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星球》「造假門」看BBC自然史紀錄片「明規則」

2020-11-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人類星球》「造假門」看BBC自然史紀錄片「明規則」

2020年03月26日 16:11 來源:《藝術評論》(京)2018年第7期 作者:喻溟

字號

關鍵詞:BBC自然史部;藍籌紀錄片;人類星球;藍色星球;地球脈動;編輯原則;迪士尼自然

內容摘要:2018年,BBC接連曝出《人類星球》違反編輯原則段落,觀眾一片唏噓,稱BBC造假、走下神壇。

關鍵詞:BBC自然史部;藍籌紀錄片;人類星球;藍色星球;地球脈動;編輯原則;迪士尼自然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喻溟,電影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博士後,英國亞伯大學國際政治系博士後。

    關鍵詞:BBC自然史部;藍籌紀錄片;人類星球;藍色星球;地球脈動;編輯原則;迪士尼自然

    內容提要:2018年,BBC接連曝出《人類星球》違反編輯原則段落,觀眾一片唏噓,稱BBC造假、走下神壇。然而,BBC對於涉假段落的定性並非無章可循的「潛規則」,而早有「編輯原則」明文規定。那麼BBC自然史節目「編輯原則」都有哪些?什麼是造假,什麼不是造假?哪些操作在自然史製作中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哪些是打了擦邊球,並不違規但也不夠誠實?BBC自然史紀錄片又如何發展成今天的美學形態,為何會有造假雷區?本文將結合影片梳理藍籌紀錄片發展脈絡、傳播生態,國際合制的經濟結構裹挾的問題,嘗試填補自然史紀錄片的評價黑洞。

    標題注釋:本文是北京師範大學學科交叉建設項目「跨文化語境下中國紀錄片品牌建構與國際傳播」研究成果。

 

  最近,網絡平臺被一則消息刷屏了。BBC自己接連爆出兩起《人類星球》系列違反編輯原則的段落,並最終將節目從所有的發行渠道撤下來。這是兩個什麼樣的段落呢?一是在《叢林》一集裡,講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科羅威人,住在森林裡100英尺高的樹屋上。但近期,BBC發表聲明坦承,這一段的內容不準確,違反了編輯原則。科羅威人確實住在較高的地方,但並沒有影片中那麼高。另一違規段落是在《海洋》一集中,拉馬萊朗鯨魚獵人正在用傳統的方式捕鯨。一名捕鯨者班傑明的哥哥沒有叉中鯨魚,此時解說詞說:「班傑明的時刻來了」。只見班傑明縱身一躍,將捕鯨叉猛的一紮。配合著水下一片混沌,解說詞說:「他命中了」。然而經過調查,BBC宣布這一段落對「他的角色描述並不準確,班傑明那—下並未叉中。」①

  這其實不是《人類星球》自2001年播出以來第一次爆出問題。早在2016年BBC就處理了一起編輯違規。在第二集《沙漠》中有一處引人入勝的段落,是一位部落男子射擊一隻在營地附近的狼,失手未射中。然而,這隻狼實際上是另一部落成員半馴化的狼狗「客串」。BBC稱這一段落誤導了的觀眾,嚴重違反編輯原則,已經從節目中拿掉。自那之後,自然史部就開始全面調查《人類星球》系列,以確保沒有其他潛在違反編輯原則的段落②。

  對於一系列「造假」醜聞,網上意見基本兩邊倒。一邊是BBC走下神壇,欺騙感情;一邊是BBC依然是自然史老大哥,冒著生命危險拍攝難能可貴,不應過於指責。此外,還有文章稱這是自然紀錄片拍攝常規,似乎這裡面有約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BBC自然史紀錄片發展到令天,不能說沒有爭議,至少《藍色星球》就有在魚缸拍攝部分深海魚類的批評;《冰凍星球》在人工雪洞拍攝熊寶寶誕生也引發過熱議;就連2016年剛播出的《地球脈動2》中,群蛇圍捕海鬣蜥段落也傳出是由不同幼蜥鏡頭合成,但BBC並沒有承認「造假」。那麼,什麼是造假,什麼不是造假?哪些操作在自然史節目製作中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哪些是耍了花招打了擦邊球,並不違規但也不夠誠實?BBC對於涉假段落的定性並非無章可循、依靠某種神秘的「潛規則」,而是有著「編輯原則」,因此本文要談的是自然史紀錄片製作中的「明規則」。

  一、為何《人類星球》引爆問題?

