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廳廣場上的《大衛》複製品。
米開朗基羅廣場,青銅版的《大衛》雕像複製品。
《大衛》真跡,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大衛像的原石早在15世紀60年代就交給一位雕塑家,但因為石料堅硬,還很薄(寬約1.2米,發揮空間極小),該雕塑家放棄了,之後又輾轉到另一位雕塑家手中,還是無果。最後,這塊大理石終於等來了米開朗基羅。在米開朗基羅看來,任何一塊石頭都是有靈魂的,雕刻家僅僅是去掉石頭多餘的部分,把真正的形象「引出」。
《聖經》中說:大衛是以色列的一個少年牧童,當非利士人侵犯以色列時,大衛到前線給哥哥們送飯。敵方的巨人哥利亞兇悍異常,以色列人正無法抵擋時,少年大衛用甩石機殺死哥利亞,挽救了整個民族。大衛的勇敢殺敵,受到了人民的愛戴,被擁立為以色列的國王。
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過去的藝術家們多半表現大衛割下敵人的巨頭,踩著歌利亞人頭的形象。米開朗基羅選取了大衛投石的緊張時刻,大衛充滿自信地站立著,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
1504年《大衛》雕像完成時,米開朗基羅年僅29歲。由於雕像過於巨大, 40個強健的工人花了4天時間,才將其搬到佛羅倫斯市政廳前的廣場上。在安放儀式那天,整個城市都沸騰了。人們爭先恐後奔向廣場,爭取先睹為快,人們在雕像上貼了許多紙條,寫著:「你給我們帶來了自尊心!」 「作為佛羅倫斯人,我們感到自豪。」 「人類是最有力量的!」……從此,米開朗基羅的聲名遠揚。
仔細看,你會發現大衛的肌肉緊緻,手背上青筋暴起。米開朗基羅鑿創作大衛之前,不惜去解剖死屍,只有完全了解人體骨骼肌肉,才有可能雕刻出勻稱完美的人體。據說,米開朗基羅很痴迷男性裸體,畫作裡的女性,那些粗壯的胳膊,結實的肌肉,都是模仿男性身體畫的。他終身未娶,給一位貴族少年寫情詩,都讓後人認為他是一名同性戀者。
前期的課堂中,我們提到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三傑」之一,也是這一時期 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至高無上的教皇和國王、貴族都想把他吸引到身邊,給他提供榮譽津貼,企求能分享他的藝術光輝。在這樣的資助下,米開朗基羅 70 餘年的藝術生涯創作了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
《哀悼基督》
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大理石雕像《晝》《夜》《晨》《暮》
《摩西》 現位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
負 責 人:張勉
運營總監:劉暢 周敏
資深編輯:蘇睿 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