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母親下藥囚禁長大,爆款驚悚片?現實更變態

2020-12-09 毒舌電影

世上最折磨人的虐待是啥?

你可能想說什麼囚禁、毆打、酷刑……一堆刑法用詞。

但Sir今天要說一個醫學名詞。

代理性孟喬森氏症候群。

通常是成人杜撰或製造孩子的病症,使兒童受到不必要的治療,導致心理、生理上的不必要傷害。

繞口沒關係,你只用記住這幾個詞就行——成人,孩子,傷害。

這種最折磨人的虐待。

恰恰從世上最親近的關係中誕生。

施暴者和受虐者,往往是母親和子女。

這是一種最複雜、最難處理也最難定罪的虐待形式。

碰上了,就一個解決方法。


《逃跑》

RUN


最先吸引Sir的,是導演。

阿尼什·查甘蒂

別說不認識,他的上一部作品你絕對眼熟,《網絡謎蹤》。

當年的小成本,大爆款。

據說導演本來只是用電腦桌面做了個實驗短片,沒想到就被拍成了電影。

處女作一炮而紅,本人也被公認為是實力派的新興鬼才導演。

第二吸引Sir的,是演員。

兩個月前,同樣的一張臉,同樣佔據海報的絕對C位。

護士帽,大紅唇,一雙眼睛直勾勾盯著你。

成功晉升為年度魔女代言人,拉契特。


這次,還是她,「香蕉姐」莎拉·保羅森

鬼才導演搭檔恐怖片女王。

果然,一上線就獲爛番茄新鮮度91%,爆米花指數也不低,78%。


本是帶著爆款的心態點開的電影。

但看著看著,Sir疑惑了。

怎麼這麼眼熟?


聊故事之前,先「誇誇」港版譯名。

一如既往地放飛自我。

不僅做到跟原名《Run》的翻譯差了十萬八千裡,甚至還能用最少的字,製造最大的好奇。


△ 港版譯名《疑·媽》

翻譯這麼生猛,這部片原定於母親節上映,也算「扣題」了。

那咱就順著標題,先說說「媽」的故事。

或者說,一個媽差點當不成媽的故事。

電影開頭,手術室,醫生們正在搶救。

手術臺上,一個小小的身體。


剛剛晉升為母親的戴安(莎拉·保羅森 飾),還沒享受幾秒當媽的喜悅,就可能要迎來噩耗。


鏡頭一轉。

一個紙巾盒遞過來,一雙手在桌上揉搓,一個女人正在哭。

哭啥?

什麼「我知道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家長經歷這些,我行,我可以,我堅強……」



嗯?這是什麼母親互助會?

紙巾盒在媽媽們中一個傳一個,終於遞到戴安手上。

可戴安不哭。

她耍著手機,表情輕鬆,與現場悲情的氛圍格格不入。

被cue到發言,她很勉為其難地一臉懵逼,我......我該有什麼感想呢?