  面對上述一些有爭議的段落,BBC並不承認造假,而是打著編輯原則的擦邊球。為什麼恰好是《人類星球》引爆了問題?因為拍攝的是「人類」,人是可以說話的。而你擺拍了一條魚,魚是說不了話的。這似乎是一個笑話,但問題的確與此相關。樹屋段落的曝光是BBC在製作新紀錄片《我的部落一年》時。主持人米拉德造訪科羅威部落時,有當地居民說,當初拍攝的樹屋「不是他們的家」,而是為了幫助電視節目製作才搭建的③。BBC編輯原則中有一條涉及擺拍或者重演(staging and re-staging of events):除非明確對觀眾提示,或者用重構,紀實節目一般不接受擺拍或重演④。那麼擺拍或重演跟重構有什麼區別?BBC編輯原則稱「重構是故事講述的合理機制,通常用於人物或動物參與的事件,而攝影機不在場的情況。事件基於被確證的人物證詞而被再現」⑤。因此判斷標準是基於事實對歷史的再現,還是組織拍攝假裝正好被攝影機捕捉?樹屋段落顯然是後者,況且更加不是根據被確證事件的重演。有人可能會提到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是的,當時因紐特人的傳統生活早已受商業衝擊,不再自給自足,但弗拉哈迪抱著浪漫主義思想,請他們出演父輩的生活,塑造了「高貴的野蠻人』。除了獵海豹、冰屋的段落採用擺拍,鮮為人知的是弗拉哈迪還用遴選演員的方式來安排片中人的角色與行為。納努克的家人也都是找人來扮演的⑥。

  的確,某種意義上從電影誕生之初,紀實與虛構彼此的分野就並非涇渭分明,在很多方面都預示了紀實與虛構的當代對話。但目前BBC自然史編輯原則是自然史專業要求、影片敘事需要、公共體制規約、國內公眾利益與國際商業價值之間力量平衡的一個結果。我們需要在一個框架下來探討問題,BBC既然有明文規定,旗下作品自然受編輯原則規約。

  捕鯨人段落看起來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一向對真實性要求嚴格的BBC為何在此馬失前蹄?自然史紀錄片常有這樣的操作:要展現某種青蛙靠吃蜻蜓為生。但第一次拍到的青蛙跳起來失手了,編輯上可用它的起跳鏡頭接同一隻青蛙下一次吃到蜻蜓的鏡頭,解說詞說「它命中了」,以此描述一個基於科學研究的常態生物學事件。你甚至可以用兩隻同類青蛙結合在一起來壓縮講述此動物生命周期內必然發生之事,只要不是用此合成體來特指確定的某隻動物(named animal),這在BBC編輯原則中是可接受的⑦。

  回到捕鯨人這個段落,是否可以搬用以上慣例,為了描述這一類人的日常行為(他們確實是用這種傳統方法捕鯨的),而把不同的動作合成在有名有姓的「班傑明」這一個體身上。這件事情值得BBC好好反思,是否可以把描述普遍的生態學行為的做法,放在人類身上。這個人(班傑明)在那一次(拍攝當時)沒有叉中——這是事實,這跟一隻青蛙是不一樣的,況且如果節目給一隻青蛙取名班傑明,而用喬治的事實張冠李戴,也是違反編輯原則的。

  而關於《沙漠》一集中狼的段落,導演承認拍攝的時候很難找到野生狼,因此請當地人誘導一隻半馴化的狼跑出畫面,完成「失手未打中」的敘事⑧。這一段落明顯涉及擺拍與圈養動物⑨的原則,且圈養動物鏡頭是用於完成對影片的敘事很重要的行為。

  《人類星球》引發的問題,使媒體歷數BBC自然史節目製作中的「黑歷史」,而觀眾也開始意識到自然史紀錄片也是有如此多的人為介入,眼睛看到的也許並非自然發生。那麼BBC自然史紀錄片是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樣態?其經濟結構、敘事策略與美學形態本身裹挾著的問題是怎麼造成的?

