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事有歌舞,有樂隊,反而沒有嗩吶,老一輩說真是傷風敗俗

2020-12-21 農村耕耘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對於農村辦理喪事也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因為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原來的傳統習俗,並且參雜習著現在的花樣,最後讓喪事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好面子就變成了講排場,過於形式,所以對於農村的農民朋友來講,現如今辦理喪事,讓各個地方都頭疼。

對於農村人來講,喪事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很多地方的農村喪事,還保留著傳統的做法,但是有些地方的人們為了攀比現象,做錯了,讓老一輩人感到心痛的事情,比如說傳統的嗩吶對現代化的樂隊代代替,在早期的時候喪事一定要請嗩吶人員送葬,現在很多地方的人不在清嗩吶了,改成請專業的樂隊一次估計就要上千塊錢,每次音樂生都是響聲震天,讓老一輩人感到痛心。

更讓人不得其解的是,現如今的喪事,還有流行歌舞的表演,畢竟喪事是一個比較沉痛的事情,但是對於有些人為了攀比,請一些歌舞表演給活人助興,大家感到比較新奇,所以紛紛效仿,歌舞表演也是花大價錢的,對於農村人來講,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然而讓老一輩人也感到非常不理解。

在農村辦理喪事的時候,也能用到放鞭炮,這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講,最熟悉不過了,雖然在大城市裡面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是對於農村來講,目前還沒有那麼嚴格,這不有些人為了顯擺,將鞭炮用大炮代替,就是誰家結婚時用的禮炮,送葬的時候將大炮用白布纏起來,一路上響個不停,並沒有嗩吶送行,而且響聲也是非常大,讓人有時候受到驚嚇,這樣的禮炮也是花大價錢來租下的,一次下來也是上千塊錢,這對於農村人來講,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我是耕耘,鋪張浪費,讓老一輩人感到痛心,辦理喪事的形式,也讓老一輩人感到不思其解,那麼你們對於農村辦理喪事該如何簡單明了了?你們有什麼意見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
    但就是因為這個重視,在農村辦喪事,也變了許多的味道,甚至出現了一些比較低俗的現象,尤其像河南中原一帶的農村,比如:大搞宴席收取錢財,專門請人哭喪,甚至更有過分的就是請人跳脫衣舞,唱流行歌曲,墳頭蹦迪,按照我們老家的老人來說那就是傷風敗俗,給先人丟臉著呢。
  • 農村喪事表演出格花錢多,3個問題需整改,你怎麼看?
    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幾年農村的喪事規格越來越高,越來越複雜,花錢越來越多,表演也越來越出格,需要儘快整改,尤其以下三個方面:1.樂隊以往農村的喪事都比較簡單,出殯的當天請親朋好友鄰居們一起來為老人送行。有些地方甚至還是辦成了流水席,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去世之後的喪事不能冷清,一定要熱鬧的,人多了也就熱鬧了。
  • 農村辦理喪事為什麼要請歌舞表演的,親人去世他們不傷心嗎?
    前幾年因為有事去北方某省出差,正好居住在一個村裡面,恰巧那個村子有辦喪事的,我因為喜歡熱鬧,所以就想看看和我們菏澤喪事習俗禮節之處有什麼不同,開始還想著應該大同小異吧,可是看了不大一會,我就感覺非常震驚,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這樣的喪事辦法,真的是第一次遇見。
  • 農村白事出現3種,鋪張浪費現象,娛樂班要不要取消?
    如今,在農村有兩種更重要的情況,即「喜事」和「白事」。而且在網上也有很多人提到最近幾年,在農村地區「白費」的感覺有點鋪張浪費。就連不少網友都在網上留言,可以讓農村辦「白事」的時候也能進行簡辦。不要鋪張浪費,提倡厚養薄葬。但在網上也有網友提出,在農村地區搞「白手起家」,出現鋪張浪費現象。新農村的不斷發展,新時代與舊傳統的不斷碰撞,農村辦喪事就是一例。
  • 如何看待農村喪事習俗?你認為有沒有改革的必要?你怎麼看?
    農村辦喪事場面我見得多了,老人去世後在家停喪三天,通知親友前來弔唁,還要接待賓客吃喝,每人發一包十元一包的香菸。在農村老人去世還要請土工地理先生和樂隊,還有道士觀燈,好幾十人幫忙,這些人都是收取費用的,出殯時八人抬龍杆每人二百元左右,還要加喜錢喜煙,樂隊有六到八人左右,收禮金一千元到二千元不等,道士觀燈收取五百到一千元,還問你討喜錢,在農村送葬一個老人除棺才有一萬元左右。
  • 農村老人常說「喜事叫,喪事到」,有什麼含義嗎?
    在農村辦喜事、辦喪事都有一定的講究,每一種規矩、忌諱、禮儀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需要嚴謹恪守。關於喜事、喪事也流傳了很多農村俗語,通過簡短、通俗的語言把兩種意義非凡的傳統習俗的規範傳承給子孫後代,小編在此就給大家介紹一則關於喜事、喪事的農村俗語「喜事叫,喪事到」,這句話具體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 農村的喪事葬禮再也不能大操大辦!傷錢又傷情!每個人都應該看!
    新農村快速發展,但是一些舊的封建思想卻跟不上農村的發展,農村辦葬禮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現如今,國家一直都在提倡農村辦葬禮要一切從簡,厚養薄葬才是為人子的正確行孝之道,但是現在一些農村辦葬禮卻是越來越離譜,排場也越來越大。
  • 樂隊用嗩吶吹爵士,感覺自己要被送走了……
