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辰諳
為什麼在交響樂團裡,三角鐵演奏者才是最受尊敬的那個人?
答案很簡單,因為如果你想熟練掌握這門美妙的樂器,並在樂團裡佔有一席之地的話,你就必須擁有至少二十年的關於金屬冶煉研究的經驗,並且能夠悟出那種超脫於音樂本身的「禪」性。
玩笑歸玩笑,說起三角鐵,不少人可能會覺得比較陌生。畢竟,這種樂器確實比較小眾,很多人對它的印象可能還只是停留在小學音樂課本上那個沒有感情地敲著三角鐵的小朋友。
那麼,三角鐵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神秘的存在呢?
三角鐵(Triangle)是一種廣泛運用在交響樂隊的金屬打擊樂器,聲音清脆而有穿透力,但無固定音高。它可以發出銀鈴般的顫音,為整個樂隊增加一種特殊的色彩,其點綴裝飾的作用十分明顯。
三角鐵這種樂器的歷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時候,古埃及的一種名叫叉鈴(Sistrum)的樂器。
叉鈴由一個手柄和一個U形的金屬框架構成,而金屬框架上又有二到四行橫梁,橫梁上還懸掛著金屬圓盤。叉鈴被搖動的時候,橫梁和金屬圓盤就會相互碰撞,從而發出聲音。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三角鐵是由叉鈴直接發展過來的,而且兩種樂器的在外觀上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的。我們姑且只能認為,這兩種樂器只是近親關係。
古埃及神話中的貓神巴斯特,就是經常以手持叉鈴的形象出現的。可見,那個時代的叉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神器」。(這下不難理解三角鐵手為什麼受人尊敬了吧。)
而三角鐵真正的雛形的出現,事實上則要比叉鈴的出現晚得多。
公元後十世紀,樂譜中第一次出現了有關三角鐵的演奏,不過那時候的三角鐵其實是「四角鐵」,是一種有四條邊並下掛鈴鐺的打擊樂器。到了中世紀以後,真正三條邊的三角鐵才開始出現。在十四世紀的歐洲美術作品中,三角鐵經常出現在基督教教堂的壁畫裡,這也使得人們在一定程度上認為這是基督教的宗教樂器。不過,由於其音色響亮而清脆,三角鐵很快便受到了大眾的喜愛,並逐漸在民間音樂中流行開來。那時的三角鐵的尺寸要比現在大很多,集中在八到十二寸,甚至有些還達到了十六寸,下面還掛著幾個扣環。扣環的這個設計在今天的三角鐵上已經看不到了。三角鐵得到廣泛的應用,那又是幾百年之後的事了。大約在十八世紀,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進軍樂在土耳其誕生了,被應用在土耳其的禁衛軍軍樂隊中。
這支軍隊樂團由若干小組構成,每一組中常見的樂器包括:大鼓、雙面鼓、豎笛、小號和鑔。由於基督教不是土耳其的信仰,所以三角鐵一開始沒有進入禁衛軍軍樂隊的編制。
後來,隨著土耳其行進軍樂的風靡,很多作曲家都開始創作相關曲目。在實際的創作中,這些作曲家們發現土耳其行進軍樂中的打擊樂存在一些刻板而不悅的部分,於是便開始了融合個人風格的改良,其中就包括在編制中加入三角鐵。在此之後,三角鐵便慢慢成了樂團裡正式的節奏樂器。
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到來之後,作曲家們對音色的選擇開始有了新的要求。他們發現,不帶扣環的三角鐵的音色更為乾淨而清脆,更符合他們的需求。
於是,伴隨了三角鐵幾個世紀的扣環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最接近現代形質的三角鐵也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
發展至今,三角鐵的演奏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傳統的演奏方法是在其樂器上套掛一根繩,將掛有三角鐵的繩放在一隻手的食指上,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用來握住三角鐵達到止音的效果,另一隻手拿金屬敲擊棒敲擊。
而到了近現代,「三角鐵架」的出現則使得三角鐵的演奏有了新的可能,樂手一個人演奏多個三角鐵成為了現實。相信在未來,三角鐵的演奏可能還會有更多腦洞大開的方式。
事實上,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音樂學院裡有單獨的三角鐵專業,也不存在單獨的三角鐵考級,「三角鐵十級」也只是個調侃。
但,如果你想真正地演奏好三角鐵,也還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只要你傾注了對音樂真摯的感情,再簡單的樂器也能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