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看了《悲傷逆流成河》,無邊的黑暗籠罩著我,仿佛走進了影片,心情異常悲傷。
我不單單是同情女主角。
生活裡,是有易遙這樣的人,這樣的家庭,這樣的悲慘經歷的。
我邊看影片,邊為她擔心。我在想,如果我是她,我該如何。
很多人都說,如果你進入了戲中,和主角同呼吸,她悲傷你跟著難過,她開心你跟著歡喜。那你就不會太客觀。
我不以為然。
我們讀書,看電影,看節目,大多時候就是為了找到共鳴,直擊內心深處。從而認知自我,有所期待,有所獲益。
易遙,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靠按摩撫養她成長,「低賤」的職業造就了母親粗獷的性格,和不同常人的教育方式。
在易遙的世界裡,母親沒有慈祥的面孔,沒有和藹的話語,更沒有溫柔的懷抱。支離破碎的家庭,指責謾罵的教育方式。使得她變得內向,少語,膽怯,懦弱。
我想,她不會奢望太多,能好好讀書就好,如果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就更好了。
就像她的班長齊銘一樣。家庭幸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無端的毆打和謾罵,沒有做不完的家務。一心撲在學習上。
但,這就是現實的差距,也是人和人的差距。
史鐵生在《山頂上的傳說》中曾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運、路,上帝本來不公平。」
或許只有拼命地學會堅強。
易遙就是。
母親不被待見,她也跟著遭罪。家庭經濟條件差,一件舊校服就成了別人眼裡的「特例」。但又偏偏患上了疣病,雪上加霜。致使本不樂觀的她,徹底成了同學眼裡的 「壞孩子」,「賤骨頭」。
潑水、撕衣服、砸籃球、辱罵、白眼、暴力,嘲諷。一連串的校園欺凌事件一一發生在了這個正值花季的姑娘的身上。
她像過街的老鼠,只能抱頭鼠竄。
有些人是唐小米校園欺凌的「幫兇」。她們人云亦云,有的是為了起鬨,有的僅僅是為了開心,有的只是在青春無知的幻覺下盲目不堪,隨波逐流。
年少而無知的她們不會去想後果,卻使得易遙在心靈上受到了重大的創傷。
顧森西的出現給她的生活多多少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儘管,她並不會奢求顧森西能帶給她什麼,但內心渴望溫暖和安慰的心態,卻是無法遮掩的。她內心歡喜,卻又矛盾重重。
她怕連累他,同樣的也怕連累班長齊銘。
內心的糾結和心中渴望變成了兩頭猛獸,在她的心中不停地衝突。
好在,她從顧森西哪裡似乎領悟到了什麼。
堅強?反擊?
於是,她努力讓自己堅強。
她用水衝了辱罵她的男生,用藥膏塗抹了欺負她的唐小米的雙臉。
但似乎並沒有起到多好的效果,甚至還讓班長齊銘誤會她。
她說,你生活在光亮裡,所以你以為整個世界都是光亮的。
影片畫面並沒有特意去渲染,有人將它稱為「懦弱」。場景的切換也不是最好的。甚至就連臺詞也被吐槽說,矯揉做作。
或許是的。
但,請好好思考。影片想要突出的主題遠遠不是鏡頭的大膽和臺詞的作與不作。
如果,影片僅僅為了追求刺激和畫面感。而丟棄了思想的東西,那才是爛。
我們追尋的走心,不單單表現在畫面上。當思想大於畫面時,這樣的走心,我想大多數的觀眾是願意接受的。
那些說,記憶中中國沒有校園暴力,日本挺多的人。你只是生存在了自己的小圈子裡,也幸運,沒有發生在你身邊或身上,固然你不信影片中的場面和導演的心思。
潑水、撕衣服、砸籃球、辱罵、白眼、暴力等等,都是存在的。我上學的時候,都見過。
所以,我能從影片中讀出真實的味道。
並且我極度悲傷,我希望有一部法律可以專門針對校園暴力或冷暴力的人。也要有一種制度去約束這種行為。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校園的負責人以及老師,要有一雙能洞察孩子們生活的快樂與否的慧眼。
當然,並不是要求老師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只是,多花一點心思聽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以及多去關注善良且無助的孩子的成長。
在學校裡,在孩子們的心裡,老師是最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家庭的環境是孩子牙牙學語之後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有孩子,請好好愛他(她)。讓他無憂無慮,健健康康,倖幸福福的生活、長大。
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影片結尾,易遙在海邊自殺前對她同學的話語,是痛苦而又真切的表達:
「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
「誰殺了顧森湘我不知道,但是殺我的人,今天可就全在這裡了。」
說罷,她跑向海的盡頭。
儘管,影片的編劇沒有讓易遙失去生命。但想想她說過的那些話,是有多悲傷,多絕望。儘管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一定會說出類似的經典臺詞,但我能想像到,一個遭受如此傷害的孩子內心的惆悵和無助。
別以為你們都覺得沒有責任,傷害本身即便是間接的,但那也叫傷害。
現實會和影片有些出入,對白沒有那麼文雅和端莊。生活沒有那麼多風採和滋味。但,整個影片的故事,其實是最真的青春暴力的證明。
我們要知道的,懂得的,其實遠不止這些:
一,家庭的環境和教育,決定了孩子的品性。
二,青春期的友誼是可貴的,也是無知的。不做始作俑者,也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三,教育,是學校的本質。有教,還要有育。
願你的青春,不會在悲傷逆流成河的尾聲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