時候,不論是在舞臺上還是在鏡頭前還是在公眾前,我們都要把我們自己的優勢非常強烈地去表現出來,就是我們指的揚長避短。

在表演實踐過程當中,有些同學並不是真正地能夠了解自己,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舞臺上的優勢,在鏡頭前的優勢或者是說他的一些表現的優勢,都不是很了解。

每一位演員都要發掘自己的特質。

發現自我,無論是在舞臺上還是在鏡頭前首先要做到自己的鬆弛、放鬆、自由、大膽

表演教學裡面來講總說解放天性,解放天性,解放天性。那麼這種解放,其實最根本的就是來源於你的放鬆,不論在舞臺上還是在鏡頭前一定要達到自己全身心的放鬆,全身心的解放,這種解放來源於心裡。 

心裡真正放鬆了注意力集中了,才能夠達到外部形體的一些肌肉的鬆弛,形體的控制等等。

很多演員在試鏡之前,或者是試鏡的時候就非常緊張,不知道該做什麼,發揮的總是不是很好,那麼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有雜念,才會導致你在舞臺上在鏡頭前不知道該做什麼。

姜文是爆脾氣,他有他自己的處理方式。他看到了問題,他的脾氣又不能讓自己憋著,他選擇說出來。民間說他是,罵人。

但也有梅裡爾·斯特裡普和黃渤這等絕頂聰明的人。他們的方式是裝傻。把自己適當降到最普通的觀眾,可以理解的程度。

他們在和觀眾,

《穿普拉達的女王》首映的時候,梅裡爾·斯特裡普就邀請了穿普拉達的女王原型。她對媒體說,「我非常知道,片中桑切斯的問題,她始終不能徹底融入到這個職場裡,她始終用旁觀的角度,對某個行業,做表面的解讀,這很愚蠢」,但這不妨礙她,演活了那位穿普拉達的女王。

他們太知道,觀眾要什麼。

他們總能在觀眾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之間,找到最適合的表達方式。他們的形象很難坍塌,因為他們在某一領域,真的已經做到了封神的地步,如演技。

這個演技,更多的是人情的練達。

這個時代,對演員的要求,也已經不一樣了。網際網路大面積侵襲生活,其衍生品就是,自由、平等。

轉換為對演員的判斷標尺則是,是不是自己人。

所以偶像明星,自黑變得無比重要。而無論是演技派還是偶像派,在社交媒體上耍寶,是威力巨大的圈粉行為。

這和無釐頭、自嘲,屌絲等精神的流行,都不謀而合。

思考和表達,不再重要,甚至會惹來嘲笑。嚴肅只是裝逼。演員就應該和人民大眾一起油嘴滑舌,一起潑皮無賴。

中國人害怕陳世美和白眼狼,他們把成名後的莊重和嚴肅,當成背叛。

本質上,這是觀眾對演員的輕視。觀眾愛的根本就不是演員本人,只是演員演過的角色。這個角色,只是符合了某一個時期自己心中的幻象而已。

這個幻象如此重要,她只能原封不動地生長在時光裡,不可以有任何改變,否則就是背叛,就是坍塌。

當然還有觀眾隱隱的不願說出的嫉妒。一起成長的過程中,你已經有才、有財、有顏、有名,他們很難還允許你深刻。

這時候的思考和表達,都會遭到巨大的反噬,尤其是,曾經有過喜劇、逗比、自黑一面的演員。

但演員又是靠觀眾的認可而存在的生物。掙扎,就不可避免。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丹尼爾·戴·劉易斯,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梅裡爾·斯特裡普。

唯一的是,演員認可自己的選擇,並享受選擇的結果。和你認不認可,沒關係了。


氣質包括個人性情或脾氣、個體反應傾向、風格與氣度等,人的氣質對行為、實踐活動的進行及效率有著一定影響,而演員與角色均具備獨特氣質,演員要化身為角色,那麼在角色創造中,演員的氣質就是一個必須加以考慮分析的重要因素,了解演員的氣質對於角色創造有著重要意義。

