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的時間軸開啟,《戰車工作室》將同期為另一個建號三年多,粉絲過兩萬的公號《美式復古機車裝備指南》進行稿件的編撰和運營,今年可能還有另幾個公號加入進來,恐怕要更加玩命寫稿了。還希望各位讀者能繼續支持《戰車工作室》。今天借新年伊始的開心氣氛,跟各位聊聊國內的美式機車文化。
美式復古機車,作為一種泊來文化,在我們的記憶中,國內的整體氛圍是完全落後於海外的。近幾年,有賴於信息交流速度的提升,加上國內各媒體和改裝工匠的努力,美式機車和復古機車,在國內已經處於飛速上升期。雖還不能跟日系那樣融匯貫通,產生帶有濃重特色的日系bobber。但有大量新生代的加入和群體總基數的提升,前景是美好的。
說起美式機車,這個群體在國內的骨灰粉們,好多集中在70後~80後的年齡段。這些人的美式機車文化啟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阿諾德-施瓦辛格同志。
1991年,當銀幕中強勁的電吉他solo聲響起,伴隨著重金屬的鼓點,施瓦辛格扮演的終結者,穿著搶來的一身皮裝,從酒吧的臺階走下來、騎上門口那臺肥仔的時候,最少兩茬年齡段的中國觀眾心目中,已經種下了硬漢=美式機車的形象。
這兩茬年齡段的觀眾,橫跨錄像帶時期和VCD時期,雖然大多數觀影的人還不知道這個摩託車叫哈雷,但這個大摩託在電影中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些人日後對美式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美式機車風格的率先親身嘗試。
江湖弟子江湖老,君不見,當年電影中的小孩兒萊昂納多,現在已變成腰身如水桶一般的大叔,順利從當紅小鮮肉傑克升級為胖子李。而當年蹲在錄像廳裡看錄像帶或貓在家中研究VCD的這兩茬觀眾,如今也已經到了保衛勞動果實的同時,儘可能享受人生的階段。
言及美式機車文化,避不開哈雷。雖然《美式復古機車裝備指南》的各位讀者裡面,可能有一半以上因為看習慣了海外的美式復古改裝車,在各種優秀的chopper、bobber、old school改裝作品視覺轟炸之下,而對原裝哈雷覺得無感。但哈雷對於美式機車文化在國內的推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3年BMW機車正式進駐國內不久,哈雷就開始跟進。北京玩車圈裡雖然之前有劉興力、劉馳等人較早的接觸哈雷,推動美式機車文化,但始終波及面不夠廣,圈子也小眾。進而導致美式機車這塊招牌,由當時悍馬哈雷的秦煥舉著的。雖然那個年代,中國這塊大排量摩託車的蛋糕看起來沒多大,哈雷卻肯定不會任由他人操盤。到實力更強大的北京風火輪正式接手哈雷,葛優成為北京哈雷名譽會長,一眾演藝圈明星如李亞鵬等相繼成為哈雷車粉絲,一直到後來帶出楊坤等美式定製機車的擁躉。整個美式機車的圈子才氛圍逐漸濃厚起來。
老一茬的車友,甚至還會提及約旦國王海珊當國禮贈送哈雷的傳說,但那個年代離我們已經遙遠的幾乎模糊,並且事實證明,國王的效果明顯不如幾個當紅影視明星的實際行動更有號召力。
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對其他城市來說,其帶動效應是巨大的。隨著京圈裡各路明星都與哈雷等美式巡航車發生故事,美式機車,開始為百姓所知,即便眼下大多數百姓,都會把不管是OCC還是西海岸亦或大狗,都統稱哈雷。總之,哈雷,變成了百姓口裡美式機車的統稱。
1999年,剛剛踏足社會懵懂時期的戰車我,對於哈雷的迷戀,尤其深刻。那時候床頭、房間裡,貼的滿滿都是各種以哈雷為主的美式巡航車海報,而且是那種網上下載了低解析度圖片,用黑白印表機打出來的圖片。為了攢一身巡航行頭,選擇花幾千塊去買一身洋垃圾,那可是半年的工資。當發現市場上有電腦刺繡這玩意兒後,更是第一時間搞了個超大哈雷的logo,縫在背上。
