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近月 出處|美靈心生活
ID:meilingxinli
為何巨嬰一詞讓人興奮?
我們都知道,最近心理圈出了一本暢銷書叫《巨嬰國》,是武志紅老師的最新力作。只這一個書名,就讓粉絲們大呼過癮,預售籤名版8萬冊被一搶而空,等我反應過來也想買一本時,才發現只能等再版了。
為什麼這本書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呢?我想大家的喜愛和熱捧,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在我們生活中,對巨嬰現象早有所耳聞。
武志紅老師說: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的事實有關,即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還是嬰兒。
中國式兩性關係的哲學——當嬰兒照顧,當神來崇拜。
我在跟人聊天的時候,當講不出某種感覺時,若被別人簡單深刻地說出來,就會有找到知己的興奮感。
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感興趣,是因為它表達了我們想說卻沒有說出口或者找不到更確切的詞來形容的想法。
武志紅老師用他深厚的精神分析底子,用巨嬰來形容國人的心理不成熟狀態,一語命中了社會的痛點,遂激起了大家的熱烈追捧。
01
如何識別親密關係中的巨嬰?
在親密關係中,總會有一些情侶在一起非常難受,離開了又痛不欲生,甚至有部分人被不斷地被打擊、傷害、侮辱和虐待,卻仍然離不開那個讓自己活在地獄般生活裡的人,看起來似乎不可理喻。
這樣的畸形情感模式,常常是由巨嬰+照顧者角色組成。
巨嬰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要別人絕對的意見服從,稍有不滿就言行暴怒,但生活上又需要處處被照顧。
照顧者的角色剛好相反——喜歡壓抑自己的感受,從照顧他人的行為中獲得滿足感,非理性地崇拜所照顧的對象,不管對方如何對待自己,不管自己處境如何,都把對方放在首位,持續無條件地付出。
所以,武志紅老師說,中國式男人是專為中國式女人準備的。
由這樣巨嬰+照顧者組成的親密關係中,嬰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全能感,讓另一半既崇拜又受傷。
對於一個習慣於順從關係、極度追求關係表面和諧的照顧者來說,似乎只要自己做的事情能滿足對方需要,就有無比巨大的能量去付出,做任何犧牲都值得。
關係轉變往往出現在這樣的時刻,當巨嬰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當然也會無視關係的邊界,他們可能肆無忌憚地出軌背叛。
而當關係的照顧者面臨著角色被剝奪的危險時,就會從甘心情願的照顧者角色退出,變成索取者或受害者,也要求對方照顧自己的感受。而這對於巨嬰來說,是一個無比艱難功課。
當巨嬰很難做到反思自己的問題和關照對方的感受時,面對伴侶的埋怨和要求,他們很容易從關係中逃跑,選擇另一段關係,或者轉移生活重心,拒絕跟伴侶產生更多的互動。
這時,處於照顧者角色的伴侶就會面臨強烈的內心衝突,一方面她們希望能繼續從照顧他人中獲得快感,另一方面她們又不能忽視角色被剝奪帶來的危機感。
也就是說,當她們過去用付出換取關係穩定的模式失效之後,她們不知道該繼續付出,還是從關係裡撤離。
這時候的她們,既無法像以前一樣擁有全身心付出的快樂,也做不到勇敢尋找活出自我的出口。她們的行為被內心的搖擺不定的想法所分裂,又無法立刻成長為照顧者之外的其他人角色。
這樣的無力感,是很大一部分女性在親密關係中遭遇的困境。
表面看是因為出軌問題,實際上是更深層次的心理衝突作用。
02
是什麼讓巨嬰肆意橫行?
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帶有男尊女卑色彩的,甚至到目前,有些家庭仍然在秉承男性應該自由瀟灑,女性應該為家庭犧牲的陳舊觀念。在這樣家庭長大的男孩會更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而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女孩更容易成為照顧者的角色。
巨嬰的心理難以發展成熟主要來源於父母養育過程中的兩種現象:溺愛和冷漠。
這會相應呈現出過度滿足或過度缺失的狀態——
每一個孩子都是從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中,去學會如何對待他人的。
當父母的邊界不清,越界或者不作為,孩子也就找不到與人相處恰當的邊界。
巨嬰很難考慮和尊重他人的邊界,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而照顧者角色,無法考慮自己的感受,無法衡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經常過度犧牲自己,把自己逼到痛不欲生的絕境,讓自己一個人去承擔。
在張艾嘉編劇的一部電影《華麗上班族》中,湯唯扮演的財務總監,為了一份不清不楚的愛,私自把自己無權支配的2000萬轉給陳奕迅做股票,把自己前途也透支了進去。
實際上,她知道這個男人不可靠,也並非真正像說的一樣愛她,但她還是忍不住看著他難受而不去幫助他。
從中可以看出照顧者的自我意識和感受是相當薄弱的,並不會因為別人對自己不好,就遠離這樣的對待。而是,只要看到對方有需求未被滿足,就特別渴望自己成為那個可以幫到他的人,不管這樣做有什麼樣的後果,可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婚姻是一個人的二次成長機會,當巨嬰和照顧者角色因相互吸引而結合時,實際上因彼此的滿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讓婚姻呈現出相當高的滿意度。
這是後面婚姻出現問題時,很多人無法不願離開的原因,也是這個組合雙方都不能從婚姻中進一步成長自我的原因。
直到問題凸顯,二次成長的機會才真正出現,因為在衝突和爭執中傷痕累累,一部分人才突然醒悟,意識到自己心理成長的需求。
03
巨嬰的成長和心理邊界的建立
有很多女性問我,覺得他們的先生像個嬰兒,希望知道要如何改變對方,才能挽回關係。
實際上,任何親密關係問題的呈現,所凸顯的不是一個人的過錯,而是關係模式上的問題。
巨嬰在關係裡存活,是因為有照顧者角色的參與。
武志紅老師有一句經典的話叫:崇拜+照顧+豬腦子,是搞定巨嬰的絕招。
這三點是成功吸引巨嬰的途徑,也是關係維持穩定的根基。
巨嬰和照顧者角色的成長都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根本性改變,而當關係中某一個人已有變化,比如巨嬰開始完善自己,或者照顧者開始覺察自己的需要時,關係就無法以過去的相安無事的模式繼續。
所以,當關係中的新需求已經出現,就不能單純以改變對方或者挽回關係來做定論。
而是需要看到在關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對等需求,和考慮對方是否有意願支持關係向新的模式發展,以及給出關係調整耐心和時間。如此,才能真正打破舊有模式,建立起更成熟的親密關係模式。
關係中的任何人都有權利保持不變,呆在自己更習慣的區域,也有機會追求自我成長的完整。
只是,已經成長的自我,將無法適應過去的模式。
如果我們不是強行要求自己退回到從前,關係中的新的機會和選擇就會出現。
這是一個人心理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恰當好處的挫折,雖然稍晚一些,卻有無比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THE END
作者:羅近月
高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善用獨特的視角,剖析兩性關係的真諦
助力女性內在提升和自我修煉
原標題|如何面對親密關係中的巨嬰愛人?
出處|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圖片來源|Harriet Lee-Merrion
盧老師 | 伯圖 | 張德芬 | 學習 | 人際
斷舍離 | 成長 | 情緒 | 諮詢 | 催眠
乾貨 | 漫畫 | 財富 | 潛意識 | 測試 | 拼盤
「 回復以上關鍵字 獲取更多精彩推送 」
☟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