噢,不是什麼互助會,只是一個家庭教育協會的每月會面 。

家長們湊一塊兒,聊著孩子終於要上大學,離開自己了。

剛才哭天抹淚的媽媽們,只是因為難捨。

至於女主戴安……她似乎沒有不舍。

反而欣慰地表示,很開心女兒即將擁有精彩的人生,還用了最近讓Sir很上頭的蔡依林式表達。


△ I feel goddamn great

看來噩耗沒來。

小時候那個保溫箱裡的孩子沒死,活到了現在,眼看要上大學了。

她17歲,叫克洛伊(基拉·艾倫 飾)。

她每天只做三件事,吃藥,學習,等信。

先天的病痛沒讓她死,但也沒讓她好過。

雙腿殘疾,背上都是紅瘡。

吃藥,嘔吐,打針成為日常。


身體各種不好,幸好腦瓜子聰明。

在家自學,喜歡研究機械,還憧憬著自考大學。


每天等的信,自然就是大學錄取通知書。


母親戴安,每天也忙。

還是非常有愛的那種忙——給女兒備課,督促她吃藥打針,做復健。



為了讓女兒吃上健康的食物,她親自在院子裡澆水翻土種菜。

不僅要照顧女兒起居,還得賺錢養家。

看起來是「母慈女孝」,十分溫情勵志。

媽媽溫柔能幹是真,女兒聰慧志堅是真。

但,海報裡女兒的驚駭也是真

接下來,「疑」該出現了。

一天,女兒偷拿媽媽購物袋裡的巧克力吃,卻看到了藥。

藥是每天都在吃的藥,奇怪的是藥瓶上寫的,不是自己的名字。

而是媽媽的名字。


她問媽,媽說……是你看錯了。

於是女兒第二次去看,嗯,果然是自己的名字 。


等等!

一撕……


還是她媽的名字!

這麼一撕,生活的假象被撕開了,瘮人的真相暴露了出來。

藥名「地高辛」,一種綠色的小膠囊。

為了搞清楚藥是幹啥的,女兒又是悄悄上網,又是悄悄打電話。

注意這個畫面,毛。

在女兒偷偷上網時,遠處的媽媽,正在黑暗中窺視。


沒看見?那你再往畫面中間看看(那是媽媽夜裡發亮的腦門)。

瘮人不……

你也一定看到了上圖中的白屏幕,沒錯了,斷網。

女兒不信邪,又打電話諮詢。

她隨便撥個陌生人號碼,請那人幫自己查——您好,請問地高辛是啥?

人家說,一種治療心臟病的藥。


哦……

您再等等!請問,地高辛是綠色小藥丸不?

人家答,不是哦,地高辛可是紅色的。


那這個綠色的藥到底是啥玩意???

她藉口要和媽媽外出看電影,抽空尿遁,跑去藥店詢問。

終於,最大的打擊來了。

藥師說,雖然上面寫的是你媽名字,但這藥不是開給你媽的。

是開給你家狗狗的。

因為啊,這是獸藥!


女兒有點慌了……表情如下。

WTF???


她壯著膽子接著問……那,人吃了會咋樣??

其實,假的地高辛,只是她媽餵她的其中一種藥。

每天她都要被餵好幾種,這幾種藥的藥效加一塊,呵呵。

半身癱瘓、哮喘、渾身紅疹……

總之。

當女兒遇到這種媽,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逃跑(escape)。



故事不複雜,但驚悚效果足夠。

導演阿尼什·查甘蒂的這部驚悚片試水作,稱得上簡潔乾淨,也有個人風格在。

一是畫面

能清楚顯示出鏡頭語言的把控度。如果仔細看,還能在片中找到點《網絡謎蹤》的影子。

比如,依然用桌面電影的形式來展現電腦內容。


《網絡謎蹤》中,看起來有限的電腦屏幕空間,被導演放置了很多重點和伏筆,讓眾多列文虎克影迷感到滿足。

延續到這一部,畫面依然追求細節乾淨,有重點,有節奏。



這一特點帶來了電影最有意思的一處反轉。

女兒打電話問藥丸細節時,從藥名到藥效,最後到顏色。

鏡頭原本是膠囊的特寫,可下一秒,就轉到了綠枝上飽滿的西紅柿(她媽媽種的)。

暗示紅色。



二是節奏

前期劇情,一個又一個的小扣環讓電影節奏得以巧妙搭建。

幾乎所有的同類型片都圍繞著「搭建困境——逃脫」這一設計思路。

比如《隱形人》,女主角的困境是隨時都可能出現在身邊的隱形人;

《寂靜之地》,人類的困境是怪物會隨著聲音頃刻而至。



在《逃跑》中,導演的發揮則藉助於兩點:

人物,封閉場景。

一個身體不便的人,一個小閣樓。

困境的搭建幾乎毫不費力,只需要一個關鍵的理由。

變態媽媽就是那個理由,在電影的前半部分鋪墊。

後半部分,劇情落在題眼上,女兒的「Run」。

她身體殘疾,腦袋機靈,所以她怎麼跑,成為了後面的看點。

Sir不劇透,就說一個細節,你當成操作題來解一下(考驗你逃生智力的時候到了)。

女兒醒來後,發現房門從外面被抵住,媽媽把全屋的通訊都切斷了。


她想爬出窗,從屋頂上爬到屋子另一面,翻進另一間窗戶緊閉的房間。

所用道具就三個:

電線,電焊筆,一口水

她該怎麼做?

