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2020-12-19 葉三說

俗語、民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來傳承至今,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倒不是說俗語會有多高的文學素養,更多的是在於這些俗語中蘊藏著的思想、知識。換句話說,那是生活中的常識。

一個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常識不通。舉個例子,老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是有規矩的,若不依照規矩辦事,那麼就會為江湖所不容。此處將「江湖」換成「社會」同樣在理。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民間中常見的常識性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農村生活過的人深有體會。

喜事叫

中國,是一個好客的國度。儘管地域廣袤,但幾乎每一個民族對待他人時總是熱情的。隨著時間的演進到今天,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

「喜事叫」,就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規矩。意思是指人逢大喜之事時,要叫上親朋好友共同慶祝。

這裡的「大喜之事」包含很多,比如大婚之喜、孩子滿月之喜、房子喬遷之喜,若是家有學子學業有成,高中狀元,則又有高中之喜。

值得一提的是,將自家喜事與他人分享並非我國特有習俗。事實上,其他國家民族也是這麼做的,由此可大致以人類的角度說:人類是願意分享的。

在中國民間,有喜事一定要「叫」。當然,這裡的「叫」不是大喊大叫,而是去將人叫來。那麼,要叫哪些人呢?

主要是父老鄉親、親朋好友,將自己的喜事廣而告之,邀請他們來家裡做客,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故一定要親自上門去叫。

我們相信當讓我們滿懷誠意地對待他人時,他人也一定會這樣對待我們。所以,誠意一定要做到十足。但需要注意一點,喜事時主家請客是會分親疏遠近的。

主家一般邀請的會是關係比較近的,若是關係比較遠的,主家不會貿然邀請。

對於被邀請者來說,若是主家沒有邀請自己,自己也不會自己「不請自來」,對方根本沒有邀請自己的意思,又何必湊這個熱鬧?

須知,我國自古就有「好客、惡客」之分的,雖然辦喜事的一方不會反對你湊熱鬧,但隨席的其他賓客卻會對不請自來之人十分反感,故而沒有人願意做「被反感之人」,一定要主人家親自「叫」才會去。

喪事到

我國民間有句古話叫做:「報喜不報喪」。家裡有喜事要廣而告之,與他人同慶。若家裡有了喪事,同樣也需要告知他人。

但注意這裡的「告知」只是讓他人知道,而主人一般是不會邀請他人來參加喪事的。

喪事,意味著不幸。在很早之前,老祖宗就告訴咱們自己的不幸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他人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來幫助你。所以,懷著這等樸實的願望沒有人會要求他人來幫自己解決自家的喪事。

不過,人與人之間畢竟是有關聯的,通知一下其他人是必要的,來不來就看自己各自情況,於是就有了這句俗語「喪事到」。故而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被通知到的人是一定要到的。

我們必須明白一點,這裡沒有強制性。但是在我們自古傳承下來的常識中,「喪事到」要求我們必須儘可能的要到喪事現場,到主人家裡幫忙。

因為咱們相信,誰都有低谷的時候,家有喪事,家人心情沉痛,需要他人安慰,加之諸多儀式若僅靠一家人去操辦,顯得其他人太不近人情。

「人情味」,是中國民間各個習俗中最易體現的東西。由人情味衍生出了許多讓人尊敬的品質,比如同情,比如,善良,比如互助,又比如團結。

住過農村的你,是否見過這樣的事情?

