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波西米亞人》 苦戚的愛情寫就詩人的藝術生涯

2021-03-01 古典音樂

《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又譯作《藝術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朱賽培·賈克撒、魯伊吉·佚裡卡根據法國劇作家亨利·繆傑的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改編腳本。全劇共四幕,約1小時40分鐘,於1896年2月1日,在義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首演,當時由託斯卡尼尼指揮。

▲ 羅伯特·阿蘭尼亞/安吉拉·喬治烏

普契尼自米蘭音樂學院畢業後,事業尚未起步前過著一種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對於流浪的生活有著切身體驗,因而後來他不惜與好友萊翁卡瓦洛反目也要寫作《波西米亞人》。1893年,普契尼寫作的《曼儂·萊斯科》上演後大獲成功,在經濟上有所寬裕後,普契尼便開始專心尋找一部能夠讓他超越前部作品的歌劇腳本,於是他發現了《波西米亞人》。當時,普契尼的好友萊翁卡瓦洛已經開始著手於這個故事的音樂創作,但普契尼則秘密地完成,並搶先發表。為此,萊翁卡瓦洛與普契尼絕交,兩位作曲家從此再無交往。

普契尼的作曲風格傳承自威爾第,雖然其音樂不及威爾第的那麼深刻,但他能以一種獨特的、更為細膩的手法來傳達音樂中悲劇的成分。《波西米亞人》、《託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說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傑作,而其中《波西米亞人》的旋律最為豐富,音樂的戲劇張力最強。歌劇第一幕中的兩首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為著名,音樂舒緩溫柔,常常作為獨唱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出。

▼ 「你那雙冰冷的小手」(帕瓦羅蒂)

故事講的是在巴黎的拉丁區的一間破舊閣樓中,住著詩人魯道夫、畫家馬徹羅、音樂家索那和哲學家科林。這幫窮藝術家和文人雖然生活拮据,卻互相幫助,樂觀而自信。聖誕前夜,魯道夫在閣樓上趕寫文章,體弱的繡花女工咪咪前來借火。兩人於是互訴心曲。之後慢慢地直至相愛。不幸咪咪患上了肺結核。為了給咪咪治病,朋友們到處奔波,為她買藥買食物。可最後咪咪還是病死在魯道夫的懷中。

     

劇情大綱第一幕:

在四個波希米亞人的閣樓

聖誕夜,巴黎拉丁區(Latin)的一間破舊的公寓閣樓裡,詩人魯道夫(Rodolfo,男高音)和畫家馬爾切洛(Marcello,男中音)冷得發抖,為了取暖,他們決定燒掉魯道夫最新的詩稿。抱著一堆舊書,哲學家柯林(Colline,男低音)推門進來,他原想用這些書換點錢卻什麼都沒有賣掉。三個人圍在微弱的火爐邊取笑自己的境況時,找到一份臨時工作的音樂家舒奧納(Schaunard,男中音)帶著食物和木柴回來。他們正要為這意外的好運外出慶祝,房東班努瓦(Benoît,男低音)來收房租,四人嘀咕著想辦法把他打發走,便哄班努瓦喝酒,當微醉的班努瓦開始講自己的豔遇時,四人把他踢出門外。

他們去摩姆斯咖啡館(Cafe Momus)之前,魯道夫說自己要寫完一篇稿子,其他人便在樓下等他。有人敲門,是他們的女鄰居咪咪(Mimì,女高音),她拿著蠟燭來借火,但體弱多病的咪咪由於走樓梯太快而昏倒在魯道夫的懷中。魯道夫遞給她一小杯酒令她鎮靜並點亮了她的蠟燭,當她起身離開時又遺失了鑰匙,兩個人低頭尋找的時候,風把他們的蠟燭吹滅。黑暗中,魯道夫不小心碰到了咪咪的手,於是握住她的手說屋裡太黑,可以等月亮出來後再找鑰匙,並請她允許自己幫她暖手,接著,他談起了自己的境況(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經魯道夫的要求,咪咪告訴他自己的身世,說自己孤單的生活,靠繡花為生,盼望春天來臨(詠嘆調:我的名字叫咪咪(Si, Mi chiamano Mimi))。這時樓下的夥伴催魯道夫快點加入他們,魯道夫打開窗戶回應他們,轉過頭來,看到月光下咪咪蒼白的臉,那種如夢般脆弱的美麗令他激動不已,忍不住說出愛慕的話。兩個人的心陷入愛情,他們手拉手前去摩姆斯咖啡館。


▲ 《波西米亞人》首演時第一幕咪咪的服飾

第二幕:

