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後海情結》

2021-02-17 金融作協

王鐵成: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新華社籤約攝影師、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首任主席、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金融時報社首席編輯、工會主席、主任編輯職稱。

 

後海情結

 

後海,風景如畫,蜿蜒在前海、西海之間,楊柳依依,碧波蕩漾。

我出生在距後海幾十米的鴉兒胡同。這是一條東西方向長七八百米的胡同,東行至享有盛名的菸袋斜街,往北就出了甘水橋。歷史上,明代就有了這條胡同,到了清乾隆年間,改為了鴨兒胡同,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後來又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我家周邊曾經住過許多歷史文化名人。斜對面就是一個大戶人家,俗稱「蔡家大院」,是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東北菸草大王蔡家聲的宅院。高門樓,石鼓相當,連出拱的門襠刻著精美的雕花。五層青石臺階,磚雕十分考究。就連院牆砌的都顯得與眾不同,下面是一水兒的虎皮牆地基包裹,上面的青磚磨磚對縫,合瓦頂子連成一片。裡邊就更講究了,前出廊子後出樧,北房走廊雕梁畫棟,整個院子方方正正。旁邊的跨院曾經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寓所。我小時候,經常看到周立波出入蔡家大院。他中等身材,瘦瘦的的臉,沒有任何表情。他深居簡出,似乎永遠是一身中山裝,做人低調,幾乎從不和周邊街坊有來往。起初,大家以為他是蔡家人,後來才知道他就是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山鄉巨變》的作者,是大作家!

文革中,「蔡家大院」遭了難。紅衛兵將蔡家一干人拉到門樓前,批鬥了一下午。周立波雖然沒有挨鬥,但是紅衛兵說他資產階級思想嚴重,勒令當天辭退保姆。這件事後不久,周立波就搬走了,他家的保姆後來嫁給隔壁院內的一個鰥夫。

 

馬海德

 

離蔡家大院不遠,有條小胡同,直通後海。東面是座小廟,原為龍華寺,清末為溥儀父親的家廟。解放後原來是個小學,後來成了幼兒園。西面住著美國專家、衛生部顧問馬海德。說起馬海德,當時的人們都知道是個非常有影響的人物。馬海德1937年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也是第一個被批准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甘水橋大街有個中國醫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馬海德就在那兒工作。他為我國消滅麻風病、性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個大鼻子的美國人,天天經過鴉兒胡同走著去上班。他身材魁梧,穿著十分考究,西服革履,舉止文雅,風度翩翩,很紳士。那個年代,北京胡同有這麼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天天在眾人面前走過,真的很扎眼!

馬海德心地善良,對老街坊們總是十分客氣,有人緣兒。大家都尊稱他「馬大夫」。有一次,旁邊門裡的盧老太臉頰上長了癬,馬海德主動關心,讓她去醫院看看。盧老太病好後逢人便講,馬大夫沒收一分錢醫藥費,誇讚馬海德的人品、醫德。

文革中,馬海德也曾經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紅衛兵抄過他的家。但是馬海德表現異常淡定,見到他的人,沒覺得有什麼兩樣。有一次,我在後海邊散步時碰到馬海德,問起此事,他微笑著看著我說:「謝謝你,過去了。」當時人們對美國人很排斥,我問他:「您是美國人嗎?」老人慈祥的微笑隨即收斂了:「我不是美國人,我是敘利亞人。」

馬海德的兒子周幼馬,在中國攝影界早就享有盛名。由於馬海德與當時的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關係很好,我們後來看到的宋慶齡許多照片,都是周幼馬拍攝的。前些年,我去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辦的年會,沒想到和周幼馬坐在了一桌。我們既是同行,又是街坊,見面後感到格外親切。席間憶起馬老,不勝唏噓。

在我家稍靠西一點兒,還住著詩人田間。當時不知道,後來上學後才知道田間不但是詩人、作家,還是一位延安時期的老革命,曾經擔任過河北省文聯主席和《河北文學》雜誌主編。在街坊印象中,他很少出門。文革中他也受到了衝擊,被批為反革命。田間不堪受辱,投湖自盡,好在被人救起。他女兒是師大附中的學生,一個非常優秀、文靜的女孩。為此,長期憂鬱、壓抑,導致精神失常,後又因婚姻十分不幸,而今不知去向何方,令人痛惜。

