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養老」觸手可得:臨沂交出高分民生答卷

2020-12-2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家門口養老託起幸福夕陽紅。近日,民政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下發《關於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按照綜合評分,59個試點地區中有26個被評為優秀,臨沂市被評定為優秀,按照優中選優原則成為10個將獲中央獎勵的地區之一。


  從入選試點,到被評為優秀。臨沂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2月,我市被民政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我市養老服務業迎來發展的重要機遇。


  以試點為契機,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在我市全面展開。市民政局立足我市實際,以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需求為導向,堅持強基礎、補短板、增活力、樹品牌,全力抓好十項重點任務,持續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全市老年人幸福感和獲得感。


  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服務設施958處,其中養老服務機構120處,含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2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25處,農村幸福院713處,養老服務信息平臺12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智能化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加強試點組織領導養老機制實現「上下聯動」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尤其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市迅速成立了由市長孟慶斌任組長、副市長張玉蘭任副組長、市直有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全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抓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印發了《


  市委、市政府將試點工作納入市委常委會2020年工作要點、「改革攻堅年」改革事項、20項重點民生實事和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市人大常委會將《臨沂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列入地方立法計劃。市級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臨沂市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臨沂市促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意見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市民政局、財政局等部門聯合出臺配套文件32個,在土地保障、資金扶持、稅費優惠、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措施,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積極性。


  優化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公辦養老設施改革


  上午十點,蘭山區銀河灣3號院小區的居民劉月松來到社區內的日間照料中心,做做理療保健。中午,在敬老食堂裡吃個營養搭配均衡的午餐。下午,約著老友一起喝喝茶。晚上則回到家中,與家人共享團圓之樂。


  劉月松這種理想的晚年生活,是我市切實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


  優化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增強公辦養老機構活力,我市共建設提升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2處,引導45家日間照料中心實現第三方託管。


  為切實解決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獨居、空巢等老年群體「吃飯難」問題的現實生活需要,打通老年人就餐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平邑縣專門出臺了《社區幸福食堂建設方案》,全面推進「社區幸福食堂」建設。


  發揮養老機構「溢出效應」,鼓勵養老機構參與運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成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部。目前,全市共有市老年養護院等16家養老機構實現向社區和居家提供上門服務。


  培育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力量參與「家庭養老」


  「我的手受傷了,能把飯菜給我送到家裡嗎?」12月6日,銀河灣日間照料中心的經理許勻櫳接到居民的電話,立刻安排人把飯菜送上門,三菜一湯總花費不到10元。


  推進養老服務向居家延伸,我市不斷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加掛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牌子,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浴、康復護理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2019年至今,全市新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8處中,交由社會力量運營的4處,比例達50%。


  推進機構社區居家一體化,積極培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市場,實現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目前培育了臨沂凱旋醫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郯城仁康醫養結合養護院等多家具有全託、日託、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的本土連鎖運營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引進上海樂親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山東陽光佳苑養老產業有限公司等多家連鎖化運營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品牌企業。


  保障服務設施供給養老設施與住宅「四同步」


  我市是人口大市、養老大市,截至2019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24萬,佔總人口的19%,已成為全省老年人口第一大市,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


  如何滿足老年人在家門口便捷養老的願望?市民政局聯合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行政審批局等4部門出臺《臨沂市住宅小區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規劃、建設、移交與管理辦法》(臨民〔2020〕28號),建立完善「四同步」機制。今年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和服務覆蓋率達到71%。


  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我市印發了《臨沂市促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意見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鼓勵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用於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由政府實施的,應採取無償或低償的方式委託社會組織運營」。市民政局、住建局等部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開展聯合執法,規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使用。2020年,全市共有36處閒置設施通過清查用於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養老人才培訓「分級分類」


  11月21日-12月4日,臨沂市2020年度全市社會工作暨養老機構院長、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班順利舉行。我市505名養老院長和老年社會工作者參加了此次分級分類養老服務人才集中培訓,全面提升了養老服務和社會工作專業化、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是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參與修訂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作為唯一一個地級市獲民政部、人社部高度評價。深入推進分級分類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市級財政對符合要求的養老護理員培訓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近年來,全市免費培訓各類養老管理、護理人員3萬餘人次。