拉丁區

聖誕夜的大街上十分熱鬧,摩姆斯咖啡館裡坐滿了人,魯道夫向大家介紹咪咪,稱她為自己的詩。幾個人高高興興的叫來了晚餐,忽然門外一陣浪笑,馬爾切洛過去的情人、穿戴華麗的穆塞塔(Musetta,女高音)出現,她挽著一個老頭的手臂,那是有財有勢的阿爾契多羅(Alcindoro,男低音)。為了吸引馬爾切洛的注意,穆塞塔唱起了一支舞曲,稱讚自己的美麗無人能夠抗拒,馬爾切洛又一次被她徵服。穆塞塔吩咐阿爾契多羅為她買一雙新鞋,他一離開,穆塞塔就倒進了馬爾切洛的懷中。當阿爾契多羅回來,等待他的是一堆帳單。


▲ 世界首演時第二幕的服飾,為 "la rappezzatrice" 設計。

▲ 世界首演時第二幕道具設計

第三幕:

在收費站

黎明,白色的雪覆蓋大地。咪咪帶著黑色面紗獨自一人來到城外的酒館門前,魯道夫、馬爾切洛與穆塞塔暫時住在這裡。咪咪喚人找來馬爾切洛,她問起魯道夫,說他因為嫉妒而懷疑她,對她冷淡。這時魯道夫也出來了,咪咪趕緊躲在樹叢後,他向馬爾切洛抱怨咪咪跟別的男人眉來眼去,並說咪咪的病很重,而他沒有錢為她治病,所以希望分手,好讓咪咪找一位有能力的情人。聽到自己得了絕症,不久於世,咪咪痛哭起來,魯道夫找到她將她擁抱在懷中,咪咪與他告別(詠嘆調: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酒店裡傳來穆塞塔與人調情的聲音,馬爾切洛急忙跑進去,兩個人吵起來,惡言相向,最後不歡而散。魯道夫與咪咪卻依依不捨,他們回憶起往昔美好的時光。


第四幕:

回到閣樓

春天,拉丁區的公寓,魯道夫與馬爾切洛孤孤單單,他們無法忘記自己的女友。這時,舒奧納與柯林帶著美酒與佳餚回來,四個人嬉笑打鬧起來。穆塞塔突然衝進來,她說咪咪為了見情人最後一面而來,但體力不支,昏倒在樓下。魯道夫趕緊把咪咪抱上來,放在床上,其他人拿著自己值錢的東西出去變賣好換藥品。眾人離去後,魯道夫握著咪咪的手,說他們初次見面時的情景,咪咪一時激動,暈過去,魯道夫驚叫起來。大家回來,穆塞塔為咪咪帶上一副皮手籠,咪咪對她微笑,說很暖和。馬爾切洛將藥交給魯道夫,柯林問咪咪如何了,穆塞塔回答她睡了,但舒奧納卻驚慌的指出咪咪已經沒有呼吸。一時間,房間裡一片悲哀,他們流著眼淚呆呆的看著床上面容安詳的咪咪。魯道夫渾身顫抖,他摸索著來到咪咪的身邊,抱緊漸漸冰冷的身體,呼喚死者的名字,但再也沒有人來回答他了,只有朋友失聲痛哭的聲音穿越了那顆破碎的心。

整部歌劇的二重唱最為精彩,比如第一幕結尾魯道爾夫和咪咪各自唱詠嘆調,到最後合在一起,實際上就是大的二重唱。最後一段愛情二重唱在第四幕,是發生在咪咪臨死前。在這段愛情二重唱中,前面所有發生的一切都在音樂中重新回顧了一遍,但它和第一幕的愛情二重唱已經前後做了完全不一樣的呼應。

咪咪在她臨終前唱的一段非常短的詠嘆調,給我們感覺似乎是她一步一步邁著沉重的步伐在走向死亡,像是窮人自己給自己唱葬禮進行曲,讓每一個聽者無不潸然淚下。普契尼悲劇性的風格就此成型。

▲ 電影(安娜·奈瑞貝科/羅蘭·維拉宗)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收藏此碟(臺巴爾迪、貝爾貢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欣賞普契尼《波西米亞人》(科特魯巴斯/帕瓦羅蒂/波普/C克萊伯)。