過去農忙時節,先行忙完的一家會幫助其他村民一起工作。舉個例子,插秧,一個村子裡總有一兩戶人家人丁不旺,或者因為各種事故災難只剩下孤家寡人。

此時,其他的村民們會默契的幫助這家人插秧、幹農活,不索取任何報酬,管口水喝就成,這是「人情味」最開始的體現。

結語

生而為人,當有「人情味」,要想知人情味便須知生活常識。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充分體現了我國民間百姓的淳樸、善良,但願在未來的發展中人情味永不消失。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什麼意思?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在北方地區有一句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
  • 農村老人常說「喜事叫,喪事到」,有什麼含義嗎?
    在農村辦喜事、辦喪事都有一定的講究,每一種規矩、忌諱、禮儀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需要嚴謹恪守。關於喜事、喪事也流傳了很多農村俗語,通過簡短、通俗的語言把兩種意義非凡的傳統習俗的規範傳承給子孫後代,小編在此就給大家介紹一則關於喜事、喪事的農村俗語「喜事叫,喪事到」,這句話具體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 俗語:「喜事叫 ,喪事到」,說的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長大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它的意思大概是:一個人如果碰上別人有喜事來叫你的話,你再去;如果碰上別人家辦喪事,不要等別人叫,自己要主動到,去幫忙。為什麼要這樣呢?下面簡單地探討一下。
  • 「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紅白喜事為什麼有這樣的規矩?
    在農村生活,就是生活在一個被親近的、熟悉的人包圍的世界中。因為一個村本身就是一個微縮的社會群體,相對於城市而言,由於面積小、人口少,所以大家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每一家人都非常的熟悉,那麼自然就有很多的人情往來。在過去,一個村幾乎都是一個姓,加上物質條件也不那麼的豐富,不管誰家中有什麼事,都是大家互相幫襯著。農村的人情往來不外乎婚喪嫁娶、建房上梁、小孩滿月及老人慶壽等。
  • 農村老話兒:「喜事可提前,喪事不後補」,你覺得有道理嗎?
    農村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淳樸、善良、實在,而且農村人也是最重感情的,在農村居住的人都知道,不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爭著搶著去幫忙,特別的熱鬧;對村兒裡的人情禮往看得也特別的重要,不論誰家的紅白喜事,家家戶戶都要去捧個人場,辦事情的人家也要準備宴席來招待大伙兒;可是農村的人情禮往也是有很多說道兒的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
  • 在農村當喜事與喪事衝突時應該先辦哪件?為什麼?
    人生在世,生有時辰死有時,但任誰也說不準具體何時生、何時去。生老病死是反覆無常,可生活中往往就會出現在喜事中湊巧攤上喪事「不期而遇」,打主人家個措手不及,原來高高興興的喜事被攪得一塌糊塗。這種事在農村雖不多見,但確實也有存在,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在你們那裡的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
    主家最在乎的是讓鄉親們吃好喝好,把客人招呼好,至於對辦喪事的菜譜,已經沒有多少講究了。但是作為廚師來說,喪事的宴席與婚事的宴席肯定有區別的,比如喪事時,服務員的衣服是綠色的,喜事自然是以紅色為主,這個可不能搞反了,當然作為綠色,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都是不忌諱的。
  • 參加農村喜事,我坐錯了位置,結果讓人貽笑大方
    因為家族人數多,我這人輩分有低得一塌糊塗,經管每年參加的農村宴席倒是很多,但是你要說坐上座,那是從來沒有過的,或許是我這人長得身高馬大一表神才,所以每次給我分配的任務基本上就是端盤子提壺,放鞭炮,別人吃著我看著,別人坐著我站著,等到最後別人吃飽喝足散夥走人了,我們這些忙人才能坐下了包餐一頓吧
  • 農村疫情防控丨應對農村春節期間「三多」 倡導喜事緩辦 喪事簡辦...
    大河網訊(記者 堯青 韓淼宇 姜雨璐)春節臨近,務工人員返鄉、大學生回家,為農村疫情防控增加難度,加上農村重視鄉情親情容易產生聚集、戴口罩等防控意識相對薄弱等原因,農村更容易受到病毒威脅。河南農村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 農村老話說「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這裡面有啥講究?
    與城市相比,在農村生活鄰裡之間交流更多,也相處得更加融洽。大家閒暇之餘就會圍坐在一起聊聊天,掃除一天勞作的疲憊。而在聊天的時候,大家也會時不時地說上幾句俗語。俗語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它是老祖宗們總結了他們的經驗教訓,然後將其都濃縮在了俗語中。
  • 喪事禮金給多少?封包寫法有何講究?
    喪事禮金一般給多少?喪事禮金及喪事封包寫法有何講究?一般喜事,禮金會統稱為紅包。而葬禮的禮金,則可以叫帛金。近見很多網友在網上詢問,同事或朋友的長輩親人去逝了,喪事禮金該給多少呢?喪事封包如何寫?隨著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也可以考慮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給逝者建立一個網上紀念館,可免費貯存逝者生前影像資料,可邀親朋好友一起獻花敬供,可留言上文選,隨時隨地追思祭拜,這樣更有新意,從長遠來看,也更有意義!  二、喪事禮金如何封包  一般是用素色紙、白紙來封包,常用的是白色信封。  白事活動中,遵循傳統禮儀既對仙逝者的尊重,也是自身文化素養的體驗。
  • 農村有一個現象:在農村辦喜事可以不來但是白事多大困難都要回去
    喜事是錦上添花,喪事是雪中送炭。喜事是高興的事需要大家來捧場,共同分享主家的快樂,如果確實有要緊事不能回去,託人送去祝福主家也不會介意,因為本來就高興的事不會因為某一個人不來而不高興。喪事就不同了,是悲事,家裡有人離世,正是需要親朋安慰的時候,正需要有人說寬心話的時候,而且主家這時候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需要親朋幫助料理喪事,這時候如果要緊的親戚朋友不回來那就會更加心寒。
  •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的幾種菜?聽老農民這麼一說,恍然大悟了
    說起農村的葬禮,很多人應該不太清楚吧。小編的爺爺建了個流水席,從小跟著爺爺混在十裡八村的酒席裡,對這個葬禮文化也很了解。我們是東北的一個邊陲小鎮,地方又小又精緻,畢竟過去這裡也是很富裕的地方。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喪葬廚師。農村辦喪事最忌諱的幾種菜?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在農村算得上大事的就是紅白喜事了。
  • 北京:農村地區要「喜事緩辦、喪事簡辦、宴請不辦」,規範各類宗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劉世昕 胡寧)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康森今天通報說,北京將嚴格控制村內聚集性活動,春節前後禁止舉辦群眾性慶祝慶典、聚集性展銷促銷等活動,確需舉辦的應報區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批准。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農村喪事有歌舞,有樂隊,反而沒有嗩吶,老一輩說真是傷風敗俗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對於農村辦理喪事也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因為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原來的傳統習俗,並且參雜習著現在的花樣,最後讓喪事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好面子就變成了講排場,過於形式,所以對於農村的農民朋友來講,現如今辦理喪事,讓各個地方都頭疼。
  • 「婚事」和「喪事」同日子撞在一起,哪一方該讓道?有什麼說法?
    在農村,習俗不僅是生活中的一方面,更是大家對生活儀式感的追求,雖說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迷信,甚至沒有一點實用價值,但時至今日,大家仍然遵循著,並煥發燦燦金光,我想這從另一方面來看說明它有存在的意思。而說到習俗恐怕屬「紅白事」最為繁瑣和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