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果然是這個夏天最火的綜藝,每次更新,必然佔據熱搜的半壁江山。
在第4期加更視頻中,琦琦子又一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赫然出現在微博熱搜。
姐姐們的第二次公演即將開始,每個團都在抓緊時間練習。
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藍盈瑩當著所有人的面喊話李斯丹妮:
「這個舞,你要是有空的話能不能來教教我們?」
李斯丹妮沒好意思拒絕,說好呀好呀。
跟李斯丹妮一個團的隊長張雨綺聽見後,很大聲地回應——「她現在沒有空。」
張雨綺在那麼多鏡頭面前,還敢那麼乾淨利落的拒絕藍盈瑩,也是颯的不行。
節目後有一段單獨採訪,提到拒絕藍盈瑩這件事,張雨綺很是坦然:
幫什麼幫?我們自己這裡還一塌糊塗呢?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大部分都是不好意思拒絕的李斯丹妮。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像張雨綺一樣,敢於大大方方的說—— 不行!
成年人的世界裡,拒絕別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有時候不想幫,但礙於情面,不得不幫。
日本作家太宰治說過: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我們總是顧忌良多,生怕自己的拒絕帶來負面影響:會不會被說不近人情?會不會覺得我人品有問題?會不會被找麻煩?
「不」字看似簡單,卻是最難說出口。有時候力不從心,但依然羞於第一時間拒絕,只能苦了自己。
畫家齊白石晚年成名後,上門求畫的朋友絡繹不絕。
一開始礙於面子,他不好拒絕,無論是什麼要求都笑著答應。結果將自己累出一場大病。
經歷了大病後,齊白石才想通了自己不應該來者不拒,在客廳貼出明碼標價的文字:
告之: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辱,請照潤格出錢;
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二十元;
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已出門之畫,回頭加題,不應。
這樣一來,來訪者心中也有了數,便不再提無理的要求,也沒人因此和他心生間隙。
敢於說「不」是人生的必修課。一味的「老好人」會讓我們過於受制於人,對周邊的事務難以做到自主。
很多時候該說就得說,該拒絕就得果斷拒絕。
如果說拒絕是一種能力,那麼爭取更是一種能力。
人生不能沒有「我不要」,更不能缺少「我想要」。
那天,的話題登上熱搜之後, 的熱搜再次登頂。
張雨綺問李斯丹妮:你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李斯丹妮:演唱會。
張雨綺直接說:跟你公司講。
面對想要開演唱會的李斯丹妮,張雨綺鼓勵李斯丹妮的感覺真的比成功學的感覺舒服一萬倍!
「你要敢去爭,去要,一定會走得比現在更好。」
「你想要的,就去說,去爭取,不能藏著掖著。」
就和打籃球搶籃板球一樣,站在原地永遠不會有球落在你手裡。
想要的東西,必須自己去努力爭取。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步入社會以後,只有敢於爭取,敢於「我要」,才能得到良性的價值反饋。
擁有自我表達的能力,是讓我們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必備條件之一。
畢淑敏說:
「拒絕是就是一種權利,你那麼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捨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
於他們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
所以,勇敢的說不吧,拒絕無理的需求,拒絕所有你有理由拒絕的「不開心」,做真正的自己。
勇敢的說我想要吧,想要什麼就全力去爭取!
我們每個人,每次的抗拒和接受,每次的爭取和渴求,都應該被看到,被自己看到,被別人看到。
就像張雨綺說的那樣:「你愛喜歡不喜歡,講真的我並不在意,哪有全世界都喜歡的人呀?」
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我們也不需要讓所有人喜歡自己。
記住,你的人生中,你是唯一的主角。
你有說「不」的權利,有說「想要」的底氣。
加油吧,勇敢的面對一切,活出自己真最實的模樣!
持續的精進自己,不斷學習,突破自我,只有實力足夠強大,才能讓所有「想要」都變成觸手可及的未來!
願我們都能利用好時間提高自己,最後,你會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