作者簡介

姓名:喻溟 工作單位: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英國亞伯大學國際政治系

職稱:博士後、博士後

相關焦點

  • 《人類星球》下架! BBC承認:9.8分的紀錄片造假
    新華社4月27日消息,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宣布,其出品的紀錄片《人類星球》第一集一個重要鏡頭「失實」,決定下架這部一度廣受好評的紀錄片。這是《人類星球》不到一個月再次曝出造假醜聞。《人類星球》出品於2011年,豆瓣評分高達9.8。
  • BBC《人類星球》造假被自家拆穿 為擺拍搭建樹屋
    說起BBC紀錄片,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一直有著「BBC出品必屬精品」的美譽。但是近年來,BBC紀錄片不斷出現造假現象,而現在BBC更是親口承認,著名紀錄片《人類星球》造假屬實。《人類星球》中關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科羅威人的一集出現了違反編輯準則的情況。」
  • BBC 史詩級紀錄片造假?挖出來的黑歷史更驚人!
    多少人是在 BBC 的帶領下認識了更多的世界啊原來是 BBC 在 2011 年出品的《人類星球》中,偽造了西巴布亞居民在 35 米高的樹屋上居住的場景。事實是,當地居民居住在平地,樹屋是當年居民配合拍攝紀錄片而收費搭建的,居民還去樹屋 " 表演 " 了一段生活場景。
  • BBC承認紀錄片造假,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BBC紀錄片造假?!這兩天英國《獨立報》《每日電訊》《太陽報》紛紛用大標題發文,矛頭直指地球上最頂級的紀錄片製作者:BBC自然歷史部。標題全都突出一句:BBC承認紀錄片造假時間拉回到2011年,BBC剛出了部8集紀錄片《人類星球》。每一集分別展現了人類如何在冰封極地,熾熱赤道,溼潤島嶼,灼燒沙漠等嚴酷自然條件下,找到適應環境的生存方式,並繁衍至今。這部歌頌人類勇氣智慧的作品,也成了影史最高分紀錄片之一。
  • BBC史詩級紀錄片造假,官方認錯!網友:還我感動和震撼
    而造假的紀錄片,正是以9.8分的高分盤踞第三名的《人類星球》。可以說從2011年開播以來,這部探討極地、山區、海洋、叢林、草原、河流、沙漠和城市的人類活動8集紀錄片,感染了很多人。《每日電訊報》:BBC《人類星球》因設計擺拍的樹屋陷造假風波
  • BBC紀錄片造假內幕曝光:你竟然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如果幾天之前,說到紀錄片擺拍、作假欺騙觀眾,而且這事還是BBC幹得,一定會被以為是在開玩笑。畢竟,BBC的紀錄片一直被認為是紀錄片中的實力派老戲骨般的存在。而且,一直被認為是製作精良,格外嚴謹。但其實,BBC一系列高分紀錄片,不少都有造假、擺拍的存在。BBC的紀錄片帶給我們無數震撼的瞬間,也獲得了一致的認可。
  • BBC人設崩?紀錄片造假引譁然,網友:還我感動和震撼
    《地球脈動》(Planet Earth)《藍色星球》(The Blue Planet)然而近日,一則BBC紀錄片造假的新聞刷屏,讓網友們大呼幻滅……多家外媒曝出BBC在2011年的紀錄片《人類星球》(Human Planet)中,關於樹屋部落的片段是假的,而BBC也已經承認造假。
  • BBC頂級紀錄片《人類宇宙》
    ·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276p50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4-10-07集數: 5單集片長: 60分鐘豆瓣評分:9.2
  • 紀錄片——《人類星球》
    這就是《人類星球》告訴我們的豆瓣得分9.8投資幾百億英鎊製作的影片《人類星球》 (Human Planet )共8集,分別探討了極地、山區、海洋、叢林、草原、河流、沙漠和城市的人類活動。世界一流的自然與人類專家以及攝影師,前往世界80個地方,從空中、陸地和水下抓拍了    從未在電視屏幕上出現過的罕見精彩的人類活動。
  • BBC又出逆天神作!竟然各種「造假」,說好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呢?
    藍色星球 The Blue Planet II▼喪心病狂的製作組不惜「造假」,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所謂造假,就是把攝像頭偽裝成不容易被動物們識別的「間諜」,潛伏進動物們的生活圈。在2010年,間諜還只能偽裝成大冰塊,並且迅速被北極熊識破了▼
  • BBC紀錄片丨《人類宇宙》1~3集
    ·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276p50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4-10-07集數: 5單集片長: 60分鐘
  •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紀錄片,還得看BBC的
    論紀錄片它早已憑藉《藍色星球》、《地球脈動》等頂級紀錄片盛名在外,無論是攝影、配樂、敘事方式都是第一檔的存在。這部《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品質仍極佳,難能可貴的是BBC紀錄片御用配音,已經九十多歲的大衛·愛登堡爵士依然貢獻了他的聲音。
  • BBC紀錄片《人類星球》(1—3)
    從冰封萬裡的北極,到雲霧氤氳的雨林,從浩瀚大海上的小島,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人類在最嚴酷的條件下也找到了適應環境生存下去的非凡途徑。
  • BBC頂級紀錄片丨《人類宇宙》1~3集
    導演: Stephen Cooter主演: 布萊恩·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
  • 【經典重溫】BBC神級紀錄片: 《人類星球 Human Planet》
    ◎譯名:BBC: 人類星球◎片名:BBC: Human Planet◎年代:
  • 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人類需要對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有人問大衛·愛登堡:為何如此高齡還未放棄製作紀錄片?他表示道:「人類有能力拯救世界,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把它弄得一團糟。各國現在正走到一起,認識到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依賴於它。
  • 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帶你看動物
    BBC最新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於10月28號開播,至今零差評,豆瓣評分9.9。
  • 不得不看的BBC紀錄片 《冰凍星球》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這是三家山影視的第141部每日一片《冰凍星球》這部紀錄片是BBC
  • 《Our Planet》我們的星球
    好不容易下載到了去年上映的bbc新紀錄片《我們的星球》。 不幸的是,在這個檔口,我的眼疾角膜炎再次發作,眼睛(尤其右眼)每天都疼得厲害。管不了那麼多了,再疼也是個看。於是,兩天時間,終於將它觀賞完畢。也過足了眼癮。 《Our Planet》,又一部bbc力作。豆瓣評分高達9.8分。
  • BBC紀錄片丨《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人類需要對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有人問大衛·愛登堡:為何如此高齡還未放棄製作紀錄片?他表示道:「人類有能力拯救世界,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把它弄得一團糟。各國現在正走到一起,認識到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依賴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