(能猜到那口水作用的,評論區等你們)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彩蛋。

影片最後的亞裔護士,正是《網絡謎蹤》中男主角早逝的妻子。



△ 上《逃跑》,下《網絡謎蹤》

導演阿尼什·查甘蒂說,在《網絡謎蹤》中,反映的是現代人面對新科技時,造成的隔閡與分歧。

桌面電影的應用目標,是以不枯燥、不重複的方式呈現信息。

但新片中,導演有意背道而馳。

沒有新科技,沒有網際網路,甚至沒有信息。

女兒在上網查信息時,網絡斷線。


打電話詢問電話查詢服務時,對面語速緩慢,通話延遲,大概就是遇到《瘋狂動物城》裡樹懶先生的崩潰感。


被關在家裡時,鏡頭特地掃過被剪斷的電話線。


如果說,上一部電影體現了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那這一次,導演則有意建立一處反信息的「絕境」。

說起來很酷,導演有意和自己較勁。

那,毛病呢?


前面Sir說「眼熟」,是給面子。

其實後面劇情有點垮,女兒找出藥丸真相後,劇情的推動就停止了,後面開始落入俗套的大逃殺。



雖然結尾有個小反轉,但在長期放任觀眾疲勞後,這一點小反轉帶不來更多的驚豔。

這也是為什麼《逃跑》的爛番茄指數這麼新鮮,豆瓣卻還只是及格分。

別說爆款,離好片都有距離。


而同樣的題材。

對,Sir說的就是這個代理性孟喬森氏症候群。

去年一部美劇卻取得了佳績。


《惡行》,同樣根據母親虐待女兒的真實案例改編。

一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患有多種重疾(白血病、失智、哮喘、殘疾等)的女兒,被社會公認為是任勞任怨、善良溫柔的完美母親。

這對母女,一直接受來自全社會慷慨的補助和捐贈。


後來?

母親居然被殘忍殺害了。

而人們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了更為殘忍的真相。

女兒實際是一個健康人,母親長期編造了她的身世,人為製造了她的疾病


和《逃跑》相比,《惡行》顯然更陰暗,更挑戰倫常。

但它的好評,並不來自什麼獵奇心理。

而是它的陰暗,真的有跡可循。

在《惡行》中,母親對女兒的操控所帶來的影響十分現實。

一方面,人為的病症,為母親製造了源源不斷的利益

別小看她的利。

全社會都給她捐助,各種捐錢、捐房子。


另一方面是。母親「強行」和女兒相依為命,也實現了她身為母親的個人「成就」和「價值」。

周圍的人,從不吝嗇給她最好的誇讚,以及信任。

得知母親死後,鄰居們的第一反應都是:

「蒂蒂(母親)是我見過的最善良、最慷慨的人

什麼樣的禽獸會對她做出那樣的事」




同時,女兒並不是完全被動。

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女兒慢慢發覺了母親的罪惡與謊言,比如自己其實能走路,自己對糖其實不過敏……

她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逃跑、反抗,甚至沒有怪罪母親。

她只會在夜裡瘋狂吃冰淇淋,偷偷站起來欣賞美麗的裙子。


原因很簡單,她不能分辨這是來自母親的惡意還是善意。

這種虐待行為,最可怕的地方有兩點:

一,它將生理傷害與血肉親情糅雜在一起。

對於長期被操控的(幼年)受害者來說,他們難以辨別其中的危害,從有意識起,就被置入了一個扭曲的認知體系;