相關焦點

  •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 | 苦戚的愛情 苦逼的藝術生涯
    (La Bohème,又譯作《藝術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朱賽培·賈克撒、魯伊吉·佚裡卡根據法國劇作家亨利·繆傑的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改編腳本。
  • 普契尼:波西米亞人
    ▽  普契尼最受歡迎的三部歌劇是《波希米亞人》、《圖蘭朵》和《蝴蝶夫人》。這一期我們來說說《波希米亞人》。《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又譯成《藝術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朱賽培·賈克撒和魯伊吉·佚裡卡根據法國劇作家亨利·穆戈的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e Bohème)改編成腳本,從而完成的四幕歌劇。全劇約100分鐘,1896年2月1日,由指揮大師託斯卡尼尼執棒,在義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首演。
  • 活動招募 | 歌劇《波西米亞人》數碼影院鑑賞會
    他的一生大概寫了12部歌劇,其中《波西米亞人》《託斯卡》和《蝴蝶夫人》以及最後一部歌劇《圖蘭朵》是普契尼上演頻率最高的四部歌劇。普契尼家庭背景平淡,小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精彩的經歷,但喜歡音樂是肯定的。22歲時(1880年)他如願以償地考入位於米蘭的「威爾第音樂學院」,開始了清貧的學生生活,業餘時間同學們之間的嬉笑打鬧,還有學校附近學生們經常光顧的咖啡館,所有這些青年藝術家的生活瑣事,為他的第四部歌劇《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又譯作「藝術家生涯」或「繡花女」)提供了準確的素材。
  • 普契尼 | 義大利歌劇最後的藝術生涯
    當然,任何一位過著這樣奢侈逸樂生活的人——普契尼喜歡高速汽車和摩託艇——其作品又深受民眾歡迎,都不可能如其支持者宣稱的那樣,成為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威爾第繼承者嗎?1909年,也是普契尼作曲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從那時到1924年去世,普契尼的創作與他年輕時所獲得的成功已無法相提並論了。當國王喬治五世被問起最喜歡哪部歌劇時,他的回答是「《藝術家的生涯》,因為這是我知道的最短的一部歌劇」。
  • 當經典《波西米亞人》遇上未來時空…..
    》(La Bohème),根據法國劇作家亨利·穆戈的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涯》改編,由普契尼作曲,全劇共四幕約100分鐘。該劇歌頌了自由生活和青春愛情,講述女裁縫和她的情人間的悽美愛情故事。12月1日,《波西米亞人》(La Boheme)在巴黎歌劇院上映。由著名導演克勞斯·古斯(Claus Guth)執導。新版本的演出才剛剛上演,在歐洲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個版本的《波西米亞人》實在是太!顛!覆!了!
  •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波西米亞人》)
    (皇家歌劇院 版)賈科莫·普契尼(1858-1924)《藝術家的生涯》四幕歌劇●腳本:朱塞佩·賈科薩和魯伊吉·伊利卡●結構:四幕,通篇創作●首演:1896年2月1日,都靈,指揮為阿圖羅男高音阿爾辛多 —— 男低音崗哨中的中士 —— 男低音學生,縫衣女工,市民,小販,士兵,酒店侍者,兒童 —— 合唱隊      藝術家、畫家、詩人——不是全世界的人都羨慕他們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放縱嬉鬧的生活嗎?
  • 普契尼,一位「女主角不死不罷休」的歌劇作曲家
    ▲《藝術家的生涯》劇照 11月16日/18日上演 義大利帕爾瑪皇家歌劇院歌劇《藝術家的生涯》,又譯《波西米亞人》,四幕歌劇,賈科薩與伊利卡合作編劇,普契尼譜曲,此劇故事取材自法國作家穆爾朱在普契尼的歌劇中至少有一個主要人在落幕之前是要死去的。例如在他的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中安娜是死於憂傷,她的戀人羅伯特死於生活窘迫。第二部歌劇《埃德加》以埃德加的戀人菲德利亞被她心懷妒意的情敵刺死結束。還有歌劇《藝術家的生涯》(又譯《波希米亞人》)(1896)劇中的咪咪是咳死的;《託斯卡》的結尾是女主人公從身邊的陽臺擋牆上跳下身亡。
  • 《波西米亞人》首演123年 | 我想牽你的小手手
    1896年2月1日在託斯卡尼尼的指揮下普契尼最著名的歌劇之一:《波西米亞人
  • 【詠嘆調】世界第一男高音弗蘭克·科萊裡:「多麼冰涼的小手」(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他在這裡總共演出了368 場,第一次在這裡登臺是1961年1月27日,與普萊斯合作演出《遊吟詩人》。他最後一次 在大都會登臺是1975年6月28日演出《波西米亞人》。以下是不同男高音的演繹:四幕歌劇《藝術家的生涯》是義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用中國的民族曲調為音樂元素譜寫出的傳世名作,被譽為普契尼12部歌劇中最為精彩的作品之一。該劇又名《波西米亞人》、《繡花女》,取材於法國亨利·謬爾傑的小說《窮藝術家的生活情景》,義大利人裘塞佩·賈科薩、路易基·伊利卡作詞。
