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布魯斯·瑙曼大陸首展!這家西方畫廊落地上海會改變外灘藝術版圖嗎?

2021-03-01 artnet資訊
Edward Ressle畫廊上海空間外景,上海市黃浦區北京東路205-215號

近 期,一家西方畫廊將落地上海——Edward Ressle,這個有著瑞典血統、來自紐約上東區的畫廊,正式宣布其上海新空間將於8月16日正式開放,上海空間首展將帶來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這家畫廊落地上海的消息早在2019年年底就傳出。然而,整體計劃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拖後。選址頗具歷史感的外灘,毗鄰外灘美術館、佳士得拍賣行以及琥珀大樓中的諸多畫廊同行,亦讓不少業內人士期待真正更完整的「外灘當代藝術機構聚落」再次升級。展覽現場,約翰·張伯倫、斯特林·魯比、理察·普林斯、麥克·凱利,「Another Man’s Treasure」,Edward Ressle畫廊紐約空間,2017

這似乎延續了Edward Ressle紐約空間的氣質:Edward Ressle在2016年春天創立於紐約上東區一座具有歷史感的建築內,毗鄰大都會布勞耶分館(Met Breuer)。畫廊創辦時間並不長,但自開門以來的展覽項目都頗具博物館氣質,呈現了不同世代的藝術家作品,包括弗朗⻄斯·皮卡比亞(Francis Picabia)、理察·普林斯(Richard Prince)、安德烈·卡德雷(Andre Cadere)、邁克·凱利(Mike Kelley)、莎拉·盧卡斯(Sarah Lucas)和凱薩琳·伯恩哈特(Katherine Bernhardt)。

裡查德·普林斯,《Millionaire Nurse》,2002

 

在當下的不確定時期,Edward Ressle上海空間落地生根,讓人倍感期待,開幕首展同樣備受關注。Edward Ressle將這個機會給了布魯斯·瑙曼,這也是這位著名美國藝術家在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展覽與芝加哥藝術學院的視頻數據中⼼(VDB)合作舉辦,展出作品源⾃卡斯泰利−索納本德(Castelli-Sonnabend)的影像收藏。布魯斯·瑙曼,拍攝於新墨西哥州,2018年5月30日圖片致謝:Alec Soth/Magnum Photos

 

展覽名為「布魯斯·瑙曼:影像實驗」,將呈現瑙曼創作於1968−69年的五件關鍵性影像作品:它們被⼴泛視為 20世紀藝術史上最具先鋒性和影響⼒的作品之⼀,不僅深刻挑戰了藝術實踐,並且徹底改變了我們對藝術的普遍觀念。這些影⽚使⽤傳奇畫廊主李歐·卡斯特⾥(Leo Casteli)購得的Sony Portapak攝像機進⾏錄製,藝術家由此得以充分實驗錄像儀器的可能性。也正是這個契機將瑙曼的影像藝術創作推到了⼀個⾼潮——他創造了⼀系列⿊⽩錄像影⽚,在⼯作室中反覆地進⾏踩踏、跳躍、拉琴、投擲彈球等動作和⾏為。每件作品的⻓度約為60分鐘;當被展出時,影⽚中的瑙曼給⼈⼀種似乎要將各種⽆聊的動作永遠重複下去的印象,從⽽使藝術家本⼈和觀眾都同樣經受⼀次⼩⼩的耐⼒測試。

「布魯斯·瑙曼:影像實驗」展覽海報,Edward Ressle畫廊上海空間,2020年8月16日至9月20日

 

在正式開展前夕,artnet新聞與Edward Ressle畫廊聯合創始人,亦是愛德華妹妹的安東尼婭·萊斯勒(Antonia Ressle)進行了一場對話。

 

artnet新聞

×

安東尼婭·萊斯勒

 

 

安東尼婭·萊斯勒在克拉拉·利登(Klara Liden)作品《Self Portrait with Keys of the City》(2005)前

Q:您將如何向亞洲,特別是上海的觀眾介紹Edward Ressle及其項目?我們知道,Edward Ressle的紐約空間在上東區,附近有著最頂級的博物館與藝術機構,Edward Ressle的展覽項目同樣有著博物館級別的策展和質量。

