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課堂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才是最完美的男人身材

2021-02-19 環球YOLO精英


有人總問,一件藝術作品到底有多美,是怎樣打動人心的。專業人士往往想通過學術的語言告訴你這件作品的流派、手法,以此證明一件藝術品的美。但是,有些藝術品無需多言,只要你能站在它面前,就能感受到超越時代、種族、語言,一種美就這樣身臨其境,讓你欲辨已忘言。這樣的作品不多,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算一個。在佛羅倫斯見到《大衛》那一刻,你才能感受到,藝術確實可以承載和超越時代,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佛羅倫斯一定要有三個《大衛》,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的真跡《大衛》要買票,價格11歐。有一個複製品在大衛廣場,最好是傍晚去,可以拍攝夕陽下的佛羅倫斯全景。還有一個《大衛》複製品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

市政廳廣場上的《大衛》複製品。

米開朗基羅廣場,青銅版的《大衛》雕像複製品。

《大衛》真跡,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大衛像的原石早在15世紀60年代就交給一位雕塑家,但因為石料堅硬,還很薄(寬約1.2米,發揮空間極小),該雕塑家放棄了,之後又輾轉到另一位雕塑家手中,還是無果。最後,這塊大理石終於等來了米開朗基羅。在米開朗基羅看來,任何一塊石頭都是有靈魂的,雕刻家僅僅是去掉石頭多餘的部分,把真正的形象「引出」。


《聖經》中說:大衛是以色列的一個少年牧童,當非利士人侵犯以色列時,大衛到前線給哥哥們送飯。敵方的巨人哥利亞兇悍異常,以色列人正無法抵擋時,少年大衛用甩石機殺死哥利亞,挽救了整個民族。大衛的勇敢殺敵,受到了人民的愛戴,被擁立為以色列的國王。


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過去的藝術家們多半表現大衛割下敵人的巨頭,踩著歌利亞人頭的形象。米開朗基羅選取了大衛投石的緊張時刻,大衛充滿自信地站立著,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


1504年《大衛》雕像完成時,米開朗基羅年僅29歲。由於雕像過於巨大, 40個強健的工人花了4天時間,才將其搬到佛羅倫斯市政廳前的廣場上。在安放儀式那天,整個城市都沸騰了。人們爭先恐後奔向廣場,爭取先睹為快,人們在雕像上貼了許多紙條,寫著:「你給我們帶來了自尊心!」 「作為佛羅倫斯人,我們感到自豪。」 「人類是最有力量的!」……從此,米開朗基羅的聲名遠揚。

仔細看,你會發現大衛的肌肉緊緻,手背上青筋暴起。米開朗基羅鑿創作大衛之前,不惜去解剖死屍,只有完全了解人體骨骼肌肉,才有可能雕刻出勻稱完美的人體。據說,米開朗基羅很痴迷男性裸體,畫作裡的女性,那些粗壯的胳膊,結實的肌肉,都是模仿男性身體畫的。他終身未娶,給一位貴族少年寫情詩,都讓後人認為他是一名同性戀者。

 

前期的課堂中,我們提到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三傑」之一,也是這一時期 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至高無上的教皇和國王、貴族都想把他吸引到身邊,給他提供榮譽津貼,企求能分享他的藝術光輝。在這樣的資助下,米開朗基羅 70 餘年的藝術生涯創作了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