二,當親情被包裝、被換取名利,母親就成了魔鬼本人——這是最驚悚之處,因為她自我褻瀆了人類最純潔的天職。

惡行,就這樣披上了一層「母愛」的皮。

依賴於真實事件,又藉助劇的形式,《惡行》有空間慢慢編織一張巨大的網,將加害者、受害者,以及環境種種因素都羅列其中。

相比之下,《逃跑》顯得淺了,它只有其一,沒有其二。導致病態的母愛既是因,也是果,無法挖掘出更深層的原因,而那可能才是讓人細思恐極的根源。

劇情上也有天真之處,比如一顆藥丸的出現,就足以讓女兒顛覆整個親情系統。

導演可惜了,他本來很擅長拍這種「小片」。

之前《網絡迷蹤》,是從一件尋人小事挖起,用無限的信息和細節擴充它,終於挖出了大洞;

而《逃跑》卻不能以小見大,只是一味營造氛圍,卻丟失了人物和故事的無限可能——對驚悚片來說,氛圍和技巧只能加強恐懼,卻不能代替恐懼。

而什麼是真正的毛骨悚然?

是在距離你最近的地方,發生了最難以想像的事,或建立了最扭曲的人物關係。

不是《逃跑》中的女兒發現藥丸的真相後,馬上視母為敵,母女關係自此脫鉤;

而是像《惡行》開頭。

當母親被殺,女兒居然不顧嫌疑,忍不住發了一條最開心的動態:

「那婊子終於死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超有錢婆婆

相關焦點

  • 被母親下藥囚禁長大,爆款驚悚片?現實尺度更毛骨悚然
    你可能想說什麼囚禁、毆打、酷刑……一堆刑法用詞。但Sir今天要說一個醫學名詞。代理性孟喬森氏症候群。通常是成人杜撰或製造孩子的病症,使兒童受到不必要的治療,導致心理、生理上的不必要傷害。變態媽媽就是那個理由,在電影的前半部分鋪墊。後半部分,劇情落在題眼上,女兒的「Run」。她身體殘疾,腦袋機靈,所以她怎麼跑,成為了後面的看點。Sir不劇透,就說一個細節,你當成操作題來解一下(考驗你逃生智力的時候到了)。
  • 虐殺少女,密室囚禁,變態巨人,這部片子恐怖元素一點也不少!
    本文轉自「屍人」Hello,AV8D,今天屍哥繼續給大家侃電影,是一個恐怖驚悚片。名字叫《噩夢娃娃屋》,是一部今年的新片。噩夢娃娃屋其實,都不是,當年母親根本就沒有絕地反殺,相反,母親最終慘死在變態狂的手下。而這所謂看似美好的一切,從母親絕地反殺到自己功成名就,都只不過是妹妹的逃避現實的幻想而已,是一場夢。
  • 18歲以上觀看 | 囚禁少女,變態巨人,想像力炸天
    很多人把國產恐怖片質量低下歸結為國產恐怖片不能有鬼,但這部片子告訴你,那種發自內心,心靈上的恐懼,走不出來,會讓人更恐懼。而她們的母親十分支持她的想法,對於她的作品也總是讚不絕口,一路上歡聲笑語,其熱融融。
  • 超時空連線變態殺人狂,本月最嚇人驚悚片!
    就在上周末,韓國電影又出爆款。這部於11月27日在網絡上線的驚悚片,在豆瓣一開分就是8.0,目前穩定在了7.6,被網友們一致評為今年韓國最佳驚悚片。它便是:《電話》導演: 李聰賢編劇: 樸智恩 / 李聰賢主演: 樸信惠 / 全鍾瑞 / 金成鈴 / 李艾看大家的介紹,陰謀、兇殺、血腥、巫術、暴力,本片幾乎集齊了驚悚片的所有元素,可以說是要啥有啥。
  • 八仙滅門慘案:殘忍的驚悚片,比「變態」殺手更恐怖的是人性
    電影的主演黃秋生,又憑藉「變態」殺手的角色獲得了金像獎影帝,也使得影片比之一般粗製濫造的驚悚片(此次憑藉《野獸刑警》「爛鬼東」一角)由此可見,從「變態」殺手到「野獸」警察,黃秋生在犯罪片、驚悚片等類型電影中塑造的「極端的」、「富有毀滅性」的角色,體現了表演功力。
  • 年底爆款驚悚片《電話》,這位韓式惡女絕對把你嚇到裂開
    對面傳來了陌生女子慌張的聲音,她控訴自己的母親囚禁了自己,然而還不等書妍說完話便匆忙掛斷了。就像2018年的爆款韓恐《昆池巖》讓不少《墓地邂逅》的愛好者心裡不平衡一樣,《手機》無論是創意還是故事主線脈絡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11年的英國驚悚片
  • 虐殺片《噩夢娃娃屋》:蘿莉被變態囚禁打扮成玩偶
    十幾年後,妹妹長大了,她小時候就喜歡寫恐怖故事,長大之後成為了一個暢銷恐怖小說的作者。妹妹婚姻幸福家庭美滿事業成功,這一天她把自己在老房子裡的童年經歷寫成了恐怖故事,一經發出迅速暢銷。  妹妹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躺在房間裡,鏡子上寫著「救我」,一瞬間她才明白,所謂的媽媽擊敗變態,自己功成名就生活幸福美滿不過是自己的幻覺,而事實上,她們的母親被殘殺,而她們兩姐妹其實一直被囚禁在這個屋子裡。
  • 八仙滅門慘案:殘忍的驚悚片,比「變態」殺手更恐怖的是人性之惡
    」殺手的角色獲得了金像獎影帝,也使得影片比之一般粗製濫造的驚悚片、犯罪片更具口碑。(此次憑藉《野獸刑警》「爛鬼東」一角)由此可見,從「變態」殺手到「野獸」警察,黃秋生在犯罪片、驚悚片等類型電影中塑造的電影對「變態」殺手黃志恆性格的塑造方式,更趨向於一種「去生活化」、略顯誇張的方式,使其性格更極端化——嗜賭如命
  • 人間蒸發10年後自白:遭囚禁、性侵和下藥
    已經10年沒發片的她,近來在IG透露,在消失演藝圈的這段日子其實遭到綁架囚禁,更被強暴和下藥。▲黛菲消失10年,自爆曾遭囚禁、強暴、下藥。(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曾經是當紅暢銷歌手,黛菲卻從2010年就沒再發過片,仿佛在演藝圈人間蒸發。
  • 豆瓣評分7.0,2018最佳的夢境與現實穿插驚悚影片《噩夢娃娃屋》
    什麼叫驚悚片,驚悚片是一種憑藉恐怖與懸疑的成功融合而衍生的電影,通過感官的刺激來達到讓觀眾感受到驚嚇之餘又能後引人深思的一部題材,驚悚片的題材通常伴有神秘,怪誕,犯罪等主題,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部電影可以說是2018年的驚悚題材之最了吧。