 

A:經過近三年的尋找,我們很高興地向大家介紹我們新的藝術空間——我們在上海的家會是一個有著多樣項目的文化空間。上海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個文化聚集中心。這座城市擁有非常多熱愛藝術的觀眾,很難在亞洲其它地方找到如上海一樣給予藝術家創作和展示空間的城市。

 

Edward Ressle不遵循傳統規則或定義。我們想通過一個個積極的項目來推廣、展示和出版藝術家的作品。我們將同時展出成名藝術家和後起之秀,每年舉辦一場聚焦歷史的展覽——這些展覽通常是藝術家首次在中國大陸或亞洲展出。通過包浩斯式(Bauhausian)的方法,我們希望突破畫廊和藝術空間的界限,創造與藝術家、藏家、策展人和博物館等多方面的持續對話。上海的空間也將成為我們亞洲業務的總部。 

布魯斯·瑙曼,《牆/地姿勢》,1968,時長00:59:25,美國,黑白、單聲道,4:3,1/2" 開盤式錄像帶視頻圖片:Image courtesy of the Video Data Bank at the School of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Q:聊聊你的藝術成長經歷吧。你是如何進入藝術界的?你和愛德華是如何怎麼一起工作的?A:我們的父親是瑞典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期間,他是斯德哥爾摩一家畫廊的老闆,曾與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託尼·史密斯(Tony Smith)和羅伯特·賴曼(Robert Ryman)等藝術家合作,也專門研究現代大師,如盧西奧·豐塔納(Lucio Fontana)、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和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

 

索爾·勒維特當時是畫廊的「引導星」,他也是個非常慷慨的人。我們父母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只要到紐約就會經常住在索爾位於下東區的工作室裡。之後,他們在上東區找到一個小屋子,方便拜訪藝術家、客戶和拍賣行。他們去紐約出差的時候,愛德華和我有時會一道前往,然後每次都會在位於蘇荷區基思·哈林(Keith Haring)的Pop Shop停一下——那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商店。

 

九十年代,我們的父母離婚了。父親搬到紐約,在上東區79街和麥迪遜大道的位置開了一家畫廊,專注於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威廉·阿納斯塔西(William Anastasi)、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丹·弗萊文(Dan Flavin)等藝術家。母親在斯德哥爾摩撫養我們長大,她在那裡開了一家專注於攝影的畫廊,展出南·戈爾丁(Nan Goldin)、拉裡·克拉克(Larry Clark)、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戴維·伯恩(David Byrne)和理察·普林斯(Richard Prince)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後來,當大衛·艾略特被任命為斯德哥爾摩現代博物館的館長時,母親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之後她一直擔任藝術顧問,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方面,她都是我們的導師。

 

我們對藝術的興趣,還得回溯到哥倫比亞的外祖母,是她向年輕的母親和舅舅介紹現代藝術——舅舅26歲時在波哥大(哥倫比亞首都)開設了一個畫廊空間,成為了當地最年輕的畫廊主,向南美首次介紹了索爾·勒維特和伊夫·克萊因等藝術家。現在,他在紐約經營畫廊已經超過25年,專注於拉丁現代主義藝術,並參與了TEFAF在馬斯垂克和紐約的藝博會。

 

布魯斯·瑙曼,《唇音同步》,1969,時長01:00:32,美國,英語,黑白、單聲道,4:3,錄像視頻圖片:Image courtesy of the Video Data Bank at 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雖然聽起來可能有些陳詞濫調,但就我的記憶而言,我們真的生活在藝術之中。小時候,愛德華就在索爾·勒維特的「不規則結構」上玩玩具;他在學校的第一次口頭報告,是五歲時向同學們介紹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移動和固定雕塑;當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也經常模仿辛迪·舍曼照片中的妝容。當母親在現代博物館工作到深夜時,我就會在博物館裡閒逛,獨享一切。他們叫我「博物館的吉祥物」:我在辦公室裡幫忙、疊文件、在邀請函上蓋章,甚至還在新館落成典禮上幫助維多利亞公主剪斷繩索。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決定不找保姆,她總是拖著我們去藝術家工作室、博物館、雙年展、畫廊和藝博會。這就是我們的藝術教育。我相信,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能激發對藝術天然的、直覺式的鑑賞力。你也許可以通過看更多的藝術作品來訓練鑑賞力,但從本質上來說,我認為這是一種本能。