《哀悼基督》

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大理石雕像《晝》《夜》《晨》《暮》

《摩西》 現位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

負 責 人:張勉

運營總監:劉暢  周敏

資深編輯:蘇睿  李子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大賞
    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米開朗基羅他被評價為天生的雕塑天才,小行星3000以他的名字命名,和達文西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他的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羅曼,羅蘭寫過《米開朗琪羅傳》,歸入《名人傳》中。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圖中最左側黃色建築為美術學院,緊挨著的就是學院美術館,你很難看出這世界級的美術學院和美術館與周圍的普通建築有什麼不同。學院美術館因偉大的米開朗基羅的偉大作品《大衛》而出名,這個走廊也無數次出現在電視畫面中。大衛雕像,米開朗基羅26歲時用了將近3年時間(1501-1504)完成的大作,石材是一位佛羅倫斯著名雕刻家四十多年前認為報廢的大理石。
  • 《名人傳》 | 米開朗基羅:在兩種教派中的艱難選擇與掙扎
    他留給我們的是永恆而不朽的偉大藝術的魅力。今天,我們將走進《名人傳》中第二個偉大藝術人物的生命故事,他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雕塑家、繪畫家米開朗基羅。閱讀了貝多芬充滿痛苦與創造力的一生,米開朗基羅的人生又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 米開朗基羅《大衛》
    第一堂課將由知名藝人許魏洲解讀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大衛》。強而有力的肌肉,直指人心的眼神,完美的身軀。這是年輕的英雄,準備戰鬥……當時已經成名的米開朗基羅,大約於1501至1505年間,接到《大衛》的委託案。
  • 米開朗基羅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卑孤僻、脾氣差愛攀比的石匠
    首先,米開朗基羅是個手藝人。什麼是手藝人?就是靠自己的技能賺錢謀生的人。別人想讓他做什麼東西,可以,先給錢,有錢了再幹,沒錢堅決不幹。這是一個手藝人基本的生存之道。所以說,他並不是像很多搞藝術的人那樣,靠著自己的情懷和興趣做事情,他做的所有東西都是別人定製的,像我們前面一篇提到過的《哀悼基督》《大衛》《酒神》和《最後的審判》,都是僱主選定主題讓他做的東西。
  • 米開朗基羅——我要雕刻的是一個時代
    孤獨的背影如果你問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是誰,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拉斐爾·桑西,達文西等等,但如果要問誰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雕刻家,那答案就只能有一個——米開朗基羅。當然他們的作品不會寂寞,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在如今仍被成千上萬的人膜拜,但他本人在藝術的道路上又那麼孤獨。一生的對手與拉斐爾·桑西不同的是,對於達文西,拉斐爾·桑西的態度是敬仰尊重,而米開朗基羅卻將達文西視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敵人。
  • 米開朗基羅傳世經典傑作(高清全集)
    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大衛,古以色列國第二代國王,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
  •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天才
    1496 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等。23 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託,為聖彼得教堂製作《哀悼基督》雕像。哀悼基督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大衛》雕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達5.5噸。《大衛》是文藝復興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被視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大衛的意思是"被愛的"。大部分關於他的記載都出自《塔納赫》中的撒母耳記上和撒母耳記下。
  • 大衛雕塑——沈培藝大讚陳鎮威身材,與譚元元共舞展示爆炸力量
    沈培藝:「還有我特別想說鎮威,他開始站的時候,我馬上就想到了,大衛的那個雕塑,你說米開朗基羅這不得復活。」 該雕像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體態健美、神情堅定、肌肉飽滿、有生命力,似乎能夠感覺到人物身體血管的跳動,更突出了大衛作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大衛》體現了人體的神聖美與大衛即將迸發出的巨大熱情,從而成為西方美術史上值得誇耀的男性裸體雕像之一。 所以,沈培藝老師這是變相地誇陳鎮威的身材好。
  • 義大利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十六句名言,創作與激情伴隨一生
    米開朗基羅(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 名作賞析 | 雕塑篇:米開朗基羅,天降人間的大師!
    米開朗基羅出生於義大利卡森蒂諾的卡普雷賽,13歲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畫室學習,顯出驚人的繪畫天賦。一年後師從貝爾託爾多·第·喬凡尼(多納泰羅的學生)學習雕塑,之後進入美第奇繪畫學院繼續深造,其超群的藝術才華得以施展。37歲就被世人尊稱為「神聖的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他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其風格影響了近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 櫥窗設計:《大衛》X《創造亞當》的故事
    、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大衛》-米開朗基羅(1501-1504作)。
  •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到底誰是「文藝復興三傑」第一傑?
    首先,「文藝復興三傑」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文學家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即「文壇三傑」,二是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即「藝術三傑」。後者更準確的說法是「文藝復興鼎盛時期三傑」(the three giants of the High Renaissance)。
  • 亞洲最大的大衛像,今年三十歲
    當時的米開朗基羅只有26歲,在他看來,任何一塊石頭都是有靈魂的,雕刻家僅僅是去掉石頭多餘的部分,把真正的形象「引出」。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4年後,他創造出了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大衛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
  • 雕塑鑑賞: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
    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由大理石雕刻而成,創作完成於1498 年,現收藏在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這件作品是米開朗基羅23歲時開始創作的,卻令他一舉成名,在世界雕塑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在咱們想來一個23歲的小夥,大學剛剛畢業的年紀,還懵懂著呢,為什麼米開朗基羅卻有這麼大的能力與才華呢?
  • 男人醜不要緊,但要有一顆文藝心,就好像馬爸爸會唱情歌,米開朗基羅會寫情詩...
    大衛的重心是在右腿上的,這一古典的站姿,再配上完美的身材,無疑是對古希臘雕塑最好的致敬,▼,但這個項目絕對是米開朗基羅一生的噩夢,教皇在世的時候,就因為預算的原因,陵墓規模越改越小,等到他去世了,那更是無限期擱置了,最終拖了40年才完工,大小也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 ▼
  • 「硯外之藝」BBC經典紀錄片|米開朗基羅(上集)
    相關歷史文章:請點擊閱讀 米開朗基羅傳世經典傑作(高清全集)透過史實數據和重新演繹創作技法揭開米開朗基羅不凡一生和藝術瑰寶,揭開藝術奇才的神秘面紗。五百年前,米開朗基羅創造出世上三大藝術極品:戴維像,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天花板壁畫,與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節目中將追隨他的成長過程,看他如何從憤怒少年轉化成羅馬的光榮。
  • 米開朗基羅大衛像表面所有肉眼可見的裂痕全集
    曾經2次被別的雕塑家拋棄過,被放置40年後才被米開朗基羅拿來工作。承接這個作品的米開朗基羅只有26歲,這對一般的藝術從業者是個絕望的事實。這個雕塑製作了3年時間。大衛的右手超出正常比例,據說是米開朗基羅有意為之凸顯大衛之力量。
  • 米開朗基羅,被稱作少年英雄的讚歌的人,漲知識了
    同達·文西一樣,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Buonarroti,1475—1564年)也成長於一個缺乏藝術氛圍的家庭。1475年,米開朗基羅出生在佛羅倫斯附近的山城小鎮卡普萊斯,他的父親是一個失敗的銀行家,母親在他六歲時就去世了,之後他被寄養在保姆的家裡。這位保姆的丈夫是一個石匠,家裡有一個大理石採石場。
  • 看見藝術:孤獨的苦行者,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
    第一期《看見藝術》裡,我們在聊到米開朗基羅時,將他形容成一位苦行者,事實上,這個詞並不能完全形容他的一切,米開朗基羅還有著許多讓人著迷的地方。,不過很快就家道中落,為了能重新振興家族,米開朗基羅半生都在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承受著無盡的痛苦與屈辱,原本愉快的藝術創作,也轉變成了繁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