演員氣質與角色氣質

 

演員與角色之間存在距離,他們所處時代、生活經歷、職業身份、社會地位、性格特點、思想感情、文化修養以至言談舉止、行為習慣等都不盡相同或完全不同,這就導致演員與角色氣質之間的差異性,構成了「演員與角色的矛盾」。

戲劇表演的「基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演員根據角色的性格在舞臺上創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這就需要演員對自身與角色氣質均有合理把握,演員處理角色不能偏離劇中人物,必須深刻理解角色氣質,但又不能脫離自身,要讓自身氣質成為主導,站在一定高度,指導把握角色氣質。從自我出發,將自己化身為角色,展示出角色本有氣質,體現出性格化人物形象,讓演員與角色氣質達到矛盾統一。

導演選角時,依據什麼原則進行?


一般來說,主要依據以下三個方面:

1.演員的氣質是否符合劇中人物的氣質與性格;

2.演員的形體和外貌是否接近劇中人物的形象;

3.演員是否具備一定的表演技能,可將劇中的人物體現出來。

故內外在特徵與角色相近的演員在被確定角色的過程中佔據主動性,因為導演在選擇演員時,必定是依據劇作的提示和要求去挑選在氣質、形象上都符合劇中人物的演員。 

氣質的局限性與突破角色創造瓶頸 

對於演員來說,每個人都有來自先天的制約和後天形成的局限性。

比如有的演員生來粗壯魁偉、性格豪爽,有的體質纖細瘦弱、性格內向。演員這些賴以創造人物形象的體魄和氣質,也造成了他們創造角色的局限性。 

由於氣質的局限性,演員塑造氣質差異較大角色時,難以拿捏其內外在特徵,造成角色創造瓶頸,我們可通過三個途經來彌補,一是避開與自身氣質差別特大的角色。二是充分進行案頭工作,研究分析角色氣質特點,抓住內外在特徵,努力使自身氣質貼近角色。三是有意識地鍛鍊改變自己,努力提高綜合文化修養,開拓戲路,讓自己跳出角色創作瓶頸,破除氣質局限性。 

分享也是一種美德!

影視行業的服務者,立足於上海;

為影視從業者提供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服務平臺;

傳遞影視新聞、影視項目介紹及項目融資、組訊等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活動;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相關焦點