在蔡家大院的旁邊,還住著著名畫家溥心畬夫人的娘家。據我的老師毓峘先生講,這所院子當年是溥心畬用一張畫換來的。院子不大,但是很齊整。

我小的時候,對什麼都覺得好奇。溥夫人的老奶奶去世時,我見識了北京人辦事的規矩和講究。那是冬天,非常寒冷。溥家在門口僱了四個吹鼓手,小方桌靠牆放著,上面擺著茶壺、茶碗、茶盤子。笙管笛簫,嗩吶聲聲,曲調悲愴悽涼。院子裡面搭著藍布大棚,從門樓開始一直到院子。正房裡是和尚做法事,鼓樂齊鳴,不時傳來高低起伏的誦經聲。家人錯落有致地站在兩廂,報事的則高聲唱和,迎來送往,很是忙活。

我那時年紀小,跟著大孩子看熱鬧。佛事第三天,大約晚上八九點鐘左右,是出殯的時刻,也叫「接三」,很是隆重。一群家人從院子裡按順序抬出紙人紙馬,作為前隊。和尚袈裟披身隨後,按級別列隊很是整齊。最後面的是吹鼓手,手裡的嗩吶嗚哩哇啦吹得震天響。光吸引來看熱鬧的就有上百人。出殯的隊伍圍著他家轉了一圈兒,然後走到後海河邊的龍華寺門前的大空場兒,把紙紮的物件順序碼好。隨後鼓樂齊鳴,眾和尚合掌齊聲朗誦經文,一霎時火光沖天。

 

河地

 

後海是什剎海的一部分,最初有專人管理。今天望海樓路北的居民樓,原來是個大院兒,新中國成立前這地方叫河地,主人姓秦。相傳這後海都姓秦,清朝末年,家裡有女兒選進了宮,後封為貴人。慈禧冊封秦家管理後海,鮮魚水菜、荷花、荷葉、蓮蓬、藕專門供應宮裡的御膳房。冬天打冰,存在北海夾道、德外兩個冰窖,來年夏天供宮裡消暑。現在的望海樓原來是秦家的場院。

這裡還有一個說法,這河地是秦家租的。總之,這秦家一直管理後海是不會錯的。

秦家有個二爺,身材不高,長得四方大臉,帶著一副黑邊眼鏡,肩寬背厚,肚大腰圓,光頭,永遠剃得鋥光瓦亮。這秦二爺說話大嗓門,待人十分和氣,印象中特別善良,樂意助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選民活動在街道就是大事了。每逢這時,秦二爺總是格外熱情,從抄寫選民的名單開始一直到上牆,弄得和光榮榜一樣喜慶,可是費了不少功夫。那時,毛筆字書寫好的不多,秦二爺的書法好,正楷寫得工工整整,見者無不稱讚。老百姓把選民當了頭等大事,選民榜一上牆,專門有敲鑼打鼓的營造氣氛。秦二爺的身體好,全身掛皂,腰間繫著大紅的飄帶,大鼓敲得震天響。

我小時候最愛看熱鬧,每次都是跟著跑到底的。

後海一帶,私宅多,大雜院也多。原來院內有自來水的較少,更多的人家是吃官水。所謂官水,就是個公用的水管子,每戶吃水就到這來打,這官水也得有人管理、收水費。秦二爺是個熱心腸,一直義務負責管理,為人民服務。

文革中,秦家倒了黴,被一幫紅衛兵抄了家,秦二爺被弄得沒了脾氣。就是承認了利用後海剝削窮人也不行,秦家被折騰得雞飛狗跳,屋裡、院內一塌糊塗。老頭老太太被打得鼻青臉腫,幾個小將惡作劇,讓其當眾吞吃壁虎、土鱉以示侮辱,真是非人的折磨。當天晚上,大爺的老伴就上吊自殺了。

第二天還不算完,秦家一家大小被責令站在院子裡,由紅衛兵的頭目宣布:子女與反動家庭劃清界限的站在一旁,堅持與人民為敵的就和老人站在一起。史無前例的年代,倫理的褻瀆,人的本性淪喪到了荒誕的地步。不管你是違心的,還是情願的,最終分出了結果。秦家留下了一個女兒,其餘的幾日之內遣返原籍,就愣把全家轟出了北京。

