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房媽媽,是盛家祖母的貼身女使。
她在盛家資格最老,當家主君盛紘都對她客客氣氣,視如長輩。
「媽媽這些年為盛家鞠躬盡瘁,服侍母親盡心盡力,於我便如同自家長輩一般。」
對盛家祖母來說,一飲一蔬皆由房媽媽經手,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房媽媽都心領神會,除此之外,那些不能外道的話語、那些不便自己出面的事情,都是房媽媽前去,說是祖母心腹也不為過。
盛家祖母以一已之力撐起偌大一個盛家,在她身邊長大的孩子個個也是人中龍鳳,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房媽媽能在祖母身邊數十年,那也不是一般人。
房媽媽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戶之家,天可憐見,7歲之前都沒吃過一頓飽飯、沒穿過一件完整的衣裳。父親重病纏身,母親只好把她賣給了人牙子,換了些糧食、鹽巴。
房媽媽真是投胎沒投好。
但是,她竟被賣到勇毅侯府,而且很快就被選到當時還是侯府小姐的盛家祖母身邊做丫鬟。
這當真是絕處逢生、吉星高照!
說起來,到別家做女使丫鬟,那是苦出生,但能走到盛家這種清流文官家庭裡最核心人物的身邊,這就是實現了人生逆襲。
房媽媽曾說:女人這一輩子,要活得好,門道可大了。
房媽媽的命實在不怎麼樣,但是她用親身實例印證了女人怎麼才能活得好。
01
一貧如洗的人家,賣兒鬻女是常有的事。
房媽媽回憶自己當年:
當初我知道自己必是要被賣時,便日夜做活攢下幾個大錢給了那人牙子,苦苦哀求他把我賣進個好人家,也是運氣,遇上個厚道的人牙子,這才有機緣遇上老太太。
一個苦孩子,無父顧無母愛、全無依仗,如飄零的浮萍一般,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想辦法爭口氣,還有誰會憐惜你?一味逆來順受就能熬到好日子?
劇中明蘭第一次當家理事,祖母讓她自立門戶,入主暮蒼齋,她何嘗不想把這份差事辦好,可是當家嫡母、受寵妾室都把手伸將過來,安排眼線到她身邊。
她沒有一味忍氣吞聲,而是想著法子,縱得院裡的丫鬟不知天高地厚,終於當家嫡母忍受不了,親身替她料理了那些心懷二心的丫鬟。
明蘭算計了嫡母、妾室,甚至對她多有關照的二哥哥,雖然順心遂願地了結了這件事,但她內心多少有些惶恐,便去給祖母請罪。
祖母說到:你嫡親的哥哥、你的親生娘,將來你的親丈夫、親兒女,終究跟不了你一輩子。一輩子的路是你自己怎麼來怎麼去。
你自己不多籌謀多盤算,沒人能替你一直擋住風浪。
所謂天助者自助。
02
劇中林小娘給女兒墨蘭曾說到:一個廩生一個月不過六七鬥米及一兩貫錢而已,盛宅裡的頭面丫鬟月銀都有八錢銀了。
可見,能到盛宅做丫鬟對苦出生的孩子來說已是個不錯的職位了,何況名冠金陵的勇毅侯府呢。
只是,入了侯府就萬事大吉了麼?
要說做普通丫鬟和貼身女使,那經濟收入和內宅地位都是不一樣的。房媽媽的遠見也在於此。
她在侯府裡不怕吃虧、勤快老實,入了老侯爺和夫人的眼,於是把她安排在大小姐(也就是盛家祖母)身邊做丫鬟。
從繡花、寫字開始到算帳、理事的本事,房媽媽一心向學、學而不倦,加之她服侍主子忠心不二,與小姐也算投緣,便很快成為小姐身邊的一等大丫鬟。
之後,房媽媽的日子過得如何,原著裡這樣寫道:
跟著陪嫁入盛府後,被老太太做主嫁給了一個管事,再後來夫妻雙雙脫籍自去謀生,兒孫滿堂,家業殷實,一個兒子考上秀才後,開了個私塾,一個兒子開了好幾家店鋪,還有一個置辦田產當起了小地主。
說起來是運氣,努力的人值得擁有好日子,但是這運氣又何嘗不是房媽媽憑自己的本事掙來的。
太多的人安於現狀、不居安思危,或是隨波逐流、末了一聲嘆息:好不甘心;或是一手好牌卻打個稀爛,抱怨老天不公平。
作為女人,這一生怎麼才算活得好?
年少時,受父母照拂、得悉心呵護;結婚後,被丈夫疼愛,品家庭幸福;生子後,由子女贍養,享安心晚年。
只是,這般順遂的暢快人生終是少之又少,況且,所有幸福都有代價。
我們多數人的日子起起落落,充滿變數。怨命運無常是藉口,唯積極努力才有改變。
所謂運氣,不過是你未曾放棄,一直努力的人自會收穫時間的饋贈。
命運時有不濟,努力才是正理。
還在明蘭小時侯,房媽媽就對她說過:女人這一輩子的好壞,不過是一命二運三本事,三者只要佔其二,便可一生順遂。
(文中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