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對聯嗎?就是那個逢年過節你都會貼在門上的那個。你是不是如同大多數的人一樣,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個對聯的內容,不管上下聯,只要貼上,裝個喜慶就行?但是,你錯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對聯,那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可是對聯在之前並不是你現在所看到的單一的模式。它豐富多彩,妙趣橫生。
對聯在古人的眼中,作用就大多了。有人選擇用對聯交友,一副上聯一出,總會迎來眾多好友的應和,大家積極對下聯,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想像力。當然,對於優秀的才女來說,對聯又會有著不一樣的作用。才女用對聯,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對聯招親。
我們都知道唐朝的女性開放,但其實,宋朝前期,女性的地位也是不錯的,也有著自己相對的自由和權利。宋朝的女性更是將才女這一名頭戴在自己的頭上。雖說有唐婉因為有才而被嫌棄,但是大部分的富貴家庭或者是有文化的家庭還是會讓自己的女兒去學習這些文學知識。揚州就有一個飽覽群書的女子,她的文化水平不一般,最是讓人欣賞。
但是,女兒大了,對於古人來說就有一個必須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嫁人。可嫁誰,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女兒揚州的這對父母決定尊重女兒的決定,辦一個比文招親。這個場招親會辦得非常盛大。眾多傾慕這家女兒的男子都來到這裡,接受著來自這個才女的問題。
在人都到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女說出了自己的上聯,那就是:「月圓月缺又一月」。才女這個對聯以「月」為眼,圍繞著月亮所發生的這一切,是正常的,但這也是人生的模樣。才女這個聯出得巧妙,也別有深意,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沒有人可以對出這個下聯。才女不願意屈就,她一直在等待,等待有那麼一個人可以將這個下聯對出,但是很不幸,始終沒有機會。
才女最後選擇了出家,了卻所有的牽掛,至於那個上聯,便留在了那裡,等待著後世的有緣人將它成對。時過境遷,百年之後,這句上聯到了一個和尚的手中,和尚心中一動,便將下聯對了出來,和尚的下聯是:「緣起緣滅皆無緣」。這個下聯與上聯也算得上是對仗工整,就連意境都有著別樣的相似。只不過,兩人一人為僧,一人為尼,又相隔百年,確實是無緣了。
不知為何,對於這個故事總有一種奇怪的感動。而在其中,我們更是可以看到對聯的作用,牽連了百年的兩人,也讓這個故事有了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