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火出圈的壹心娛樂CEO楊天真,近日宣布自己要做切胃手術,引發眾多討論。(楊天真原名楊思維,曾與範冰冰、張雨綺、鹿晗、張藝興、白宇等藝人有經紀業務。)
8月12日19:46,她發微博報平安,稱切胃手術順利結束。
截圖自楊天真微博
此前,面對勸說和質疑,楊天真本人11日曾在微博回應,她患糖尿病六年,有併發症和其他一些問題,做手術主要是為了治病,需要外力幫助自己健康。並在視頻中自述,自己不夠自律,無法通過堅持走路、跑步、控制飲食等方式來減肥,所以才選擇手術。
截圖自楊天真微博
13日9:04,手術後的她再次發文回應:我選擇 我犧牲 我承受。這是生命裡流淌著的孤勇與偏執,不以此要求任何其他人,也不建議模仿。希望大家擁有健康平安的人生。
截圖自楊天真微博
通過切胃手術來減肥,這個做法到底靠不靠譜?真的能減肥,不反彈?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所有體重超標的人都能做這個手術嗎?
快報記者採訪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微創外科副主任、肥胖和糖尿病外科治療中心主任孫曉東主任醫師,請他專業解答。
不是所有肥胖者都能切胃
「切胃減重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切除患者的部分胃,縮小其胃容量,以達到被動控制食量、減重的目的,說白了就是胃小了,吃得少,吸收少。」 孫曉東主任醫師說道。另外,切胃後腸道內激素分泌改變,腸道菌群改善,也能達到一定減重效果。
這麼一說,估計胖子們都心動了:我也要去切胃!
然而胃不是你想切就能切。孫曉東介紹,只有BMI指數超過32.5的肥胖患者,才能達到手術適應證;BMI指數在27.5-32.5並有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肝功能異常等代謝症候群的,也可以達到切胃減重手術的適應證。BMI指數即體重指數,由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亞洲人BMI指數正常在18.5-24.9之間。
切胃後體重會不會反彈?
那胃切掉後是不是一勞永逸,體重不會反彈了?
「是的,肥胖患者在切胃手術後,體重會降到一個平衡點,不會反彈到原來體重。這是有數據支撐的,全世界對術後患者每兩年進行評估,發現患者平均能夠減輕超出正常體重的70%。比方說一個200斤的女性,按照1.6米的身高正常體重100斤來算,切胃手術後能減掉70斤,體重維持在130斤上下。」
切胃手術有沒有副作用?
風險大不大?
切胃雖然看上去效果挺好,這兩年線上線下諮詢的人也不少,但孫曉東說,大多數肥胖患者聽到要手術還是會搖搖頭,不敢選擇,最後有一半的人會選擇放棄。有沒有副作用,是打在患者心頭最大的問號。
對此,孫曉東解釋道,首先任何手術都有併發症風險,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切胃減重手術實行微創,在腹腔鏡下進行,分腹腔鏡胃旁路術、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兩種術式。
風險、創傷有多大?「打個比方,程度和闌尾手術差不多。」當然,越胖的患者手術風險越大,400斤的人和200斤的人相比,基礎疾病多,風險自然也就越大。
對可能出現合併症的患者
切胃手術利大於弊
從長期來看,患者術後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等副反應,但這些在術前可以進行預防性用藥,術後醫生對患者也會進行長期隨訪管理,複查時監測各種指標。
「最主要的是,肥胖患者時間長了會產生各種合併症,如冠心病、腫瘤、不孕不育等,這些可能出現的危害,都是遠遠大於切胃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的。」
