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票價80塊的春節檔,貴哭了多少人?

2021-03-06 院線經理人

作者 / 坦克

「電影票太貴了!」

 

在2021年春節檔接連破紀錄的同時,今年極高的票價,也成為了大多數觀眾抱怨的對象之一。

 

都說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大環境不好,處處面臨著消費降級。但電影平均票價以及觀影人次的雙雙破紀錄,也助力電影票房大盤成績接連拔高。昨天的北京不少非黃金地段電影院,竟然所有場次票價都是100元以上。根據資料顯示,昨天北京地區的平均票價已經飆升到了74元,而2019年同期北京市的平均票價只有52元。

 

春節檔的高票價真的合理嗎?我們的觀眾已經可以接受面對如此高票價了嗎?在CPI緩慢增長的同時,電影票價為和上漲了接近34%。春節結束之後,我們依舊會處於平均100多塊錢一張票的時代嗎?

今年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較好實現。

 

而電影平均票價,作為反應觀眾每次觀影平均消費的重要指標,一直也是處於緩慢增長階段的,和CPI一樣,從2016年到2019年,平均票價的漲幅基本都在2-5%之間。

 

可以說,近年來的平均票價都在緩慢健康增長狀態,這一趨勢在春節檔的平均票價上尤其明顯。但是相比2018年2塊左右的漲價,2019年春節檔高達5元的漲價在當時也成為了熱點事件之一,觀眾紛紛抱怨春節檔平局票價太貴,這也是2019年春節檔觀影人次同比下跌的原因之一。

 

因為疫情原因,2020全年的平均票價(37.0元)相比2019年(37.1元)並沒有漲。但是2021春節檔依舊存在著部分漲價剛需,另外考慮到「就地過年」的號召導致一二線城市佔比的增加,今年的漲價也是勢不可擋的。

 

目前的電影票價的門市定價權基本掌握在院線和影管手中,他們會依據對觀眾的熟悉和了解來制定票價體系;電影的最低協議價格則由片方自己來敲定,那麼你是想薄利多銷,還是覺得自己產品過硬,願意和院線影城實現共贏,就制定較高的價格。

 

如果讓影城和院線的人在最終票房成績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對高票價×低人次和低票價×高人次的兩個模式做一個選擇的話,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而摒棄後者。根據最基本的經濟理論,價格是由供需關係來決定,但並不存在高價商品同時可以獲得高額的銷量,特別是在品質相當的多個同競產品出現的時候。

 

因此,在2021年春節檔開啟之前,業界對今年春節檔的平均票價預期,依舊只是「溫和上漲」範疇內的,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暴漲。

為什麼2021年春節檔會有如此暴漲的票價呢?我們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春節檔的漲價剛需。並且,今年的七部影片,在預售階段也並沒有投入太多的票補費用。相比過去春節檔每部電影平均3000-5000萬的票補投入,今年片方寧可把錢投向對場次的爭取,同時票務平臺都已經加入到春節檔的發行隊伍,無暇在打價格戰。

 

表面上,票補缺少和票價上漲會制約和影響觀眾的購票情緒,但根據往年的經驗和情況來看,春節檔的絕對剛需、家庭觀影意願和觀影習慣,都會使得小波動的價格提升對於購票的熱情沒有致命性的影響,更何況春節檔聚集了大量一年就看一場的觀眾,價格並不是大家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

 

第二,是一二線城市的佔比對比以往春節檔上升。今年春節因為「就地過年」的號召,有超過1億人口選擇就地過年,這也導致了一二線城市佔比的增加。相對比三四線的平均票價,一二線的平均票價是較高的。

 

最後,也是疫情導致2020年大多數影城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而在春節檔&情人節這個絕對的剛需時間斷,利用高票價可以得到迅速的回血。這一點在北京尤為明顯,上座率被限制到50%的北京,目前擁有著全國最高的票價。或許在北京上座率被限制在50%的這段時間內,高票價的現狀還會一直存在。

依託票務平臺和票補的成長,最近三四年,內地影市進入爆發式增長所依託仍然是價格槓桿,雖然目前年產優秀影片的數量在增多,但所產生的問題和麻煩的影片也更多。

 

前北美的票價是逐年上漲的,2008年北美的平均票價在7.18美元,這十餘年,每年均有0.2-0.4美元增長的幅度,好在於整體的價格仍然是穩定的,今年已經達到9.03美元,伴隨《復聯4》的上映,北美平均票價也會再次提升。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經進入了中等發達地區,或許未來平均票價有向歐美發達國家8-9美元(51-58元)靠近的趨勢。而三四線城市的票價,還是最好與各地的居民消費指數掛靠,盲目增長票價而不顧影片質量的提升,只會導致剛被開發出的觀影受眾,重新流回其他娛樂方式。未來中國不同城市之間,因為不同的消費水平、不同的房租、已經不同的觀影受眾,或許會出現2倍以上的平均票價差。