    來,聽一曲—— 最近韓國布魯斯樂隊Murr就用嗩吶吹爵士,嗩吶走上了好一條爵路啊,感覺聽著聽著自己要被送走了... 網友還聲情並茂地描述了下自己聽到的:「挺帶勁的,像個西北老漢留洋回來,西裝馬甲三件套,點根煙,就著烈酒說著自己有多牛逼,完了說,還是家裡的面好吃……」 ▼視頻5分20秒 「嗩吶一響,樂隊白養」,是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嗩吶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
    俗話說「嗩吶一響全劇終」,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呢?在我們這裡,過去的確有很多辦白事的時候大吹特吹嗩吶,但是現在卻幾乎絕跡了,我認為:白事不讓吹嗩吶,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深入人心,嗩吶被當作了一種文藝表演形式走上了大雅之堂。
  • 為死去歌舞
    在河北農村,沒有哪個人的死去會悄無聲息。有錢的人家歌舞、嗩吶、軍樂隊都請上兩班,在靈堂前一字擺開,各自賣力表演,爭奪著人數恆定的觀眾的目光。
  • 嗩吶哥
    ,我和嗩吶哥成為了朋友,他是我們村周圍遠近聞名的嗩吶匠,說具體點就是農村過喪事東家花錢,邀請的吹鼓手,東西三村每逢白事幾呼都能看見嗩吶哥,和他的一對嗩吶的身影。無論父母怎樣的反對,村裡人怎樣的議論,始終沒有破滅他要成為一名嗩吶的夢想及夙願,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嗩吶哥就起床了,一個手拿嗩吶,一個手拉上家裡的大黃狗,大搖大擺的邁著瀟灑的步伐,去村東頭的澇池傍邊練嗩吶基本功,大黃狗蹲在澇池不遠的土崖上,時不時地擺動著它的尾巴,水汪汪的兩隻眼睛直溜溜的看著,嗩吶哥吹嗩吶,大黃狗的眼神充滿了好奇,卻不能像嗩吶哥表達出來它對嗩吶的好奇想法!
  • 俗語:「喜事叫 ,喪事到」,說的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長大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它的意思大概是:一個人如果碰上別人有喜事來叫你的話,你再去;如果碰上別人家辦喪事,不要等別人叫,自己要主動到,去幫忙。為什麼要這樣呢?下面簡單地探討一下。
  • 農村俗話「嗩吶一響全劇終」,是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啥現在不讓...
    農村俗話「嗩吶一響全劇終」,是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啥現在不讓吹了呢? 的確如此,當嗩吶吹響的時候,也就代表著人的一生劃上了句號,嗩吶是哀悼亡人吹的一種樂器,這是在以前的農村,白事中常聽得到的一種樂器,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流行。
  • 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農村有很多的文化遺留,同還有很多的文化風俗,在不同的地方,當然風俗也是不一樣的,關於農村辦紅白喜事都有很多的講究,農民們也特別的重視,他們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忌諱。
  • 一場"普通"喪事花費八九萬 農村辦場喪事為何這麼貴
    唐先生說,根據株洲縣的風俗,靈柩停放家中7天。那幾天,前來悼念的人不斷,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幾桌。「別人來悼念,來幫忙,那是給你面子。」他說,嶽父從去世到出殯,一共花了9萬多元。就喪葬費而言,這筆開支在株洲縣農村屬於中等水平。算帳:一場普通喪事,平均花費8萬元記者的老家在株洲縣。
  • 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這些稀奇古怪的做法?
    死人下葬的事經常發生,農村現在基本上還是按照千百年來形成的老規矩辦理。
  • 寧陽有個能將嗩吶「吹進骨頭縫裡」的嗩吶世家
    「崔家的嗩吶行當可溯源至清鹹豐年間,從我太祖父、曾祖父、爺爺傳承至今已是第六輩,已成為我們家的『傳家寶』。」今年30歲的崔家第六代傳人崔文龍說,聽爺爺講,老一輩當時吹嗩吶一是喜愛,再者也是為了生計,因為過去在北方農村,婚喪嫁娶、祭祀慶豐等活動,都有請嗩吶匠和鼓吹班的風俗。
  • 河南這夥人成立「民樂協會」,強制提高喪事吹嗩吶演出價格,還逼迫...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賈某治、吳某某、賈某營、翟某民、劉某某、翟某軍等人於2017年,在未經民政部門審批情況下,私自成立「長葛市民樂協會」,並於2017年至2018年,多次以「長葛市民樂協會」名義對長葛市境內的民樂行業進行控制壟斷、欺行霸市,強制提高喪事吹嗩吶演出價格。
  • 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倒不是說俗語會有多高的文學素養,更多的是在於這些俗語中蘊藏著的思想、知識。換句話說,那是生活中的常識。一個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常識不通。舉個例子,老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是有規矩的,若不依照規矩辦事,那麼就會為江湖所不容。此處將「江湖」換成「社會」同樣在理。
  • 農村老話兒:「喜事可提前,喪事不後補」,你覺得有道理嗎?
    農村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淳樸、善良、實在,而且農村人也是最重感情的,在農村居住的人都知道,不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爭著搶著去幫忙,特別的熱鬧;對村兒裡的人情禮往看得也特別的重要,不論誰家的紅白喜事,家家戶戶都要去捧個人場,辦事情的人家也要準備宴席來招待大伙兒;可是農村的人情禮往也是有很多說道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