1967年秦家的宅院被夷為平地,在原地兒建起了一座三層的居民樓。

我最後一次見到秦二爺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天中午,後海邊上出現了一個曾經熟悉的身影,還是那身黑衣黑褲,這不是秦二爺嗎?走進一看,真是他!老人依然是那麼健壯。只見他扶著望海樓東側的欄杆,眺望後海。我在旁邊佇立許久,不好意思打擾他。他回過頭來望了一眼,瞬間,我分明看到老人的眼裡閃著淚花,這讓我想起1966年的那一幕。「您好!」我和他打個招呼,可惜,他已記不得我了。

現在的後海,經過數次整改,早已面目全非。春夏秋三季,遊船蕩漾;冬天,圈起來成了冰上樂園。酒吧街悄然興起,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有人戲說,南京有夫子廟、秦淮河,北京後海有望海樓、酒吧街。雖然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這裡真成了旅遊的好地方。改革開放,讓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後海充滿了商機。

 

蕭軍故居

 

後海北岸、銀錠橋西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幢英式建築風格的二層小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二樓有著寬敞的陽臺,站在樓上憑欄遠眺,不但後海景色盡收眼底,天氣晴朗時,連遠處的西山也遙遙在望,是名副其實的「銀錠觀山」。院子不太大,約兩畝二分多,但很整齊。院子有前後兩個門,一個門在後海北岸的海邊,汽車可以從這裡出入北面的另一個門斜對著鑄鐘廠胡同,向北一直走,就到了舊鼓樓大街。

聽老人講,這房子主人原叫張公度,是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的官員。後來蕭軍長期租住在這裡,也經常被人稱作「蕭軍故居」和「海北樓」。蕭軍在這裡一住就是37年。蕭軍所說的「蝸蝸居」,就是這裡。在這座木構西式二層小樓裡,蕭軍寫出長篇小說《五月的礦山》、《吳越春秋史話》、《第三代》以及書信集《魯迅書簡注釋》、《蕭紅書簡注釋》等數百萬字的作品。可惜這麼著名的大文人,他的故居卻敗落頹廢。現在的小樓,人去樓空,一片狼藉,瀕臨倒塌,院內雜草叢生,下面成了垃圾場,悲涼不忍入目。市政府多次倡導,要保護歷史文化,但這座非常有內涵的小樓卻無人過問。可能,蕭軍一直在世人眼中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我想,他的住所現在的樣子,是不是也和他一樣有爭議或另有原因?

 

甘水橋

 

我家院子的西邊挨著甘露胡同,原來叫甘水橋。現在的甘水橋,沒有水,也沒有橋。據老人說南北方向地下有一條河溝直通後海,路面條石覆蓋。上面有個橋,夏季雨大時,主要用於排水。有說在胡同北口,也有一說在進口不遠的轉彎處。但這河道肯定在這裡。六十年代,為解決周邊許多院落裡沒有自來水問題,從甘水橋胡同口挖開地面埋管道,我親眼看到過這條暗河的痕跡,河床的條石依然整齊地排在兩邊。前幾年,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暗河向西通往後海沒有根據。不過,我認為,無論如何,這個地方確實因橋而得名。

清末汪精衛刺殺攝政王的故事,我在上學時就聽說過。故事就發生在後海和前海相連的銀錠橋。上世紀九十年代,原輔仁大學歷史系的郭東郊老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考證,論證當年事發地應該在甘水橋。他的理由首先是,前海沿後海是條小道,不是官道。銀錠橋橋面高,呈拱形,下面水深河道高,兩側石頭砌壘,不可能安放炸彈。其次,攝政王從故宮回家,以其身份不可能放著官道不走,要走僻靜的河邊。甘水橋是他出行的必經之路。所以,他推斷,刺殺行動一定發生在甘水橋。甘水橋下面沒有水,橋面不高,適合安放炸彈。官方記載,那時的炸彈做的比較笨拙,體積約小號鍋爐相仿。汪精衛還沒有來的及安好,就被人發現了。為此,郭老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當年的《燕都》雜誌上。

