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這三種爸爸,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別不信!

2021-01-18 親子派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有一句名言: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足見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如果說母親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溫情,父親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盞燈,指引著孩子前行的方向。

但是孩子攤上這三種爸爸,可不是什麼好事。

1/

壞榜樣爸爸

晨媽前天就看到一則#兩名小學生打鬧引發爸爸約架#的新聞,也算是開了眼界了。

事情倒也簡單,兩個淘氣的男孩上三年級了,在學校裡有了些爭執。

做早操時,一個男孩踢了另一個的屁股;一個呢,不服氣,在對方倒水時給他絆倒了。

本來孩子之間的矛盾雖說如火如荼,倒也還好控制。

沒成想,兩個男孩的爸爸倒是在家長微信群裡「開戰」了。

(滑動查看完整聊天記錄,來源見水印)

這一吵架不要緊,兩個爸爸反而掏出一副「誰不來約架誰就慫」的架勢,真就開打了。

其中一個被另外一個用U型鎖敲破了頭,就這麼進了醫院。

你們這爹當的,可真讓人鬧心。

就像一名網友的評論:「媽媽太可憐了,既要照顧小的還要管好大的不要胡鬧。」

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不去積極化解孩子之間的矛盾,反而讓矛盾升級成了打架鬥毆的社會事件。

這是作為父親的榜樣嗎?怎麼能做出這種壞樣子給孩子看?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

很難說兩個孩子的矛盾身上,沒有父親的影子。

打架一時爽,「以暴制暴」「不守法」這樣的錯誤概念也將種在孩子幼小的內心裡。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大部分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從大人身上學習而來。

誰能預知,這樣的不良種子,以後會開出怎樣的花朵?玫瑰,或是罌粟?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

有3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簡直就是爸爸的翻版;有50%的大學生認為,爸爸的形象和興趣對自己的影響很大;有6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之所以優秀,爸爸的榜樣作用有很大的影響。

身為人父,更應當做好言傳身教的榜樣。

做一個好的榜樣,比你揮拳的樣子更有力量。

2/

「強權」爸爸

是的,父權是一種力量。

有的爸爸用好父權,指引孩子、激勵孩子、鼓舞孩子;

有的爸爸依仗父權,控制孩子、打壓孩子、桎梏孩子。

就比如,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這件事。

依靠攝像頭,隨時隨地看孩子在做什麼,有沒有違背自己的意志。

有位爸爸在女兒房間裡裝上了監控,媽媽阻攔「這是侵犯隱私」,這位爸爸大言不慚地說出:「她在16歲之前沒有隱私權!」

何至於此!

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成了家長在櫥窗裡放著的擺件,圍欄裡圍著的牲畜!

這樣的「強權爸爸」,令人窒息,令人生畏。

我是你爸爸,你跟我有隱私?我是你爸爸,你必須聽我的;我是你爸爸,打你怎麼了!

因為「我是你爸爸」,所以可以扼住你的咽喉,左右你的選擇,決定你的一切。

在這種教養下長大的孩子,註定有一個桎梏的童年。

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童年,什麼樣的環境,就會給孩子染上什麼樣人生底色。

「強權」爸爸給予孩子的,是打著父愛名義的巧取豪奪、意識霸凌和不辨是非。

又如何能指望孩子長大之後,能有廣闊的心胸和不受束縛的未來呢?

他的意志,早就在搖籃裡枯萎了啊。

3/

隱形爸爸

《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世間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係。

而我們的現狀又是如何呢?

——媽,我餓了!飯好沒?——媽,我襪子呢?——爸,我媽呢?

在家中,爸爸仿佛是一個隱形人,孩子的一應大小事務媽媽全部包攬。

晨媽直言,這樣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一項研究也顯示,即使是尚處於朦朧狀態的嬰兒,他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焦躁不安、食慾減退、抑鬱易怒等症狀。

很多爸爸覺得:我在外工作,賺錢養家,怎麼可能都顧得上?

可是,工作可以沒有你,「父親」這個職業,沒有人能取代你。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回不去了。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品質和前程。

如果男孩的養育缺乏了父親,他身上總會缺乏一些陽剛之氣,因為他缺失了模仿對象;而女孩則更為特殊,父親作為她人生當中相處的第一個男性,他的缺位直接讓女孩的這項技能難以習得。對於家庭而言,父親的缺失也勢必會造成家庭的不幸。

甚至孩子長大之後,也同樣會複製同樣的家庭模式,因為他對如何經營良好的家庭關係沒有任何概念。

母愛是家,父愛是家門口那條通向世界的路。

請爸爸們都從「隱形」當中現身吧,別在孩子的成長當中缺位,變成孩子一生當中的缺憾。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有這麼一句話: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願每個爸爸都能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真正負擔起作為父親的教育責任!

