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十二帝在地府相聚,努爾哈赤會誇讚誰?又會斥責誰?

2020-12-23 騰訊網

古往今來,因為時勢之變化,有太多的英雄人物悄然登場。他們是歷史長河滔滔之中的美麗浪花,讓人們敬佩和羨慕,同時也留下了太多的歷史評價讓我們討論。

在這些英雄之中,就有清代的那些帝王們。他們處在封建王朝的末期,各自都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也表現出了自己的失誤和不堪。

如果清王朝的老祖宗努爾哈赤還活著,那麼面對清代十二帝王,他又會誇讚誰和斥責誰呢?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一、讚賞的人

作為清帝國的原始開闢者,努爾哈赤的評判標準,肯定是以對國家最有利以及能力最為突出來評價,畢竟他沒有和這些後代有過情感上的糾葛,因此它的評價往往是客觀的。那麼哪些人應該被讚賞呢?

1.康熙

這些被讚賞的人之中,康熙絕對排在第一個。原因很簡單,因為清代十二帝王之中,康熙皇帝作出的貢獻最大。這位君主年輕的時候就搞定了鰲拜,確定了中央集權。後來又平定三藩,確保國家穩定。緊接著又收復臺灣,確保國家統一。

再到後來他更是親徵葛爾丹,居然確保了大清帝國遼闊的疆域以及從來未有的霸氣。更是到後來在雅克薩之戰中,與沙俄帝國比拼,雖然這一場戰鬥爭議頗多,但也確實確保了大清帝國的尊嚴。

因此,康熙皇帝是在十二帝王之中,作出的貢獻最多最全面,而且真正把大清帝國推向世界的偉人。若努爾哈赤還活著,絕對會對於這個後代亮出大拇指,並且說他幹得漂亮。

2.皇太極

除了康熙皇帝以外,第二個被努爾哈赤認可的人應該就是皇太極。作為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不僅沒有丟掉父親的老本行,而且一直把清朝強大到可以滅掉大明王朝。

正如史書所記載,皇太極不僅逼迫朝鮮臣服,使得東北陣容穩定。而且他居然還在松錦大戰中,擊垮了明朝最後的脊梁骨,洪承疇,而且居然還讓洪承疇歸降。

按照高曉松的觀點,洪承疇的投降,使得大清政權擁有了足夠的智慧來對付中原王朝。甚至連後來吳三桂的強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洪承疇的指點。

因此,沒有皇太極的努力,就沒有清朝入關的可能性,皇太極做出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雖然無法和康熙皇帝比較,那絕對是十二位帝王之中的亞軍。因此,努爾哈赤肯定會拍拍皇太極的肩膀,並且說一句,兒子,我永遠為你而驕傲。

3.雍正

除了以上兩位帝王,若再挑選出一個還不錯的君主,那應該就是雍正皇帝了。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雍正皇帝是清代帝王之中,除了嘉慶皇帝以外最累的一個人。他每天勤勤懇懇努力的進行改革和調整,又為了讓大清帝國能夠度過父親時代的危機,並且努力的創造收益。

當年的攤丁入畝,以及各種勵志的改革,使得雍正皇帝為國庫存款上千萬,就經濟方面來說,比他父親康熙皇帝還要好很多。因此,雍正皇帝一會因為他的勤勞而被認可。

二、被斥責的人

1.乾隆和嘉慶

在被指責的人之中,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絕對應該列入其中,特別是乾隆皇帝。據史書記,乾隆皇帝自詡為十全老人,但他卻沒有銳意革新,而是躺在雍正皇帝的國庫之上肆意妄為。六下江南把國庫掏空,清緬戰爭和大小和卓叛亂,更是以錯誤的方式把國家人力物力消耗殆盡。

乾隆皇帝對於國家的消耗太大,而且對於西方世界的改革完全沒有警覺之心,致使清代沒落,因此乾隆皇帝必然會受到狠狠的批駁,別是他那句「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的話,甚至會被罰抄1萬遍。

除了乾隆以外,嘉慶皇帝也會挨罵。但嘉慶皇帝的挨罵並不是因為他的無能,而是因為他的錯誤。嘉慶皇帝一生都十分勤勉,他的工作強度堪比雍正皇帝,但是,他面對一個爛攤子,卻找不到正確的方法,結果在一味的努力之下走錯了方向。若是努爾哈赤看到他,肯定會大罵他沒出息。

2.光緒皇帝

最後一個被挨罵的應該是光緒皇帝。別看以往的史書總是指責慈禧太后愚昧無知,但其實,若是讀過高陽先生的《慈禧全傳》應該會知道,慈禧太后是當時少數幾個能穩住政局的能人。

因為光緒皇帝當年的舉動太過於輕率,當年在甲午戰爭中,皇帝過於草率,結果令李鴻章進退失據,籤了《馬關條約》。後來利用康有為,居然和慈禧太后撕破臉皮,甚至打破著朝廷的平衡,結果母子矛盾愈來愈深,甚至引的八國聯軍戰爭。