 

後來,我繼續在紐約蘇富比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我們的畫廊是一個家庭事業,我和愛德華的工作聯繫非常密切。

布魯斯·瑙曼,《小提琴和弦調音 D.E.A.D.》,1969,時長00:55:34,美國,英語,黑白、單聲道,4:3,1/2" 開盤式錄像帶視頻圖片:Image courtesy of the Video Data Bank at 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Q:你是如何與藝術家和策展人合作的?

 

A:每個藝術家和項目都是不同的。在我們的合作中,某些藝術家喜歡通過定期的電話聯繫和工作室參觀來更多地參與到過程中,另一些人則傾向於少參與一些,並全權委託我們。遇到藝術家本人已不在人世的情況,比如索爾·勒維特和麥克·凱利(Mike Kelley),我們會與他們的藝術家遺產和家族緊密合作,去實現項目,並將作品放進一流的收藏和博物館中。

 

我們與國際博物館界的策展人緊密合作,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美國;比如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同時,我們還是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Moderna Museet)的「美國之友」(American Friends)組織中的活躍成員,這個組織致力於買入和捐贈美國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如魯道夫·斯滕格爾(Rudolf Stingel)、亞歷克斯·伊斯雷爾(Alex Israel)和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的永久收藏。博物館規模很小,但非常有影響力,擁有美國以外最大的波普藝術收藏,擁有馬蒂斯、勞森伯格和伊夫·克萊恩等藝術家的頂級作品——沃霍爾就在這家美術館舉辦了他在歐洲的第一次博物館展覽。2011-2019年間,「美國之友」建立了「美國青年項目」(YOUNG AMERICANS PROJECT),專注於收藏下一代頂尖藝術家的作品,比如陶巴·奧爾巴赫(Tauba Auerbach)、韋德·蓋頓(Wade Guyton)、喬丹·沃爾夫森(Jordan Wolfson)和鄭曦然(Ian Cheng)。

 

紐約畫廊的大多數展覽都是畫廊內部策劃的,但我們也認識許多受人尊敬的獨立策展人,希望在未來能與他們合作。我們還認為,藝術家或藏家的觀點可能非常有趣,所以這也是我們正在探索的東西。

 

在亞洲和中國,我們剛剛開始與我們尊敬的機構和博物館的策展人建立聯繫。這些關係是我們高度重視的東西,期待與他們在各種項目上合作。

布魯斯·瑙曼,《在工作室中用力踏步》,1968,時長01:01:35,美國,英語,黑白、單聲道,4:3圖片:Image courtesy of the Video Data Bank at 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Q:大多數人都會對來到上海這個決定感到好奇,尤其是在這個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時期。你能分享一下你是如何開始對在上海開設畫廊感興趣的嗎?之前參加上海藝博會經歷是怎樣的?你對中國藏家有著什麼樣的印象?

 

A:在上海設立空間是個自然而然的決定,它始於一個非常私人的緣由:幾年前,愛德華在紐約和一位上海的女孩約會,在斯德哥爾摩等美國籤證很久,在遠距離經營了一段時間的畫廊後,他決定更頻繁地訪問上海。就在這時,我們也受邀參加了西岸藝術博覽會的策展版塊。展會上,我們帶來了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在2004年創作的《夜幕快速降臨》(Night Falls Fast)。這是一幅用數百萬隻死蒼蠅和樹脂創作的巨型作品,直徑達365釐米,形成了一個黑洞。它在展會上引起了轟動,許多參觀者排隊在它面前拍照。

 

從2017年初起,我們就開始尋找合適的空間。最開始,西岸藝術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空間,外灘的琥珀大樓我們也考慮過,但許多建築都是辦公大樓或商場,我們還是更傾向於一個兼具歷史感、魅力、優雅和獨立感的空間。如果要在城市中開闢一個空間,它必須是真正屬於我們的。由於我們喜歡歷史建築和街區,選擇在外灘的前中國銀行總部開業是一個自然的決定——儘管選擇在其他地方經營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目前,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也在逐漸了解中國的藏家群體,但到目前為止,藏家們的野心和好奇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布魯斯·瑙曼,《在工作室中用力踏步》,1968,時長01:01:35,美國,英語,黑白、單聲道,4:3圖片:Image courtesy of the Video Data Bank at 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Q:上海空間及本次首展是在疫情期間計劃和準備的。疫情對整個過程是否產生了影響?隔離期間你在哪裡,做了什麼?

