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 Ressle 與 布魯斯·瑙曼的影像實驗

2021-03-01 VantageInMind

時間:2020年8月16日~9月20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205-215號

本次由Edward Ressle所舉辦的《布魯斯·瑙曼:影像實驗》展覽來自美國著名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這是他在中國⼤陸的⾸次個展。

為體現畫廊的反傳統態度,展覽將呈現瑙曼創作於1968—69年的五件關鍵性影像作品:它們被⼴泛視為20世紀藝術史上最具先鋒性和影響⼒的作品之⼀,不僅深刻挑戰了藝術實踐,並且徹底改變了我們對藝術的普遍觀念。


1968 | 00:59:25 | 美國 | 黑白 | 單聲道 | 4:3 | 1/2" 開盤式錄像帶視頻

1968 | 01:00:00 | 美國 | 英語 | 黑白 | 單聲道

這些影⽚使⽤傳奇畫廊主李歐·卡斯特⾥(Leo Casteli)購得的Sony Portapak攝像機進⾏錄製,藝術家由此得以充分實驗錄像儀器的可能性。

正是這個契機將瑙曼的影像藝術創作推到了⼀個⾼潮——

他創造了⼀系列⿊⽩錄像影⽚,在⼯作室中反覆地進⾏踩踏、跳躍、拉琴、投擲彈球等動作和⾏為。 

小提琴和弦調音 D.E.A.D.© Bruce Nauman

1969 | 00:55:34 | 美國 | 英語 | 黑白 | 單聲道 | 4:3 | 1/2" 開盤式錄像帶視頻

每件作品的⻓度約為60分鐘;當被展出時,影⽚中的瑙曼給⼈⼀種似乎要將各種⽆聊的動作永遠重複下去的印象,從⽽使藝術家本⼈和觀眾都同樣經受⼀次⼩⼩的耐⼒測試。 

1968 | 01:01:35 | 美國 | 英語 | 黑白 | 單聲道 | 4:3

將⾃⼰隔絕在⼯作室內的布魯斯·瑙曼,其⾏為沒有任何美學實踐以外的原因或意圖。

他以⾃⼰的身體為出發點去探索⽇常狀態的局限性,在藝術家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拉蒙特·揚(La Monte Young)、斯蒂夫·萊奇(Steve Reich)和菲列普·格拉斯(Phillip Glass)的實驗性作品的啟發下,進⼀步將影像媒介作為戲劇舞臺和監視設備進⾏探索。

唇音同步© Bruce Nauman

1969 | 01:00:32 | 美國 | 英語 | 黑白 | 單聲道 | 4:3 | 錄像 視頻

瑙曼吸取了達達主義者關於藝術創作程序和操作機制的理念,將⾃⼰的身體當作物理⼯具或原料來製造雕塑或完成表演,使其被譽為雕塑界觀念藝術家的先驅。

正如瑙曼本⼈所說:「如果你可以操縱粘⼟並使其成為藝術,那麼你也可以操縱你⾃⼰:將身體⽤作⼯具,作為⼀個去操縱的對象。」 

上:Disappearing Acts, installation view, MoMA PS1. 2018©Bruce Nauman @ Martin Seck.

下:March 24 - June 16, 1996 ©Bruce Nauman@magasin3

‍瑙曼拒絕藝術⻛格上的連貫性和類型化,他⾮同尋常的創作成果為諸多領域樹⽴了新的標準,並⼴泛地在雕塑、攝影、霓虹裝置、繪畫、版畫、表演、聲⾳和影像等媒體及材料的運⽤⽅⾯表達了發⼈深省的理念。

正如格倫·勞瑞(Glenn D.Lowry)在MoMA⼤型回顧展《布魯斯·瑙曼:消失的⾏為》的序⾔中所說:「他的作品挑戰了常規的編輯⽅式,消除了所有形式的確定性,要求我們創造屬於⾃⼰的意義,⽽不是去遵循更為熟悉的規則。每天從布魯斯通透的才智中汲取教訓變得越來越有必要。」


上:Self-Portrait as a Fountain©Bruce Nauman

下:Eating My Words ©Bruce Nauman @Nathan Keay

他是⼀位⽆可爭議的後現代主義英雄,擁有獨特的、如閃電般犀利的智慧。

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試圖看看⾃⼰是否可以創作出……那種⼀應俱全的藝術作品。就像被棒球棒擊中臉部;或更妙的是,就像脖⼦後⽅被突然擊中。你永遠⽆法預⻅到它的到來;它就這麼將你打倒。我⾮常喜歡這個想法:那種不留任何痕跡的強度,⽆論你是否喜歡它。