  同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省、市財政對符合條件的本、專科養老護理員分別給予每人2萬元和1.5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符合條件的技師、高級、中級養老護理員,分別給予每人2000元、1500元、1000元的一次性補助,有效激發了養老護理員從業積極性。將養老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支持臨沂大學、臨沂職業學院、臨沂市經濟學校等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共招生838人。


  建立兜底服務制度特困人員進行「動態管理」


  在沂水縣,活躍著一支寸草心志願服務隊,15192名志願服務者每周深入6051戶、7068名七十歲以上的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留守老人、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眾家中開展志願服務。


  做好特殊困難老年人關愛服務,市民政局聯合9部門出臺了《臨沂市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實施方案》(臨民〔2018〕73號),多次對全市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摸底排查,共摸排經濟困難老年人11.9萬人、分散供養人員14239人、農村留守老年人703人,及時錄入山東省養老服務管理平臺等系統進行動態管理。同時,明確包幫責任人,建立幫扶機制,加強關愛服務。


  建立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印發了《關於完善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的通知》(臨民〔2018〕98號)。截至10月底,共為11.9萬名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補貼8100萬元。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印發了《臨沂市實施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方案》(臨民〔2019〕45號),委託第三方企業組織,每人每月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20-30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全市購買服務人數13297人。


  拓展農村養老服務新型幸福院「一院多能」


  曬著午後的暖陽,在蒙陰縣高都鎮安心護理院室外休息連廊裡,幾十位精神障礙特困人員正在護師的引導下進行娛樂活動。蒙陰縣創新拓展鄉鎮衛生院服務功能,通過集中場所、專業護理、親情服務等方式,成立全省首家精神障礙特困人員專門供養機構,有效破解了精神障礙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難題。


  安心護理院的成功運營,是我市不斷整合資源拓展農村養老服務的一個亮點。


  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務求實效」的原則,我市各級民政部門對敬老院的資金、土地、人員等進行了有效整合,發揮規模效應。目前全市共有縣級福利中心和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7處,實現了縣區全覆蓋。開展三年改造提升行動,今年新建改建護理型敬老院8處、護理型床位962張。目前全市共有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7處,實現每個縣區至少建有一處;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3.6%。


  解決農村失能特困人員的養老問題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市民政局聚焦這一痛點,選擇蘭陵縣等6個省重點扶貧縣先行開展試點,統籌農村幸福院和養老周轉房建設與管理,打造「幸福院+周轉房」集中居住養老模式,實現居住、就餐、娛樂、醫療服務等「一院多能」。共建設新型農村幸福院1045套,目前全部驗收完畢並投入使用。


  推廣「網際網路+養老」智慧養老「互聯互通」


  「我也按上小魚啦,咱們在家裡就可以拉呱了。」「是的,可方便了。我上次在家裡暈倒,就多虧了小魚,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就趕過來了。」12月5日,日間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剛給怡園小區的尹美秀安裝上「小魚易連」雙向音視頻系統,她就迫不及待與好姐妹開啟了視頻聊天。


  推廣「網際網路+養老」,我市在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普遍推廣使用智慧養老服務,建立與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相連接、與老年人子女APP終端相連結、與服務對象實時對接、與政府監管平臺互聯互通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服務體系。


  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智能化發展,市財政每年列支200萬元開展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市民政局統籌全市12349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運營,整合家政、物業等服務組織,建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急、助浴、助醫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構築起沒有圍牆的「養老院」,目前已覆蓋12縣區。


  深化醫養融合發展建立就診「綠色通道」


  如何讓廣大老年人在頤養天年的同時,又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是養老工作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市民政局持續深化醫養融合,不斷提升社區居家醫療養老服務功能,實行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籤約服務,全部開通綠色通道,逐步健全了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衛生康復機構為依託的居家醫養服務網絡。目前,全市65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籤約服務,籤約率達到81%。