  • 專訪演員許齡月:希望觀眾記住我演的角色,而不是我的名字
    劇中由許齡月飾演的江雪,作為這部以男性角色為主的群像戲的女主角,人美心善話不多,也是十分出彩。 憑著自己出色的演技,許齡月完美呈現了江雪這個角色,也讓更多的觀眾記住了這個用心演戲的女孩。不過,對於許齡月來說,角色永遠大於演員,正如《無主之城》播出結束後,她在微博上寫下的那句話:「不渴求你們記住我的名字我的面孔,只想你們記住我的角色罷了,我只想好好演戲。」
  • 專訪王勁松:演員只是離鮮花最近的人,請關注作品而不是本人
    雖然出演的角色清一色的都是配角,但是在王勁松看來,只要是接了的戲,就不存在主角配角之分,每一場的拍攝,都必須充分認真準備角色的功課。也正是秉持著這樣的心態,在很多電視劇的製作者和觀眾眼裡,王勁松就是「金牌配角」一般的存在。跟他合作過的藝人裡,也不乏王源、王一博這樣的「頂流」。在過往的採訪中,跟流量演員的合作也成為了屢次被問及的一個問題。
  • 演員王凱:能夠演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對演員來說是最快樂的一件事
    剛開始《清平樂》宋仁宗角色的劇本找到王凱的時候 ,還沒有看到劇本,王凱就答應飾演這個角色。王凱說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宋仁宗好像沒有在電視劇或電影裡出現過,有也都只是活在臺詞裡的,應該是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演這個角色,演一個真實的帝王的一生,而且是那麼好,又仁慈的一個皇帝,很多演員應該都會想去演。 可是拿到劇本之後又害怕了一下,臺詞太複雜,文言文太多了。
  • 演員本人全劇最醜,演的角色卻是最美!這些第一美人是認真的嗎?
    但是有的電視劇卻讓人十分想不通,演員本人顏值全劇最醜,演的角色卻是最美的,你說這上哪兒說理去?看我們劇中的其他角色,林仙兒難道不是全劇最醜的嗎?曾經扮演過趙敏這個角色的,不管是黎姿也好、賈靜雯也罷,顏值那都是沒話說的,第一美人妥妥的。
  • 被新三國坑慘的演員康凱:不是我演技不好,是劇本真的不行
    其實話說回來,咱不能看顏值就去否定一個人的才華,康凱不是小鮮肉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說在北京電影學院、俄羅斯莫斯科人民友誼大學這些名校裡進修的康凱沒有才華就是扯淡了。但康凱為什麼演了那麼多戲卻沒有出名,反而被人「罵」走了呢,而沒有成為第二個王寶強第二個黃渤那種憑藉才華成功的演員呢?
  • 87版紅樓夢中兩人同演一個角色,因太相似,不看演員表根本不知道
    --87版《紅樓夢》是許多觀眾心中的經典,它可以讓觀眾多次反覆的觀看而不生厭,在這麼一部近乎完美的劇作中,其實也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
  • 《以家人之名》觀眾們討厭陳婷,演員楊童舒卻看到悲劇另一面
    剛接到這個角色時,她本人也很有猶豫,而且也不是很喜歡這個角色,因為陳婷的性格與她反差太大。陳婷變得「癲狂」和「偏執」,是從失去女兒開始,但悲劇的起源並不是因為女兒,而是她原生家庭刻在骨子裡的不安造成的。
  • 《我愛我家》的演員,有哪些又演過《地下交通站》?
    《我愛我家》的演員,有哪些又演過《地下交通站》?細心的觀眾會觀察到,不少《我愛我家》中奉獻了精彩演技的演員,也同樣出現在了《地下交通站》中,塑造了讓人難忘的經典角色。儘管這兩部戲加起來有快150集了,出現了數不清的演員,包括主要演員和客串演員以及龍套賞,但我們仍然能夠從眾多的演員中,看到這些兩部戲中都大刷「存在感」的老戲骨們——那可真是老戲骨,最年輕的也有六十多歲了吧!
  • 演喜歡的角色就要加戲,演不喜歡的角色就退賽,這也叫演員?
    ,因此按照規則如果沒有其他組要她的話,她是不能拒絕黃奕的邀約的,但唐一菲本人對艾莉這角色的嫌棄,可以說是直接掛在臉上了。,因為我不是導演。」作為一個演員,你的工作就是把角色演好,把戲演好,體現出你作為一個演員的價值,這就足夠了。
  • 演員演過幾部戲就是會演戲了嗎?
    結果陳凱歌就評價王智演「過頭」了,爾冬陞持反對意見,可也坦承,在市場上要找這種角色的時候也不會先想到她。因為多年來,王智演的都是優雅的角色,突然來個瘋癲的,也不是誰都能接受。反而是臺上的製片人還挺認可王智,認為她挑戰了新的角色。
  • 她是張嘉譯的「媽」,國家一級演員,從未演過主角卻越老越紅_角色
