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棉
隨著《三十而已》劇情的開展,林有有惡意插足許幻山和顧佳的婚姻。
人們對林有有和顧佳的比較也從此開始。
令人不解的是,除去年齡上的小優勢,無論是顏值、能力、人品、對家庭的付出和愛,一無所長的林有有何以能打敗「完美人妻」顧佳呢?
而以「林有有」為代表的小三,又是如何以自己的自私和手段對原配及其家庭、孩子造成傷害的呢?
劇中有一個2分鐘的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而我認為,正是這一個小細節,能夠以小見大,揭示所有三角關係裡的罪惡和無辜。
也正是這一細節,扎了「原配」的心,揭了「小三」的皮。
劇中有一個情節,許幻山出軌林有有後,回家一進門,看到妻子顧佳正在一邊帶孩子、一邊組裝一張快遞剛送到家的桌子。
心有愧疚的許幻山立刻提出,由他來組裝桌子。
可顧佳卻責怪地拒絕道:「家裡什麼東西是你裝好的呀?」
懟的許幻山很無趣,連連稱是,只好去逗兒子玩兒了。
電視劇的下一個鏡頭,是許幻山主動網購了一張桌子,坐在他給小三林有有租住的公寓的地板上,對照著安裝說明書,一板一眼耐心地組裝著。
這時,林有有過來,依偎在許幻山的肩膀上,感恩著許幻山對自己的付出,誇獎著許幻山的手很好看,然後兩人擁吻而臥。
在原配顧佳和許幻山的婚姻裡,顧佳這個完美人妻,真是將許幻山伺候到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地步。
她可以在前程一片大好之時,從外企辭職,回歸家庭,做全職主婦,生育孩子,照顧家庭;
她堅持鍛鍊身體,追求精緻生活,連家裡的餐具、桌布、沙發巾,都四季不同,以追求新鮮感;
她可以給王太太提鞋,讓兒子擠進貴族幼兒園;
可以一人KO兩個人,教訓欺負她兒子的人;
她更可以彎腰、喝酒、笑臉相迎去給許幻山得罪了的客戶賠禮道歉;
更可以烘焙蛋糕、端茶倒水,去太太圈給許幻山的公司拉生意;
她關注許幻山的健康,陪他一起斷食;
她在意許幻山的安危,所以禁止公司生產藍色煙花;
她支持許幻山的理想,所以經營茶園,以減輕許幻山的負擔;
……
而小三林有有給了許幻山什麼?
許幻山打架,她誇許幻山有趣;
許幻山踢球,她讚許幻山有魄力;
許幻山設計煙花,她說許幻山有才華;
許幻山搬個箱子,她說許幻山身材好;
許幻山聽老婆的話斷食,她挑撥道:長壽無趣,快樂無罪;
許幻山堅持生產藍色煙花,她默許認可;
……
所以,「原配」和「小三」的區別您看出來了嗎?
這哪是電視劇啊,這是現實版的:小三動動嘴,原配跑斷腿啊。
王女士,47歲,婚齡25年,和丈夫育有一兒一女,在忍耐丈夫出軌十幾年後,於一年前離婚。
「壓垮我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盤番茄炒蛋。」王女士介紹。
她和丈夫本是貧賤夫妻,白手起家,艱難創辦了最初的手工作坊。當時丈夫跑外拉生意,她在家務農、生養孩子、組織生產,積累了人生的第一筆財富。
後來,他們舉家搬遷到城市,開始了工業化生產,由於孩子求學、照顧老人身體等原因,王女士不得不做起了家庭主婦。
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弊端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他負責掙錢,錢掙著了,就是他的本事;掙不著錢,就叫囂掙錢的不容易,拿孩子和我撒氣。家裡柴米油鹽、孩子教育、孝順老人,由我負責,做好了,是我一個不掙錢的家庭主婦應該做的,做不好,他就罵我是吃閒飯的,這公平嗎?」王女士感嘆道。
丈夫第一次出軌被發現,是王女士懷第二個孩子時。
吵鬧自然少不了,但因為孩子,婚也離不了,相比於丈夫和小三,王女士覺得更丟人的是自己。
最近,王女士進入更年期,心情不佳有抑傾向的她,需要更多關心。
於是她開始怨恨丈夫的出軌。
可丈夫此時早已和小三建立了小家庭,長達7年之久了。
丈夫的不肯回歸讓王女士心寒,她找到小三的聯繫方式,發誓要要將丈夫和小三拆散。
但當她翻看小三的朋友圈時,她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找錯人了。
在小三的朋友圈裡,都是小三和自己老公秀恩愛的日常。
他們的房子,是王女士的老公租的;家具,是王女士的老公挑的;家裡的飯,是王女士的老公做的;碗,是王女士的老公洗的……
而小三隻是配圖幾張,誇讚幾句而已。
可王女士的老公,在自己家裡,永遠是那個懶到連油瓶倒了都不會去扶一下的人。
