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對臺工作會議精神,省委臺辦組織臺灣古都廣播公司、臺灣臺中廣播公司、臺灣寰宇廣播公司3家臺灣媒體記者實施「臺灣名嘴口播河北」項目,用一年時間在臺灣地區介紹我省歷史、文化、飲食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2019年4月18日,採訪團一行來到唐山進行為期兩天的參觀採訪。
臺灣媒體記者一行先後到遵化清東陵、窮棒子文化博覽園、馬蘭峪鎮蟠龍工藝有限公司、灤州中山公園和辛亥灤州起義英烈祠、灤州古城、灤州皮影博物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地震遺址公園參觀採訪。
在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研究室副主任方國華,介紹了清東陵的歷史沿革、陵寢格局及文化軼事等,並帶領記者們實地參觀了清東陵景區的石像生、裕陵、定東陵。採訪團一行被清東陵宏偉的氣勢、美輪美奐的建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讚不絕口。大家一致認為,清東陵的建設跨越了兩個半世紀的時空,幾乎與清王朝相始終,葬有許多對清代歷史有著重要影響的、聲名顯赫的人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不僅是研究清代陵寢規制、喪葬制度、祭祀禮儀、建築技術與工藝的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藝術的典型例證。以前以為清代王朝就是是清宮劇中演繹的樣子,今天來到清東陵才真正了解了清朝歷史,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來到「窮棒子」文化博覽園,採訪團一行詳細了解了被周總理譽為「當代愚公」和「中國北方的一面旗幟」的沙石峪人民,用雙手開山填澗,取土造田,創造的「萬裡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人間奇蹟。聽取了遵化千年古城歷史典故、「慈禧太后愛吃的餎餷」、「蕭太后梳妝樓」、「五子登科」、「遵化署狐」等眾多歷史典故介紹。參觀了民俗文化小吃製作、憶苦思甜老物件等。大家表示,「窮棒子」文化博覽園用體驗和展示的的形式,詮釋了遵化自古以來的典故和文化,展現了遵化人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的優良品格,是遵化的寶貴財富,這種攻堅克難的精神需要傳承下去,並將其發揚光大。
馬蘭峪鎮蟠龍工藝有限公司是一家傳承皇家金銀細工技藝的代表企業,專業生產各類金銀手工藝品,包括在2014年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的「和美」純銀絲巾果盤。記者們詳細了解遵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蟠龍皇家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對「蟠龍工藝」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藝術價值、經濟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灤州中山公園和辛亥灤州起義英烈祠,採訪團一行瞻仰了孫中山先生雕像,認真聽取了關於辛亥灤州起義的歷史背景和過程的介紹,表示以前只了解辛亥武昌起義,現在又對辛亥灤州起義有了深入的了解,灤州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革命運動起到了推動和促成的作用,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灤州古城是國家級4A景區,走在古城街頭,每一步都在領略盛世時代的輝煌風韻。採訪團一行對古城規劃、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採訪,認為灤州古城依研山,傍灤河,以人文為韻,以綠林為脈,是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非常漂亮的南北方特色交融的人文古城,同時實現了灤河文化與旅遊產業的融合。
在灤州皮影博物館,記者們詳細詢問了灤州皮影的起源、發展,參觀了灤州皮影的製作流程以及精美的皮影圖片展,「灤州八景」和「灤州清明上河圖」皮影長卷,對灤州皮影的製作之巧妙精美讚嘆不已,並現場親身體驗了皮影戲的操作。
採訪團一行來到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得知唐山在中國工業史上創造了七個第一: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座鐵路橋、第一張現存股票、第一件衛生陶瓷潔具。這「七個第一」奠定了唐山作為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的地位,而其中的4個第一誕生於開灤:中國第一個使用機器開採的大型煤礦、中國第一條標準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第一臺「中國造」蒸汽機車——「龍號」機車和中國迄今存世最早的股票——開平礦務局老股票。採訪團一行了解了開灤的歷史的發展歷程後表示非常震撼,認為百年開灤積澱形成的內容豐富的歷史文化,無處可替代、無地可比擬。開灤歷經世紀滄桑,幾乎見證了和涵蓋了中國早期工業發展史、民族屈辱與抗爭史、新中國建設發展史、工人階級艱苦創業史、改革與轉型發展歷程等全部的內容,堪稱一座濃縮工業文明的記憶殿堂,一個講述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歷史的大課堂。
在地震遺址公園參觀唐山地震博物館時,臺灣記者了解到,唐山人民發揚抗震精神,經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砥礪奮進,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採訪團一行認為,地震遺址公園是祭奠地震罹難者、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進行地震學術研究和交流、展示唐山建設成就的重要基地。臺灣一直以來就是地震多發區,跟唐山大地震有很多相似之處,回臺後會努力促進海峽兩岸對地震研究的合作和交流。
唐山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臺辦主任朱建峰在接待採訪團一行時指出:臺灣記者在短短兩天內採訪了唐山境內大量的人文、歷史、民俗等,但因為時間緊迫,還有許多值得宣傳推介的內容沒有參觀。歡迎更多的臺灣媒體人來唐山採訪、交流。朱建峰還向臺灣記者贈送了唐山作家李焱的作品《平安扣》,此書以經歷大地震重創的城市為背景,講述了兩個家庭、三代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全景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情狀,寫出各色人物30多年間發生的變化。娓娓敘述中,勾勒出一幅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城市長卷,深深吸引了臺灣記者,表示要從書中更深入地了解唐山,並積極向臺灣聽眾和粉絲推薦。
在唐採訪工作結束後,臺灣媒體記者表示,今年6月1日至明年5月底,三家電臺將依託臺灣「名嘴」效應,每周三次在黃金時段以播音和網絡視頻的形式播出採訪內容,集中向臺灣民眾推介唐山,充分展示唐山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提高唐山在島內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更多臺灣同胞了解大陸、了解河北、了解唐山,增強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感和歷史認同感,為全方位、深層次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灤州市委書記戚永和、遵化市長董學忠陪同接待。
(唐山市臺辦,灤州市臺辦,遵化市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