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小編寫了一篇題為「50億票房懸了!連地球都能拯救的中國人,竟然拯救不了正版影片!」的文章,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烈討論,有指責盜版的,認為盜版傷害了電影人的積極性,有支持盜版的,認為盜版讓他們少花了錢又看了電影,一來二去,話題最後直接從「該不該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轉移到「今年春節檔票價太貴」上面。
小編瀏覽了一下網上各地的票價,有些城市的票價的確是貴得令人咂舌,與此同時,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觀影人數成比例地減少,「要更高的票價」還是「要更多的觀眾」,成了擺在電影人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在沒有人給出具體答案時,竟有業內人士說了,看電影的人多不多和電影票貴不貴並不完全矛盾,還表示以後要弄出分層次的觀影模式。
這話說得小編有些不寒而慄,一方面,票價高的確將一部分觀眾拒之門外,相關的數據已經給出了有力證明;另一方面,分層次的觀影模式,能不能理解為要把觀眾分成三六九等,不嫌票價貴的,每部電影的首映都是你的專利,嫌票價貴的,要麼活該窩在家裡看盜版連結,要麼等電影下檔後再看免費的,簡單一句話,要是接受不了高票價,你就已經被影院拋棄了,這實在是比流浪地球高票價更可怕的事情。
早在2014年,人民日報就刊登文章「人民需要文藝 文藝服務人民」,提到「為了誰」是文藝創作和發展最根本的問題。聯繫到上面那位業內人士的想法,難道好的電影僅僅是為能買得起高價票的觀眾服務的嗎?如果是這樣曲高和寡的姿態,恐怕也並不是什麼好的電影。
據說流浪地球的成本為3+億,目前已經突破了40億元人民幣,主創人員可謂賺得盆滿缽滿。而就在2月20日,由國家電影局主辦的「流浪地球」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專家不吝溢美之詞,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家園情懷、價值觀。以吳京的個性,是不是應該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感受一下作為國人的自豪和驕傲?從某種意義上說,賺得多體現了一部電影的能力,而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則是一部電影真正的價值。
事實上,真正不矛盾的應該是高票房和電影市場規模,制定一個大多數觀眾都能接受的票價,從而刺激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以另一種方式完成高票房的神話,豈不是更好?如此,才能避免「更多觀眾被影院拋棄,實則是影院被更多觀眾拋棄」的電影市場的尷尬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