相關焦點

  • 房間凌亂的家,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嗎?正確的訓練「凌亂」也是愛
    文/蘭媽談育兒「房間凌亂的家庭,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嗎?」,這句話不久前就聽到某親戚談及過,怎麼回事呢?原來親戚的弟媳婦是十裡八村有名的「懶媳婦」,家裡面整天凌亂得讓人進屋無法落腳,孩子的衣服更是髒的如回到以前缺水的年代,可能很多人覺得當媽媽很辛苦,房間亂些、孩子的衣服髒些也很正常,但是一個凌亂的家庭肯定會給小孩帶來一定的成長影響,但所形成的影響絕對不是全部,房間凌不凌亂也不會直接決定能不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孩子們看到前三對父母時,笑容充滿愉悅,眼神閃爍光芒。而等到第四對父母出場,他們的眼神則立馬暗淡下來,整個人都被忐忑和不安包圍。雖然片子只有短短幾分鐘,很多人看完都沉默了。有句話說,好的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試想一下:如果一間屋子裡,髒衣服在柜子中纏成一團,床上的被子亂七八糟,到處都是沒扔掉的垃圾,連窗戶上都積著一層灰……當你身處其中時,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 房間髒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芬蘭一則公益片《孤兒院》中,描述了這樣4對父母:第一對:爸爸看書,媽媽收拾屋子,偶爾四目相對,眼裡都充滿了愛意。有句話說:好的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試想一下:如果一間屋子裡,髒衣服在柜子中纏成一團,床上的被子亂七八糟,到處都是沒扔掉的垃圾,連窗戶上都積著一層灰……當你身處其中時,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很明顯不可能是愉快。而若是成年人都尚且如此,那么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難道不會受到更深的影響麼?
  • 有人說「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你怎麼看?
    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對有些觀點存疑或者是不理解,尤其在涉及到我們本身的教育狀態的時候。比如,就曾有人說「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對於這樣的觀點你怎麼看?
  • 無能的父母,總愛說這4句「口頭禪」,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這些語言就像一把小刀,在孩子有效的心靈上,劃出了深深的傷痕。無能的父母,總愛說這幾句「口頭禪」,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1、「別打擾我,我沒時間!」當孩子帶著問題,或者滿心歡喜去找父母時,有些父母會說「別打擾我,我沒時間」。父母也許是無可奈何,在公司壓力特別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 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在生活中,很多窮人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難有大出息呢?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是因為家庭資源不一樣,富人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補習教育。誠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進入高中,要用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很多村裡人都勸他:「孩子不用讀那麼多書的,18歲可以去打工補貼家用了。」但黃錦良並沒有像其他村民那樣,把孩子養到18歲,就讓他們去打工賺錢。如今他的三個孩子,個個都考上了大學,從小就懂事的孩子,上了大學後勤工儉學賺取生活費,減輕爸爸的負擔。
  • 這幾種爸爸是家裡的「負能量」,媽媽再努力,孩子也很難有出息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俗話講「養不教,父之過」。父親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幾種爸爸是家裡的「負能量」,教出的孩子很難有出息1) 過於大男子主義的爸爸對於男性來說,有些"男子漢氣概"是無可厚非的。
  • 這一類孩子最難養,長大後卻最有出息
    重複犯錯、不聽話、還會打人……這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父母頭疼不已的「皮孩子」嗎? 但其實,仔細回想,誰在小時候沒做過淘氣的事兒? 沒選上小馬就打人,可能是因為幼年兒童的「規則意識」還不夠,沒人教她該如何爭取自己想要的。
  • 「無能」的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天下的父母沒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親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夠光宗耀祖。但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很多時候父親都是缺位的或者是"無能"的,他們不懂得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很多時候,"無能"的父親喜歡說這三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 一定要儘早帶孩子見這三種世面,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和孩子一起成長時,一定要儘早帶孩子見這三種世面,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有時間帶孩子去田間看看農民伯伯的辛苦勞作,可以讓孩子也參與進去,看到生活的苦,才懂得每一份安逸背後,都藏著鮮為人知的努力。 當時兒子才5歲,跟著父母就一起體驗勞動人民的生活,不怕累不喊苦,幹得有模有樣。  讓孩子早點體會到生活的不易,面對風雨時才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是對孩子意志力的磨練,讓孩子變得更堅強。孩子陸續開學了,重新帶孩子去大自然裡看看。