  • 美聲|著名女高音特蕾薩·斯特拉塔斯演唱「重返寂寞悽涼的故居」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她的足跡還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柏林歌劇院、巴黎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和薩爾茨堡音樂節等。她在大都會歌劇院工作36年,演出385場,飾演過41個不同的角色。她演唱的阿爾班.貝爾格歌劇《璐璐》的錄音,讓她聲名鵲起。
  • 美聲|女高音特蕾薩·斯特拉塔斯演唱「重返寂寞悽涼的故居」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她的足跡還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柏林歌劇院、巴黎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和薩爾茨堡音樂節等。她在大都會歌劇院工作36年,演出385場,飾演過41個不同的角色。她演唱的阿爾班·貝爾格歌劇《璐璐》的錄音,讓她聲名鵲起。
  • 美聲|著名女高音特蕾薩·斯特拉塔斯演唱詠嘆調「重返寂寞悽涼的故居」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她的足跡還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柏林歌劇院、巴黎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和薩爾茨堡音樂節等。她在大都會歌劇院工作36年,演出385場,飾演過41個不同的角色。她演唱的阿爾班.貝爾格歌劇《璐璐》的錄音,讓她聲名鵲起。
  • Andrea D'amelio先生為您範讀義大利歌劇詠嘆調《漫步街上》選自歌劇《波西米亞入》普契尼
    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入》La Boheme裡,女二號 『』穆瑟塔」(Musetta)的詠嘆調《漫步街上》Quando me'n vo(一定不要忘了關注我們,掃描頁面最下方二維碼)1893年,普契尼寫作的曼儂萊斯科(Manon Lescaut)上演後大獲成功,在經濟上有所寬裕後,普契尼便開始專心尋找一部能夠讓他超越前部作品的歌劇腳本,於是他發現了《波希米亞人》。當時,普契尼的好友萊翁卡瓦洛已經開始著手於這個故事的音樂創作,但普契尼則秘密的完成,並搶先發表。為此,萊翁卡瓦洛與普契尼絕交,兩位作曲家從此再無交往。
  • 這麼多版本的《波西米亞人》讓你一次看個夠
    說到普契尼的歌劇《La Bohème》(波西米亞人或藝術家的生涯)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普契尼最成功的歌劇作品之一,也是一部看完能真正了解普契尼的代表作品。歌劇中他講述了巴黎拉丁區四位貧窮青年藝術家充滿歡笑、淚水的生活與愛情,其中所蘊含的超脫於物質以外的純粹的愛與自由,在流傳百年之後依然是一種最高貴的精神。
  • 《波西米亞人》2018義大利·博洛尼亞現代版 Multisub(2018年1月21)
    > 聲樂那些事兒 |以音樂的名義 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Teatro Comunale – Stagione d』opera 2018博洛尼亞市政廳歌劇院—2018年歌劇季LA BOHÈME波西米亞人格拉漢姆·維克(Graham Vick)用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來演繹普契尼的經典《波西米亞人》(Labohème),在博洛尼亞(Comunale
  • 科幻版《波西米亞人》——背叛「舒適圈」的日耳曼血統
    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作為世界歌劇院上演率最高的十部歌劇之一,僅在過去的2017
  • 普契尼告訴你作女沒有好下場 這10種女人的愛情悲劇
    From《藝術家的生涯》La Bohème(又名《波西米亞人》)【100字劇情快譯通】在巴黎左岸,有一群貧窮卻懂得即時行樂的年輕藝術家們,其中詩人魯道夫和織花女咪咪談了一場長約半年的戀愛:第一幕認識,第二幕狂歡,兩個月後的第三幕談分手,四個月後的第四幕,咪咪因為肺癆死掉了。
  • 卡拉斯、普契尼、卡巴耶 | 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的歌劇之戀
    通過瑪麗亞·卡拉斯、蒙特塞拉特·卡巴耶和普契尼,佛萊迪·摩克瑞在《波西米亞狂想曲》中探索了歌劇與電影之間特別有意思的關係。許多人都知道他與蒙特塞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é)就歌曲「巴塞隆納」(Barcelona)的合作,這是這位著名搖滾明星崇拜西班牙女高音的得意之作(這張同名專輯在英國唱片榜單中曾位列前茅。在佛萊迪1991年去世後,這首歌在1992年夏季奧運會上亮相,紅遍全球)。
  • 宅談·普契尼|《波希米亞人》:​這裡有青澀的愛情
    一個大冬天,四個窮小子,奮鬥中的藝術家:詩人魯道夫、畫家馬爾切洛、哲學家科林、音樂家舒奧納,他們一起住在巴黎拉丁區的舊閣樓裡。他們窮得很開心,看不起那些富得只有錢的財主。他們燒書稿取暖,捉弄房東取樂,有飯一起吃,有錢一起花。當然這其中有愛情,他們是相信愛情的人,等待對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