 

A:在2020年初,我們的合同就籤好了,並已經開始改造畫廊——這是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之前——我們其實已經能夠想像它會對我們生活和生意產生何種影響。我們已經等待了八個多月,期間不能做任何項目,這自然是一個挑戰,但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由阮海蓉領導現場工作,她們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在紐約工作,愛德華在歐洲工作,所以只要有可能,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中國。

 

今年前五個月,藝術品市場基本上停止運行,可能需要一整年的時間來達到一種新常態。不過之後的幾個月,我們也目睹到藝術世界中產生的新興趣點,這至關重要。

 

我覺得2020年舉辦的任何藝博會可能都不可避免地將成為本地藝博會,因為全球疫情和旅行限制,不會有太多的客戶來往。不過這也可能是一種塞翁失馬之福,可以成為新藏家真正深入參觀和接觸畫廊的機會,人們能與慷慨傳授知識和經驗的畫廊主人進行互動——這是你在前幾代畫廊經營者身上能看到的模式。過去十年,進入藝術界的藏家們在某種程度上是陷入了一個膨脹的、緊張的、馬戲團式的藝術界,與藝術不太相關的事情太多,比如數不清的雞尾酒會。

布魯斯·瑙曼,《顛倒旋轉》,1968,時長01:00:00,美國,英語,黑白、單聲道圖片:Image courtesy of the Video Data Bank at 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Q:過去的Edward Ressle的展覽和項目表明,畫廊更多關注的是西方已有的藝術家、藝術家遺產。你將如何把這些項目介紹給中國的觀眾和藏家?有與中國藝術家和機構合作的計劃嗎?你是否希望擴展一個更新興、更國際化的藝術家名單? 

 

A:正如我們在紐約的畫廊一樣,我們不希望只是賣光作品、然後繼續辦新展——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將會有一個非常活躍的項目,與觀眾進行更多互動,比如舉辦藝術家訪問、新書發行會、推出特別限量藝術等等。

 

我們的畫廊項目一直是國際的、跨世代的,以「藝術家們的藝術家」為重點。我們不關注某一特定的藝術運動、時代或媒介,而是關注一位藝術家的原創性和激進性,以及他們如何影響了其他藝術家——這通常會轉化為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持久品質。我們不關心藝術家來自哪裡,是男人還是女人,性別還是教育背景——因為偉大的藝術是普世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很樂意與中國藝術家合作,讓我們一起期待未來。

 

Q:您能談談選擇布魯斯·瑙曼作為上海空間開幕展的想法嗎?

 

A:這將是自2016年畫廊開業以來,第五次展示布魯斯·瑙曼的作品——我們在紐約的首展中也包括了瑙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PAY ATTENTION》,這是那次展覽的名稱。

 

瑙曼開創性的實踐啟發了幾代藝術家,他與馬塞爾·杜尚、安迪·沃霍爾和巴勃羅·畢卡索可以說是二十世紀藝術界最重要的人物。我們很高興能在中國大陸,特別是上海舉辦他的首次個展。

 

Q:選址和建築設計如何?

