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八零後和九零後來說,他們小的時候難以忘懷的一部動畫片就是《數碼寶貝大冒險》,我們一般都稱作「數碼寶貝」。
在我的心目中,最好看的就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部是第一部的續作,因此在劇情和人物主線上都是相互關聯的,所以在這部劇場版電影中,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人物悉數登場。
每一部《數碼寶貝》都是伴隨著劇情設定中的數碼世界出現的危機而展開新的故事。
這次《最後的進化》所產生的危機是有不明原因致使被擁有數碼寶貝的孩子失去意識。第一部和第二部中的主角登場解決這一危機。
在一次戰鬥中,數碼寶貝的進化狀態突然中斷而他們發現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被選召的孩子遲早有一天會和他們的數碼寶貝夥伴分離,亦即夥伴關係的消失,太一等人不解此中緣由。
研究此類問題的博士梅諾亞說,孩子擁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他們才會成為數碼寶貝的夥伴。但是隨著孩子們長大成人,他們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少,逐漸成了循規蹈矩的人,所以這種關係就漸漸消失了。
原來獲得的徽章和用來進化的神聖計劃也出現了預示著倒計時的燈。每發生一件事,太一都會掏出珍藏已久的信物看看和夥伴在一起的事件還剩下多少。
漸漸地,阿和、太一、光子郎召集起其他的孩子一起解決這次事件中的謎團。在不斷尋找線索的過程中,阿和把疑點鎖定在了找上他們的神童博士梅諾亞的助手井村京太郎身上。
一開始,阿和等人以為京太郎才是藏在陰謀背後的人,實則不然,實質上,光子郎最終發現真正的幕後黑手是梅諾亞博士。她也曾是一個擁有數碼寶貝夥伴的孩子,可是因為她成長的速度太快,14歲就跳級考上大學,她和數碼寶貝之間的夥伴關係隨之消失——數碼寶貝也消失了。
這種現象和人類世界的生老病死一樣,數碼寶貝也最終塵歸塵、土歸土。梅諾亞一直想要回到以前的日子,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嘗試,想盡一切辦法,可惜事與願違。後來她終於成功創造出了具有把人類的願望轉化為可視化數據能力的數碼寶貝。
因此,她計劃把每個人的意識轉化成可視化的數據,保留在數碼寶貝世界,每個人都能在那裡回到小時候,都能回到自己想永遠回到的時候,永遠沉淪在對過去的追憶當中。但此中的代價就是,在現實世界已經長大的孩子將永遠失去意識,剩下的人生都將在病床上度過。
光子郎發現那個導致孩子們失去意識的數碼寶貝具有大量人造的痕跡。而梅諾亞接近他們也是為了獲得世界上所有被選召的孩子的名單,以此通過聯網奪走他們的意識,將他們接到那個「樂園」。
最終,太一和阿和通過戰鬥產生了新的進化,也是最後的進化,阻止了陰謀。
看到最後,我其實覺得非常遺憾,也非常扎心。我非常能理解最後這一部劇場版的電影的情節安排,可以說是二次元聯通了三次元,非常地現實。
人總是要成長的
電影中每一個被奪走意識的孩子
都自願沉淪在過去美好的回憶當中
都回到了孩童時代
其實就是一種不願意長大
不願意面對長大要承擔的責任
電影中每一個人的掙
每一個人的顧慮
都印證了這樣的執念
太一和阿和甚至梅諾亞都是代表
他們不肯和自己的夥伴分離
不忍面對那樣殘酷的現實
梅諾亞因為執念太深而誤入歧途
最終被逮捕
可是成長太痛苦了
成長帶來的陣痛讓人不堪重負
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意味著
由孩子到大人的角色轉變
還有向孩子身份的告別
這樣的告別等於
我們每個人都要放棄
曾經對自己來說
非常非常重要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可以是無憂無慮的天真
無所顧忌的自由自在
也可以是不加掩飾的坦誠
成為大人以後
我們需要慢慢地適應角色
儘管是過渡的階段
也不得不呆呆地站在鏡子前
笨拙繫上紅色領帶的結
「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
「穿上一身帥氣西裝」
有的人跌跌撞撞地長大了
有的人不願意面對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遍體鱗傷
成長的痛有成長時的不適應
有無法承受的痛苦
也有不得不進行的告別
電影中的孩子們告別了自己的夥伴,熒幕前的我們何曾不是呢?我們也須向那個每天放學就早早守到電視機前的小朋友告別。
就像《目送》裡說的:……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天芪生物/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