甘水橋胡同裡邊有個獨院,原來住著原衛生部長李德全。這裡鮮為人知的是,六十年代李德全病重時,周恩來總理曾到她家前來看望。為了不打擾周邊的街坊,周總理從甘水橋的路口下車,徒步走到她的住所探視。那時的周總理,走在通往後海的路上,好似平常人一樣沒人注意,也沒有人想到。後來,曾經親眼目睹周總理的風採的人,說起這事兒,覺得在這胡同裡,不可能見到我們國家的周總理,等醒過夢兒來,總理已經走過去了。周總理以普通人的心態、行為,給這一帶的居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幾十年來為人稱頌。

甘水橋的西邊是個小學,校名也是由甘水橋而來,現在是北京第十三中學的分校。與其毗鄰的曾是原清攝政王載灃的馬廄,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北京市聾啞學校。

往西則是原攝政王府,衛生部一直在這辦公,現在是國家宗教事務局。

攝政王府的西花園是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宋慶齡去世後,以她命名的基金會經常在這裡舉行活動,平日裡也對遊人開放。

鴉兒胡同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剎——廣化寺,一直是北京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可惜的是山門前的鐵香爐和碩大的石獅,文革中被紅衛兵砸毀。現在遊人看到的,均是善男信女後來捐贈,但無論做工還是材料都遠不如從前了。

文革中,寺廟的建築雖然沒有被破壞,但裡面的經書、資料被扔到外面空場堆成小山一樣,後來被拉到造紙廠化為紙漿。

廣華寺的對面,原來是衛生部宿舍,這是一個連體的三層樓,裡邊有停車場。還有個容納幾百人的禮堂。衛生部機關除了自己開會搞活動之外,每月不定期的放幾場電影。每逢這時,附近的居民也來免費觀看。小時候,許多電影都是在這兒白看的。那時的鄰裡之間透著和諧。

最值得一提的是銀錠橋的石碑。原來就在橋西側的一座房子裡,頂子帶著飛簷,房子不大,正面沒有門,裡面有一個巨大的石贔屓駝著高大的石碑。一面是大字,背面是小字,應該記載著這裡的歷史。小時候,路人隨時可以瀏覽、穿行。我上中學時常常路過此處,背負石碑的贔屓被人摸的滑潤有光。那時很少有人在此亂寫亂畫。文革中開始後,石碑先是被人推倒,變得面目全非,再以後,連整個廟宇被拆毀了,真是令人惋惜!有人說石碑上是當年清高宗的御筆「銀錠觀山」,也有說是文人墨客的遺蹟,真相早已無法考證。但我更相信前一種說法,因為這種如同鎮海之寶的大器,非皇家不可為之。如今,那個地方早就成了酒吧間。

後海南岸,一過銀錠橋就是北官房胡同,這裡住著我國著名畫家潘絜茲先生,也是我70年代問學的老師。不遠處是中國美協的老宿舍,許多大名家原來都住在這裡,特別是非常有影響的畫家王式廓先生,他最著名的《血衣》就是在這裡創作的。往西不過百十米,就是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的住所。然後就是「元帥府」,曾經住著幾個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其中以徐向前住的時間最長。文革期間,擁軍擁屬,這裡搞的熱火朝天。原來這地名叫李廣橋,後因從恭王府到這裡的柳樹很多,所以就改叫了「柳蔭街」,並請徐帥親筆題詞,保留至今。

 

百姓樂園

 

後海南岸還有個小花園,這裡是平民百姓的樂園,從清晨開始,一直到晚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鍛鍊身體的,提著鳥籠子遛彎兒的,老戲迷吹拉彈唱的,擺攤兒下棋打牌的,聊閒篇兒的隨處可見,更多的則是看護小孩兒的。儘管幾經風雨,今天依然是個好去處。

走到河邊,有個野鴨島。最初,只有一兩隻,後有好心人利用漂浮物給野鴨搭了遮風避雨的小房子,慢慢繁殖起來成了野鴨群,形成了一景。春暖花開,這裡常常吸引了南來北往的遊客,熱戀中的情侶,一邊欣賞周邊的花草,一邊觀賞湖中戲耍的野鴨,別有一番情趣。