 

A:Edward Ressle的全新空間選址上海歷史悠久的外灘地區,地處北京東路205-215號的地標性建築內,毗鄰著名的外灘美術館、佳士得拍賣行和半島酒店。YSSY建築工作室承接了空間的設計及改造工作,該公司的創辦人楊術及其合伙人曾就職於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和Peter Marino Architects等著名建築工作室。上海畫廊空間佔地約250平方米,極大程度保留了該建築的傳統中式美學和Art Deco⻛格,同時賦予這座前上海銀行大樓全新的生命力。與此同時,我們計劃在2020年於畫廊相鄰的空間開設藝術品商店及咖啡館。

文、採訪丨artnet新聞中文網編輯總監Cathy Fan

社交距離催生更多需求?佩斯畫廊為何加注沉浸式藝術體驗項目


相關焦點

  • Edward Ressle 與 布魯斯·瑙曼的影像實驗
    時間:2020年8月16日~9月20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205-215號本次由Edward Ressle所舉辦的《布魯斯·瑙曼:影像實驗》展覽來自美國著名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這是他在中國⼤陸的⾸次個展。
  • 夜上海·格調丨煌煌外灘多文藝 尖峰畫廊也抱團
    申之魅今年夏季,又一家重量級的西方畫廊出現在虎丘路的琥珀大樓裡,繼藍籌畫廊貝浩登和裡森之後,阿爾敏﹒萊希畫廊選擇虎丘路作為亞洲發展的新布局。經歷了11月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的旺季,12月又迎來了藝術市場的休整期。
  • 布魯斯·瑙曼
    而它會一直在那。他是如此神秘,風格多變,藝術的多樣性在他的世界裡體現得如此豐富多彩。威尼斯雙年展的金獅獎,對他來說猶如囊中取物般簡單。2009年5月,當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為保持神秘而下令封鎖有關瑙曼作品的新聞推廣時,著名的國際策展人羅伯特.史託(Robert Storr)便已經公開預言當年瑙曼將再次榮獲金獅獎。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外灘:經典的並不僅是莫奈《日出》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本期聚焦的見證著上海開埠的外灘。上海外灘全長1.5公裡,這裡沿江都是見證著中國近現代巨大轉變化的歷史建築,如今,眾多藝術機構如美術館、國內外畫廊、拍賣行、藝術駐地項目匯集於此。新時代的外灘布局中,藝術是先行者之一。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在外灘,經典之展不僅是莫奈與蒙克
    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其中外灘3號中的滬申畫廊創立於2004年,也是最早來到外灘的藝術空間。外灘3號內的滬申畫廊(創立於2004年)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當代畫廊之一,外灘18號也設有畫廊,此後2010年上海外灘美術館在外灘源開館,最早的上海本土藝博會Art021也曾經連續兩屆在洛克·外灘源舉辦。藝術作為先行者之一,進入新時代外灘的布局之中。
  • 2019影響中國畫廊行業的年度十大事件:新起點,新機遇
    裡森畫廊亞洲首站登陸上海圖片由裡森畫廊提供裡森畫廊亞洲首站登陸上海 開幕首展現場2019年3月22日,裡森畫廊亞洲首站正式登陸上海外灘。這是另外一家畫廊行業巨頭選擇登陸上海,並且落戶外灘虎丘路的歷史建築「琥珀大樓」。
  • 典藏今藝術丨插旗上海!亞洲當代藝術空間首展直擊
    亞洲藝術中心在上海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平臺——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 北極熊畫廊(上海) | 秘密花園 — 飯田文香 中國首展
    北極熊畫廊榮幸地宣布,將於2019年11月23日下午4點隆重舉辦「秘密花園 —— 飯田文香 中國首展」開幕。)2019年  櫻花獎展(東京中目黑,鄉櫻花美術館)2019年  次世代的藝術家們(東京銀座)成立於2010年的北極熊畫廊通過不斷耕耘與堅持,期間已籤約及代理藝術家渡邊宏、井上直久、松本零士、太虛 孫外京、 沈敬東、邱勝賢、黃賽峰、徐琳琳、劉利平等知名藝術家,參加香港、臺北、北京、上海
  • 每周藝訊 | ​KAWS把藝術帶到太空、 佩斯畫廊孵化新企業、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
    這種封閉式的固定的無人介入的安全生活和工作模式使眼前的空間變成唯一的世界,由此帶來的經驗是複雜的和難以預料的。在這個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什麼樣的想像和表達,也是這一計劃試圖嘗試的另一方面。東京畫廊+BTAP於8月15日,舉辦日本藝術家岡本信治郎個展。
  • 《國家寶藏》線下首展落地上海徐家匯,還有文創集市可以逛
