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有很多傳統習俗,尤其婚喪嫁娶方面的講究,禮數是非常重要的。有句俗語叫「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其大概意思是這樣,村裡辦喜事的人家,主人要上門邀請,親朋才會去參加,沒有收到邀請是不能參加的。
白事就不一樣了,村裡誰家老人去世了,不等喪主邀請,村裡左鄰右舍的人都會主動前去幫忙的。這裡有什麼說法和講究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白事不請自到的緣由。
如果某戶家中有人去世了,這對喪主來說是件非常傷心的事。加之農村有個不成文的習俗,那就是「死者為大」。老人去世後,兒女們要停止手中的一切工作,在家張羅著為逝者辦後事。
老人去世後,逝者兒女要先給老人做入殮工作,然後把正堂設置為靈堂。擺上祭品、點燃香案和長明燈。布置停當後孝子披麻戴孝,前往親人家裡(母逝去舅舅家,父逝去姑媽家)報喪。
緊接著找風水師為逝者勘查墓穴,找族裡善於管事者張羅出殯前的準備工作,諸如靈棚搭建、孝布裁剪、祭品擺放、哭喪棒、幡杆的準備等,加之出殯日有扶棺、搬運花圈等輔助性工作,沒有二三十名青壯勞力是完不成將老人「扶上山」(土葬)的工作。
所以從村老人辦喪事,鄉親們只要聽到鳴炮、看到孝子披麻戴孝等,就知道這戶人家有老人去世了,不用主人家去請也會口頭相傳知其消息。
在老家,由於村子比較小。如果有老人去世,本村同族或不同族的成員,不論是老人、青年,父親、兒子、婆婆、媳婦都會帶上紙錢禮物,去主人家裡弔唁並自覺承擔參加喪事的有關工作,直至喪事辦理集完畢。
和辦喪事不同,村裡誰家辦喜事,如果要請人幫忙或吃酒席的話,主人要拿著上好的煙登門邀請,鄰居才會前來幫忙,親戚才會參加婚禮。如果沒有給人家發請帖或親自登門邀請,鄰居或親戚是不會前來幫忙或參加婚禮的。這就是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和講究。(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