這裡的風光真的很美,輕紗籠罩的湖水溫柔、碧綠,望海樓、鐘鼓樓一覽無餘,盡收眼底。河邊青青草,映照了多少山盟海誓戀情。難怪有人寫詩:桃花開,杏花開,水面輕輕蘆鴨挨。丁香鬥妍來。徜後海,什剎海,夢斷湖前恨水陔。月圓起霧靄。

後海,歷代文化遺存豐厚。看似靜謐,卻又隱藏著眾多奇聞逸事的大小胡同。街頭巷尾悠閒自如,京腔京味餘存的老少爺們,依然如舊的生活。家住後海,生在後海,長在後海,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依然還生活在後海。隨著老人漸漸離去,原有的歷史,知道的人越來越少。導遊操著變了味兒的北京話,每天在向遊客講著道聽途說的故事。儘管如此,後海,還是一泓碧綠清澈的淨水,一幅清新淡雅的民俗畫卷,等著人們慢慢地品味,靜靜地展開。

1、「金融作協」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的微信公眾號,為金融作協的微信宣傳平臺。公眾號開設「金融作協簡訊」「金融作家風採」「金融作家作品展示」等欄目,為金融作家提供相關資訊,為金融作家展示個人風採及作品提供宣傳平臺。現向廣大金融作家約稿,歡迎提供與文章有關的像片,附200字以內的個人簡介及像片。所提供作品為原創純文學作品,題材不限,文責自負。投稿信箱為:15959520986@163.com