所以,考慮到楊天真屬於肥胖且有糖尿病和其他併發症,自己又無法通過自律來減肥,做切胃手術對她來說是件利大於弊的事。
那是不是所有BMI超過32.5的肥胖患者,都建議做切胃手術?孫曉東認為,「總的來說,節食、運動等是首選方案,如果無效,再考慮切胃,而能不能手術,必須由專業的醫生來進行嚴格的評估。」
身高1.6米,體重都有230多斤
從小胖到大的兩姐妹結伴切胃
孫曉東所在的浙江省人民醫院肥胖和糖尿病外科治療中心,自2006年開始累計做了300多例切胃減重術,這兩年年平均手術量在四五十例左右。統計發現,手術患者年齡段集中在20-30歲,其中女性偏多。
「可能是肥胖對年輕的女性影響更大些,所以我們遇到女性患者來做切胃減重手術的更多些。」
三年前,孫曉東曾為一對姐妹做了切胃減重術。兩姐妹一個25歲,一個22歲,身高1.6米,體重都有230多斤。
據女孩的父親說,家裡條件不錯,對孩子也比較疼愛,小時候肯德基、零食這些都隨她們吃,再加上他和妻子做生意忙,對她們管得不多,導致兩個女兒「從小胖到大」。
一開始他們還覺得沒什麼,隨著年齡增長,兩姐妹紛紛進入了該談戀愛、找對象的年紀,可是由於太胖,一直沒有「桃花運」。時間久了,父親發現自己的兩個寶貝女兒甚至變得有點自卑,大女兒工作後,家裡安排相親不願意去,小女兒在大學裡也不敢跟男生講話。
焦心的老父親打聽來打聽去,找到了孫曉東主任醫師。他嘆著氣對孫曉東說:「也不是沒試過減肥,能試的都試了,當時有點效果,過一陣又反彈了。」
孫曉東為姐妹倆做了全面評估後,順利做了切胃減重術。如今三年過去,姐妹倆的體重維持在130斤。父親有時會在微信上跟孫曉東聊天,說女兒們現在開朗了很多,大女兒工作的積極性都高了不少。
除了這兩姐妹,孫曉東還遇到過母子倆、夫妻倆一起來做切胃減重手術的。目前中心做過年齡最小的患者,是兩例16歲的小胖威利症候群患兒。
428斤的江蘇小夥來杭切胃
兩年後情況怎麼樣
兩年前,快報曾報導過身高1.72米、腰圍1.73米、體重428斤的28歲江蘇小夥小金(化名),來杭州做了「減重」手術。當時就是孫曉東主任醫師為他手術的。兩年前出院當天,小金的體重輕了15斤,血壓也恢復了正常。
早前報導《身高1米72,腰圍1米73,200公斤電子秤一腳踩爆!小夥自己都慌了,來杭手術減重》
這兩年,小金術後定期複查,沒有異常。昨天下午,孫曉東主任再次對小金進行了回訪,小金目前體重280斤,比兩年前的428斤少了148斤,體重指數是47.3。雖然和一般人相比還是胖的,但原先身體上的不舒服都已經明顯改善了,生活上的一些困擾也少了。回想起以前走50米都要喘,好幾次睡覺時出現了呼吸暫停的情況,在外面甚至還會把人家的椅子坐塌,小金不由心生感慨。
小金的兒子今年4歲,在切胃手術前,他連陪兒子玩一會兒都覺得累,現在小金終於能陪兒子好好玩了。
家裡開了間工廠,以前他因為太胖,在項目現場待一會兒就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身體靈活了不少,能下工地了,對家裡生意上的事也能幫襯了。
說起這位小夥子,孫曉東印象非常深刻,「當年BMI指數達到了72,很可能是浙江外科醫生接診到的最胖的手術病人,至今為止沒有遇到過比他更胖的患者了。」他回憶,小金是第一個把病房的體重器踩爆的人,因為體重器的上限是400斤。最後小金428斤的體重是用人體成分分析儀測出來的。
孫曉東分析,小金的肥胖一方面和基因有關,小金的父母都屬於肥胖人群,父親200斤,母親140斤。另一方面,和小金從小就胖有關,1990年出生的小金在小學畢業時就有130斤,高中畢業時有260-280斤了。
當時手術也是一波三折。首先肥胖對麻醉醫生來說,壓力很大。其次,小金的脂肪層比較厚,普通手術器械根本「夠不著」,整套為他手術的器械都是加長版,由器械生產公司特殊定製。再者,小金腹腔內的脂肪實在太厚,腹腔鏡下手術視野不容易顯露,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手術時間因此延長了近2倍,一般減重手術的時間是2-2.5小時,而小金的手術整整做了6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