 

在春節檔結束之後,我們或許又會重新回歸平均票價38-39元的時代,但平均票價的提升幅度大於CPI,已經成為了行業的趨勢。電影院是一個具備社交功能的場所,過低的價格會降低社交的檔次。甚至,我們可以將目前院線的電影徹底做全面的分離,夠檔次和質量上乘的才有機會到院線,但其要求有較高的入門門檻和較高的價格壁壘。低端和質量差的電影,則要退卻到網絡和手機端,自己多找出路,因為你的質量是不足以進入到院線來全國公映,那是一種全方位的資源浪費。

 

另外,伴隨著AI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票價的精細程度或許也會進一步提高,一家電影院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場次或許也都能在一定範圍內智能化定價,提高影城和片方的利潤。

 

不過,電影平均價格急劇的提升,勢必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反彈情緒,這是中國電影目前必須要想清楚的事情,和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一樣,總想去依靠低價競爭是不足矣立足的,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利潤,才會讓中國和中國電影變得更好。

相關焦點

  •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為啥這麼貴?
    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平均票價在36.5元~50.2元之間浮動,最高平均票價出現在情人節當天。
  • 史上最火最貴春節檔!票房78億較2019年增32%,北京平均票價72.5元
    但因為觀影人次增加,以及票價漲價,最終總票房實現了大增。2021年全國總觀影人次1.60億次,較2019年的1.32億人次增長21%。全國平均票價48.85元,較2019年的44.65元增長9.4%。關於電影票價,各地觀眾的感受其實很不相同。看起來是全國溫和普漲,但實際上,有些城市的漲幅非常驚人。
  •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比去年還貴,過年你會去看電影嗎?
    去年的春節檔,票價高基本上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槽點。2019年春節檔全國平均票價為44.7元,大年初一平均票價為45.2元。不但沒有了以往常見的19.9元的「優惠價」,就連網絡購票平臺的購票補貼也沒有了。春節看一場電影,幾乎是平常票價的2倍。然而到了2020年春節,票更貴了。
  • 春節檔票房創新高!原因竟是票價暴漲?網友:「電影票自由」成奢望
    誰能想到,春節檔鳴鑼72小時之後,伴隨著「遠遠超出預期」「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科幻片」「看哭了」等難掩激動的網友評價,該片便攀升至票房榜第一位,從此之後,冠軍地位便再難以被撼動。今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漲了,但是觀影人數卻降了,原因是票價漲了不少。據了解,就在河南信陽一張「流浪地球」的電影票被某個電影院賣到了160塊錢的高價,甚至是平常票價的三四倍之多,而且不但是「流浪地球」的票價再瘋長,幾乎所有春節檔電影的票價都比平常高出了不少。
  • 今年春節電影票又漲價了,比去年還貴,網友:看不起!
    2019年春節檔全國平均票價為44.7元,大年初一平均票價為45.2元。不但沒有了以往常見的19.9元的「優惠價」,就連網絡購票平臺的購票補貼也沒有了。春節看一場電影,幾乎是平常票價的2倍。然而到了2020年春節,票更貴了。從目前的預售情況來看,今年大年初一平均票價一度達到了53.3元,幾乎比去年上漲了10元,票價高得嚇人。
  • 史上「最強、最貴春節檔」是如何誕生的?
    最強春節檔的誕生顯示出中國電影強大的應變能力、內生動力和蓬勃生命力,也證明中國電影人才不離場、觀眾不離場、投資不離場。來源:傳媒內參文/唐瑞峰「中國電影仍然處在黃金髮展期,投資不會離場,人才不會離場,觀眾不會離場。」隨著「最強春節檔」誕生,這句對電影行業發展態勢的預言再一次被驗證。
  • 【東方紅影城】2021中國電影春節檔總票房80億元,成為「史上最強春節檔」
    節假日期間,去電影院看電影逐漸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生活的「剛需」,特別是春節期間,進影院看電影的「年俗」地位日益鞏固。今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人潮洶湧》《新神榜:哪吒重生》《刺殺小說家》《侍神令》《熊出沒·狂野大陸》7部影片登上大銀幕,影片涵蓋奇幻、動畫、喜劇、懸疑等豐富類型,目前票房均已過億。《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兩部喜劇片熱度最高。
  • 【影視】春節檔電影票房、票價、上市公司股價三高背後
    78.22億票房,1.6億觀影人次,48.9元平均票價,今年春節檔以這三個創記錄的數據落下帷幕。「今年春節簡直被大家過成了電影節」,這是不少觀眾對今年春節檔最直觀的感受。確實,《唐探3》上映9小時27分票房便超過10億元,上映1天16小時破21億元,不斷飆升的票房數據見證了今年春節觀眾對電影的渴求。
  • 58億,春節檔電影票房已超去年!吳京們笑了,但觀眾說看不起電影了