2、微信公眾號現已開通「原創保護」及「打賞功能」,打賞所得用於支付作者稿費。

相關焦點

  • 後海不是海
    除左小青外,靳東這部新劇中出現最多的場景就是深圳目前俗稱的大「後海」商圈,無論是主題片幕的海岸城掠影,還是深大校園以及主人公居住的區域,都若影若現,飄忽著深圳「後海」的標誌。 電視劇中的後海不是海,北京的後海也不是海,它是由前海、後海、西海三塊水面組成的什剎海,嚴格意義上,那只是個湖而已。
  • 融創滇池後海是什麼?
    融創滇池後海是一種全新的狂歡模式從開業慶典出發,戀上融創滇池後海滇池後海主題曲1221全球首發金曲獎入圍創作型女歌手PiA吳蓓雅全新編曲、填詞傾情演繹融創滇池後海主題曲炫酷彩煙秀亮相春城刷屏級大秀,爽翻你的視神經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的極!
  • 北京後海只有酒吧街 ?
    1979年出生的趙照並不算意義上的「80後」,但成了後海一幫年輕人北漂中輩分最老的歌手之一。來後海前,趙照有很多「北漂」故事,在三裡屯酒吧街裡賣唱過,在琉璃廠的琴行打工過,也被房東四處驅趕,被警察突襲檢查暫住證。因為出來得早,他迅速在後海成為最有威望和資歷的歌手。
  • 後海大鯊魚:不羈熱望,向陽生長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大家撈五條人,從夏天到秋天,復活賽上五條人對戰後海大鯊魚勝出後海大鯊魚復活失敗,但是也為大家留下了無可替代的《心要野》現場版,肆意瀟灑,紅帽子配上烈焰紅唇,搖滾的節奏,性感的女聲,這才是真正的後海大鯊魚。
  • 後海大鯊魚一首關於年輕的歌
    推薦星星:✮✮✮作曲:付菡、曹璞作詞:付菡演唱: 後海大鯊魚猛獁後海大鯊魚 - 心要野後海大鯊魚(Queen Sea Big Shark),是成立於2004年的中國內地搖滾樂隊,由主唱、吉他手曹璞和王梓、貝司手王靜涵、鼓手伍曉東組成 。
  • 關中堯散文《誰跟我去看世界》參評冰心散文獎進入終評環節
    四川散文協會會長張人士在歷數關中堯散文篇章的立意、神魂和造境手法的老道之處後指出,關中堯散文的語言非常乾淨,語言有節奏且能收能放,既惜墨如金又洋洋灑灑,繼承了形散神不散的傳統,作者經常表現出一種在天觀井的氣度,在當下散文創作中非常難得,值得四川散文家敬佩和學習。著名書畫藝術家、詩人吳振西說:「我和關中堯接觸過幾次,雖然交談不多,但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情結。
  • 音樂 後海大鯊魚 心要野
    「就在這曠野,心要野」後海大鯊魚在新專輯《心要野》中這樣唱道。對於如今的樂迷來說,「後海大鯊魚」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從2004年樂隊剛組建到現在第三張專輯面世,12年的時間,後海大鯊魚樂隊從去看P.K.14現場的「樂迷」成長為中國最具有顛覆性的樂隊之一。 出完第二張唱片,後海大鯊魚遇到了迷茫期,排練進度很不理想,付菡就逃去德克薩斯,樂隊其他成員也「散落」到世界各地。活動散場準備離開的晚上,突然下起暴雨,付菡在德克薩斯的大街上找不到車,她眼看著閃電劈下來,就打在離她不遠的路口廣告牌上。
  • 【歌曲推介】宇桐非《後海一夜》(電視劇《幸福歸來》插曲)
     提示:點擊"香港潮樂演藝經紀"↑免費訂閱 由李沁、吳卓羲主演的電視劇《幸福歸來》正在熱播,劇中主題曲、片尾曲、插曲及背景音樂幾乎被呂研熙、宇桐非承包,主題曲《飛鳥和魚》、插曲《哭到天亮》、《七月七日記》 、《後海一夜
  • 空降復活榜的後海大鯊魚,只差把黑幕寫在臉上
    但後海大鯊魚的遭遇卻是潮水般的質疑,因為在最後關頭直接空降到復活榜第二的後海大鯊魚,幾乎就差把「黑幕」倆字寫在臉上了——就在8月29號那期節目的最後部分,後海大鯊魚的排名還在7名開外呢。最大的受害者大概是達聞西樂隊,第一輪比賽就被淘汰的他們在之前的復活榜長期佔據了第二名的位置,此番直接被後海大鯊魚擠出復活名單,想必有個別富婆要流下傷心的眼淚。
  • 後海大鯊魚在2000後的樂隊裡面算什麼水平?
    心要野後海大鯊魚-心要野  後海大鯊魚的標籤不是「2000後的樂隊」,而是「2005後的樂隊」。  具體來說,前者屬於「北京新聲」運動,花兒、反光鏡、新褲子這些都是。  從代際來區分的話,他們顯然跟「北京新聲」不是一批人,像後海大鯊魚的主唱付菡還沒組樂隊的時候就已經很喜歡新褲子。
  • 昆明融創滇池後海啟動周年慶系列活動
    人民網昆明12月19日電 (木勝玉)12月18日,昆明融創滇池後海周年慶典活動在積善廣場正式啟幕,系列活動將在12月18日—12月21日輪番舉行,屆時遊客到昆明融創滇池後海可享受周年特惠門票,暢遊海世界、雪世界,打卡「創·音樂節」,共享10米長超大生日蛋糕等慶典活動。