    《國家寶藏》線下首展落地上海徐家匯,還有文創集市可以逛 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2019-09-28 20:16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影像周來了!
    此舉旨在通過集中展示影像藝術的最新創作與成果,助力上海及亞太地區影像市場的復甦,並嘗試開創畫廊、藝術家、公眾之間互動的新方式。9月11-13日,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影像藝術展覽與活動將在上海等地輪番上演。(下滑即可獲知此次影像周的全部內容!
  • 一周藝術人物|畫廊主的破與立,翟永明的文與影
    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佩斯畫廊總裁馬克·格裡姆徹一度感染,康復後的他認為「創造力、真實」以及「去堅持和啟發我們的生活和藝術」尤為重要。由格裡姆徹主導創立的全新模式的「下一代畫廊」即將開啟,不銷售作品的畫廊將有何為?
  • 畫廊群雄角逐的上海,藝術秀脫穎而出的西岸博覽會
    ,奔向同一個目的地——上海。 是藝術展銷,同時也是大型展覽對弈現場 在赴上海之前,搜羅了一遍相關信息,都說西岸博覽會「高冷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參展畫廊的門檻讓人望塵莫及而「高冷」嗎?是作品價格讓人聞風喪膽而「高冷」嗎?我看是對展覽質量的把控要求很高而「高冷」。
  • 【2014藝術陸家嘴】 ——酒店型藝術博覽會邀請25家畫廊主題展九月亮相浦東濱江
    展覽名稱:2014藝術陸家嘴指導單位: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單位:上海楷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甲田由藝術設計展覽時間:9月11日-13日即將於9月11日-13日在陸家嘴國際會議中心東方濱江大酒店登場的
  • 近四十年的時光,她如何鍛造出這家韓國第一的畫廊
    圖片:致謝Penn Studio;Image provided by Kukje Gallery在1982年建立Kukje畫廊之前,你是位狂熱的年輕藏家。是什麼讓你踏進藝術界?你受過任何形式的藝術教育或培訓嗎?有影響過你的家庭成員或親密朋友嗎?
  • 下周的上海:藝博會,展覽扎堆,你準備好了嗎?
    海內外藍籌畫廊和新晉勢力將帶來繪畫、雕塑和攝影等傳統媒介作品,也將引進影像、裝置等新媒體藝術及設計家具元素,為觀眾呈現多元化的藝術內容及形式。ART021首次推出 PLATFORM 單元,為畫廊及藏家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線上展示平臺,助力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西岸博覽會
  • 戰報 | 2019影像上海首日:藏家會為「實驗性影像」買單嗎?
    公眾開放日為9月21-22日,而持有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贈票的觀眾可自9月20日起入場。與以往不同,今年從宣傳期開始,影像上海便強調「影像藝術的實驗性」。現場來自亞、歐、北美地區50家一流畫廊帶來200位藝術家的千餘件攝影中,許多作品並非傳統概念中的靜止圖像,既有移動影像到錄像藝術,也有數字藝術、裝置、雕塑、表演藝術等諸多難以定義的獨特作品,這其中都看出現今攝影藝術正面臨改變。
  • ...展覽館|art021|上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愛德華·蒙克|博覽會
    此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雙年展的第一階段——論壇,中華藝術宮舉辦了「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回顧了著名中國漫畫家的藝術生涯,而在外灘,「莫奈展」、「蒙克展」也依然吸引了不少目光。
  • 全球藝場·上海時間·11月藝術地圖
    作為上海的文化藝術熱力地標,西岸不斷地為這座城市帶來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在「藝術群島」裡,一站式聚合性藝術綜合體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的加入,為藝術機構的活動交易保駕護航。助推並未暫停,上海自貿區會在11月「上海對話」中公布,全球面積最大的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即將正式啟動運營。
  • 外灘將現17萬方超級商業綜合體,首期明年開業
    上海董家渡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形成的城區之一,擁有上海現存最早期的天主堂和上海最早的會館。隨著上海南外灘地區的全面開發,董家渡地區正在經歷上海最大規模的舊區動遷改造,見證百年上海的董家渡地區正在慢慢消失,屆時一個新南外灘地標將在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