  市政府出臺了《臨沂市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方案》(臨政辦字〔2018〕132號),夯實了政策基礎。將醫養融合機構建設補助標準提高了20%,並根據入住老年人身體狀況,分別給予機構每人每年1000-3600元的運營補助。目前所有養老機構都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


  推動標準化建設第三方機構「質量監管」


  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的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有著高質量的要求。而優質的養老服務必須建立在規範化、標準化之上。


  加快健全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我市制定了《養老機構公建民營運營管理規範》,報審2020年度地方標準項目。臨沂凱旋醫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研究制定服務標準337項,被確定為省級醫療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我市還成立了養老服務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促進養老服務行業規範化、標準化發展。


  同時,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和養老服務設施等級評定,對星級達標的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每年給予5000-8萬元的差異化獎補,養老服務設施評定率達到100%。市財政列支100萬元,為全市養老機構全額購買責任保險,有效降低機構運營風險,切實保障入住老年人合法權益。(臨報融媒記者 潘鳳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2020,同安交出一張「高分」答卷
    教育是民生大事,同安區部署今年建設更多更好的學校、增加更多的學位。前不久,進修附中等 13 個教育項目竣工投用,新增學位 9270 個,與廈門一中、廈門六中合作辦學實質落地。 醫療衛生方面,環東海域醫院引入浙大附屬邵逸夫醫院合作運營,與福建中醫藥大學的戰略合作紮實開展,再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 蓴湖奮力交出「重要窗口」模範生高分答卷
    本報訊(通訊員 趙帥 水芬葉)今年以來,蓴湖街道瞄準「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各項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以赴抓好街道各項工作,奮力交出「重要窗口」模範生高分答卷。    重大項目有力推進。「五年奉獻一個新奉化」項目進展順利。
  • 清江浦區:夯實民生之本 交出暖心答卷
    「十三五」以來,清江浦區堅持把就業創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改革和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牢牢兜住民生底線,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麗清江浦作出了重要貢獻。
  • 全面小康·西湖答卷②丨點餐送修樣樣精通 西湖區「智慧養老」把愛...
    2020年,西湖區進入打造「三全」首善之區加速期,作為數字經濟孵化地的西湖,以「智慧引領,數字賦能」的方法,在產業升級、城市治理、愛老助殘等方面交出了全面小康的高分答卷。 浙江新聞客戶端啟動「全面小康·西湖答卷」融媒體系列報導,今天推出第二篇——《點餐送修樣樣精通 西湖區「智慧養老」把愛送到家》。
  • 福清龍田鎮:民生答卷寫滿幸福感
    「十三五」收官之際,盤點福清市龍田鎮的成績單,民生方面的成果無疑是亮眼的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這是龍田鎮鐫刻在民生答卷上的響亮宣言,如今化作一個又一個催人奮進的生動圖景。一大早,龍田鎮居民老吳陪著老伴,徜徉在龍錦路廉政主題「口袋公園」。「這裡本來是活禽交易市場,現在政府建起公園,環境美多了,我每天都來這裡散步。」
  • 2020年,沙坪垻區交上一張寫滿情懷的民生答卷
    這一年,沙坪垻區加大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投入,全力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21項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民生得到持續改善和保障,向全區人民交上一張寫滿情懷的民生答卷。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是沙坪垻區今年實施的重點民生實事之一。
  • 農發怡養:守護「夕陽紅」 交出蘇州老齡化答卷
    在實際生活中,傳統式的居家養老會給現代年輕人帶來困擾,像李女士一樣,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而心力交瘁,抑鬱到失眠的情況日益突出,丁克家庭、失能化、空巢化以及4-2-1家庭結構的普遍出現,居家養老模式早已無法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養老服務急需走上社會化的道路。歲月流逝,人會變老,這是避無可避之事,但蘇州作為一座經濟物質水平領先的城市,不能「不知老之將至」。
  • 江蘇南通:樁樁件件,民生實事交出暖心答卷,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