相關焦點

  • 布魯斯·瑙曼
    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不」,是一種不妥協的態度,不隨世俗而去的決心。.博伊斯(Joseph Beuys)或賈斯培爾.瓊斯(Jasper Johns)等同輩藝術家們戲劇性的傳記,亦沒有他們藝術經歷的繁複,他的故事平凡甚至乏味,甚至他的作品也平淡日常且晦澀難懂;然而,正是這些累積性的實驗,他的創作給藝術的形式帶來了無數個可能性和新的範疇。
  • 帶來布魯斯·瑙曼大陸首展!這家西方畫廊落地上海會改變外灘藝術版圖嗎?
    Edward Ressle將這個機會給了布魯斯·瑙曼,這也是這位著名美國藝術家在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展覽與芝加哥藝術學院的視頻數據中⼼(VDB)合作舉辦,展出作品源⾃卡斯泰利−索納本德(Castelli-Sonnabend)的影像收藏。
  • 影像集· 鋼鐵、工廠和大壩:Edward Burtynsky眼中的中國
    在Burtynsky的個人網站首頁,有這樣一段描述:「這些影像是我們現代生活的隱喻,它們試圖在吸引和反感、誘惑和恐懼之間尋求對話的可能性。我們持續的被一種欲望所吸引,一種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欲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認識到,我們每一次的成功都讓世界蒙受災難。對於自然的攫取、消費和對於地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讓我們自身陷入僵局。於我而言,這些影像是對這個時代的反思。」
  • 一齊墜入寺山修司的實驗影像世界
    55 寺山修司的實驗影像世界:短片特輯I《猜拳戰爭》(1971) 12min《蝶服記》(1974) 12min14:55-15:00 休息15:00-15:50 寺山修司的實驗影像世界:短片特輯II《迷宮譚》(1975) 17min《皰瘡譚》(1975) 17min15:50-16:00 休息
  • 上海影像周來了!
    除此之外,「上海影像周」啟動首日,2020年『曝光獎』獲獎藝術家徐冠宇及其他入圍藝術家的先鋒創作,也將亮相影像藝術博覽會最新創立的線上項目『點亮屏幕』。『曝光獎』是影像藝術博覽會助力實驗攝影的重要平臺,所有參與此次線上展覽的作品都充分體現出藝術家對攝影邊界的突破。9月11日-10月9日,登陸影像藝術博覽會官網,即可查看、瀏覽併購買此次參展的全部作品。
  • 陸心海《元·禾下兒童攝影實驗》: 一次回歸本心本性的影像實驗
    藏策策展,陸心海攝影項目《元·禾下兒童攝影實驗》展覽現場策展人藏策提到,陸心海攝影項目《元·禾下兒童攝影實驗》是一次回歸本心本性的實驗。兒童攝影實驗與之前的農民攝影實驗相似,培養兒童認識色彩,自由表達的能力。並培養和激發他們對於藝術與生俱來的審美感受。陸心海的這次影像實驗,可以看做是一場行為藝術,而在麗水攝影節上的展覽,只是這場藝術探索的一部分。
  •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覽|「異見」——實驗影像展
    策展團隊陳韓迅 魏藝然 謝絲琪參展藝術家陳 澄 陳韓迅 陳一非 陳子惠 陳卓瑤 高佑康郭珈汐 侯秋迪 胡嘉慧 胡鈺旻 李 冰 李玟玟呂凱傑 莫 海 石 慧 湯紫娟 吳澤樺 顏靜文 鄭逸斐 周鉦凱 周子傑展覽背景「異見」這個展覽主題源於一個同名為「異見」的實驗影像小組
  • 攝影師|謝人德:消費主義下的魔都影像實驗
    攝影師|謝人德:消費主義下的魔都影像實驗 澎湃新聞記者 梁嫣佳 2020-06-13 12:48 來源:澎湃新聞
  • 魔力科學小實驗 | 超逼真的3D立體影像,幾塊塑料片就能玩「全息投影」
    歡迎來到魔力科學小實驗欄目,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下面這類畫面,主人公對著一個個懸浮在空中的半透明影像忙碌地操控著。每當看到這類畫面,我們不禁感嘆科技的神奇魅力。電影中所展現的影像,也稱為全息影像。儘管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全息影像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因為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出現了全息影像技術了。
  • 北京國際短片聯展 | RE:VOIR實驗影像16mm特展_眼光_澎湃新聞-The...
    BISFF·2018#RE:VOIR影像創作的邊界不斷消融,實驗電影作為原本處於交界處的主要介質,其身份在迅速模糊;實驗電影還存在嗎?它將歸於影院還是美術館?截止到目前,RE:VOIR已經出版過70餘部影像集,當中包括在達達主義,新現實主義,字母主義運動期間產生的影像,也有概念電影,美國先鋒電影,日記影像,作者電影,實驗動畫以及以膠片為媒介的手繪影像作品。
  • 寺山修司70年代實驗短片特輯與寺山影像中的材料性討論會