現在每每想起,思緒還會回到當年那個熱血沸騰的記憶裡。那時,哈雷於一個屌絲青年來說,簡直就是不可及的神話,即便水車也是完全買不起的。由於美式機車文化入腦較深,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最終沒有選擇巡航車,而加入了售價可以接受的日系大包圍玩車者隊伍中。
在我們的眼裡,美式復古機車,定然是要跟改裝劃上等號的。因此,2006年,戰車也嘗試體驗了改裝的樂趣。用一臺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本田CX500,走上了巡航改裝之路。雖然現在看來,這改裝幾乎不叫改裝,但滿滿都是青澀回憶。至今還記得那對兒帶著放炮聲的排氣口,震耳欲聾的朝地上噴起一路塵土的情形。
由於美式機車的衍生,主要在嬉皮士一代,因此,這個車型,從出生起,就帶著離經叛道和孤獨、流浪。所以,在當下國內的哈雷車主早已超越寶馬車主數量的大環境下,在哈雷聚會一波連著一波的盛況中,戰車我依舊沒有去選擇一臺哈雷來使用。因為,即便收個N手的肥仔,依照戰車我的審美眼光改完,估計造價投入也將接近一臺新車的成本,在沒有完全準備好時候,戰車只希望遠遠的去欣賞,不去破壞那種美好感覺。
摩託媒體從業的近二十年裡,看過了多個廠家和俱樂部的興衰,每每工作上接觸的車子,都離自己印象中的美式機車相去甚遠,在一波波的國產通路車試車報告的洗禮中,長及後腰的披肩發,慢慢變成了寸頭,不覺間也是枸杞大叔的年紀。
從最初的原裝就迷戀不已,到後來的盯著一車彩繪流口水,再到後來的CNC切削銅件,再到後來的全車雕花,到現在,更多的,是喜歡看那些相對實用些的純手工作品。
裝備方面,也從開始恨不得把哈雷logo放在滿身,到後來的堅持一身黑色皮裝,再到後來的各種流蘇和金屬鏈扣,到現在,更多的,是既能兼容復古和巡航的風格,又可以平時穿在身上不會太招搖的行頭。
雖然平時也騎美式機車,戰車我卻基本不參加哈雷或巡航車主的聚會,當然,我對這種聚會一直抱欣賞的態度,因為,這對美式機車文化在國內的推廣有積極作用。並且,對於那些大貿巡航車主來說,開著豪車若不能經常的在大眾前予以展示,也有著錦衣夜行的遺憾。
戰車更喜歡自己一個人騎著車子四處溜達,也導致自己騎美式巡航車的照片不多,本次為了寫這篇稿子,還特意把朋友的肥仔騎出來補拍了一些照片。
對於熱鬧的美式機車聚會,可能更多的是觥籌交錯和流光溢彩,特立獨行的車主們,在聚會中忙於展示自己,這種環境,反而常常會令戰車我有點無所適從。畢竟,沒有貨車頭沒有大皮卡沒有雙拖拖車沒有滑翔CVO和公路大師,甚至連個哈雷皮馬甲都沒有的我,實在沒什麼好展示的。所以比較中意的是一個人的隨性。騎著車出去釣釣魚,水邊呼吸下新鮮空氣,看看湖光山色,求得一點內心的自在愜意。
美式機車於我,骨子裡喜歡,研究多年,雖然始終沒正式入手,卻保留著一點點的帶有臆想的單純和幼稚。在看過這個公號往期的內容後,感覺可能會與《美式復古機車裝備指南》的各位讀者產生一點點共同語言,因此,戰車我出現在這裡。
《美式復古機車裝備指南》,創建已經三年多,擁有兩萬多的關注者。往期的內容裡,Doucet君採編和翻譯了大量的海外優秀作品欣賞,為國內的美式復古機車群體審美眼光提升,貢獻良多,還通過幾年來的努力,讓很多新生代的美式復古機車愛好者加入進來。《戰車工作室》,作為一個行業內的以試車評測和行業點評為主要內容的公號,呈現的方式相對寬泛,進口車國產車都有,始終堅持圖文原創。也一直在嘗試尋找縱向切入單一車型群體的機會。
本次機緣巧合與《美式復古機車裝備指南》的各位讀者交流,深感榮幸且惶恐,生怕自己審美眼光的落後而影響各位讀者的觀瞻,希望今後的日子裡,能為大家提供更多美式機車和復古車型的試車內容,以及美式機車文化和復古風尚的各類復古、巡航裝備的使用心得。
2019,與各位並肩向前。
放幾篇之前寫的對復古和巡航的裝備的圖文連結,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感謝各位的支持。
你的摩託裝備(二)
你的摩託裝備?(五)
你的騎行裝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