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長啥樣?

2021-01-14 中原新聞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關桂峰)形如「赤印」的圖書館,「帆船」模樣的博物館,「糧倉」構造的劇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的三大建築外形別致,充滿「未來感」,讓人耳目一新。  塔吊林立、鋼柱聳立,千餘名工人正在澆灌混凝土、搭建腳手架、綁紮鋼筋……寒冬時節,記者探訪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施工現場,一幅繁忙的施工圖景展現眼前。

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總經理陳宏達介紹,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全面衝出「地平線」。

三大建築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位於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州位於千年大運河北首,運河厚植了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基因。三大建築的設計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大運河元素。比如,城市副中心劇院又名「文化糧倉」,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在大運河上運送物資的船舶,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三個表演藝術的「文化容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又名「森林書苑」,外形如一枚赤色的印章,其設計理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博物館則形如鑲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帆船」,又名「運河之舟」。

據介紹,圖書館建築結構呈「樹狀」,屋頂天棚的設計理念來自茂密森林,宛如森林傘蓋,內部將營造高低起伏的「山形」結構,與周邊的森林景觀有機融為一體,形成具有親和力的公共開放空間,室內的讀者和室外的遊客都可以享受到自然之美。

三大建築還將配套建設商業設施、停車庫。項目將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主體結構封頂,2022年12月底竣工。

相關焦點

  •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將「崛起」三大建築——劇院、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目前項目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預計2022年12月底實現工程竣工,並交付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布展。
  •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進入主體施工;將連接兩條地鐵;地下商業設施將融合餐飲服務等功能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將「崛起」三大建築——劇院、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城市綠心今年9月底開園、智慧綜合管廊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批有著重大影響的工程紮實推進,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處處生機勃勃,由打基礎階段邁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城市副中心這個新地標建築衝出地面
    北京通州發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效果圖副中心新地標「三大建築」迎新進展!通州小布(北京通州發布:bjtzfb)了解到一個好消息:伴隨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降雪,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的劇院項目首段正負零頂板按計劃澆築,率先衝出地面。這也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入了建設新階段。
  • 北京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作用漸顯
    寒冬時節,北京環球影城項目建設工地內機器轟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塔吊林立……這些全面建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標誌性工程,彰顯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 北京城市副中心GDP今年預計達1080億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副中心將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全面完成行政辦公區二期搬遷,推動中心城區符合功能定位的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轉移。未來五年,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北京學校、北京景山學校通州校區等一批優質學校,推進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建成投用。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帶您從裡看到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 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標2023年建成交用!
    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這三大文化建築已經成為了市民翹首企盼的文化休閒場所,也將是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標之一。目前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2023年上半年竣工交用。在城市綠心的萬畝森林中,有三座標誌性的文化建築,分別取名運河之舟、森林書苑和文化糧倉。其中運河之舟是首都博物館東館,總建築面積約9.7萬平方米,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本端帶您從裡看到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 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在張家灣設計小鎮舉辦
    作為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產業合作單元,昨天下午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2020先導展開幕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舉辦,為推動城市設計與建築、科技、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搭建的交流平臺。據悉,該先導展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展覽以「多元·共生」為主題,旨在擴展學科的邊界,在城市與文化的領域中探討建築的意義和未來,思考建築與科技、藝術融合的新的可能性。展覽從「城市、建築、科技、藝術、北京」五個主題深度闡釋策展人對「多元·共生」的理解。
  • 城市副中心打造「森林書苑」!預計2022年底竣工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出「森林書苑」的觀感。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1000多名工人正緊張施工。
  •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日接待量最高可達8000人次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近日完成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都將被裝飾成「樹幹」造型。)(圖為圖書館沙盤模型。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森林書苑」。
  • 北京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開工,效果圖搶先看
    未來,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附近將增添一座集地鐵、普通公交、微循環公交和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身的綜合交通樞紐。記者從首發集團公聯公司了解到,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日前正式動工,開始基坑圍護結構施工。
  • 北投在城市副中心投了3200億元!看看都有哪些……
    今天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北京城市副中心專場活動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投集團)董事長李長利介紹,目前北投集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的項目超過150個,投資規模約3200億元。
  • 主樓衝出「正負零」,城市副中心博物館致敬「運河之舟」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東館),日前傳出捷報——主樓已出「正負零」,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首都博物館(東館)是鑲嵌在城市綠心中的「古韻風帆」,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向「運河之舟」致敬。首都博物館(東館)建築面積約為9.7萬平方米,建築最高點48米,日接待量約為6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
  • 城市副中心博物館預計 2022年底竣工,日接待量約6千人次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東館)日前傳出捷報——主樓已出正負零,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首都博物館(東館)是鑲嵌在城市綠心中的「古韻風帆」,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向「運河之舟」致敬。
  • 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共話最IN「國際範兒」
    你來過北京城市副中心嗎?作為北京新兩翼中的重要一翼,近年來,城市副中心深入落實中央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高水平進行規劃建設,努力建成新時代精品城市。為集中塑造和傳播副中心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出的國際形象,展示城市副中心的國際化進程,通州區委宣傳部、通州區委網信辦與環球網合作舉辦本次活動。
  • 2020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舉辦
    近日,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產業合作單元暨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2020先導展開幕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舉辦。
  • 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產業合作單元暨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2020先導展...
    本次展覽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灣光華路6號北京未來設計園區(原北京銅牛股份有限公司),涵蓋十個主題,從城市、建築、藝術、科技四個維度,以有形實物、架上展示、視頻及圖片等形式,展現城市建築設計與科技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設計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推動國內設計機構與國際設計組織開展廣泛協作,推進國際化城市設計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 2020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 北京城市副中心起航
    ,通州區委區政府主辦、通州區委宣傳部承辦,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通過賽事的組織,加強與大運河沿線地區的文化交流、融合發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即將迎來大變樣的歷史時期、在大運河的北段,匯聚優秀的創意設計力量,與國內外的文化品牌、文化企業、運河沿線的文旅景區、消費場所、非遺品牌、博物館等機構進行深度聯動,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意設計,並將在2021年進行評審與獲獎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