光緒皇帝並非是無能之輩,但卻沒有好的情商,而且他心懷理想卻錯信康有為,導致大清帝國一盤局被徹底打亂。滿地棋子的墜落,卻成為了康有為登天的基礎。

如果當年光緒皇帝能夠穩妥行事,將康有為儘早踢出局,步步為營,大清帝國絕不至於會淪落到以一國之力向十一國宣戰的笑話。因此努爾哈赤若在世,肯定會指責光緒皇帝,並且特別教一教他和嘉慶皇帝怎麼當一個合格的皇帝。

三、歷史如煙

當然了,努爾哈赤已經死去很多年,他不會御劍的歷史,也無法對於這些後人進行點評。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歷史事實,來評價一下這些君主們。總體來說,清朝的君主基本上都還很給力,因為他們至少都符合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做事比較認真,除了乾隆皇帝以外都比較負責。

與明朝的那些君主比較簡單,這些皇帝一個個都在及格線以上,是比較難得的。但可惜的是,不管他們表現的有多麼難得,但他們處在封建王朝的一個沒落時期,他們表現的越好,越不容易讓這個國家面臨著調整。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公司已經徹底爛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罪惡。在這個公司裡面出現越來越多力挽狂瀾的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還不如讓這個公司早點瓦解,快速的進入到新的更新換代中。

所以,清代的這些帝王其實大部分都沒有錯,錯的只是他們所處的位置以及所處的時代。若清代這些皇帝換一個時代,處在封建王朝的中期甚至早期,可能他們會有更好的評價。

但可惜的是,一切已經不可挽回,歷史已經如煙漸漸消散,努爾哈赤也只能在歷史的塵封中,默不作聲

結語

其實,通過以上的歷史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王朝和歷史的無奈。當一個創始人拼盡全力打拼出屬於自己的輝煌的時候,他的家業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預料的。

道理其實很簡單,等你活著的時候可以拼盡全力把地盤打到最大,甚至可以把所有的敵人都消滅。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確保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守住這一片江山,也無法確定未來會不會出現連自己都無法應對的敵人。

像康熙皇帝就是如此,他讓大秦帝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帝國,連沙俄都不敢與之比較。但這又如何?他預防到了所有的敵人,並且把所有的敵人都消滅了,卻沒有預料到會有一個大英帝國,也沒有預料到小小的日本居然會對我們造成那麼大的傷害。