  • 不懂分離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後來不管在學習,還是興趣發展上,徐嘉驁都一路高歌。演員孔維曾表示,從小培養的興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好的伴侶。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像徐爸爸、孔維一樣,給孩子興趣愛好的自由。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這樣一位媽媽,為了不落後於「別人家孩子」,自作主張給女兒報了13個興趣班。年僅七歲的孩子,不得不每天放學後,再參加兩個小時的課外班。
  • 越沒本事的爸爸,身上的這3個特徵就越明顯,孩子長大也難有出息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其實孩子長大之後是否優秀,和家長平日的舉動有很大的關係。家長應該先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修正。
  • 一哭就抱一鬧就哄的父母,會讓孩子養出「負能量」,長大難有出息
    面對孩子哭鬧你會怎麼做?無非兩種情況,第一種只要孩子哭,家長立馬把孩子抱起;第二種則是讓孩子先哭,等孩子停止哭泣後再去抱。說實話,很多家長採用第一種方法,因為他們不忍心孩子哭泣,所以會在第一時間抱起孩子進行安撫,這幾乎是家長的一種本能反應,可這樣做真的好嗎?
  • 【夜讀】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1第一對:爸爸看書
  • 越是沒出息的男人,越是有這三種表現
    他可以不是人中龍鳳,可以不是有為青年,甚至可以不是一枚潛力股,但他絕不能一直沒有出息。 一個沒有出息的男人,他只剩下"男人"這一個身份,因為他不配做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和一個兒子。 那麼,一個沒有出息的男人有哪些特徵呢?而越是沒出息的男人,越是有這三種表現。
  • 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看臉就知道,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臉嗎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一個孩子都被父母寄予厚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優秀。但事實上,孩子是否優秀,正是由父母決定的,什麼樣的父母就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大部分孩子的臉上,都有著父母的影子。所以,看臉就知道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以後有沒有出息。王詩齡被全網嘲胖,但她用優秀證明的自己在我們的記憶中,王詩齡的小朋友在《爸爸去哪兒》中的表現,可真的是可圈可點,她那蠢萌蠢萌的模樣惹得很多人的喜愛。
  • 爸爸去哪兒七年:王詩齡向左,森碟向右,正面管教的孩子最有出息
    做父母就是一場修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會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在孩子身上顯現出結果。森碟雖然運動天賦極好,卻對遊泳不感興趣。田亮、葉一茜田亮知道女兒興趣不在此,便不再強行安排,田亮甚至在節目中調侃:&34;他們放下做父母的所謂的身份,沿著孩子的思想,去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順著自己的興趣去發展,父母做的是為孩子保駕護航。
  •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說得極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成長環境,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是否有出息,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十年之後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來自這些家庭,你別不信。一行禪師曾說: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的技術,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在有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愛。
  • 郭麒麟退學真相:這類孩子最難帶,但長大後最有出息!
    要說嫉惡如仇,罵人功夫了得的郭德綱,怎麼養出的謙如君子的兒子?這事兒,得從老郭獨特的教育理念說起。01「我把他罵夠了,他就不怕了」大林的金鑰匙,可不是生來的。哪怕後來大了,小有名氣了,只有犯了錯,老郭也毫不遮掩。記得一場助演嶽雲鵬,大林選的段子不合適,丟的包袱反響平平,氣氛完全沒調動起來,散了場,老郭一通電話罵的他狗血噴頭,還在微博上又罵了一通。「家有家的規矩,相聲有相聲的規矩,你是我兒子,就更不能胡說。」
  • 千萬別不信!一個女人有這三種狀態,那麼對你已經死心
    但如何來維持這個來之不易的良好感覺,卻是非常困難的,但還是有幾種方式,可以讓你們的感情保鮮,保持更長的時間。只是,如果沒有掌握好相處的方式,婚姻關係也會慢慢走到最終的盡頭。都說哀莫大於心死,在一段男女感情生活當中,女人如果有了這3種狀態,那就說明她心已死,你已經對她來說不重要了,千萬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