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開始,即墨區自來水公司在沒有經驗可參照的情況下,從零起步,從解決工作中困難出發,帶領著軟體公司搞技術研發,最終,即墨區自來水公司經過7年坎坷路,成功突破技術難關,搭建起全國領先的「供水智能水錶平臺」,讓多個廠家不同型號的87171隻智能水錶兼容同一顆晶片,實現水錶實時讀取和監控,為即墨智慧供水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
即墨智慧水務建設源於解決工作中困難的迫切要求,這也是全國供水行業在資訊時代共同面臨的課題。即墨區自來水公司早在2013年就開始在新建和老舊小區改造中逐步使用智能遠傳水錶,有別於傳統的人工抄表,智能水錶可以將水錶的數據快速讀取,既節約了人力又提高了數據的真實性、時效性。
但受制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對即墨區自來水公司而言,獲得的數據都是「二手的」,因為第一手的數據首先是從水錶直接傳輸到廠家,要想獲得水錶數據必須經過水錶廠家。「工作中,我們發現光有智能水錶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智能水錶對施工和網絡環境要求很高,更需要我們隨時關注數據動態,當水錶出現故障或者用戶出現用水異常時,我們需要依賴廠家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察看,供水服務工作還是比較被動。」即墨區自來水公司客戶服務中心主任遲豔平說,智能水錶的推廣使用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對智慧供水服務體系建設而言,它尚不完美,因為客服中心始終無法直接讀取水錶數據,如何將最後一步打通顯得至關重要。
2018年,為了徹底解決智能水錶數據不能進行一手傳輸的問題,即墨區自來水公司開始探索自建智能水錶遠傳數據平臺。「因為國內智能水錶尚處在探索階段,平臺建設在國內沒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鑑,運營商也沒有完善的方案,開發費用也比較高。」遲豔平說道,因為這在行業裡沒有先例,看似簡單的一步要突破是何其之難。雖然自建智能水錶遠傳數據平臺的想法最初遭到質疑,因為種種原因,部分水錶廠家不配合,但即墨區自來水公司的智慧水務建設之路從未停歇。
終於,經過即墨區自來水公司和軟體開發公司的共同努力,經過一年多的不斷研發改進,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即墨區自來水公司水錶遠傳數據平臺正式上線。得益於研發的通用晶片,平臺將多個廠家不同型號的共87171隻智能水錶的數據和運行情況整合管理後,都可以逐步實現實時讀取。「有了準確的一手數據,讓我們的工作如虎添翼,智能抄表平臺的創建,不僅使生產調度控制更為科學規範,降低了企業的運行成本,而且可以通過平臺隨時觀察水錶運行情況及掌握用戶的用水數據,監督水錶廠家的水錶質量,使供水服務更加透明,為以後用戶查詢即時水費等精準化服務搭建了基礎條件。」遲豔平高興地說。
據了解,作為推進智慧供水體系建設的排頭兵,即墨區自來水公司的智慧水務改革始終走在供水行業前列。據悉,自2016年起,在整合多種支付渠道之後,即墨區自來水公司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支付功能正式上線,用戶在綁定個人帳號之後,每個月可以收到公眾號推送的水費帳單和繳費提醒,除微信外,建設銀行APP龍支付繳費、支付寶等平臺也可以進行線上繳費。為實現線上辦理業務「零跑腿」,即墨區自來水公司又一鼓作氣上線了掌上營業廳。2020年,即墨區自來水公司又增設了集服務中心、現場處理和客戶回訪於一體的客戶服務熱線平臺,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下一步,即墨區自來水公司會不斷優化用戶體驗,將智慧供水服務平臺的功能進行融合再升級,最終將各子平臺融合升級成大型智慧水務平臺,讓用戶隨時隨地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戶、一網通辦」的供水服務新模式。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報導)
責任編輯: 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