    圖片來源:流浪地球官方微博然而,不同於業界所關注的整體收益未達預期、科幻電影實現突破等話題,對普通觀眾而言,今年「春節檔」的普遍感受是「電影票變貴了」!記者統計發現,在春節期間單日票房在全國影城排名位居前列的影城,也是漲價的重點區域。如,太原萬達影城龍湖店,2月2日大年二十八平均票價41.7元,2月9日大年初五平均票價77.5元,上浮近36元,漲價86%。
  • 春節檔電影高票價:為何「價高也難見好貨」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截至2月16日,中國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突破100億,其中,國產影片佔比超過96%,而單單是2021春節檔總票房(含預售),截至16日下午14時已經突破65億元,持續刷新春節檔期票房紀錄。
  • 票價瘋漲:我們在失去「電影票自由」?
    票房略有增長,背後卻是越來越多的人被高票價擋在電影院之外。全國多個省市的觀眾向記者表示,今年春節檔票價相較去年同期有10元到30元不等的上漲,熱門電影的黃金場次更貴,百元影票也屢見不鮮。「印象中一張票也就是30塊,沒想到今年票價接近70,一家三口看場電影就要200多元。」
  • 春節檔電影開門紅,國內電影市場復甦起航
    電影票價漲仍擋不住觀眾熱情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電影院關門快180天了,很多電影院是最近幾個月才重新開門納客,所以遇上春節,而且各地又提倡就地過年,不少準備出遊踏青的人都會轉而選擇看電影。電影票價也隨著人們的熱情「水漲船高」。燈塔專業版顯示,春節檔影片的預售平均票價達到了50元。
  • 2021春節檔電影,只有《你好李煥英》值回票價!
    今年春節檔的電影,拋開動畫片不算,總共有 5 部電影。
  • | 史上最強春節檔收官,總票房超80億
    截至2月18日0時,春節檔電影實時總票房已突破80億元,遠超往年同檔期票房(2019年同期票房僅為34億元),同時刷新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春節檔還造就了中國影史首位100億票房導演——《唐探3》的導演陳思誠。
  • 春節檔倒計時30天,我們做了2021年春節檔的十大預測
    回看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報收204.17億,雖然同比2019年642.66億的成績,下跌了68.2%,但放在全球被疫情嚴重影響的當下,這個成績還是值得中國電影人驕傲的。 而剛剛過去的元旦檔,同樣也以刷新歷史最高的票房成績給2021年的電影市場開了一個好頭。不過在元旦之後,內地影市再度陷入冰點。
  • 票房破百億影院卻虧損,被稱史上最熱春節檔,背後是誰賺了錢?
    7天小長假,票房超78億。截止2月19日,春節檔電影總票房已超過80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平均票價48.9元,比2019年高出4.2元。因部分地區影院無法復工,因此光看平均票價,好似漲幅不大。但點開熱門影片的黃金時段,票價翻倍已經不足為奇。
  • 這個春節檔電影已經到達了巔峰.
    儘管在春節檔預售階段全國影城都有不少19.9元的低價票,但是很多初一、初二臨時想買票看電影的觀眾卻發現,在二三四線城市看一場電影,突然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拓普數據顯示,去年大年初一,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平均票價分別為43.82、38.94、38.89和38.07元,而今年初一則分別達到了49.19、45.06、45.33和43.88元,其中一線城市漲幅僅有12%
  • 2021年春節檔:票房應該不差,想超過2019年夠嗆
    對於全國票房來說,去年,三四線城市新增影院數的大幅下滑也是影響春節檔整體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首都電影院的副總經理於超向鈦媒體介紹,往年來說,前一年在下沉市場新建的影院,會為接下來一年的春節檔票房帶來增量收益。而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銀幕數新增5794塊,增長率為8.3%;相較而言,2018年和2019年的銀幕增幅分別為18.4%和16.2%。
  • 中國電影票價的天花板在哪裡?
    從2018年的39.7元,到2019年的44.7元,春節檔票價越來越貴,同時暑期、國慶這些剛需相對較強檔期的票價也水漲船高,似乎中國人看電影越來越貴了。 新民俗的形成,穩定和提升春節票價 今年春節檔注重視效的《唐人街探案3》《侍神令》沒有推出3D版本,否則平均票價肯定要超過50元,但出於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今天春節檔仍然是以2D為主,最終平均票價達到48.9元,創下近年重點檔期的新高
  • 電影「困」於春節檔
    遠在湖南,一家院線每天都要消殺五次,以保證可以順利迎接春節檔,員工們甚至做好了營業不及預期的準備,「如果有疫情,那當然是安全起見」。   儘管已臨近春節,但城市的街頭卻並未如往年般熱鬧起來。「就地過年」倡議改變了許多人的過年習慣,也多少打消了人們在春節檔看電影的閒心。而年夜飯前無法聚齊的一桌宴席,也註定將合家歡電影對電影院的加成降到了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