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帶您從裡看到外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城市副中心劇院是位於大運河畔的「藝術宮殿」,又名「文化糧倉」,集演藝演出、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現場體驗等功能於一體,其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北投集團是城市副中心劇院全過程代建單位,負責項目建設各項工作。

據介紹,劇院項目建築面積約12.53萬平方米,高度為49.5米,建成後可容納約5500人,包含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多功能廳和室外劇場,集演藝演出、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現場體驗等功能於一體,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建築外觀簡約現代,室內空間劃分科學合理,內部裝飾典雅精緻,未來將滿足各類世界級演出要求。

在劇院項目在建工地西側,一棟二層小樓就是「智慧工地」的展廳。進入室內,首先見到的是一座3D全息沙盤,「劇院擁有5個大層,結合不同演出場地的需要,每個大層間又設計了4至5個夾層,這是施工中的一項難點。」

相關負責人介紹,3D全息沙盤能幫助技術人員對於項目重、難點,異形結構,管線綜合等進行可視化交底,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確保工程質量。「智慧工地」系統功能很強大,展廳內安裝了8個大屏,實時展示數據中心利用雲計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對項目安全、質量、進度、物料、勞務、施工環境等多維度採集到的數據,同時進行快速分析,將結果推送至項目部會議室,幫助技術人員即時掌握工程進度。

漫步在工地內,每走一段,就能抬頭見到一排電子設備,裡面除了攝像頭,還有大氣檢測設備,可以將圖像和數據傳回「智慧工地」系統。「它們就像工地的『眼睛』和『鼻子』,讓工地聰明起來,看得見違規操作,聞得見空氣汙染。」不僅如此,在高達數十米的塔吊頂部,也安裝了智能設備,每一個塔吊的轉角、吊重、荷載比、力矩比以及高空的風速,都能被實時監測,防止塔吊之間產生碰撞。

