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一個周,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審理,目前只等待法院宣判結果就可以落下帷幕了。
來看一下經過:
2015年7月作案
2016年2月案發
2019年4月被抓
2020年12月審理
細節不需要再講,不想一次次被刺痛。
身為父母,我沒有放過這起案件的所有信息,我只想知道一點:為什麼?
從之前的信息來看,母子之間並沒有太多的矛盾,如果說有,那也是幾乎家家都會存在的小嫌隙。
有新聞寫到從吳謝宇被抓後,凡涉及到案件,他均供認不諱,凡問到原因,他都閉口不談。
12月24日的這次開庭,吳謝宇終於正面回應了這個問題,答案令人瞠目:愛媽媽,想幫媽媽解脫。
從之前各種媒體對吳媽媽的描述,我們可以給吳媽媽做一個畫像:一個固執、清高、嚴肅、陰鬱的女人,不願意跟人交往,也毫無生活樂趣。
丈夫的去世給這個女人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她更加地封閉自己,她給兒子的感覺就是:活得很苦。
這些年,殺害父母的案件層出不窮,父母付出全部心力培養的孩子,到最後成了結束自己生命的劊子手。
我們往往會在教育方式上找原因,最後歸結出這類案件一般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溺愛,一種是嚴苛。
但這起案件卻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思考,那就是:在父母這個角色裡,活好自己比給予對方更重要。
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所有的父母都想直接在白紙上畫上美麗的圖案,但魔幻的是,你刻意畫上的很快就會消失,而那些慢慢呈現出來的圖案,天使也好,魔鬼也罷,卻是你想改也該不了,想擦也擦不掉。
而這些圖案,絕大部分就是父母活成的樣子。
女兒高中班裡有一個女孩,學習成績很好,保持在班級前幾名,但這個女孩總是滿滿的負能量,每天都在抱怨,抱怨學校,抱怨老師,抱怨環境,頻繁找老師調換座位。每次考試成績一發放,就伏在桌上抽泣,不是因為排名下降,就是因為自己失誤做錯了題。
高中三年,這個女孩從來沒有笑過,一張臉總是愁雲慘澹,雖然成績很好,但是沒有同學願意接近她。
高考成績公布,這個女孩正常發揮,考出了不錯的成績,但在開家長會的那天,我看到了她的母親,一模一樣的愁雲慘澹的臉,正在黑著眼圈到處問復讀的事情,說女兒發揮失常,考砸了。
雖然這個女孩最後並沒有復讀,但一想起她來,莫名心裡就會有一種沉重感。
這個充滿焦慮和陰鬱的女孩身上缺失的是:對幸福的感知能力。這可能導致她一生都很難有幸福感。
我始終認為:是否具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才是決定人生是否健康和成功的關鍵。
你是否會為一餐美食、一句關愛、或者冬日的一縷暖陽而感到滿足和發自內心的愉悅?你是否會為一句話、一件事而開心歡笑?再辛苦的生活,你都能從中發現快樂。
這,就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父母都認為,我給他(她)足夠的物質、完整的家庭、最好的教育,他(她)就應該健康成長。
但有多少父母知道,你每一次狂躁的暴怒,每一聲陰鬱的嘆息,或者痛苦悲傷的神情,都會在孩子這張白紙上留下一道道痕跡,痕跡多了,就形成了濃重的再也無法擦拭無法更改的圖案。
這與物質無關,與家庭無關,與教育無關。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我們用心接納、用愛引導,同時在父母這個角色裡,我們也需要成長和完善。
為人父母,如果能夠放下焦慮和壓力,不攀比,不抱怨,每天和孩子歡笑一次,每周和孩子徒步一次,去看看新放映的電影,用幸福和滿足的心態陪伴孩子,在這種環境裡,那些孤僻、敏感、暴力的缺陷性格,也一定會遠離孩子的。
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為父母,所有的父母都從孩子長大,無論在任何階段,都要努力健康地向陽生長,因為你的樣子,就倒映在孩子清澈的目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