    與寺山影像中的材料性討論會嘉賓:侯斯嘉影片及作者介紹寺山修司的實驗影像世界:短片特輯The Experimental Image World of Terayama Shuji: Shorts series /1970s /129min in total
  • 實驗動畫「實驗」什麼?
    2.繪畫、實驗動畫和影像的真實然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實驗動畫另外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和真實的關係。對於真實,我們可以結合繪畫和影像一起比較來看。對於真實,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在描述培根的畫的時候,將繪畫的職責定義為「將不可見的力量變成看得見的嘗試」。
  • 北京影像交流:酷兒 vs 實驗 | 報名通道於11月1日中午12時開啟
    論壇 實驗 vs 酷兒——實驗影像的酷兒性與酷兒影像的實驗性酷兒影像的誕生與其實驗性是分不開的,上世紀90年代的「新酷兒電影」而影像又怎樣與身體互動,與觀眾對話?為討論上述議題,2020年11月8日,以「實驗VS酷兒——實驗影像的酷兒性與酷兒影像的實驗性」為題的論壇將在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舉辦。論壇邀請了陶輝、李凝、蔣鴻宇三位藝術家與一直以先鋒出位著稱的柏林XPOSED酷兒電影節聯合主席梅麗(Merle Groneweg)展開交流。論壇將由中國旅德導演範坡坡主持。
  • 女浩克會和綠巨人布魯斯•班納一樣巨大嗎
    儘管觀看漫威電影的觀眾們已經習慣於將布魯斯•班納飾演的無敵浩克看做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影像,但是珍妮佛•沃爾斯特飾演的女版浩克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她可能從實用視覺效果中獲益更多。讓我們回顧一下女版浩克的樣子在漫畫書中是怎樣變化的,然後猜測一下這個角色在迪士尼電影中這樣被描繪可能意味著什麼。
  • 也許你還需要一張布魯斯地圖 帶你去Blues的老家!Mississippi Delta布魯斯歷史遺址!
    密西西比布魯斯文化重地-第安諾拉B.B.King博物館。想起去年5月離我們而去B.B老爺子,這位布魯斯歷史上超級巨人給後世留下的偉績無可估量。這裡有他的遺志!無數布魯斯音樂人搭乘這條線路從南部去往北部工業城市。途徑這裡的麥庫姆站搭乘Bo Diddley去往芝加哥,也帶去了改變音樂世界的Bo Diddley Beat。布魯斯歷史遺蹟九: Alamo Theatre-Jackson。
  • 雙面: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變身成為小丑,雙面人成為新的蝙蝠俠
    某黑暗多元宇宙中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殺死了小丑,後因為小丑心臟中的毒素,使蝙蝠俠轉變成了新的小丑。而這個怪異的組合就被稱作狂笑之蝠。出入對帕米拉之死的愧疚,布魯斯韋恩決定自己研究暮蘭,希望能通過對暮蘭的雙面特性的研究來幫助哈維丹特恢復正常。經過不斷的實驗,布魯斯韋恩終於從暮蘭中萃取出某種化合物,並以自己為實驗對象喝了下去。喝下暮蘭提取液之後,布魯斯韋恩驚奇地發現自己居然擁有了超級力量,超級彈跳力,超級耐力等遠超常人的東西。
  • 【2.6_周五】大槍樂隊(BIG GUN)江湖布魯斯專場
    Big Gun大槍樂隊成立初期,是一支名副其實的Big Band,除了四大件,還有四支銅管樂,開創了國內藍調大樂隊編制的先河,由於樂隊所有成員都有與音樂相關的其它的工作,所以,樂隊一支處於鬆散和玩耍的狀態,加之樂手也在不斷的更換和調整,直到2014年,樂隊終於進入穩定與成熟狀態,並出版了首張錄音棚同期雙張(DVD/CD)專輯,用史上最短時間(1個小時)完成了音頻和視頻的全部錄製。
  • 粗糙影像:當德味酸黃瓜偶遇東北泡菜
    不同於歐美系迷幻搖滾的布魯斯律動,德國迷幻搖滾有著更僵硬,更機械的節奏,以及更多具有太空感的音色鋪陳,對於後來的電子音樂、跳舞音樂、氛圍音樂以及迷幻噪音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在70年代,絕大多數Krautrock樂隊都是評論的寵兒兼銷量的殺手,以至於後來這些名字都成為傳奇,在專輯發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方才對後世音樂人展現其影響力。
  • 陳果新片《那夜凌晨》:一次動真格的影像實驗
    要說顧客滿意度,我相信也是因人而異,畢竟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量體裁衣,而是一件張狂的藝術作品,一次動真格的影像實驗。午夜凌晨,一輛由旺角開往大埔的紅色迷你巴士上,十七個位子座無虛席,除了剛被同事從麻將桌下拉來頂班的巴士司機,其餘的乘客都是來自香港的各色人等:癮君子、佔卜女、大學生、小夫妻……迷你巴士儼然一個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