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

2021-01-19 農村千裡眼

文/玉濁清

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的文化遺留,同還有很多的文化風俗,在不同的地方,當然風俗也是不一樣的,關於農村辦紅白喜事都有很多的講究,農民們也特別的重視,他們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忌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語: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其實這句話的意義體現在辦喪事方面,意思就是說人們在辦白事兒的時候,當遇到一些情況的時候是不能夠說出來的。1.不能說死:我們都知道一切以死者為大,在為這些死者辦喪事的時候也有很多的忌諱,當一開始知道死者去世的時候,需要派一個腿腳比較利索的人去通知親朋好友,而當他們去通知的時候,不能直接告訴對方某某某死了,反而要說某某某走了,因為用這種詞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

2.不能說重:除此之外,以前的人們大多都是以土葬的方式來安葬死者,也需要幾個人來抬棺材,當然有可能每個人的受力不均,而導致自己所承重的重量產生不同。而此時如果自己感覺到比較重,也不能夠說出來,因為當地老人覺得,如果這麼說的話會覺得越來越重,當然這跟心理也有一定的關係。

3.不能說臭:以前的人們大多都會把屍體放上個幾天,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很可能會聞到一股比較臭或者難聞的味道,而此時即便很難忍受也不能夠說出來。因為這會讓人感到反感,也是對死者的不尊重。

當然還有兩件事情是不能做的,第1件事就是不能串門:一般守孝之人需要在靈堂裡面守孝,而且他們還會穿上一些守孝的服裝與鞋子,如果此時此刻穿著這一身裝束到別人家,人家會感到十分的忌諱,也是十分不吉利的。

第2件事情就是孝盆不能摔兩次:相信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們,對於這種習俗都不會陌生,這件事情大多都由長子來進行,在出殯之前都會將其摔碎,如果出現意外沒有將其摔碎的話,也不要再撿起來摔第2次。因為後面抬棺的人們會將其踩碎,就只管往前走就好了。

這些在農村的忌諱,不知道在你們生活的地方,是否也存在呢?

相關焦點

  • 白事中俗語:「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家家戶戶的大事,其中也少不了很多的講究,就辦白事而言,其中就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細節,如果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引發不小的誤會,甚至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在這方面,部分農村流傳得最廣的是「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的說法,它們具體是指什麼呢?又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辦喪事的「三不說兩不做」,到底有什麼含義?看完你就懂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都有生老病死,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齡以後都會去世。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從媽媽肚子裡哭著出來的,因為嬰兒還沒有熟悉自己新的環境。而且在人類去世的時候,自己雖然不會哭,但是因為自己的離開,親戚朋友也會流淚。
  • 農村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是啥意思?
    「規矩」一詞出自《禮記·經解》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自從有了「規矩」一詞後,民間便制定出了許多規矩,比如,吃飯要有規矩;睡覺要有規矩,與人交往要有規矩,甚至「磕頭」和「說話」也需要有規矩。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磕頭」和「說話」的規矩。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以前的農村人情味是非常重的,鄰居有什麼困難都會一起幫忙,誰家有什麼喜事都會一起熱鬧,無關錢財。但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人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關於人情往來的事也開始隨禮了,比如結婚、生日宴席以及喪事等等。不僅各種事都要隨禮,隨禮的講究還特別多,有一句俗語說的就是隨禮的禁忌。
  • 農村老人常說「喜事叫,喪事到」,有什麼含義嗎?
    在農村辦喜事、辦喪事都有一定的講究,每一種規矩、忌諱、禮儀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需要嚴謹恪守。關於喜事、喪事也流傳了很多農村俗語,通過簡短、通俗的語言把兩種意義非凡的傳統習俗的規範傳承給子孫後代,小編在此就給大家介紹一則關於喜事、喪事的農村俗語「喜事叫,喪事到」,這句話具體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
  • 夢見家裡辦喪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 原版周公解夢
    夢見家裡辦喪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夢見家裡辦喪事,意味著人際關係頗有好轉的樣子。
  • 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有什麼說法和講究
    農村地區有很多傳統習俗,尤其婚喪嫁娶方面的講究,禮數是非常重要的。有句俗語叫「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其大概意思是這樣,村裡辦喜事的人家,主人要上門邀請,親朋才會去參加,沒有收到邀請是不能參加的。
  • 夢見辦喪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 原版周公解夢
    夢見辦喪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中國人對於人死後的葬禮儀式是很重視的,與去世的人關係比較近的親戚朋友都會到場表示悼念
  • 夢見辦喪事的場面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 原版周公解夢
    夢見辦喪事的場面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夢見辦喪事的場面總會讓人心情不太好,那種獨特而又壓抑的氛圍總是讓人非常傷感
  • 農村老話兒:「喜事可提前,喪事不後補」,你覺得有道理嗎?
    農村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淳樸、善良、實在,而且農村人也是最重感情的,在農村居住的人都知道,不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爭著搶著去幫忙,特別的熱鬧;對村兒裡的人情禮往看得也特別的重要,不論誰家的紅白喜事,家家戶戶都要去捧個人場,辦事情的人家也要準備宴席來招待大伙兒;可是農村的人情禮往也是有很多說道兒的
  •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
    喪葬在我國是除了結婚以外最大的事兒了,尤其古代社會,家裡的父輩去世,那是要辦非常隆重的喪事的,披麻戴孝,守孝三年,不能刮鬍子剃頭髮,足以見得有多麼的重要,而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一些繁文陋習得到了簡化,但依然很重視。
  • 農村老話說「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這裡面有啥講究?
    農村俗語有很多種類,有的是講天氣變化,有的是講人情世故,還有的是講世間的客觀規律,總之,俗語種類繁多,卻又都透露著先人的智慧。現如今,農村依然流傳著許多俗語,在眾多俗語中有這樣一句俗語,它就是「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這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什麼講究?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以前在農村,人們交流時經常會用到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是人們從生活經歷中所得的經驗,包括一些風俗講究也會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其中有一句叫做:「女不祭灶,男不拜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有著什麼風俗,有著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看看!
  • 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什麼意思?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在北方地區有一句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
  • 在你們那裡的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其實現在的年輕人講究是越來越少了,無論是紅事或者白事,菜譜的差異是越來越小了,以前辦喪事的時候都是村裡人來幫忙,現在都是服務隊,可以總結這樣一句話,只要錢到位,一切都不是問題。
  • 農村喪事有講究,這幾件事不能做,這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
    農村紅白喜事是很重要的,都是要按照規矩來的,其實農村的喪事很講究,這幾件事不能做,這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來看看你了解嗎?如果說村裡有人去世了,大家鄰裡鄰居的總要去看望一下,去了一定要注意,不能說「死」這個字,很多時候在自己失去親人的時候,往往是很難接受的,這個時候要是說「死」字,那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所以我們通常會說去世,過世等詞語,這樣家人聽到心裡也會好受一點。
  • 農村辦喪事過去人多勢眾,現在幫忙人很少,為什麼
    農村是個大舞臺,是個大社會,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也有很多約定成俗的規則。農村辦喪事,一般忙人不用主家去請,即便自己有很忙的事在做,也要放下來,去主家主動幫忙。這是自古以來由於農村農民分散居住的特點,逐漸形成的旨在體現喪葬文化方面,彰顯了中華民族儒家文化、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優秀民風。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補禮」,什麼意思?背後有啥講究呢
    我們作為禮儀之邦,在規矩和禮數上一直都非常的講究,在婚喪嫁娶方面更是特別的講究,這一點在農村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即便同是農村,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且不說南北兩地之間的區別,就是不同的縣城不同的村之間的習俗都有一些區別,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便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