城市副中心劇院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實現工程竣工。為文藝創作者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現代化的演出場地,有利於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家到城市副中心從事文化活動,有利於打造城市副中心文化品牌、促進文化交流、填補演藝市場空白,充分體現出北京「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戰略定位。作為世界級的文藝演出場所,城市副中心劇院不僅服務首都,還可輻射京津冀地區,未來將呈現一批弘揚中華文化、包容世界經典、張揚民族氣質、引領時代潮流的優秀文藝作品,為廣大群眾送上一臺颱風格多樣、異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視野和感官體驗。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強 白繼開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本端帶您從裡看到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城市綠心今年9月底開園、智慧綜合管廊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批有著重大影響的工程紮實推進,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處處生機勃勃,由打基礎階段邁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長啥樣?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關桂峰)形如「赤印」的圖書館,「帆船」模樣的博物館,「糧倉」構造的劇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的三大建築外形別致,充滿「未來感」,讓人耳目一新。  塔吊林立、鋼柱聳立,千餘名工人正在澆灌混凝土、搭建腳手架、綁紮鋼筋……寒冬時節,記者探訪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施工現場,一幅繁忙的施工圖景展現眼前。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總經理陳宏達介紹,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全面衝出「地平線」。
  • 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標2023年建成交用!
    運河之舟(首都博物館東館)森林書苑(圖書館)文化糧倉(城市副中心劇院)森林書苑、運河之舟、文化糧倉,這些帶有鮮明運河文化色彩的名字正在逐漸被轉化成一座座具象的現代化建築。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這三大文化建築已經成為了市民翹首企盼的文化休閒場所,也將是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標之一。目前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2023年上半年竣工交用。在城市綠心的萬畝森林中,有三座標誌性的文化建築,分別取名運河之舟、森林書苑和文化糧倉。其中運河之舟是首都博物館東館,總建築面積約9.7萬平方米,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
  • 2020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 北京城市副中心起航
    ,通州區委區政府主辦、通州區委宣傳部承辦,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通過賽事的組織,加強與大運河沿線地區的文化交流、融合發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即將迎來大變樣的歷史時期、在大運河的北段,匯聚優秀的創意設計力量,與國內外的文化品牌、文化企業、運河沿線的文旅景區、消費場所、非遺品牌、博物館等機構進行深度聯動,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意設計,並將在2021年進行評審與獲獎成果展示。
  • 北京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作用漸顯
    寒冬時節,北京環球影城項目建設工地內機器轟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塔吊林立……這些全面建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標誌性工程,彰顯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 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共話最IN「國際範兒」
    你來過北京城市副中心嗎?作為北京新兩翼中的重要一翼,近年來,城市副中心深入落實中央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高水平進行規劃建設,努力建成新時代精品城市。為集中塑造和傳播副中心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出的國際形象,展示城市副中心的國際化進程,通州區委宣傳部、通州區委網信辦與環球網合作舉辦本次活動。
  •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進入主體施工;將連接兩條地鐵;地下商業設施將融合餐飲服務等功能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將「崛起」三大建築——劇院、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
  • 城市副中心這個新地標建築衝出地面
    北京通州發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效果圖副中心新地標「三大建築」迎新進展!通州小布(北京通州發布:bjtzfb)了解到一個好消息:伴隨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降雪,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的劇院項目首段正負零頂板按計劃澆築,率先衝出地面。這也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入了建設新階段。
  •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將「崛起」三大建築——劇院、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目前項目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預計2022年12月底實現工程竣工,並交付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布展。
  • 一抹綠到一片林,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廊道正逐步成型
    從一抹綠到一片林,一條連通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生態廊道正逐步成型。「沒想到緊挨著城市副中心,就有這麼大片銀杏林。」家住通州的周獻明一家周末出遊,開車剛出通州進入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就被路邊金燦燦的銀杏林吸引住了。
  • 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生態廊道逐步成型:從一抹綠到一片林
    從一抹綠到一片林,一條連通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生態廊道正逐步成型。「沒想到緊挨著城市副中心,就有這麼大片銀杏林。」家住通州的周獻明一家周末出遊,開車剛出通州進入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就被路邊金燦燦的銀杏林吸引住了。
  • 北京城市副中心:增綠添景繪生態優美畫卷
    行走在「北京最美街巷」果園路,感受城市更新的魅力;徜徉運河畔,遙望藍綠交織的秀美風景;漫步美麗鄉村,靜享民生工程帶來的舒適便利……一幅幅剪影,一個個定格,見證了副中心這一年的華麗轉身和精彩蛻變。一年來,副中心的建設者們,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扎紮實實落實副中心控規,描繪了生機勃勃的發展圖景。
  • 城市副中心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先導區。去年,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城市副中心揭牌。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昨日介紹,城市副中心將重點發展總部經濟、財富管理、綠色金融等新興金融服務功能,全力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
  • 城市副中心打造「森林書苑」!預計2022年底竣工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1000多名工人正緊張施工。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堅持高點站位 打造京津冀協同...
    具體來看,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已全面施工;公路交通網更加便捷。對外聯通道路正在加緊建設,構建了「4321」的對外聯通交通格局,東部地區綜合路網日趨完善;治擁治堵取得實效。通州區將兩處過境檢查站前移,與河北段開展聯合執法,有效提升車輛、人員進京通行效率;同城化交通服務加速推進。共建區域快速公交走廊,保障北三縣群眾快速通勤和出行便利。
  • 北京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開工,效果圖搶先看
    未來,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附近將增添一座集地鐵、普通公交、微循環公交和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身的綜合交通樞紐。記者從首發集團公聯公司了解到,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日前正式動工,開始基坑圍護結構施工。
  • 答案今日在城市副中心揭曉!
    央視新聞報導視頻現場視頻歷經135天,由北京市總工會指導,勞動午報社、北京市勞動模範協會、北京工會傳媒協會主辦的第二屆「把微笑帶回家,為最美勞動者點讚」大型公益活動圓滿收官。2月28日上午,「首都最美勞動者」評選結果在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項目揭曉。孟慶水、廖娟、孫志寶、劉亞軍、劉然、畢希兵、安祥偉、曹建鵬、王文超、張明10人當選「首都最美勞動者」。
  • 北京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地鐵建設項目公布,M102線確認分段實施
    計劃建設京唐城際北京-城市副中心段,作為市郊鐵路複線。並增設雙橋、塔營、楊莊、丁各莊等車站,可方便雙橋南部、管莊南部、通州西部和東北部居民出行。丁各莊站可同時輻射宋莊、召裡兩大組團,並換乘M102線直達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張家灣設計小鎮、文化旅遊區。
  •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日接待量最高可達8000人次
    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森林書苑」。