  • 震驚丨中國女子印尼機場遭警衛下藥迷奸並囚禁兩天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蘇卡諾哈達國際機場2名警衛涉嫌向一名26歲中國女子下藥,把她迷暈後強姦。涉案警衛已被停職,他們所屬的管理公司為事件道歉,並承諾配合當局調查。中國女子印尼機場遭警衛下藥迷奸並囚禁兩天據聯合早報網援引香港媒體報導,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蘇卡諾哈達國際機場近日爆出迷奸事件,2名警衛涉嫌向一名26歲中國女子下藥,把她迷暈後強姦。涉案警衛已被停職,他們所屬的管理公司為事件道歉,並承諾配合當局調查。
  • 《殉難者》導演又出新作,肉體折磨與密室囚禁,挑戰恐怖極限
    導演巴斯卡·勞吉哈的經典前作《殉難者》被「滾石」雜誌選為「本世紀迄今最贊的恐怖驚悚片」之一影片中血腥暴力和無盡的虐待,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十年後,他帶著新作歸來依舊延續了血腥虐待的風格密室虐殺,囚禁少女,讓人分不清真實與虛幻▼《噩夢娃娃屋》Ghostland豆瓣評分6.9分
  • 她被變態囚禁了7年,被強姦,還生了小孩
    但是,真相永遠要浮出水面,小朋友總有一天要長大,不可能一直安於現狀活在理想的童話裡。四歲恐怕是回不去了,現實,就是要面對現實。而等著他的,除了五年所建三觀的崩塌,還有更大的挑戰——幫母親逃出去。初步的計劃是裝病騙過變態男,不過失敗了。
  • 鬼父囚禁女兒,這個18禁B級驚悚片太驚豔
    想要找到一部看時爽,看完不痿掉的新片,很難; 而想要找到一部看時爽,看完不痿掉的懸疑驚悚片,更難。 男主角戴恩·德哈恩,簡直不能更完美,不得不說,我們的小李子已經有繼承者了。 搭配影片精緻考究的畫面,別有一番變態美感。 但不同於一般影片中這些令人肝顫的生物的單純目的,《救命解藥》中的鰻魚,不是純粹為了噁心觀眾。 鰻魚,在該片是承載了故事的主線。 開始男主一系列的幻覺都與鰻魚相關,而後回歸現實,幻覺中的驚悚果然都源自真實。
  • 《柏林綜合症》變態至極的密室囚禁之戀
    落入變態手中,淪為性奴,也是極有可能的事兒。脖子上母親送她的項鍊不見了蹤影,手機的SIM卡也被撬走了。就在克萊爾快要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時候,報紙上刊登了她的失蹤啟事。以為安迪只是受母親的影響,因童年缺乏母愛,才導致他成年後的惡趣味。看著看著就發現,我錯了。他仿佛一個目光敏銳的獵手,捕獲一個又一個獵物。克萊爾是她的獵物,父親口中的「娜塔莉」也是,包括影片後半段中他新搭訕的女遊客。
  • 變態至極的性奴囚禁片,重點在「尺度」
    落入變態手中,淪為性奴,也是極有可能的事兒。外表溫文爾雅,內心狂野變態,斯文敗類本人了。逼迫克萊爾穿上各種性感的情趣內衣,供他拍照欣賞,滿足他變態的惡趣味。儘管時不時會斷電一兩天,也是為了讓克萊爾更依賴他。
  • 變態母親囚禁女兒25年,原因竟只是因為和鄰居男孩戀愛!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她愛到變態的母親――莫尼爾夫人。 然而她的母親卻並不是很喜歡她。1862年,20歲的布蘭奇失去了父親,家中母親執掌大權之後,她的人生也開始了噩夢。
  • 推薦部關於囚禁類型的西班牙驚悚片 愛寵
    看到這裡估計你們會認為結局是變態男主一直囚禁女主,然後調教女主,或是女主反殺男主,然後成功逃了出去,錯了。女主的確反殺了,但結局更為恐怖,具體我就不透露了。這是關於兩個變態之間的故事,當一個變態囚禁了一個更為變態的人時,會發生什麼樣的結局呢,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部電影。
  • 變態至極的密室囚禁之戀,重點在「尺度」
    乍一聽片名,還以為是個題材宏大的歷史政治片。脖子上母親送她的項鍊不見了蹤影,手機的SIM卡也被撬走了。之前也說了,安迪絕對是慣犯,這是有依據的。就在克萊爾快要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時候,報紙上刊登了她的失蹤啟事。讓人驚訝的是,安迪立馬動了滅口之心。
  • 爆紅女歌手消失10年發文,自曝曾被性侵、下藥、囚禁
    你們可以想像我有多少次想寫下這段話,敘述的方式,以及寫下之後的感受。事實是,請相信我現在一切平安,我曾遭到性侵、被下藥、被囚禁了一段時間。但我挺了過來。恢復確實需要時間,這是無法用輕鬆的方式來表達的。但我可以告訴你,在過去的十年裡,在成千上萬個日子裡,我都想再次感受我內心的陽光。而現在,太陽確實照了進來。你想知道為什麼我沒有選擇用聲音來表達我的痛苦嗎?我不想讓世界看到我眼中的悲傷。我問我自己,如果心已破碎,我怎麼能發自內心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