  • 三亞後海衝浪潛水體驗攻略(2.20更新)
    今天我就給大家安利下三亞海棠區的後海,如果你喜歡大海,喜歡戶外,想體驗或者學習衝浪和潛水運動,那麼三亞後海絕對是你不二的選擇。 一、地理位置後海位於三亞的海棠區皇后灣,從機場開車大概40分鐘不到的路程,距離免稅店只有10公裡的距離,可謂非常方便。後海常年有溫和的浪花,非常適合新人初學者。
  • 後海大鯊魚紀錄電影上線 開啟通往鯊魚星球的大門
    搜狐娛樂訊 以獨特審美始終引領時代潮流的後海大鯊魚樂隊,今日全網上線紀錄電影《心要野:後海衝浪手的大冒險》,為觀眾開啟通往樂隊創造出的另一重夢幻星球。  故事的一切要從一次西部之旅開始。  今年4月15日,《心要野:後海衝浪手的大冒險》率先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線下首映,現場反響熱烈。隨後,後海大鯊魚攜此紀錄電影開啟#心要野,一起唱#校園分享會,全國各地的高校學子們搶先參與到鯊魚們的冒險中,提前一睹為快。今日,這部「5D魔幻史詩紀錄電影」正式全網上線,苦苦等待的樂迷們終於有機會穿越至後海大鯊魚的瘋狂生活中,共同經歷衝浪手們的冒險。
  • 北京後海歌手談駐唱:老闆一個電話就不用來了(圖)
    5日,遙遙(右)在後海的一家酒吧駐唱。90後的她,在後海駐唱歌手裡已算是經歷比較豐富的了。新京報記者 高瑋 攝  長假的後幾天,霧霾的天空總是灰濛濛一片,讓人倍感壓抑,可在入夜的後海,霧霾中閃爍的霓虹和大紅燈籠,配著酒吧歌手或高或低的聲線,讓這裡恰似縹緲的仙境,讓每個人都沉醉其中。  10月5日,太陽在灰濛濛的天空中漸漸西下,後海的遊人漸多,而大多數歌聲的主人,也正收拾行裝,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趕往這裡,開始他們的夜晚,90後的遙遙和默默,就是其中一員。
  • 北京後海酒吧查「歌手證」? 官方闢謠
    今日,北京西城區文化委表示:網傳「北京後海酒吧開始查文中一張圖片顯示有人在朋友圈說:「後海查歌手證了,調音臺樂器音響全被收走,好像有幾個歌手要被帶走。」今日,西城區文化委表示:網傳「北京後海酒吧開始查『歌手證』,民警突襲各家酒吧,檢查駐唱歌手的『歌手證』,如果沒有歌手就會被帶走」的內容不屬實。
  • 後海大鯊魚北京專場收官 搖滾點燃激情
    後海大鯊魚"心要野" 巡演北京專場 後海大鯊魚"心要野" 巡演北京專場7月5日,最「熱」搖滾樂盛宴在愚公移山Club上演——後海大鯊魚"心要野" 巡演北京專場。現場盛況空前,票房突破了愚公移山樂隊專場票房記錄。
  • 燥不起來的後海大鯊魚,不就是大多數人生的真相嗎?
    而我私心裡卻覺得這樣的後海大鯊魚,其實也蠻好的。這個故事的版本就是後海大鯊魚的吉他手曹璞自己說的。在《心要野》之前,後海大鯊魚和他們在樂夏改編賽中的對手大波浪一樣,是一個以車庫、後朋克搖滾為主要風格,並且逐漸電氣化的樂隊。十年後的今天再去聽後海大鯊魚的前兩張專輯,依然是時髦的、叛逆的。
  • 後海大鯊魚一小時逆襲翻盤,不愧是《樂隊的夏天2》明捧的樂隊
    自從聽說後海大鯊魚將要參與《樂隊的夏天2》後,先是驚訝,後是期待。從資歷來說,後海相比新褲子也不遑多讓,成團接近二十年,已是每場音樂節的壓軸常客。節目組同樣一直在為後海大鯊魚造勢,在各類評委、樂隊的口中,後海已成了北京樂隊的代表人物。
  • 【鄉土作家】優秀小說散文選(作家榜前10名)
    1、趙毅作品選  豬年憶「豬」(散文)  禮帳(小小說)2、萬毅作品選    3、朱玉華作品選4、趙金鳳作品選>5、許立國散文6、餘厚洪散文    7、丹鳳曬曬散文8、王翠平散文9、黃小峰散文>10、老船長散文  鄉土文學創作研究中心  鄉土文學社  2019年10月28日   讀者自由投票
  • 源計劃yuán project|後海大鯊魚:真誠、浪費和宿醉
    第一期,我們將目光定格在後海大鯊魚。給後海大鯊魚拍一部類似《波西米亞狂想曲》這樣的樂隊傳記大片,讓樂隊成員選一個能拍出後鯊靈魂的導演,不妨猜猜他們選了誰?那麼後海大鯊魚,把時間「浪費」到哪裡了呢?從 2004年尾到2020,後鯊發布了三張專輯,滿世界演出,和匡威合作的「愛噪音」音樂旅行之後拍攝而成的那部紀錄片迄今還是大眾對搖滾青年最直觀的印象,自由自在,浪跡天涯。但是,後海大鯊魚一直都像《天竺少女》裡唱得這麼「 開心又自在」 嗎?他們在《心要野》前陷入了半解散的狀態,應該是只有老樂迷才知道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