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我們回顧青春的衝動與不羈,這都會在你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我們都該有兩個情人,
一個愛我的,一個我愛的
by 苒·杜拉克
你愛我,我愛她,她愛他,他愛他。《女朋友。男朋友》的片名很容易讓觀眾想到臺灣小清新電影,雖然是一個三角關係的愛情關係,但主題並沒有停留在愛情本身,在這場青春的愛情遊戲中,核心是自由。
在臺灣,80年代體制受到較大的衝擊,90年代的野百合學運,束縛了他們。當他們終於走過這些年代,卻不知道該真正的自由在何方。學生時代那個追求自由的帶領者王心仁,最後卻被生活徹底改變,輸給了現實。那個勇敢又古靈精怪,叛逆又大大咧咧的林美寶,還是逃脫不了感情的困擾。命運的捉弄使她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最終她放棄了自己最重視的愛情,選擇了自由。自由老實善良的陳忠良始終如一,雖然是同性戀者,但他選擇正視自己。
這是一個臺灣的《祖與佔》的故事,卻說了更多。三個熱血青年被現實磨去了銳氣,原來度過了青春才知道,青春的結局並不是自由。
「同志」電影在臺灣電影中並不算小眾,而放在當今,甚至發展成了一個獨立的影片類型。影片中有兩位男性角色,都有同性戀的傾向,一明一暗,形成強烈的反差。特別是陳忠良這個角色。在野百合學運的那場戲中,這個爭取自由與被壓迫的靈界點上,他把自己壓抑已久的壓力全部交付給了鐵絲網,這一場政治運動中的人性爆發,是全片最人性最原始的一幕。
另外,臺灣的學校校風之嚴謹在影片中也書寫的非常寫實。男生的三分頭,女生的短髮,都是那個時代獨有的特徵。而教官也是與大陸不同的臺灣學校的特有標誌,這樣一個不屬於學校體制內地軍官一樣的人物主管學生的行為守則。這樣一個奇怪的存在可以體罰訓斥學生,彷彿是一種壓迫的力量成為了自由的反面。而這樣的力量存在學校至今,成為了青春人生中的必經之關卡。
時過境遷,我們回顧青春的衝動與不羈,這都會在你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而最終,青春的蛻變或許是接受最普通最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