歷史最大的妙處就在於不確定性,正如商業巨頭所感,我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敵人,就在於此。所以,歷史沒有長久,只有做好自己,做好當代,子孫自有子孫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後,倘若12個皇帝在地府相聚,努爾哈赤第一個要抽誰耳光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掌權開始,才有了清這個國號,但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的後金。而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總計296年時間裡,清朝總共出了12位皇帝。
  • 1967年溥儀去世之後,若清朝十二位皇帝九泉相遇,會發生什麼呢?
    滿清十二帝褒它的呢說它開創了康乾盛世,在此期間無論是土地還是人口都達到了封建時期的頂峰。最近有讀者就突發奇想:萬一二十世紀溥儀去世之後,清朝的十二位帝王相聚於地下,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溥儀照片這些曾經權傾天下、生殺予奪,死後一了百了的皇帝在一起會說些什麼呢?
  •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清朝12帝按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清朝可能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朝代了,因為清宮戲幾乎已經將清朝的十二位皇帝都演完了,可能許多人都能張口就來背出清朝的12位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溥儀。其實「12帝」這個稱呼是很矛盾的,因為歷史上定義清朝的歷史是從1636年開始的。
  • 努爾哈赤是誰的後代?
    努爾哈赤是誰的後代?女真人和蒙古人同屬於東胡。東胡又分為兩支,女真人屬於東支,蒙古人屬於西支。
  • 來份清朝十二帝壽命列表,從壽命都能看出清朝的衰落
    壽命 清朝皇帝 第一階段:清朝初創 一、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2.21—1626.9.30,終年68歲
  • 清朝十二帝順序及朝服像
    努爾哈赤 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清朝第三位君主(1643年-1661年在位)。
  • 十三年號,十二帝,另外的皇帝是被誰開除了呢?
    實際上,清朝的皇帝只有12位,傳說中的13個皇帝,是因為清朝有12個皇帝,13個年號,形成13朝。清朝第一位皇帝是後金太祖努爾哈赤,他確實是清朝實打實的開國皇帝。但因為大清這個國號是其子皇太極改的,努爾哈赤就成為了沒在清朝生活過一天,卻成為清朝開國皇帝。那麼,努爾哈赤究竟算不算清朝皇帝,這一定要算。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是清朝第一稱汗的人,汗和皇帝是一個意思,都是帝王。並且努爾哈赤獲得太祖這個一般開國皇帝該有的廟號,並且第二位皇帝皇太極只獲得太宗的廟號,努爾哈赤屬於被確立的太祖。努爾哈赤的年號是天命。
  • 清朝十二帝簡介
    《清朝十二帝簡介》 李曉偉 (一)努爾哈赤。愛新覺羅氏。生肖:羊。生卒年:1559一一一1626年。享年68歲。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蒙古尊號:昆都倫汗。陵寢:福陵(東陵)。
  • 清朝歷代皇帝原配是誰,有多少生前當上皇后,誰在位最久
    如果皇帝是「天」,那麼皇后就是「地」,皇帝代表「乾」,皇后就代表「坤」。因此,皇帝的寢宮就以「天得一以清」取名為「乾清宮」,而皇后的寢宮則以「地得一以寧」得名叫「坤寧宮」。皇帝的皇后,不一定是他的原配,這是因為在皇帝即位前,他的原配就可能已經去世了。
  • 努爾哈赤的8位庶妃葬地之謎
    在清朝的官書上只是記載阿巴亥「自盡」。怎麼「自盡」的,沒有說。自盡有多種方式,有用刀、劍刎頸的,有投環上吊的,有喝毒藥的,有絕食的,有吞金的。阿巴亥用的是哪種形式?有的書上說是用弓弦勒死的。如果真的是用弓弦勒死的,則更說明阿巴亥不想殉死,是皇太極強行逼死的。阿巴亥死後,是與努爾哈赤同棺而殮,還是分棺而殮。據《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阿巴亥死後乃與帝同柩,柩就是棺,同柩就是同棺。
  • 劉備關羽張飛劉禪孔明,如果在地府相聚,劉老闆會最先打哪個巴掌
    當然,最為傷心的肯定是劉備。以上五人,對於蜀漢滅亡到底誰的責任最大?作為創業始祖的劉備,我們暫時不談他的過失!其餘4人,關羽,張飛,諸葛亮,劉禪,此四人到底誰的過失最大?假如,他們與劉備在地府相聚,劉老闆會第一個打誰的巴掌?
  • 清朝經歷296年,在位十二位皇帝,為何只公開冊立過一個皇太子
    如果從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算起,一直到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迫使清帝溥儀遜位,大清王朝一共經歷296年,傳了十二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想說明這個問題,了解清朝的皇帝都是怎麼得到皇位的,就知道答案了。
  • 一圖看懂清朝十二位皇帝
    努爾哈赤皇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統最悲傷
  • 清朝十二帝簡介 最後一個帝王家族
    )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開創者,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努爾哈赤知曉漢文,曾被明廷封為龍虎將軍,「天命」二字足見努爾哈赤受漢文化影響之深。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努爾哈赤第八子) 年號:天聰、崇德 廟號:太宗 諡號:文皇帝(全稱: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國號
  • 影視劇中的清朝十二帝,選出你認為最形象的一位
    「咆哮哥」馬景濤在《太祖秘史》裡面飾演的統一女真諸部、創立八旗制度、建立後金的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年號天命。劉德凱在《孝莊秘史》中飾演兩徵朝鮮,滅察哈爾;建立清朝,促進滿族封建化;取得松錦大捷的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年號天聰和崇德。
  • 清朝12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清朝歷十一世共十二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如果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排名的話,清朝皇帝應該可以分為三個檔次。第一個檔次是擁有開創之功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還有在對內文治或者對外武功上有突出貢獻的清聖祖康熙帝和清世宗雍正帝。個人認為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應該可以並立第一。
  • 清朝皇帝順序及名字
    清朝十二皇帝按時間排列為:入關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
  • 為清朝十二帝翻案,只因「清朝無昏君」
    清朝無昏君,北洋無國賊。對於我們來說,近代史是一段充滿了屈辱血淚的時間,很多人會不由自主的把鍋扔向當時的統治者,清朝的皇帝們更是首當其衝。事實確並非我們所想,從清朝的建國皇帝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單從個人角度而言,他們都是優秀者;從時代而論,有些人能夠改變歷史,有些人只能成為歷史的塵埃。中國近代史的屈辱來源於西方國家的殖民政策和侵略主義。眾多西方國家在經歷過工業革命以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內的資源和市場已經無法他們的滿足他們的需求。
  • 清朝的鐵帽子王比一品大員還厲害?盤點清朝鐵帽子王誰最能打仗
    究竟鐵帽子王和一品大員誰更厲害呢?容小編細細道來,鐵帽子王是爵位,一品官是官位,官見到爵是要行禮的,可見鐵帽子王地位是優於一品大員的。清朝的爵位分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排名越靠前,地位則越高。
  • 《明史》中刪掉的軍事強人,努爾哈赤最恨他,還被清朝封禁300年
    在滿清建朝之後,有兩個人都因為「抗金」備受清廷打壓,一個是嶽飛,一個便是曾經數次擊敗努爾哈赤的袁可立。嶽飛一定沒想到在自己死了幾百年以後,會有另一個民族的人對他恨之入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嶽飛被皇帝下令移出武廟,此後大力吹捧關羽貶低嶽飛。乾隆年間,所有關於袁可立的文章也被下令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