    原標題:她是張嘉譯的「媽」,國家一級演員,從未演過主角卻越老越紅本來是年紀越大越吃香,但很遺憾,娛樂圈卻是一個例外,因為是一個看顏值的地方,所以,很多時候,演員只要超過了30歲,如果不是當紅明星,那就只好給人當配角了,沒辦法,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好在,很多演員都接受了這個現實。
  • 專訪姜大衛:演員的價值,是觀眾給的!
    天價的演員,因為他們值,所以也是觀眾給他們的,我覺得這個事情對我沒有任何一點影響。這一行最好玩兒的就是,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港影君:隨著電影的越來越好,觀眾們也越來越能耐著性子看完片尾的「演職員表」,您怎麼看待這種趨勢?姜大衛:這個代表這部戲成功了,真正的成功,很多戲,我是來看姜大衛的,可是導演是誰他都不知道。
  • 當過工人,演過話劇,40歲陪妻北漂,我不是明星,只想做個演員
    《大明王朝1566》開始籌拍了,導演張黎經過層層選拔,慧眼識珠看上了張志堅,讓他出演「小閣老」嚴世蕃這個角色。當然事實證明導演沒有選錯人,張志堅的表演可以說是震撼到了業界人士和觀眾,其實在這之前他已經出演過很多部影視作品了。
  • 不敢扮醜的愛豆型演員,觀眾還能忍多久?
    怪只怪,不願意看愛豆演戲的觀眾真的忍不了,而《如意芳霏》便是壓垮觀眾的最後一根稻草。一、不敢扮醜的愛豆型演員愛豆演戲已經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了,尤其是選秀之風颳起後,只需兩、三月的集訓,一批新人便可以愛豆的身份出現在熒幕上,但內娛市場的舞臺並不多,轉型演員更像是不得已的選擇。
  • 明明只是客串,卻硬生生把角色「演」成主演的9位演員
    有些演員天生搶鏡,有些演員演技過硬,以下9位演員,明明只是客串,卻硬生生把角色「演」成了主演,主角反而被他們「碾壓」成配角,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業務能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9位演員的過人之處究竟在哪裡?01 劉琳《父母愛情》劉琳在該劇中飾演江德華,雖然是一個沒有文化、不講衛生、粗野的農村婦女,卻是孩子們最愛的「中國好姑姑」。
  • 演員局限性怎麼破?一類角色演到極致也是功夫丨業內談
    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演員」,無關類型。他不希望用任何修飾的「演員」來定位自己,「我很清楚喜劇演員只是我演員中的一部分,因為大家通過喜劇認識我。但總有一天我會回到演員的本質,其他的不同類型的角色我也會去探索。」喬杉記得以前有人問過他,會不會遇到瓶頸期。他否認說,演員根本沒有時間焦慮,每天想的就是如何進步,如何把戲演好,如何把表演更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 角色成就了演員,但這些演員所演的角色至今都無人超越
    在娛樂圈中的演員,但凡有點演技的,都會把一個角色演繹的非常好,也有很多的演員把角色都演活了,正所謂一部劇一個角色,一個演員把一部劇的一個角色演的栩栩如生必須需要演員的全身心投入,才成就他們的經典角色,有的無論怎麼模仿至今都無法超越!
  • 走不出花澤類世界的也許只是觀眾,而不是小慄旬.
    他是眾多日飯當之無愧的男神,也是許多路人耳熟能詳的日本演員。  確實,慄子的很多角色都離不開幾個關鍵字詞:帥、蘇、酷……就算是來搞笑的魯邦三世,大家也能感受到慄子本人撲面而來的帥氣感。  仿佛還是只有花澤類才是小慄旬該有的樣子,仿佛只有把自己套進又帥又蘇的花美男殼子裡,小慄旬才是那個吸引人的演員小慄旬。
  • 演員張鈺:我演過的所有角色,全是用身體交易的方式得到的
    劉亦菲甚至有被群演非禮的遭遇,對於女明星來說需要承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可這也只是大家看到的一部分,娛樂圈的潛規則不僅是如此。 而且在這兩部影視劇中,她出演的角色也都是一些路人角色。
  • 42歲的李晨飾演高中生,演員裝嫩是劇情需要,只是委屈了觀眾
    有人說,臉皮太薄的人是當不了演員的,因為演員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上演激情橋段和撒潑打滾的戲碼,羞恥心拉滿,很多新人就是因為放不開才導致演不好,招來觀眾的罵聲。現在電影學院第一堂課就是解放天性,把自己的羞恥心還有所謂的面子扔到九霄雲外,放下一切為角色全心服務。老一輩演員曾說過:戲比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