    江蘇南通:樁樁件件,民生實事交出暖心答卷 2021-01-16 10:20:57 來源: 南通網 1月11日,江蘇南通初為人父的張先生收穫了一份驚喜:當天一早,就有南通市婦幼保健院護士來引導他帶著孩子做了免費先天性心臟病篩查。
  • 海國龍油交出「油頭化尾」高分答卷
    568天不間斷奮戰後交出「高分答卷」走進海國龍油550項目現場,副總裁李愛武詳細地介紹了裝置布局:「這是8月份就已經投用的公用工程部分,這邊是成品油罐區,右邊是全國最大的100萬噸/年懸浮床渣油加氫裝置,遠處最高的是DCC反再系統……」一套套裝置挺拔矗立,
  • 多領域齊發力,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煙臺交出「十三五」經濟民生高分...
    這是煙臺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交出的歷史答卷。在12月8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田序潤介紹,「十三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煙臺市綜合實力邁上新的臺階,全市生產總值預計今年達到8000億元左右,人均突破10萬元,達到中高收入經濟體水平。
  • 將「家門口」好去處交給老人,浦東142處政府存量資源用房改成養老...
    去年以來,浦東新區區級相關部門主動讓渡資源,將142處存量資源(其中49處為公務倉)以「無償借用、權屬不變、專房專用、用者負責」的原則,改造為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新增養老面積1萬平方米,做到了「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將「家門口」好去處交給老人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老年人口數最多的區,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 【地評線】大江時評:民生「禮包」,為新發展書寫更加溫暖答卷
    在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有相當篇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踐性。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奮勇拼搏,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會議總結的五大規律性認識,其中之一就有「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人民至上,會議送出的民生「禮包」,為新發展書寫更加溫暖答卷。
  • 武漢法院交出掃黑除惡高分答卷 案件執行到位率超過99.6%
    長江日報訊(記者耿珊珊 通訊員許雄才 王田甜 田煉)為期3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拉下帷幕,武漢法院交出高分答卷。1月15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法院獲悉,全市法院均提前圓滿完成上級要求的「案件清結」目標任務,執行到位率超過99.6%,審結案件數和執行立案標的額在全省均排名前列。
  • 5月初,桃花落滿心間,愛情觸手可得的星座!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相信你一定在期待自己的愛情,現在就來看看在五月初桃花運會落滿心間,愛情會觸手可得的星座。水瓶座水瓶座是一個很喜歡創新的星座,所以水瓶座也很喜歡接觸自己沒有嘗試過的東西,而且水瓶座也是一個特別好相處的星座。在5月初,水瓶座也被月老成功想起,能夠有不錯的桃花運到來,桃花運的到來也會給自己帶來美好的戀情和最好的結果。
  • 戰疫情、保民生、抓發展...2020西安交出亮眼成績單
    戰疫情、保民生、抓發展,強力推進文旅市場復甦,中秋國慶期間西安位列全國十大熱門旅遊目的地第二;出臺系列穩就業政策,截至10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2.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幫扶11.86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 【地評線】鋪陳民生底色,凝聚奮進力量
    會議認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 嘉興經開區塘匯街道書寫民生「答卷」
    今年以來,嘉興經開區塘匯街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兜住民生底線,奮力書寫更高質量、更有溫度、更具獲得感的幸福塘匯「民生答卷」。
  • 家門口的溫暖小窩,樓頂可以玩園藝,杭州有個美美的居家養老服務...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吳雨婷 陳易清陽光滿溢,杭州翠苑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近日迎來首批入住者。「像是我們老年人家門口一個暖心的小窩。」翠苑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院長李學思說,由於很大一部分老人都患有老年退行性疾病,活動能力、動腦能力都不如從前,還有一部分獨居老人覺得生活沒有樂趣,而「園藝療法」正是讓植物成為「醫生」,為老人們舒緩心情,治療心理疾病,舒緩情緒壓力。據悉,除了鄭奶奶,當天還有三位老人住進了自個兒的溫馨小窩。今後,老人們將開啟全新的醫養生活。
  • 專訪新興區委副書記、區長宮玉和:開啟新徵程 交出新答卷
    專訪新興區委副書記、區長宮玉和:開啟新徵程 交出新答卷 2020-12-24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