終於,最近的一張番茄炒蛋的圖片,徹底擊垮了王女士。
王女士記得,幾天前,丈夫回家,她給丈夫做了他最喜歡吃的番茄炒蛋。
由於分神和緊張,炒雞蛋時,鹽放多了,且沒有攪開。
吃飯時,丈夫剛嘗一口就吐到桌上大罵:「這是要鹹死人嗎?」接著,丈夫開始吃米飯,剛吃一口,當即就把碗摔到了地上:「你又用打雞蛋的碗給我盛飯,腥氣死了,說了一輩子,你不長耳朵了嗎?」說完,起身走了。
「當著老人和孩子的面,我連哭都要找個牆角、關起門來、憋住聲音的。」王女士啜泣起來。
可就在當天,小三朋友圈的曬圖是一張番茄炒蛋,一盤水煮蝦。配文是:老公廚藝,不容置疑。
」那一刻,我才回憶,我為丈夫所做的一切,他從來沒給我做過;而他為小三做過的一切,也從來不曾為我做過。我就像是他們的後勤保障一般,活我幹、累我受、孩子我養、老人我孝順、壞情緒我忍……享受的卻是他們。」王女士醒悟了。
於是,王女士離婚了。
「小三搶走我的老公,一點也不奇怪,也不算什麼本事,如果她能幫我老公照顧兩個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升學;伺候腦出血後遺症、行動不便的公公;忍耐癱瘓在床、乖戾暴躁的婆婆,才算是真本事。」王女士道。
和王女士有著相同經歷的徐女士,有著另一番心酸。
徐女士,39歲,婚齡11年,和丈夫育有兩女,離婚兩個月。
「我和他離婚的導火索是一個19.9元的包。」徐女士介紹。
剛結婚時,徐女士朝九晚五上班,丈夫自主創業,後來懷孕後,徐女士由於身體不好,辭了工作,生產後,又因為育兒觀念和婆婆差異大,徐女士就堅持自己帶娃,做起了家庭主婦。
因為第一胎生的是女兒,丈夫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二胎放開後,徐女士又冒著高齡風險,生了二胎。
而丈夫正是在這個時候出軌的。
「我不想離婚,一則是因為兩個孩子;二則是因為我已經沒有了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但是,我又希望他能真心悔過、絕對改正,這不是天經地義嗎?」徐女士說。
可丈夫就是吃定了她不會離婚,才越發猖狂,非但不認錯,還將自己出軌的原因歸結為徐女士的邋裡邋遢、蠻橫無理、不孝順老人……總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看丈夫這裡沒有突破口,徐女士就去攻擊小三,她找上門去,一邊倫理道德地說教;一邊八輩祖宗地問候,直到小三指了指她手上的包,她才冷靜下來。
「知道你手上的包是誰買的嗎?」小三問道。
那個包是徐女士過生日時,丈夫送給她的禮物,不知道小三的意圖,她沒有吱聲。
小三繼續說道:「你那個包,是我給你買的,拼多多上,19.9元一個,你老公說你除了裝尿不溼、奶瓶,就是買菜用,19.9元的包配你足矣。諾!我桌上那個包,是你老公買給我的,19,000,他說很配我。」
最後,小三竟給她洗腦說:感情和婚姻、孩子、責任都無關,夾在兩個相愛之人中間的人,才是第三者。
直指徐女士是第三者。
當徐女士給丈夫轉述小三的觀點時,丈夫認可了。
當徐女士問丈夫,什麼才是愛時,丈夫回答:愛是認可、是鼓勵、是讚美和感恩。
「婚姻11年,我生養兩個孩子,照顧四個老人,採買柴米油鹽,收拾一地雞毛,從來沒有得到丈夫的認可、鼓勵和感恩。而小三幾句甜言蜜語,抵過了我11年的操勞,我這也算死的明白。」徐女士落淚了。
於是徐女士將包還給了丈夫,順便遞上了離婚協議書。
所以,無論是影視劇的劇情,還是瑣碎的現實生活,都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扎心真相:
原配往往惦記著柴米油鹽、計劃著養老撫幼、操心著安危健康、盤算著長久未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老公和小三的吃喝玩樂提供保障而已;
原配往往操碎了心,苟且地將就著;而小三卻沒心沒肺地,和別人的老公享受著詩意和遠方的愜意。
就想問問,原配的心難道不會滴血?男人的心難道不會疼?小三的心是石頭的?或者根本就沒有心?
影視劇不是杜撰,現實生活就是源頭,願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聽之、戒之吧。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留言、點讚、關注、轉發。
今天討論話題:
現實生活中,你見過三角關係嗎?原配和小三有哪些不同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